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知识点】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知识点】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有蹉跎,有坎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逍遥游》 (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野马也,尘埃也:游动的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拼命追求的样子 (13)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逍遥游》 (1)虽然,犹有未树也 ·· 虽然这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腹犹果然 ·· 古义:很饱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出高分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 · (2)曷不委心任去留 · 《滕王阁序》 (3)所赖君子见机 ·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2(一)
都……”,加强语气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必修2(一) ——《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脊轩志》 (20)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雨水
(21)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优美舒缓的样子 .. (22)先妣抚之甚厚: 已逝世的母亲 .. (23)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婴儿啼哭的声音 .. (2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童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 (25)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 (26)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 .. (27)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
像雷霆一样,名词作状语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烧一把火,名词作动词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做铁锅、当做石头、当做土块、 (6)鼎铛玉石,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金块珠砾: 当做沙石,名词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指秦始皇 .. (10)秦人不暇自哀: 空闲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必修2(一) ——《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
1
2
3
4
6
7
8
9
10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句法知识点:1.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的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2.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3.状语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叫做状语从句。
4.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构成,句子之间一般用逗号、顿号或者分号分开。
二、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1.并列句句式:A,B(面对选择时常见的结构,如:“或者……或者……”)2.手法手法:夸张、对比、排比、设问、论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用“否则、则、必、岂、即……又……”等词语进行逻辑的对比或者推理。
2.使用“曾、或者、良苦用心、岂止……”等词语进行修饰和强调。
3.通过“……不仅如此,还……”等结构进行扩展和详细说明。
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1.掌握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2.识别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词语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3.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的分析,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和理解: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进行动作的人。
2.谓语:句子的谓语是动作的核心部分,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所执行的动作。
3.宾语:句子的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者动名词。
4.定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修饰语,用于限定名词或者代词的范围和意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修饰语,用于说明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情况。
六、句子的排比和对仗:1.排比:将若干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感的平衡感。
2.对仗:将若干个意义相同或者相对反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七、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非晚..已逝,桑榆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慕宗悫之长风..;有怀投笔..,等终军之弱冠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必修三教材文言文复习重要知识一览
必修三教材文言文复习重要知识一览文言知识梳理一、重点实词《蜀道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hú)兽类颔下的垂肉;匈奴、西北各民族的泛称什么,为什么【教材用法梳理】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②什么(代)见例句③为什么,怎么(代)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qiān)变换地方,迁移;调职,可升可降,降则说“左迁”。
【教材用法梳理】①迁移(动)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贾谊《过秦论》)②变更、变化(动)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陆机《塘上行》)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动)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④贬谪、放逐(动)见例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zēnɡ cénɡ)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同“增”,增加曾经、竟然【教材用法梳理】(1)读“zēng”:①通“增”,增加(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读“céng”:②曾经(副)见例句《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qǐnɡ)请,请求;请求给予【教材用法梳理】①请求(动)见例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示(动)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方苞《狱中杂记》)③谒见,拜见(动)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fù)靠着;依仗、凭借用背驮物败、失败;对不起人【教材用法梳理】①用背载物(动)见例句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魏禧《大铁椎传》)②载(动)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③担负,担当(动)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依仗、凭借(动)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违背(动)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高中教材必修一、二 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高中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训练班级:姓名: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4)失其所与,不知.通:《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12)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4)唯君图.之《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鸿门宴》(12)素.善留侯张良(13)旦日飨.士卒(14)夜驰之.沛公军(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17)卮酒安足辞.(1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9)鲰生说.我曰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主人。
《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贫穷。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今义:鼻涕。
(6)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货币。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
《鸿门宴》(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高中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学案(必修3)
高考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三[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过秦论》 《师说》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之于国也》通:“只”, 只是、不过 1)直不百步耳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 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 通:“途”, 道路5)輮以为轮 通:“煣”, 使弯曲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又”, 再通:“曝”,晒 劝学》7)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智慧8)君子生非异也通: “性”, 资质、禀赋过秦论》 9)合从缔交通:“ 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10)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兴起11)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师说》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教授13)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不,没有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 荒年,谷物收成不好( 2)不违农时: 耽误(3)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网;池塘(4)涂有饿莩:饿死的人(5)非我也,岁也:年成(6)谨庠序之教:学校(7)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劝学》(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验、检查;省察(9)金就砺则利:磨刀石(10)不积跬步:古代半步。
跨出一脚为“跬” ,跨两脚为“步”《过秦论》(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12)氓隶之人:下层人民(13)然秦以区区之地:狭小《师说》(14)句读之不知: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即断句(15)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古代君主的自称。
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2)河内凶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
今义:一般行走。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 ppt课件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
(2)曷不委·心任去留
通:“横” ,横木,横木为门 通:“何” , 为什么
·
2020/12/2
1
《滕王阁序》
(3)所赖君子见机
2020/12/2
16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
①谨拜表以. 闻:连词,同“而” ②臣具以. 表闻:介词,用 ③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因为 ④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连词,来 ⑤乐琴书以. 消忧: 连词,来
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 又何知
古义:古代泛称动物。
2020/1今2/2义:虫子。
7
《陈情表》
(4)九岁不. 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 于. ①成. 立. ②
①古义:直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 有根据。
2020/12/2
13
(5)倚南窗以寄傲. :形容词作名词,自得自足的心情。 (6)审容. 膝. 之易安:动词作名词,容膝的小屋。 (7)策. 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
《滕王阁序》
(8)襟. 三江而带. 五湖: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9)雄州雾. 列,俊采星. 驰:
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 (6)聊乘化以归尽:姑且
语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11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考点知识巩固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13------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考点知识巩固必修一[教材篇目]考点知识巩固《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矣”,句末语气词(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6)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惧怕(8)卒起不意通:“猝”,突然(9)秦王方还柱走通:“环”,绕《鸿门宴》(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彩色(1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通:“纳”,接纳(12)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早地(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有二心,从属二主(2)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3)何厌之有:满足(4)唯君图之:仔细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对待(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并列(8)唯大王命之:希望(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宽容、原谅(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身子向上起(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鸿门宴》(1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13)卮酒安足辞:推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揣测(15)旦日飨士卒:用酒肉招待宾客(16)鲰生说我曰:劝说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烛之武退秦师》(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妻子(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荆轲刺秦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今义:鼻涕(6)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鸿门宴》(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10)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解释下列多义词《烛之武退秦师》(1)鄙(2)敝《荆轲刺秦王》(3)见(4)顾(5)军(6)谢(7)意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烛之武退秦师》(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3)越国以鄙远: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5)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因人之力而敝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7)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西《荆轲刺秦王》(8)樊於期乃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9)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11)乃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1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3)太子迟之:意动用法,以……为迟(14)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则秦未可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鸿门宴》(16)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17)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9)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20)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21)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2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而7.重点虚词系列练指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客何为者:动词,做、干(2)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3)我为鱼肉:动词,是(4)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介词,替(7)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8)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介词,因为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烛之武退秦师》(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荆轲刺秦王》(4)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鸿门宴》(8)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9)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安”(11)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译为“被”四、重要语句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烛之武退秦师》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解析“鄙”名词活用为动词,“焉”“陪”为关键词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敝”“与”“武”“其”为关键词,前三个并列分句均为否定判断句《荆轲刺秦王》1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解析“微”“谒”“亲”为关键词1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解析“见”“陵”为关键词《鸿门宴》1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解析注意状语后置、省略句式1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解析注意“所以”“出入”“非常”三个词的翻译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公. 车. 特征拜郎中:汉代官署名
(21)再迁为太史令:升官
(22)又多豪. 右. :豪族大户 (23)视. 事. 三年:官员到职工作 (24)上书乞. 骸. 骨.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苏武传》
(13)武帝嘉. 其义:赞许 (14)因厚贿. 单于:赠送礼物 (15)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16)武复穷. 厄:陷于困境 (17)独有女. 弟. 二人:妹妹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张衡传》
(18)游. 于三辅:游学 (19)遂通五. 经. :
通:“无”, 没有
(11)因泣下霑. 衿. ,与武决. 去 通:“沾”, 沾湿
通:“襟”, 衣襟
通:“诀”, 辞别
(12)前以. 降及物故
通:“已”, 已经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张衡传》
(13)员. 径八尺
通:“圆”, 圆周
(14)形似酒尊.
通:“樽”, 酒器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擒”, 擒拿、捕捉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秦贪,负. 其强,以空言求璧:依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使……承担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辜负 廉颇闻之,肉袒负. 荆:背
《苏武传》
(2)使
数通使. 相窥观:使者 . 单于使陵至教材海文言上文考:点派化复习必修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 示. 王
古义: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 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 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扬言。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 璧往使
通: “捧” , 双手捧着
(2)召有司案. 图
通: “按” , 审察、查看
(3)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通: “熟” , 仔细
(3)征 (4)观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应验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旁征. 博引:证明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 民间:征收 公车特征. 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 四方:征讨 观. 太学: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 :宫殿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景象 玄都观. 里桃千树:道观 . 启窗而观:教观材文察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 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2)间. 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卒廷. 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肉. 袒负荆: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 计欲亡走燕: 私下 (2)使人遗. 赵王书: 送给 (3)曲. 在于赵:理亏 (4)均. 之二策:权衡、比较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5)臣请完. 璧. 归. 赵.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6)相如奉. 璧奏秦王:捧着 (7)礼节甚倨. :傲慢 (8)不如因而厚遇. 之:招待、款待 (9)左. 右. 欲刃相如:身边的侍从 (10)秦王不怿. :高兴、喜悦 (11)位在廉颇之右. :上 (12)卒相与欢,为刎. 颈. 之. 交. :誓同生死的朋友
名词作动词,上前。
(6)怒发上. 冲冠: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7)臣乃敢上. 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8)舍. 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9)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 其璧: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10)赵王鼓. 瑟:名词作动词,弹。 (11)赵王窃闻秦王善. 为秦声:
(4)拜送书于庭.
通: “廷” , 朝廷
(5)可予不.
通: “否” , Hale Waihona Puke 给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 乎
通:“现”, 表现
(7)不顾恩义,畔. 主背亲 通:“叛”, 背叛
(8)与旃. 毛并咽之
通:“毡”, 毛织的毡毯
(9)掘野鼠去. 草实而食之 通:“弆”, 收藏
(10)空自苦亡. 人之地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12)左右欲刃. 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13)宁许以负. 秦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4)大王必欲急. 臣: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15)且庸人尚羞. 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4)臣所以去亲. 戚. 而事君者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 当.
古义:相抵押。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 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17)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8)毕礼而归.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苏武传》
(19)单于壮. 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
(20)舆. 营归: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 (21)空以身膏. 草野:使动用法,使……肥美。 (22)杖. 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
(7)兄弟亲. 近.
古义:做了皇上的侍臣。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 征. 拜郎中
古义: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 文. 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