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教材文言文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必背文言文第一部分上册篇目【篇目1】荆轲刺秦王(节选)[汉]司马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2】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篇目3】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篇一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短歌行·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
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高中的必修一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本店铺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8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8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8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篇1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被动词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吾属今为之虏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省略句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亦以(之)明死生之大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则思三驱以(之)为度大王见臣(于)列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拔剑撞(之)而破之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从而誉之,谓之(为)义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篇2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置之坐上。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与古诗全解析》一、《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衍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寒秋:深秋。
“层林尽染”中的“染”:像是被染过一样。
“舸”:大船。
“遒”:强劲有力。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赏析主题:通过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回忆往昔的革命青年岁月,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情感:洋溢着激昂向上的青春激情和豪迈的气概。
表现手法:融情于景,上阕描写秋景,从山上到江面再到天空、水底,远近结合,动静相宜;下阕叙事抒情,回忆往昔,通过对当年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描写,直抒胸臆。
作者介绍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不仅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国革命历程的诗意体现。
运用片段- 场景一: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当登上山顶,看到漫山红叶和远处奔腾的河流,我不禁想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壮丽的景色和诗中的一样让人豪情满怀。
- 场景二:在班级讨论理想的活动上,大家纷纷发言。
小明说:“我们正处在恰少年时,风华正茂的阶段,应该学习革命先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 场景三: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中途的时候很疲惫。
这时候我看到其他选手依然争先恐后,就对自己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又怎么能放弃呢。
”二、《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原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原文、注释、翻译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的原文、注释和翻译。
第一部分:古文学原文以下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中所包含的古文学原文:1. 〈饮酒〉- 李白2. 〈静夜思〉- 李白3. 〈春怨〉- 李白4. 〈秋夕〉- 杜牧5. 〈登鹳雀楼〉- 王之涣6. 〈江雪〉- 柳宗元7. 〈游子吟〉- 孟郊第二部分:古文学注释下面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中原文的注释:1. 〈饮酒〉- 李白:该诗描述了作者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 〈静夜思〉- 李白: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自然题材的诗歌,描述了作者在静夜思考的状态。
3. 〈春怨〉-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离别情感的述说。
4. 〈秋夕〉- 杜牧: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秋天的行为。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情景,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6. 〈江雪〉- 柳宗元:这首诗写道了江雪时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之情。
7. 〈游子吟〉- 孟郊:这首诗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心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古文学翻译以下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中古文学原文的翻译:1. 〈饮酒〉- 李白:我举起杯子,喝掉它。
喝了几杯,我感到兴奋,忧愁全无。
2. 〈静夜思〉- 李白:我独自一人深夜思考,明月高悬天空。
3. 〈春怨〉- 李白:春天来了,花儿盛开,可我却痛苦不已,思念别离之情难平。
4. 〈秋夕〉- 杜牧:秋夜佳节,月明星稀,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我登上鹳雀楼,远眺山河美景,真是壮丽非凡。
6. 〈江雪〉- 柳宗元:江上飞雪,凝结成片,美丽壮观,令人陶醉。
7. 〈游子吟〉- 孟郊:我是一个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无法平息。
以上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学部分的原文、注释和翻译。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情感、对自然的赞美和表达对社会万象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及文言文1.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及文言文篇一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过秦论(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一必修一的课程中,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1. 《诗经》选篇-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楚辞》选篇- 《离骚》节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论语》选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孟子》选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唐诗选篇-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宋词选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元曲选篇- 关汉卿《窦娥冤》:冤魂不散,窦娥冤。
8. 明清小说选段- 《红楼梦》选段: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授以“红楼梦”三字。
9. 文言文选篇- 《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 现代诗歌选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和历史。
同学们在学习这些作品时,不仅要背诵其内容,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学的文言文有哪些
高中学的文言文有哪些一、必修一-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知识点:- 通假字:“共其乏困”中“共”通“供”,供给。
- 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中“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 原文: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知识点:-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中“说”通“悦”,高兴。
- 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今义为贫穷。
- 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中“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二、必修二-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知识点:- 词类活用:“群贤毕至”中“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 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知识点:- 通假字:“举酒属客”中“属”通“嘱”,劝人饮酒。
- 古今异义:“白露横江”中“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必修一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必修一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在必修一的语文课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邃的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必修一课程中部分精选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赤壁赋》节选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原文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原文文言文是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知识版块,古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很高,语言也极其精炼优美,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推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同学们不妨仔细阅读一下,看看古人是怎样写文章的,它们的字词又是如何使用的。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是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孟子·滕文公上梁惠王》
惠王曰:“孰能使民忘其贫?”
孟子曰:“为之先。
贫者无以生乐,故忘之者不以为然;唯有施以赐之,则民有以养其身,而忘其贫者也。
”
惠王曰:“孰能使民有由而固?”
孟子曰:“忧其穷,乐其榷。
穷者无以抉其心,故有由而固者不以为然;唯有施以厚抉之,则民有以安其情,而有由而固者也。
”
惠王曰:“孰能使民忠信而事君?”
孟子曰:“赏赐有道,刑罚严明。
赏赐有不道,刑罚不严明,则民弗忠信而事君者也;唯有赏赐有道,刑罚严明者,则民必忠信而事君者也。
”
惠王曰:“子何以知之?”
孟子曰:“非以我言矣,其在天下乎!古之治世,恒当此道,而民服矣。
”。
高中所有文言文篇目
1.必修教材:1.必修一:《劝学》(战国・荀子)、《师说》(唐・韩愈)、《赤壁赋》(宋・苏轼)、《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2.必修二:《六国论》(宋・苏洵)、《阿房宫赋》(唐・杜牧)、《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严格来说这是一首词,但在学习中常与文言文一起探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同理也是词)。
3.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五人墓碑记》(明・张溥)、《离骚》(战国・屈原)、《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廉颇蔺相如列传》(汉・司马迁)、《鸿门宴》(《史记》)、《秋水》(《庄子》)、《非攻》(《墨子》)。
4.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蜀道难》(唐・李白)、《登高》(唐・杜甫)、《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锦瑟》(唐・李商隐)、《虞美人》(南唐・李煜)、《蝶恋花》(宋・柳永)、《雨霖铃》(宋・柳永)、《声声慢》(宋・李清照)、《滕王阁序并诗》(唐・王勃)。
5.必修五:《陈情表》(晋・李密)、《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这是一篇戏曲,但在文言文学习中也有涉及)、《报任安书》(汉・司马迁)、《渔父》(《楚辞》)、《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2.选修教材:1.《逍遥游》(《庄子》)。
2.《屈原列传》(汉・司马迁)2。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4.《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5.《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6.《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
7.《中庸》(《礼记》)。
8.《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9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9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9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篇1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尝一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雍水暴益(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载:载舟覆舟(乘载,装载)载歌载舞(又)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盖: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因为)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法: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时:有要于时也(当时)时不与法俱至(时代)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以益所见(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岂取之易(天下)择善而从之(它)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董之以严刑(人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相如为上大夫(当,做)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篇2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篇3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课文篇目:《》《》《》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5.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___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____________8.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__9.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12.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2、重点实词1、辞①辞.曰:“臣之壮也……”______ __②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___2、敢①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不敢.与忤视____________________3、封①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____________________4、图①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 5、说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②范增说.项羽曰______________6、兵①秦兵.旦暮渡易水_______________②不得持尺兵.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及召下兵.____________________7、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______________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8、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______②荆轲顾.笑武阳_______________③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9、发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____③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___________________10、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______11、使①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②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12、度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13、故①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____________________③鲰生说我……故.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_______ 14.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________________②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_____ 15.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谢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③哙拜谢.____________________18.军①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击破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 19.胜①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沛公不胜.杯杓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①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沛公起如.厕____________________3、虚词1.焉①子亦有不利焉._______________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2.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②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 3.其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之①公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5.而①今急而.求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____________________⑤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____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__⑧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____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__________6.以①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③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⑤乃为.装遣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⑥乃令秦武阳为.副____________________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_________________⑧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__8.且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臣死且.不避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眼泪。
今:鼻涕。
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王方还柱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______⑥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⑧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③群臣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③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___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___________⑥函封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⑦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____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⑨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