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一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九、文言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九、文言虚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扣舷而歌之 哀吾生之须臾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虽一毫而莫取 相与枕藉乎舟中 十、文言翻译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 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 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他写的 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 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评柳宗元:“韩如海,柳如泉”(李涂《文章精义》)
九、背诵 1、整篇课文 2、重点句 A、第一段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说
一、字音(红色字) 句读 谀 郯子 苌弘 老聃 六艺经传 传说 李氏子蟠 贻 二、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 任吏部侍郎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谥号“文”。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 必己出”的口号。 作品集《昌黎先生集》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教案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古文复习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备课时间:


必修一古文复习上课时间备课人学
习目标
1、把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把握关键性句式
3、把握词性活用
4、了解通假和古今异义
5、背诵前三篇文章



1、把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把握关键性句式
3、背诵前三篇文章
把握词性活用

书设计1、实词与虚词2、关键性句式
3、活用
4、通假
5、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让我们一起总结古文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的教学有更大意义。

二、具体知识
1、抽三位学生上黑板背诵《劝学》
2、让学生明白复习的几个点
①、实词和虚词②、通假③、古今异义④、活用⑤、句式
3、根据上面要求让学生自由上黑板写出自己不懂的东西(5分钟)
4、师生共同研究黑板上的知识
5、老师根据黑板上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点抽查学生了解情况
(1)、通假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内容:《劝学》、《师说》2、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那么、焉”等虚词3、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4、背诵《劝学》、《师说》5、建立作文素材库--课内外素材超级链接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那么、焉”等虚词。

2、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背诵《劝学》、《师说》教学方法:知识梳理、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字音木直中()绳槁暴()参省()跬()步句读()郯()子老聃()以贻()之锲()而不舍李蟠()跂()而望矣二、实词积累1、通假字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木直中绳,以为轮(2)虽有槁暴(3)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2、一词多义解释下面句子中多义词的词义。

(1)劝①劝学②果行,国人皆劝③劝君更尽一杯酒(2)绝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先达德隆望尊④适冬之望日前后(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博闻强志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④初闻涕泪满衣裳⑤以勇气闻于诸侯⑥扫后更闻香(6)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不耻相师④或师焉,或不焉⑤吾从而师之⑥齐师败绩(7)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⑤朔气传金柝3、词类活用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名词作动词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吾师道也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形容词用作名词①其曲中规(4)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③而耻学于师④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4、古今异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金就砺那么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假舆马者 (4)蚓无爪牙之利(5)古之学者必有师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吾从而师之(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三、虚词归纳解释下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于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耻学于师⑤不拘于时⑥其皆出于此乎(2)而①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吾尝终日而思矣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之①择师而教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⑤句读之不知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⑦蚓无爪牙之利⑧君将哀而生之乎(4)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余嘉其能行古道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那么①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②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③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6)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③且焉置土石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四、特殊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名句名篇(1)故木受绳那么直,,,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师说348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师说3485

学习目标:1、研习课文三、四段;2、整理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语法现象。

3、梳理全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结构。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知识的学习。

2、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习难点:梳理文章论证结构课前导学一、检查复习1、背诵第二自然段2、翻译句子:(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课堂研讨1、指导朗读第三、四段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语先后古:今:不必古:今: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师: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贤:其贤.不及孔子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重要句子翻译(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不拘于时,学于余。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背诵全文。

5、课堂讨论(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师说》提出了哪些观点?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课后巩固1、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的说法,其中“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著作,“传”是_____________。

(2)拓展:《诗经》中的“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的用法: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请在用法后写出例句:(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一)必修(一)《劝学》一.字词1.学不可以已.2.劝.学3.知.明而行无过矣4.绝.江河5.假.舆马者6.用.心一也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至千里8.无以..二.词类活用1.上.食埃土2.非能水也..三.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师说》一.字词传道受业解惑也1.师者,所以..为圣2.圣人之所以..师之3.吾从而..4.无.贵无贱5.犹且从师而问焉.6.君子不齿..相师7.不耻..8.士大夫之.族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师不必贤于.弟子11.不拘于.时,学于.余12.其.皆出于此乎?二.词类活用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三.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赤壁赋》一.字词1.望既望2.属.客属.余作文以记之3.纵一苇之所如.饮酒乐甚4.于是..5.正襟危.坐危.言危行危.楼高百尺6.予、余、愚、某、吾而、尔、汝、女、吾子、子、卿、君、若尔曹、汝曹、尔辈、若属吾曹、吾侪、吾辈、吾辈、吾属、吾徒此曹7.固.一世之雄也8.哀吾生之.须臾9.逝者如斯.10.而卒.莫消长也1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2.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二.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2.乌鹊南.飞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句式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箫者3.渺渺兮予怀4.而今安在哉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字词1.居是.州而行2.施施..从外来施施..3.披.草而坐4.梦亦同趣.5.因.坐法华西亭6.斫.榛莽7.穷.山之高而止8.莫.得遁隐悠悠乎与颢气俱,莫.得其涯知是山之特立9.然后..10.引.觞满酌11.颓然就.醉12.吾向.之未始游13.故为之文以志.二.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2.望西山,始指异.之3.箕.踞而遨三.句式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学不可以已.:停止补充文言文知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苏教版必修一中的文言文更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古人智慧的重要窗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必修一中的几篇重要文言文。

《劝学》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荀子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开篇之语,就强调了学习能够让人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文中还提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师说》则着重探讨了从师学习的道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开篇就点明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作者韩愈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强调了无论贵贱长幼,都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种对师道的尊重和追求,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复习这些文言文时,实词、虚词的理解和掌握是基础。

例如,“劝”在《劝学》中有“鼓励”的意思;“假”有“借助”之意。

虚词如“而”,在文中有多种用法,表转折、承接、并列等。

对于这些实词虚词,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语境来加深理解,牢记它们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特殊句式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像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了解这些特殊句式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翻译是文言文学习中的关键环节。

在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则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优美生动。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除了字词和句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也不容忽视。

高中苏教版必修一语文复习学案

高中苏教版必修一语文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专题必修一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积累文言重要字词,提高文言素养。

2、强化文言名篇名句背诵3、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迁移解题能力第一课时课时学习基本篇目:《劝学》《师说》一、重要虚词梳理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如是而已( )(8)人非生而知之者( )(9)惑而不从师( )(10)小学而大遗( )2.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0)郯子之徒( )3.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二、重要实词梳理1.通假字(1)鞣以为轮(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6)或师焉,或不焉( )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古义:今义:(2)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8)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9)今之众人古义:今义:(10)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2)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用心一也( )(7)輮使之然也( )(8)不能十步(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0)吾师道也( )(11)吾从而师之( )(12)而耻学于师( )(13)孔子师郯子( )(1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5)小学而大遗( )(16)吾未见其明也( )(17)惑而不从师(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治世之道( )背道而妄行( )道不同,不相与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文言句式1.(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4)吾从(之)而师之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而耻学于师( )(6)师不必贤于弟子(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不拘于时( )四、重点语句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 苏教版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 苏教版

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1 必修一——《劝学(节选)》、《师说》、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了解一下通假规律。

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之入 C.⎩⎪⎨⎪⎧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3.说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登高而.招 侣鱼虾而.友麋鹿 扣舷而.歌之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②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寄蜉蝣于.天地4.“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

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

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

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

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

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C.⎩⎪⎨⎪⎧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文言文篇目》复习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文言文篇目》复习课件

雨巷的独特感受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02
重点词语解释
悠长、寂寥、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梦一般
的凄婉迷茫。
03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雨巷独特的氛围和情
调,表达了作者对雨巷的深深眷恋之情。
获得教养的途径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断章
断章的创作背景
介绍卞之琳创作《断章》 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以及该诗在文学史上的重 要地位。
断章的艺术特色
阐述《断章》独特的艺术 魅力,包括意象的营造、 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 等方面的特点。
断章的主题思想
探讨《断章》所表达的主 题思想,如人生哲理、爱 情观念、社会批判等。
其他相关名著导读
《红楼梦》导读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 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 该小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百年孤独》导读
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百年孤独》,包括其创作背景、 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
点。
《围城》导读
介绍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 包括其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语 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该小 说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用法举例
•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 免再犯同样的失误。
01
02
03
04
05
06
短语:犯错误、纠正错误、 改正缺点、避免失误
•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重 要的是要及时纠正并改 正。
• 经过反思,他认识到了 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 正。
今生今世的证据
词汇:今生今世、证据、记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教案师说45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教案师说454

师说【背景材料】一、韩愈抗颜而为师《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就是说,韩愈在《师说》里讲的所谓“师”,不是指在学校里教课的老师,而是指给“士大夫之族”,即社会上学业有成就的士人或学者做老师,或给做官的当老师。

韩愈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代。

唐太宗就很佞佛,从他以下都在极力地扶持佛教。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皇帝佞佛的结果,首先是大大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王公士庶中间,增加了对于佛的迷信。

其次,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它主张“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

这和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思想是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

因而,迷信佛教的人愈多,耻笑谈论所谓“圣人”之化的也就必然愈多。

于是这就成了一种风气。

整个唐朝时候,反对给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学者、当官的做老师,认为有人敢于做这样的老师,便是狂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少数人敢于不管这种风气,韩愈是其中的一个。

他不管这种风气,不怕人家的耻笑,不顾世人的笑骂,敢于做这样的老师,毅然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命,担负起教导他们的责任。

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尽管自己不愿担任老师的名义,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却赞扬了韩愈的做法:“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韩愈为了反对当时的那种风气,批驳世人的那种耻笑,写了《师说》。

二、古文运动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

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这次文学变革,适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

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为推行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诱掖后进,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 8、山川相缪。
• 8、缪:同“缭”,连结 ,盘绕。
• 9、举匏尊以相属。
• 10、自余为僇人。
• 11、意有所极,梦亦 同趣。
• 9、尊:同“樽”,酒杯
• 10、僇:同“戮”,刑辱
• 11、趣:同“趋”,往, 赴。
精选ppt
5
二、词类活用
精选ppt
6
(一)、名词作动词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4、顺流而东。 • 5、卧而梦。 • 6、故为之文以志。 • 7、外与天际。
鹿。
• 5、始指异之。
• 使动(使……起舞) • 使动(使……哭泣) • 意动(以……为师。) • 意动(以……为耻。) • 意动(以……为师。) • 意动(以……为侣,以
……为友。) • 意动(以……为异。)
精选ppt
11
三、古今异义
精选ppt
12
• 1、輮以为轮。 • 2、金就砺则利。
• 古义:把……做成
• 1、名动(游泳) • 2、名动(低于) • 3、名动(攻占) • 4、名动(东进) • 5、名动(做梦) • 6、名动(写文章 • 7、名动(交会)
精选ppt
7
(二)、名词作状语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5、日与其徒上高山。 • 6、四望如一
精选ppt
20
3、连词,表递进。
•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精选ppt
21
4、连词,表并列。
• ⑴蟹六跪而二螯。 •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教版-语文-高一- 寻觅文言津梁 复习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 寻觅文言津梁 复习学案

“寻觅文言津梁”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翻译。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大声朗读下列字音。

氾.(fàn)南佚.(yì)之狐阙.(quē)秦缒.(zhuì) 秦伯说.(yuè) 杞.(qǐ)子逢.(páng)孙浚.(qùn)其泉源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董.(dǒng)之以严刑缪.贤舍人(miào)臣等不肖.(xiào)刎颈..之交(wěn)(jǐng)广成传.(zhuàn)见臣列观.(guàn)相如虽驽.(nú)使人遗.赵王书(wèi)秦王不怿.(yì)渑.池之会(miǎn)睨.柱(nì)衣.褐(yì)鲰.(zōu)生卮.(zhī)酒卻.(xì)说.(shuì)项羽曰彘.(zhì)肩目眦.(zì)跽.(jì)好.(hào)美姬刀俎.(zǔ)樊哙.(kuài)杯杓.(sháo) 道芷.(zhǐ)阳间.(jiàn)行玉玦.(ju é)瞋.(chēn)目欲王.(wàng)关中数.(shuò)目项王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二、文学常识填空。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体例)历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所著作。

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27年)。

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春秋三传:《左传》《》《》2.魏徵 (580—643):字玄成,巨鹿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了解一下通假规律。

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
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
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那么。

A 项接近,到。

C 项即使。

D 项凭借。

2.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
之入 C.⎩⎪⎨⎪⎧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 C
解析 C 项意动用法,以……为师。

A 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

B 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

D 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3. 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 登高而.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
②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 4. “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

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

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

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

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

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
遨 答案 承接:②⑤⑥⑦。

修饰:①③④⑧。

5.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 C.⎩⎪⎨⎪⎧ 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的人”。

A 项就/却。

B 项之/于之。

C 项在/词尾,……的样子。

6. 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7.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一)“可以”、“以为”、“所以”的理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可以”。

①学不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④意北亦尚..已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祸③而犹有可以
可以
..衣帛矣
..口舌动也⑤五十者可以
答案①②⑤与现代汉语同;③④是两个词,“可以凭借”的意思,“以”为介词。

“可以”什么时候是一个词,什么时候是两个词,取决于“以”字后所跟词的词性。

一般说来,“以”字后跟名词(“口、舌”),这时可以看作两个词。

不过,一定要结合句子情况而定。

2.解释下列句中的“以为”。

①以为
..东道主
..东蒙主③若舍郑以为
..轮②昔者先王以为
④臣以为
..得其实⑥(满座宾..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⑤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
客)以为
..妙绝
答案①②③均是“以(之)为……”,可译为“用……做……”或“把……看做……”。

④⑤均是一个词,认为。

⑥是“认为……是……”。

“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的“以为”、“认为”相同,然而更多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

常见有两种情况,第一相当于“用……
把……”或“把……当作……”,“以”是介词,作“为”的状语。

如①②③。

第二,是“……以(之)为……”,“以”是动词,认为,“……为……”是主谓短语,作“以”
的宾语。

如⑥。

3.解释下列句中的“所以”。

①师者,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圣人之所以
..为圣③吾所以
后私仇也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⑤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⑥吾知所以
..距
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⑦先王之所以
..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⑧(贼)
必于渡淮之所以
..火标之
答案①④⑥⑦中的“所以”是“……的办法”或“用来……的”。

②③⑤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而⑧中“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
“以”,用(火把)。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

但有例外如⑧。

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

(二)如何辨识通假字
4.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①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④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
构成通假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读音相同或相近;②字形相似,有一偏旁相同。

5.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炎”通“焰”
③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陵”通“凌”
④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或”通“惑”,“傥”通“倘”
1.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译文:驾着一叶小舟,(在这里)举起酒杯相互劝酒。

(要点:“尊”通“樽”,酒杯;属,劝。

)
②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

(要点:“僇”通“戮”,刑辱;恒,常常。

)
2.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句中的通假字和“所以”一词。

①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要点:判断句;
“振”通“赈”,赈济。

)
②土工洊(jià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要点:“罢”通“疲”,疲劳;于,表被动;所以,用来……的。

)
辨识通假字,有一个语境前提,就是用该字来解释,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毫不相干,或者用该字在句中无法解释,这时,就有可能通假了。

再根据音同音近或形近原则,就大致能推断出所通的本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