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二、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贰:贰:鄙:鄙:鄙:鄙:许:许: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许:微:微:微:微:微:敝:敝:敝:焉:焉:焉:焉:以:以:以: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9、其①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10、之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来往.④何厌之有.三、古今异义1.行李之来往..行李:古义:2.若舍郑认为东道主...以:以:以:而:而:而:其:其:其:其:之:之:之:之:;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招待宴客的主人3.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认为:古义:;今义:认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老婆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苦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晋军函陵军:.2.夜缒而出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4.越国以鄙远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6.若不阙秦阙:.7.阙秦以利晋利:.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10.且贰于楚也贰:.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认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发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通“”,释义:兵:兵:兵:后一个“使”:后一个“使”:诚:诚:顾:顾:顾:顾:穷:穷:穷: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8、乃①太子丹惧怕,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9、以①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引:引:引:引:见:见:见:乃:乃:乃:以:以:以:以:以:以:三、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贫寒: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长辈: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包庇两方中的一方5.北夷狄之鄙人..鄙人 : 古义:;今义:鄙俗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向名词7.将军岂存心乎..存心 : 古义:;今义:成心8.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能够 : 古义:;今义:表能够、允许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 : 古义:;今义:购置10.图穷而匕首见.穷 : 古义:;今义:缺乏钱财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进兵北略地.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5.发尽上指冠.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9.丹不忍以己之私.10.其人居远将来.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2.群臣怪之.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2.今天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祖:前:北:函:上:厚:使:闻:私:远:迟:怪: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7.然而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因击沛公于坐二、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如:如:③沛公沉默,曰:“固不如.也。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霏霏..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答案】B【解析】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君之所知也D.唯利是图【答案】C【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A.①③⑩B.②⑦⑧C.⑤⑦⑨D.④⑥⑧【答案】 C【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C.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D.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案】无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C【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答案】B【解析】B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语文高考总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含答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但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热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本上,既,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E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季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鹰于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目录:第7课一、短歌行/曹操第8课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诵读六、静女/《诗经·邶风》一、《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言现象: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通假字,讌通宴乌鹊南.飞:词类活用,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脚著谢公屐:“著”同“着”,穿。
②列缺霹雳:“列”同“裂”,决裂。
③须行即骑访名山:“须”同“需”,要想。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同“侍”,侍奉。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含答案)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
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
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XXX。
XXX,事明帝。
永元中,XXXXXX、XXX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XXX 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XXXXXX侵边,XXX力战,以寡克众,XXX甚惮之。
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XXX故人XXX说之,XXX于军XXX以狗。
义师至新林,XXX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XXX。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XXX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XXX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XXX北讨,仙琕每战,勇冠全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XXX:“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生平愿也。
何功可论!”十年,XXX杀XXX太守XXX,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XXX刺史XXX以众十余万赴焉。
XXX与战,累破之,昶遁走。
仙琕纵兵乘之,XXX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疆,常只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乡村险峻地方,故战多克捷,士卒亦情愿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XXX。
选自《梁书·卷十七》,有删改)(注)①射钩新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XXX和XXX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对文中画海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语文必修一文言教材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教材复习题(含答案)系统复习和梳理了必修一的文言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复习学案主备:郭丹同备:高三语文组审核:何香菊一、学习目标: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让他们加强朗读和背诵环节。
2、让学生确立文言文学习要重视语言积累的意识,让他们了解新大纲对文言文考点的具体要求。
3、巩固文言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专题复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烛之武退秦师》检测练习一、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和()相同①以乱易整②以其无礼于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二、解释完全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项。
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了)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⑥吾其还也。
(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⑧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同“智”)...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听从,同意)之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察纳雅言C.广故数言欲亡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doc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①D②A③C④B⑤D⑥E⑦F3.①D②B③E④G⑤A⑥G⑦B⑧C⑨A⑩BOF5.①B②C③D④A7.①C②B③D④A⑤A四、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1.粪土,名词作动词,把……看作粪土。
3. 名词作状语,每天。
5.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7.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9.圣,愚,形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找出下列句了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通“燃",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知"通“智”,智慧。
4. “生”通“性”,天赋,资质。
5. “受,,通“授,,,传授。
6. “读”通“逗”,句了中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7. “不”通“否”,表示否定。
8.“冯”通“凭”,乘。
9. “缪”通“缭”,连结,盘绕。
10. “尊”通“樽”,酒杯。
11. “修”通“戮”,刑辱。
12. “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以为:以(之)为,把(它)做2.博学:广博地学习。
3.爪牙:爪了和牙齿。
4.用心:两个词,因为心思。
5.学者:求学的人。
6.从而: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气7.众人:一般人。
8.所以:……的原因。
9.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10.不必:不一定。
11.徘徊:指明月停留;斗牛:星宿名, 斗宿和牛宿。
1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13.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14.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15.凡是:两个词,“凡”意为“所有, 总共”,“是”意为“代词,这”。
16.累积:层层堆叠,重叠。
17.际:交会。
18.然后:两个词,这样以后。
19.颓然:倒下的样子。
20.于是:两个词,“于”意为“介词,从”,“是”意为“代词,此,这”。
三、一词多义。
(一)解释下列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 绝①动词,横渡;②动词,断绝;③动词,终止;④形容词,到了极点;⑤副词,非常;⑥形容词, 与世隔绝的。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答案】【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雨”为动词。
下雪,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唯利是图C【答案】【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1 / 31A.①③⑩ B.②⑦⑧ C.⑤⑦⑨ D.④⑥⑧C【答案】【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张;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扬州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无【答案】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2 / 31C 【答案】【解析】 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D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 B【答案】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姓名分数(评分标准:词语解释每个1分,句子翻译每个3分,其它每题3分)[文段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郑子、芸弘、师襄、老聘。
文言文随堂练习2(必修一)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2必修一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1、选B。
“深”,表程度深,课文下句是“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应为“刻毒”意。
2、选C。
A项“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B项“币”古义为礼品,今义为货币;D项“非常”古义为两个单音节词,意为“不同寻常(的情况)”,今义为程度副词,意为“很,十分”。
3、选C。
C项中“距”通“拒”,“内”通“纳”。
A项“已”通“矣”,B项“还”通“环”,D项“蚤”通“早”。
4、选B。
题干中“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B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项“目”名词作动词,意为“使眼色”,C项“迟”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意为“嫌…迟”,D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交好”。
5、选A。
①④中“以”作介词,表原因,译“因为”;②中“以”作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可不译;③中“以”作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为了”;”⑤⑦中“以”作介词,表工具、方法,译为“用”;⑥中“以”作介词,译为“按照,依照”;⑧中“以”作介词,译为“把”6、选B。
题干中“者”,助词,附在时间词之后,不译。
B项亦同。
A项中“者”字,助词,表判断,不译;C项中“者”字,助词,用在疑问句尾,表疑问,译“呢”;D项中“者”字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7、选C。
题干中“与”,介词,译为“跟”或“同”。
C项亦同。
A项中“与”作动词,译为“亲附、结交”;B项“与”作动词,译为“给、送给”;D项“与”作连词,译为“和、跟、同”。
8、选B。
题干中“为”作介词,“替”。
B项中第一个“为”作介词,读wèi,译为“替”,第二个“为”作动词,读wéi,本义是“做”,“为此计”可理解为“献出这个计谋”。
A项中“为”作动词,“担任”意;C项中“为”作动词,译为“做”;D项中前两个“为”作动词,表判断,“是”,最后一个“为”作助词,用在疑问句尾,译为“呢”。
9、选D。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2013)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4.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3.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4.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7.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9.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3.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10.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第一个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第二个封,疆界)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14.与郑人盟.(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16.以乱.易整.,不武.(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词,严整之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完整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3、木直中.绳合乎4、輮以为..轮把----作为5、金就砺..则利靠近磨刀石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10、假.舆马者,非利足..借助脚走得快11、而致.千里达到12、而绝.江河横渡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16、用心躁.也浮躁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连词,用来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师说》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6、郯子之徒一类人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9、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示代词这些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指童子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帮助定语后置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表顺承,就而:惑而不从师表转折,但而:吾从而师之表递进,并且而: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表转折,却为: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成为乎:生乎吾前介词,在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呢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表判断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于: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却其: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们的是故:是故无贵无贱因此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人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表判断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没有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
秋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复习练习(一)文言文专题 含答案
【新教材】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复习练习(一)文言文专题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C.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D.君子不齿.齿:牙齿2.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圣人无常师.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或师.焉,或不焉A.①⑤/②/③④⑥⑦B.①④⑤/②/③/⑥⑦C.①⑥⑦/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士大夫之.族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拘于.时,学于余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欲人之无惑也.难矣D.蟹六跪而.二螯锲而.舍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而日参省乎己A.君子博学..之所学也B.不如须臾..必有师C.古之学者..,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今之众人..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根据印度《僧祇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B.舟楫,舟,船;楫,划船工具。
李白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云:“欲济无舟楫。
”C.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他们以做官为唯一职业,所以更精确地说,士大夫即担任政府官员的文人,包括现职官员,退休官员,和将来有可能性担任官员的士人。
D.童子,指未成年的人,还指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于唐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训练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训练参考答案古诗文阅读2014-08-20 16:301、答案(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环绕(10)“彩”彩色(11)“拒”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隔阂,嫌怨(16)“座”座位2、答案(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用酒肉招待宾客(16)劝说3、答案(1)出使的人。
(2)那人,指秦穆公。
(3)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走投无路。
(5)眼泪。
(6)礼品。
(7)袒露一只臂膀。
(8)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
(9)意外的变故。
(10)现在别人(指沛公)。
4、答案(1)把……当做边邑/目光短浅/边境/轻贱(2)损害/破旧的/疲劳,困乏(3)被/通“现”,显露/接见(4)不过、只是/回头看/拜访(5)驻扎,驻军/军队/军营(6)辞别/请罪,道歉/感谢/告诉,问(7)意图/料想/神情5、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使动用法,使……灭亡(3)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7)名词作状语,向西(8)名词作动词,上前(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11)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1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3)意动用法,以……为迟(14)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6)形容词作动词,交好(17)名词作动词,登记(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9)动词作名词,后继者(20)名词作状语,抄小路(21)名词作动词,取道(2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6、答案(1)①助词,取独不译②助词,取独不译③助词,取独不译④代词,秦军⑤动词,到⑥词尾,不译⑦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①表承接②表承接③表转折,却④表并列⑤表顺接⑥表修饰,译为“地”7、答案(1)动词,做、干(2)动词,认为(3)动词,是(4)介词,替(5)介词,替(6)介词,替(7)介词,被(8)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9)介词,因为8、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状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被动句(8)省略句,“与(之)俱去”(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宾语前置句,“在安”(11)被动句,“为”译为“被”9、答案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A舍郑以为东道主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若亡郑有益于君若 D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B)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何厌之有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沛公安在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敢以烦执事 D是寡人之过也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C)
A夜缒而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D)
A是寡人之过也 B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事所以不诚者,乃欲以生劫之 B近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刘备,天下枭雄 D何厌之有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C)
A燕王拜送书于庭 B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如亡郑而有益于君
9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D)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燕王实振怖大王之微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0、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C)
A晋军函陵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太子及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且贰于楚也
11、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樊於期乃前曰
12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共其乏困
C越国以鄙远 D与郑人孟
13、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越国以鄙远 B太子迟之
C群臣怪之 D自引而起,绝袖
14、下列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D)
A进兵北略地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D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
者咸阳宫
15、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持千金之资币物 D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16、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乃引其匕首提荆轲 D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17、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
A诸郎中执兵 B左右既前,斩荆轲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18下列横线上的字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微言轻
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
3、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郑伯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经答应把焦瑕两座城池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度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筑起防御工事。
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别人的力量反过来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军了。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樊将军仰面朝天,长尝地叹息,流着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长长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
8、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就是)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请求这次行动了。
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为赏格来悬赏他的人头,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报答太子了。
9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很刻毒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收入官为奴10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就收拾安放好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封装起来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悔改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
1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流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1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中庶子蒙嘉。
到达秦国后,荆轲他们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5、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
送书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能守住祖先的宗庙。
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装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派使者来使大王知道。
(禀告大王)
1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到了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17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18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都失去了常态。
19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秦王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侍臣
们就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
”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了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机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
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遭受了八处创伤。
20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