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

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①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辨.,止之也;倚魁②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板,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含答案)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

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将过礼,负土成玻,手植松柏。

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XXX。

XXX,事明帝。

永元中,XXXXXX、XXX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出为XXX 将军、南汝阴、谁二郡太守。

会寿阳新陷,XXXXXX侵边,XXX力战,以寡克众,XXX甚惮之。

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XXX故人XXX说之,XXX于军XXX以狗。

义师至新林,XXX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

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注],昔人XXX。

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

”XXX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伺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

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XXX造之恩,未获上报。

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XXX北讨,仙琕每战,勇冠全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XXX:“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生平愿也。

何功可论!”十年,XXX杀XXX太守XXX,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

XXX刺史XXX以众十余万赴焉。

XXX与战,累破之,昶遁走。

仙琕纵兵乘之,XXX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近太子左卫率。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疆,常只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乡村险峻地方,故战多克捷,士卒亦情愿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

在州四年,卒。

赠左卫将军。

XXX。

选自《梁书·卷十七》,有删改)(注)①射钩新祛:是关于春秋五霸中XXX和XXX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对文中画海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外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高中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曾经)B. 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正赶上)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因为)D. 卒皆夜惊恐(士兵)正确答案:D。

“卒”在这里指的是“士兵”,而不是“士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陈涉太息曰/ 扶苏以数谏故B. 吴广以为然/ 乃丹书帛曰C. 会天大雨,道不通/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D.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项燕为楚将正确答案:A。

“曰”和“故”在这里都是表示原因的连词。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与别人一起耕作时,曾表达了自己对富贵的渴望。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文言文综合练习(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进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文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文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文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古文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古文目录:一、劝学/XXX二、师说/XXX三、赤壁赋/XXX四、登泰山记/XXX一、《劝学》【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XXX(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XXX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XXX后,XXX。

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勉励)C.绝江河(渡)跬步(占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XXX,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XXX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XXX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XXX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高一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工,今急而求子,是塞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①夜缱而出,见秦伯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伯,文中指爵位。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主人。

D.武,文中指武德。

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烛之武。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一、填空题1. 诸葛亮(刮骨疗毒)> 原文:原文:>> 孔明言:“宴间人多,泄漏不密。

若大王再问起盗贼之事如何是好?” 左右皆沈默。

孔明言曰:“某有良.....计,大王使人����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 填空:填空:>> 孔明言:“宴间人多,泄漏不密。

若大王再问起盗贼之事如何是好?”左右皆沉默。

孔明言曰:“某有良(计)计,大王使人(传)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靠)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计)计,大王使人(传)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靠)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2. 乡村四月(其二)> 原文:原文:>> 我说:“请问,刘君家在哪里?”>> 返径言:“就是这.....................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 我理解那个返径,拧开了玩具魔戒。

> 填空:填空:>> 我说:“请问,刘君家在哪里?”>> (他)返径言:“就是这(夏天)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他)返径言:“就是这(夏天)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 我理解那个返径,拧开了玩具魔戒。

3. 舟过安仁(浔阳江上二首其一)> 原文:原文:>> 短篷绡带带春风,>> 枉别离,今宵雨薄云浓。

必修上全册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练习题习题及答案资料说明:【原文】【翻译】【主题思想】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翻译题每题5分,共25分;满分10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萦青缭白。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自余为僇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舞幽壑之潜蛟。

D.顺流而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日与其徒上高山。

6、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故为之文以志。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未见其明也。

/穷回溪。

D.泣孤舟之嫠妇。

/卧而梦。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则凡数州之土壤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 、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觉而起,起而归。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2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作师说以贻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5.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B.以其无礼于晋C.许之D.吾其还也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

鄙:①越国以鄙远()亡:①郑既知亡矣()②食肉者鄙()②广故数言欲亡()③蜀之鄙有二僧()③亡羊补牢()7.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师:①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泛指军队。

②老师。

③效法,学习。

A.师()必退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齐师()伐我D.良师()益友(2)辞:①言辞。

②告诉,致辞。

③推辞、推托。

④告别,离别。

A.辞()曰:“臣之壮也……”B.旦辞()爷娘去C.义正辞()严D.义不容辞()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听从,同意)之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9.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察纳雅言C.广故数言欲亡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0.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⑦水陆草木之花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①⑥⑧B.①③⑦C.④⑥⑧D.④⑤⑧(二)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 ù)B.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文言测试题1.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常以身翼XXX的“身翼”应为名词翅膀,而非动词。

2.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持千金之资的“资”应为名词钱财,而非物品。

3.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句式与马之千里者相同。

4.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一个判断句。

5.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发尽上指冠的句式与群臣怪之相同。

6.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中含有通假字“振”,而其他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

7.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句式与XXX,何厌之有?不同。

8.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吾属今为之俘矣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9.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和XXX必喜而善见臣的加点词意义相同。

10.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句子按照加线词语的分类,分为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11.D.XXX,何厌之有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2.B.以其无礼于晋与例句相同。

改写: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

13.A。

供其乏困,函封之;XXX退,其人居远未来;XXX杀人,臣活之;夜缒而出,XXX欲XXX;XXX以骂曰,XXX留XXX归类正确。

改写:给他们提供物资,用信封装好寄出;XXX点燃蜡烛,看着秦军撤退,他的人驻扎在远方未来;XXX杀了人,臣子救活了他;夜里爬出去,XXX想要攻占关中;XXX着骂道,素来和留XXX交好。

14.B.XXX,何厌之有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5.C.XXX则置车骑与现代汉语相同。

改写:XXX就把车马安排好了。

16.D.常以身翼XXX没有通假字。

改写:经常用自己的身体保护XXX。

22.A.XXX,何厌之有解释正确。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

17.B.吾属皆且为所虏与例句相同。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卷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卷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卷班级:姓名: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乱易整,不武。

(改变)B.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钱币)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错)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2.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供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微斯人,吾谁与归?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荆轲知太子不忍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④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B.越国以鄙远C.发尽上指冠D.函封之9.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A.以其无礼于晋B.秦军氾南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1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秦武阳色变振恐11.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晋军函陵(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C.而右手揕其胸(刺)既祖(临行祭路神)D.进兵北略地(夺取)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必修一文言文学考真题练习

必修一文言文学考真题练习

D. 窃为大王不取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杀人如不能举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
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
一项( D )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代词,代“土地”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代词,代“郑国”
C、子犯请击之 D、因人之力而敝之
代词,代“秦军” 助词,的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见:通“现”,出现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秦国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认为此时攻打秦军“不 仁”“不知”“不武”。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吾其还也。
译文:

(1)这是我的过错啊。 (“是”1分,句意1分 )
(2)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1分,句意1分 )
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答案:A 振:通“震”
12、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答案:B 荆轲的动作并没有突出亲王的威严。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 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的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文练习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3.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晋国作为郑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4.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今行而无信.信:诚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愿得谒之.②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③今行而.无信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礼不辞小让.辞:谦让B.度.我至军中度:估计C.沛公则置.车骑置:置办,准备D.会.其怒,不敢献会:遇上10、下列各句中的“为”与“为击破沛公军”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何辞为?D.公为我献之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道芷阳间行”中的“道”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B.范增数目.项王C.常以身翼.蔽沛公D.烛之武退.秦师12、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D.沛公安在?选作题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12分)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⑤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