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题(满分150分,限时120分)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

今义:买。

19.古义:拿、举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18 (使眼色)19 (用刀割刺)20 (取道)21(称王)22 (连夜)23 (象对待兄长那样)24 (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30(使……停止,制止)四、一词多义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9、若: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五、重点词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希望)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③哪里,疑问代词。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47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逢.(páng)孙、杨孙戍之肆.(sì)其西封B、人不敢与忤.视(chǔ)士皆瞋.目(chēn)C、旦日飨.士卒(xiǎng)鲰.生说我曰(zōu)D、如今人方为刀俎.(zǔ)赐之彘.肩(zh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共其乏困B、毋内诸侯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竖子不足与谋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太子丹恐惧..D、约为婚姻..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何厌之有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是寡人之过也5、下列各项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秦师》选取自《左传》。

《左传》是我们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编定者为西汉末刘向。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鸿门宴》选自《史记》。

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叙述了项羽进入函谷关后刘邦进行的一场斗争。

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的宴会。

D、《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6、找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

今义:买。

19.古义:拿、举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18 (使眼色)19 (用刀割刺)20 (取道)21(称王)22 (连夜)23 (象对待兄长那样)24 (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30(使……停止,制止)四、一词多义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9、若: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五、重点词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希望)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③哪里,疑问代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 91 分,时间 50 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 60 分)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或师焉,或不焉。

3、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须臾成五采。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也。

B.其阴,济水东流。

A. 假舟楫者,非能水..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顺流而东也。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飞。

D.上食埃土。

C.月明星稀,乌鹊南..6、与“明烛天南”中“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江陵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方其破荆州,下..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 ./ 凌万顷之茫然..8、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吾进而师之。

B.多平方,少圜。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与“吾尝成天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目遇之而成色。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图:(1)唯君图之(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4)不图子自归( )5.以:(1)以其无礼于晋 (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_______( )2.与郑人盟.________( )3.夜.缒而出____( )4.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 )6.越国以鄙.远________( )7.既东封.郑________(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 )9.若不阙.秦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 )11.越国以鄙远.____( )1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 )14.因人之力而敝.之__ _( )15.且贰.于楚也__ 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夜缒而.出D.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4)称赞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

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译文: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必修上全册古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检测题带答案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A卷:夯实基础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字,赵国人,(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

③【青,取之于蓝】。

青,。

蓝,。

④【青于蓝】。

⑤【中绳】。

⑥【輮】。

⑦【规】。

⑧【虽有槁暴】。

有,。

槁暴,。

稿,。

暴,。

⑨【挺】。

⑩【受绳】。

⑪【金】。

⑫【就砺】。

就,。

砺,。

⑬【参省乎己】。

参,。

省,。

乎,。

⑭【知】。

⑮【跂】。

⑯【见者远】。

⑰【疾】。

⑱【彰】。

⑲【假】。

⑳【舆马】。

㉑【利足】。

㉒【致】。

㉓【能水】。

㉔【绝】。

㉕【生非异】。

生,。

㉖【物】。

㉗【兴焉】。

兴,。

焉,。

㉘【神明】。

㉙【圣心】。

㉚【跬步】。

㉛【无以】。

㉜【骐骥】。

㉝【驽马十驾】。

驾,。

㉞【功在不舍】。

全,。

㉟【锲】。

㊱【镂】。

㊲【埃土】。

㊳【黄泉】。

㊴【一】。

㊵【六脆】。

㊶【螫】。

㊷【躁】。

二、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简答:1、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

烛之武退秦师一、正字音氾( )南佚()之狐夜缒()而出若不阙()秦逢( )孙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2.秦伯说“”通“”,。

3.失其所与,不知“”通“”,。

4.共其乏困“”通“”,。

三、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今义:。

“东道主”,古义:,今义:。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今义:。

3.共其乏困。

“乏困”古义:,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今义:。

5.亦去之。

“去”古义:,今义:。

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1.晋军函陵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许君焦、瑕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1.夫晋,何厌之有?2、焉用亡郑以陪邻?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五、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项伯乃夜迟之沛公军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七、词类活用解释下列活用的词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既东封..郑。

3. 若不阙.秦。

4.越国以鄙.远.。

5.且贰.于楚也。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烛之武退.秦师。

8.共其乏困..。

9.与郑人盟.。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朝济而夕设版焉。

八、翻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

2.日以尽矣“”通“”,。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5.故振慑“”通“”,。

6.图穷而匕首见“”通“”,。

7.卒起不意“”通“”,。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学案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学案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2024年语文古文解析知识点基础练习题高一上册(含答案)

2024年语文古文解析知识点基础练习题高一上册(含答案)

2024年语文古文解析知识点基础练习题高一上册(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A. 司马迁B. 王安石C. 杜甫D. 白居易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A. 画蛇添足B. 狐假虎威C. 退避三舍D. 破釜沉舟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哪三个部分?A. 风雅颂B. 诗书礼C. 春秋左传D. 易经A. 《出塞》B. 《登鹳雀楼》C. 《静夜思》D. 《泊船瓜洲》6.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A. 牛B. 马C. 羊D. 犬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9. 《三国演义》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谁说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A. 亡羊补牢B. 朝三暮四C. 指鹿为马D. 完璧归赵二、判断题(请在下列题目后判断对错,对的写“√”,错的写“×”)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以豪放派为主。

()4.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5. 古代汉语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三、填空题(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1. 《史记》是由______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诗经》中的“风”主要收录了______时期的民间歌谣。

4. 唐代诗人杜甫被尊称为“______”,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

5.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7. 《三国演义》中,______被称为“智绝”。

8. 《离骚》是______的作品,属于楚辞。

9.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______的《大戴礼记》。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训练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训练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测试训练参考答案古诗文阅读2014-08-20 16:301、答案(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环绕(10)“彩”彩色(11)“拒”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隔阂,嫌怨(16)“座”座位2、答案(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责备(13)推辞(14)估计、揣测(15)用酒肉招待宾客(16)劝说3、答案(1)出使的人。

(2)那人,指秦穆公。

(3)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走投无路。

(5)眼泪。

(6)礼品。

(7)袒露一只臂膀。

(8)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

(9)意外的变故。

(10)现在别人(指沛公)。

4、答案(1)把……当做边邑/目光短浅/边境/轻贱(2)损害/破旧的/疲劳,困乏(3)被/通“现”,显露/接见(4)不过、只是/回头看/拜访(5)驻扎,驻军/军队/军营(6)辞别/请罪,道歉/感谢/告诉,问(7)意图/料想/神情5、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使动用法,使……灭亡(3)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7)名词作状语,向西(8)名词作动词,上前(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11)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1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3)意动用法,以……为迟(14)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6)形容词作动词,交好(17)名词作动词,登记(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9)动词作名词,后继者(20)名词作状语,抄小路(21)名词作动词,取道(2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6、答案(1)①助词,取独不译②助词,取独不译③助词,取独不译④代词,秦军⑤动词,到⑥词尾,不译⑦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①表承接②表承接③表转折,却④表并列⑤表顺接⑥表修饰,译为“地”7、答案(1)动词,做、干(2)动词,认为(3)动词,是(4)介词,替(5)介词,替(6)介词,替(7)介词,被(8)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9)介词,因为8、答案(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状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被动句(8)省略句,“与(之)俱去”(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宾语前置句,“在安”(11)被动句,“为”译为“被”9、答案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检测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检测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检测题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带点的文言词语。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军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形容词作名词,偏远地区3.夫晋,何厌之..有满足宾语前置的标志4.失其.所与.,不知自己的结交,亲附5.焉.用亡郑以陪.邻何,为什么增加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哪里7.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损害8.吾其.还也还是9.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1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的确11.人不敢与忤.视逆12.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13.终已不顾.回头1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15.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1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掷击1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跑18.卒.起不意通“猝”,突然19.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并,列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没有请2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2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23.相去.四十里距,距离24.以次..进按照顺序,次序2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26.卒.起不意,尽失其意通“猝”,突然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介词制定,动词28...对付,处理如何、怎...为.之奈何样29.杀人如不能举.尽30.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31.人方为.刀俎……何辞为.是句末语气词,“呢”32.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3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往,到34.臣请入,与之.同命他,指刘邦35.秦之.遇将军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6.故.遣将守关者所以37.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旧,交情38.沛公安.在哪里39.大行不顾.细谨顾及40.范增数目..项王多次以目示意41.项王按剑而跽.曰跪直身子42.道.芷阳间.行取道从小路4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44.乃令张良留谢.辞谢45.哙拜谢.感谢4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47.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48.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通”纳”接纳49.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50.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5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5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53.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5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二、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贰:贰:鄙:鄙:鄙:鄙:许:许: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许:微:微:微:微:微:敝:敝:敝:焉:焉:焉:焉:以:以:以: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9、其①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10、之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来往.④何厌之有.三、古今异义1.行李之来往..行李:古义:2.若舍郑认为东道主...以:以:以:而:而:而:其:其:其:其:之:之:之:之:;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招待宴客的主人3.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认为:古义:;今义:认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老婆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苦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晋军函陵军:.2.夜缒而出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4.越国以鄙远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6.若不阙秦阙:.7.阙秦以利晋利:.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10.且贰于楚也贰:.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认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发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通“”,释义:兵:兵:兵:后一个“使”:后一个“使”:诚:诚:顾:顾:顾:顾:穷:穷:穷: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8、乃①太子丹惧怕,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9、以①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引:引:引:引:见:见:见:乃:乃:乃:以:以:以:以:以:以:三、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贫寒: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长辈: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包庇两方中的一方5.北夷狄之鄙人..鄙人 : 古义:;今义:鄙俗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向名词7.将军岂存心乎..存心 : 古义:;今义:成心8.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能够 : 古义:;今义:表能够、允许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 : 古义:;今义:购置10.图穷而匕首见.穷 : 古义:;今义:缺乏钱财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进兵北略地.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5.发尽上指冠.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9.丹不忍以己之私.10.其人居远将来.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2.群臣怪之.五、指出以下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2.今天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祖:前:北:函:上:厚:使:闻:私:远:迟:怪: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7.然而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因击沛公于坐二、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如:如:③沛公沉默,曰:“固不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图:(1)唯君图之(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4)不图子自归( )5.以:(1)以其无礼于晋 (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_______( )2.与郑人盟.________( )3.夜.缒而出____( )4.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 )6.越国以鄙.远________( )7.既东封.郑________(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 )9.若不阙.秦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 )11.越国以鄙远.____( )1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 )14.因人之力而敝.之__ _( )15.且贰.于楚也__ 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 ) 翻译:____2.夫晋,何厌之有?( )翻译:____3.以其无礼于晋。

( ) 翻译:____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翻译:_____六、语句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答案:1.共供供给2.说悦3.知智4.已矣二、古今异义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那人,指秦穆公三、一词多义答案:1.(1)如果没有。

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2)暗暗地(3)迷漫而模糊(4)低贱,卑下2.(1)假如(2)好像(3)及,比得上(4)你3.(1)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2)边境(3)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4)合成词,鄙人指鄙野之人(5)“鄙贱”为合成词,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4.(1)考虑(2)地图(3)打算,计划(4)预料,料想5.(1)介词,因为(2)介词,拿,用(3)连词,表顺承(4)介词,把(5)介词,凭借(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目的,来(8)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9)动词,认为四、活用词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结盟3.名词作状语在夜晚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5.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8.动词作名词恩惠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11.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12.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3.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4.形容词作动词损害15.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五、句式与翻译答案: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3.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省略句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六、语句翻译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

(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2、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通“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通“___”,_____)3.卒起不意(“____”通“___”,_)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3.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三、一词多义1.穷:(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2)图穷而匕首见( )(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穷兵黩武 ( )成语助记:理屈词穷穷则思变人穷志短穷形尽相穷寇莫追图穷匕见穷乡僻壤2.引:(1)秦王惊,自引而起 ( )(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 )(4)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5)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 )(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7)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 )(8)引而不发( )(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3.见:(1)图穷而匕首见(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5)慈父见背(《陈情表》) (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 )4.乃:(1)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2)乃今得闻教(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7)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_ ( )2.士皆垂泪涕.泣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 )4.秦兵旦暮..渡易水______( )5.箕.踞以骂曰________ ( )6.发尽上.指冠________( )7.进兵北.略地_________( )8.函.封之________( )9.使使以闻.大王______( )10.其人居远.未来 ______( )11.太子迟.之____( )12.群臣怪.之 ____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3.皆为戮没。

(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燕王拜送于庭。

( )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六、语句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反返返回 2.振震惧怕 3.卒猝突然二、古今异义:1.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2.品德高尚之人,这里指樊将军 3.可以用来三:一词多义:1.(1)走投无路(2)极,尽(3)穷尽,走到尽头(4)贫穷(5)尽、完结(6)不得志,不显贵(7)竭尽2.(1)指身子向上起(2)举起(3)牵、拉(4)延请(5)调转车头(6)带领(7)序(8)拉开弓(9)称引3.(1)露出(2)被(3)拜见,会见(4)召见,接见(5)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6)看见的东西4.(1)连词,于是(2)副词,才(3)代词,你的(4)副词,是(5)连词,表承接,于是、便(6)连词,表转折,竟然,却(7)副词,表范围的限定,只,仅仅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2.名词作动词哭,流眼泪 3.名词作动词上前 4.名词作状语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5.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6.名词作状语向上7.名词作状语向北8.名词作状语用匣子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形容词作名词远方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五、句式与翻译:1.判断句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搥胸痛恨所考虑的。

2.判断句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着威逼你(订立盟约)。

3.被动句都被杀死或收为奴婢。

4.被动句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5.状语后置句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

6.状语后置句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六、语句翻译:1.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采分点:微、谒、信、亲)2.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采分点:顾、为、谢、假借、毕)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通“____”, ____) (“_____”通“_____”, __)2.要项伯(“___”通“_____”, _____)3.不敢倍德(“_____”通“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_______今义:副词,十分,极3.而听细说..古义:________ 今义:详细说来三、一词多义1.谢:(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3)乃令张良留谢 ( )(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 )2.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 )(6)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 )(8)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 )(9)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 )3.为:(1)为击破沛公军 (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3)谁为①大王为②此计者( )(4)何辞为( )(5)约为婚姻 ( )(6)窃为大王不取也( )(7)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且为之奈何(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沛公军.霸上________( )2.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 )3.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 )4.道.芷阳间行________( )5.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 )6.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 )8.吾得兄.事之________( )9.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____(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 )14.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 )15.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 )16.秋毫不敢有所近.________( )17.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天子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