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学前教育的Fra Baidu bibliotek较
陕西师范大学 刘新科 教授
一、是“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
国外教育家一般认为,对于儿童的言行的宽严要求,时间 、程序要对头。首先要适时。儿童年少无知,管教要从严 ;长大知理,管束则应渐渐放宽。不可幼时放纵亲狎,长 大后又声色俱厉。管教若能出于爱护,孩子年幼时,必视 父母如君父;年长后,则会待父母如信友。其次,要宽严 结合,管教太严,会使孩子沮丧畏缩,精神抑郁,不易振 作,难成大业;管教太松,又会使人放荡不羁,容易执强 、桀骜不驯。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要避免这两方面的 毛病,那是需要一种巨大的技巧的;如果谁能找出一个方 法,一方面使得儿童的精神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 抑制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惯的事物;他便 是能够调和这种表面的矛盾,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件。 而在我国,和溺爱、娇惯相反,是某些父母对孩子 的训斥和打骂,他们信奉某些古老的不科学的育儿信条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
要变坏”,“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
八、是慎选榜样还是放任自流
“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的生活的榜样应 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 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些榜样包括书本上取来的榜 样和事实上活的榜样两种, “事实上活的榜样更为重要
心,正和他们不会哭着去要月亮一样。 在我国一些乡村,爷爷奶奶溺爱、娇惯孩子就成为突出 的一大陋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就助长了一些孩子某些坏毛病。比如:自私,以 我为中心;懒惰,什么都不想干,就知道玩;任性,稍 不如意就使性子,甚至逃学、出走、发生意外等,这些
显然是溺爱、娇惯的不良后果。
祸莫大焉。
三、是培养良好习惯还是不拘小节
英国近代教育家洛克曾分析了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溺爱孩子的 成因和危害。他说:“‘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 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 流于溺爱……对于一个溺爱子女的、对于子女的恶作剧总是原谅而不 去改正、说那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的父母,梭伦的答复最好。他 说:‘不错,但是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大事情啊。’”他还分析 了溺爱的恶果:“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 东西,他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这样一 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疼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 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那苦水,却又感到 奇怪。”所以,“儿童要求的东西,或想做的事,如果对他们是不合 适的,我们绝不可以因为他们年纪小,心里想,便去允许他们,不!
九、是言传身教还是漠视冷淡
国外孩子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 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 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 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 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这不就是我 们的老祖先常说的、已被现在许多中国
人抛到九霄云外的“孝悌”观念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 ,我真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 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美国妈妈确 实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和学校老师们学
习的地方呢。
十、是尊重父母管教还是爷爷奶奶护驾 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
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六、入情入理还是溺爱、偏爱
下边我再举一个外国妈妈“入情入理教育孩子”的实例 所谓合情合理。即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要出于合理,而不 是出于父母的好恶。凡是合乎理智要求的,应当做好, 努力坚持,而不要顾及儿童的哭泣恳求和反复纠缠。这 样,孩子就会逐步习惯于满足他应得的东西,而不存贪
二、是培养爱心还是孕育私念?
培养爱心应该从儿童抓起。因为“凡事开 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 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就 能塑成什么型式”。“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
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 在幼儿园培养爱心,比如, “把自己的东 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就是要父母和幼儿园 从小养成儿童关爱别人,与他人分享、合作的 良好习惯。中国古人也讲:“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道德之高线),说的也是这 个意思。而让孩子从小自私小气、吝啬孤僻则
七、是正面引导、鼓励还是负面训斥、打骂
要坚持正面教育,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地 位。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 都存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斗争。因此,在教育儿童 ,特别是缺点、错误较多的学生时,必须坚持正面教育 ,充分调动起儿童的积极因素,使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 占支配地位,这样才能唤起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帮 助他们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的能力,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不断克服消极因素创造条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爬上凳子 ,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 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 鞋子,再自己穿上……独立精神就
是要这样从小“练”出来。
五、是德育为主还是急于学习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道德 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 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 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 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 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 “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 “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
,因为它们所产生的印象更加强烈”。 要选择榜样。因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从模仿得来的 ,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教导都大”,“染 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 因此,他强调环境的影响和 长辈的榜样。师、长都应当在德行方面以身作则,“导 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
变坏”。 在我国,则有“孟母三迁”的动人故事。
无论他们怎样纠缠,惟其纠缠,他们就决不应该得到。” 这些良好习惯之于幼儿,中外教育家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二是“东西要放整齐”,三是“饭前 要洗手”,四是“午饭后要休息”,五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四、让孩子独立生活还是一切由父母包办?
下边我举一个外国妈妈“让孩子独 立生活”的实例。
陕西师范大学 刘新科 教授
一、是“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
国外教育家一般认为,对于儿童的言行的宽严要求,时间 、程序要对头。首先要适时。儿童年少无知,管教要从严 ;长大知理,管束则应渐渐放宽。不可幼时放纵亲狎,长 大后又声色俱厉。管教若能出于爱护,孩子年幼时,必视 父母如君父;年长后,则会待父母如信友。其次,要宽严 结合,管教太严,会使孩子沮丧畏缩,精神抑郁,不易振 作,难成大业;管教太松,又会使人放荡不羁,容易执强 、桀骜不驯。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要避免这两方面的 毛病,那是需要一种巨大的技巧的;如果谁能找出一个方 法,一方面使得儿童的精神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 抑制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惯的事物;他便 是能够调和这种表面的矛盾,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件。 而在我国,和溺爱、娇惯相反,是某些父母对孩子 的训斥和打骂,他们信奉某些古老的不科学的育儿信条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
要变坏”,“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
八、是慎选榜样还是放任自流
“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饬的生活的榜样应 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 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些榜样包括书本上取来的榜 样和事实上活的榜样两种, “事实上活的榜样更为重要
心,正和他们不会哭着去要月亮一样。 在我国一些乡村,爷爷奶奶溺爱、娇惯孩子就成为突出 的一大陋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就助长了一些孩子某些坏毛病。比如:自私,以 我为中心;懒惰,什么都不想干,就知道玩;任性,稍 不如意就使性子,甚至逃学、出走、发生意外等,这些
显然是溺爱、娇惯的不良后果。
祸莫大焉。
三、是培养良好习惯还是不拘小节
英国近代教育家洛克曾分析了不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溺爱孩子的 成因和危害。他说:“‘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 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 流于溺爱……对于一个溺爱子女的、对于子女的恶作剧总是原谅而不 去改正、说那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的父母,梭伦的答复最好。他 说:‘不错,但是习惯却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大事情啊。’”他还分析 了溺爱的恶果:“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 东西,他便一定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也一定要做。这样一 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疼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 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投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那苦水,却又感到 奇怪。”所以,“儿童要求的东西,或想做的事,如果对他们是不合 适的,我们绝不可以因为他们年纪小,心里想,便去允许他们,不!
九、是言传身教还是漠视冷淡
国外孩子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 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 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 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 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这不就是我 们的老祖先常说的、已被现在许多中国
人抛到九霄云外的“孝悌”观念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 ,我真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 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美国妈妈确 实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和学校老师们学
习的地方呢。
十、是尊重父母管教还是爷爷奶奶护驾 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
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六、入情入理还是溺爱、偏爱
下边我再举一个外国妈妈“入情入理教育孩子”的实例 所谓合情合理。即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要出于合理,而不 是出于父母的好恶。凡是合乎理智要求的,应当做好, 努力坚持,而不要顾及儿童的哭泣恳求和反复纠缠。这 样,孩子就会逐步习惯于满足他应得的东西,而不存贪
二、是培养爱心还是孕育私念?
培养爱心应该从儿童抓起。因为“凡事开 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 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就 能塑成什么型式”。“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
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 在幼儿园培养爱心,比如, “把自己的东 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就是要父母和幼儿园 从小养成儿童关爱别人,与他人分享、合作的 良好习惯。中国古人也讲:“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道德之高线),说的也是这 个意思。而让孩子从小自私小气、吝啬孤僻则
七、是正面引导、鼓励还是负面训斥、打骂
要坚持正面教育,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地 位。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 都存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斗争。因此,在教育儿童 ,特别是缺点、错误较多的学生时,必须坚持正面教育 ,充分调动起儿童的积极因素,使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 占支配地位,这样才能唤起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帮 助他们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的能力,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不断克服消极因素创造条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爬上凳子 ,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 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 鞋子,再自己穿上……独立精神就
是要这样从小“练”出来。
五、是德育为主还是急于学习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道德 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 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 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 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 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 “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 “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
,因为它们所产生的印象更加强烈”。 要选择榜样。因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从模仿得来的 ,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教导都大”,“染 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 因此,他强调环境的影响和 长辈的榜样。师、长都应当在德行方面以身作则,“导 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
变坏”。 在我国,则有“孟母三迁”的动人故事。
无论他们怎样纠缠,惟其纠缠,他们就决不应该得到。” 这些良好习惯之于幼儿,中外教育家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二是“东西要放整齐”,三是“饭前 要洗手”,四是“午饭后要休息”,五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四、让孩子独立生活还是一切由父母包办?
下边我举一个外国妈妈“让孩子独 立生活”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