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绿原酸、连翘脂苷、黄芪多糖在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动物免疫力方面的
宣塑童篁量 壅查
2 0 1 5 年 第4 5 卷第 5 期( 总第 2 3 9 期)
专 论 与 综 述
绿原 酸、 连翘脂苷 、 黄芪多糖在 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动物免疫力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李 中改 ( 1 . 贵 州大学动 物科 学 学院 , 贵 阳,5 5 0 0 2 5 ; 2 . 贵 州 大学贵 州省 生化 工程 中心 , 贵阳, 5 5 0 0 2 5 )
哪 些呢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1 绿原酸 在抗 菌抗 病毒 方 面的实 验研究 进展 王 学 兵 等n 研 究表 明 , 绿 原 酸 在病 毒 生 长早 期 起
有 比较 明 显 的预 防病 毒感 染 的 作用 , 对 于 猪细 小病 毒 也 有较 强 的抑 制作 用 , 显 示 出 绿原 酸具 有 很强 的抗 病 毒作 用 。盛 卸 晃 、 黄林 等曙 . 3 的体 外抗病 毒 实验 证 明绿 原 酸对单 纯疱 疹 病毒 I 型( HS V 一 1 ) 感 染具 有 明显 的作 用, 且能 有 效 预 防 病 毒感 染 的作 用 , 且 随 着绿 原 酸 浓
。
及其 有 效 成分 繁 多而 复 杂 , 而 中药有 效 成分 在 临床 治 疗 中发挥 什 么样 的作用 呢 ?本文 以 中药有效 成分绿 原 酸、 连翘 脂 苷 、 黄芪 多糖 为对 象 , 探 究其 目前 在基 础 研 究 方 面的 贡献 ,本 文 就这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做一 综 述 , 为今后 全面地认 识 和 防治疾 病工作 提供 资料 。
摘 要: 近 年来 , 中 草 药 在 动物 治 疗 和 保健 中 的作 用 越 来 越 受 到 人们 的重 视 。 对 于 中草 药 的 研究 已经 成 为 国 内外 热 门 话题 , 这不 仅是 可 持 续 畜 牧 业 发展 的要 求 , 也 是 人 们 对 提 高 生活 质 量 和绿 色 食 品消 费 的 要 求 。本 文重 点探 索 中 药有 效成 分 绿原酸 、 连翘脂苷 、 黄芪 多糖在兽 医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 , 为今后全面地认识和防治疾病工作提供资料。 关麓词 : 绿原酸 连翘脂苷 黄芪多糖 实验研究进展 展 望 中 图 分类 号 : ¥ 8 5 2 . 4 +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9 5 0 ( 2 0 1 5 ) 0 5 - - 0 0 4 4 - 0 3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研究方案: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引言:抗病毒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病毒的快速变异和适应性,耐药性的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
探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病毒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 抗病毒药物:选择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如抗HIV药物、抗流感药物等。
- 病毒株:选择对应的病毒株,如HIV、流感病毒等。
- 细胞系:选择适合的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如HEK293细胞、Vero细胞等。
- 实验仪器:包括细胞培养设备、流式细胞仪、PCR仪等。
2. 实验设计:a) 病毒感染实验设计:- 无药物组: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以无病毒治疗作为对照组。
- 有药物组: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添加抗病毒药物,设不同浓度的组别。
b) 耐药性检测实验设计:- 低浓度药物选择实验:将具有一定浓度抗病毒药物的病毒株接种于细胞上,反复培养,逐步增加药物浓度。
- 点突变筛选实验:通过PCR等方法,筛选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病毒株。
3. 数据采集与分析:a) 病毒感染实验:- 通过细胞存活率、病毒复制水平等指标,确定不同浓度下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
- 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研究抗病毒药物对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b) 耐药性检测实验:- 通过文库构建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病毒反应突变,并研究突变位点对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 建立耐药突变的模型,探讨不同变异情况下对抗病毒药物的反应。
三、研究内容:1.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研究:a) 研究不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病毒复制、抑制特定蛋白等。
b) 探究抗病毒药物对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如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
2. 耐药性研究:a) 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对病毒株的选择压力,并探讨药物浓度与病毒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胡璇;李卫东;贾翎;张硕峰;吴珺;邱泽计;曾郁敏【摘要】目的:研究四倍体金银花的体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方法:以二倍体金银花为对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和杀菌作用.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观察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将100TCID50的甲型流感病毒FM1加入MDCK细胞培养板中,吸附1h后弃病毒液于MDCK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四倍体金银花水提液的最大无毒浓度稀释液,通过CPE法观察提取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最为明显,四倍体对乙型链球菌抑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030 5 mg·mL-1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而其对照药材二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488 0、0.244 0 mg· mL-1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结论:四倍体金银花具有体外抗菌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1【总页数】5页(P1160-1163,1170)【关键词】四倍体金银花;抗菌作用;甲型流感病毒FM1;抗病毒作用【作者】胡璇;李卫东;贾翎;张硕峰;吴珺;邱泽计;曾郁敏【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味甘、性寒[1],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抗菌与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纳米材料能够在微观尺度上改变细菌和病毒的生物活性,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纳米材料的研究不仅为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也为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抗菌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 银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内蛋白质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近年来,银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
例如,一些医用外科手术器械的表面涂覆银纳米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
同时,银纳米材料也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净化、环境卫生等领域,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2. 氧化铜纳米材料氧化铜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抑制细菌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破坏其细胞壁和膜结构。
氧化铜纳米材料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医用材料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3. 石墨烯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具有极强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其特有的薄膜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制备高效抗菌材料的理想选择。
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食品、饮用水净化、环境卫生等领域。
二、抗病毒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 多肽纳米材料多肽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材料,能够通过结构特异性识别和包埋病毒,从而抑制其复制和感染。
例如,糖基化多肽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繁殖,对于治疗艾滋病有一定的潜力。
2. 生物大分子纳米材料生物大分子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分子,在纳米尺度下展现出了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例如,研究者们利用大豆蛋白质和DNA分子制备了一种抗病毒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捕捉并杀死流感病毒。
3. 金簇纳米材料金簇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抗病毒材料,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杀灭多种病毒。
研究者们发现,金簇纳米材料能够结合并杀死人类乙型冠状病毒,对于治疗新冠病毒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壮瑶五验方抗病毒、抗菌、解热、镇痛、消炎作用研究
司 ; FA2004N 电子 分 析天 平 , 上 海天 平 仪器 总厂 ; ZH2YL S2
Q4 耳冲打耳 器 , 安 徽省 淮 北 正华 生 物仪 器 设备 有 限 公司 ; MC2 142L 型电子体温计 ,大连欧姆龙有限公司 。 116 统计学处理 :全部 实验 数据 以平均数 ±标准差 ( x � ±s )
对照 ,24 h 观察细 胞病变 程度 , 采用 Reed2Mue nch 法计算 药
制药有限公司 ,批 号 :020224 ; 左 氟 沙星 (Levof loxacin) ,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304552 200604 ; 醋酸地 塞米松 ,浙 江仙琚制药 股份 有限 公司 ,批 号 :060810 ; 阿 司 匹林 泡腾 片 , 阿斯利康制 药 有 限 公 司 , 批 号 : 0704050 ; 二 甲苯 , 北 京化 工 厂 , 批 号 : 20070511 ; 冰 醋 酸 , 北 京 化 学 试 剂 公 司 , 批 号 :
细胞 对照 , 继续 培 养 48 h , 观 察 细 胞 病 变 程 度 , 采 用 Ree d2
Mue nch 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 ( TC50 ) 和最 大无毒浓 度 ( TC0 ) 。
菌 ,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
113 实验 药品与试剂 : 病毒唑 ( Ribavifin , RBV) 注射液 ,华北
摘要 目的 : 研究壮瑶五验方水提取物抗流感病毒 、 抗菌、 消炎 、 解热 、 镇痛作 用 。方法 : 采用 细胞病 变效应 ( CP E) 观 察法测 定 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 毒有效浓度 , M2H 琼脂平板 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 ( MIC) ,通 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 胀 、 小鼠 醋酸扭体 、 干酵 母致大鼠发热等模型观察药物的抗炎 、 镇痛 、 解热作用 。 结果 : 处方 1 、 2、 5 对流感甲型病毒 (粤防 722243) 引起的 细胞病变有 一 定的抑制作用 ; 处方 1 、 2、 4、 5 对肺炎链球菌的标准 菌 A TCC49619 及其 3 个 临床 分离 菌 5218 ( P RSP) 、 6213 ( PRS P) 和 9757 均有 一定的抑菌作用 ; 处方 1 、 2 大剂量组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鼠耳肿胀 ;五 验方可抑制干酵母诱导的动 物发热 ; 处方 1 、 3、 5 大剂 量组明显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 反应 次数 。 结 论 : 壮瑶五验 方处方 1 、 2、 5 有一 定的抗 流感病 毒 、 抗菌、 消炎、 解热 、 镇痛 , 有 深入开发研究价值 。 关键词 壮瑶五验方 ; 抗流感病毒 ;抗菌 ; 消炎 ;解热 ; 镇痛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30X(2008) 0320378204 流感是由流 感病毒 引起 、 主 要经 呼吸 道传 播 、 以上 呼吸 道感染症状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可 导致肺 炎 、 心 肌炎 、 呼吸衰 竭等多种严重并 发症 。流感 病毒 致病 力强 ,易 发生 变异 ,易 引发暴发流行 。流 感的 治疗 , 多 采用 标本 兼治 的方 法 , 以抗 病毒和解热镇痛 为主 。壮瑶五 验方 是广 西药 用植 物园 综合 民间调查的结果和 46 年引种草药的基 础而精 选出的 具有确 切疗效的广西民 间抗 流感 验方 。本文 从抗 流感 病毒 、 抗菌、 消炎 、 解热 、 镇痛等方面对五验方 进行药 效学研 究 ,以 期为临 床应用民族药防治流感提供理论依 据 。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
无菌试管、刻稀释法
K-B法操作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
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 接种后,平板放置时间不要超过5min 注意纸片距离
肉汤稀释法操作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M-H肉汤(ml)
2
2
2
2
2
2
2
2
2
2
抗生素(ml) 菌液(ml)
2
2
2
2
2
2
2
2
2弃 -
去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35℃孵育16~18h,观察结果
实验内容
第二次 1.观察K-B法的结果 2.观察肉汤稀释法的结果
K-B法结果解释
测量抑菌圈直径,参照CLSI的标准解释结果。
20mm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断
实验目的 1.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和肉汤稀释法
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 意义。 2.掌握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实验内容 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 肉汤稀释法
实验器材
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MH琼脂)、MH肉汤 3. 抗菌纸片:青霉素(PEN)、庆大霉素(GEN)、
抗菌实验资料
抗菌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局限性
•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微生物种类:仅针对部分微生物进行实验,难以涵盖所有微生物 • 抗菌物质种类:仅针对部分抗菌物质进行实验,难以涵盖所有抗菌物质
改进方向
• 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条件的控制精度,降低实验误差 • 扩大微生物种类:增加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提高实验的代表性 • 扩大抗菌物质种类:增加实验中涉及的抗菌物质种类,提高实验的广泛性
抗菌实验中的关键发现与启示
关键发现
• 抗菌物质的筛选:发现具有高效、低毒的抗菌物质 • 抗菌机制的研究:揭示抗菌物质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 药物研发的启示: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启示
• 抗菌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到抗菌实验在医学、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 实验方法的改进: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抗菌物质的研究:加强对抗菌物质的研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02
抗菌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实验材料的选择
• 微生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菌种,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抗菌物质:选择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 培养基: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营养琼脂等
实验材料的准备
• 微生物:进行菌种复苏、纯化、培养等预处理 • 抗菌物质:进行溶解、稀释等预处理 • 培养基:进行加热、融化、冷却、倾注平板等操作
抗菌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抗菌实验的基本原理
• 利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特点 •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 • 评估抗菌物质的抗菌效果
抗菌实验的方法
• 平板计数法:通过测定平板上的菌落数来评估抗菌效果 • 试管稀释法:通过测定试管中的微生物生长浓度来评估抗菌效果 • 微量肉汤稀释法:通过测定肉汤中的微生物生长浓度来评估抗菌效果
中药药物的抗菌与抗病研究
中药药物的抗菌与抗病研究中药药物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药物的抗菌与抗病研究旨在探索中药药物在抵抗病原微生物和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并且能够对多种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药物对抗菌的作用机制、常用的抗菌中药以及中药药物的抗病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药药物抗菌作用机制中药药物具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有多种,主要包括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改变微生物生长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
1. 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许多中药药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中药中的黄酮类、挥发油类等,这些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破坏其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
2. 改变微生物生长环境:中药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使其无法繁殖和生存。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改变细菌的酸碱度、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药物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对抗菌的能力。
例如,黄芪、当归等中药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从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二、常用的抗菌中药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抗菌中药及其主要功效。
1. 黄连:黄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2. 银杏叶:银杏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材,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
银杏叶的抗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实现。
3.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它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金银花能够直接杀灭病毒,同时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加速病愈过程。
4. 姜黄:姜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它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
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的学科,主要关注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传播和致病机制。
病毒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种类繁多,本文将按照其研究方向和用途进行介绍。
一、病毒分类和鉴定方法病毒分类是研究病毒的基础,也是为寻找针对特定病毒的治疗手段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的病毒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学分类、生物物理化学分类、分子生物学分类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病毒遗传物质的DNA或RNA序列进行分析,建立起了病毒系统发育树,依依分类病毒,如爱滋病病毒(HIV)、流感病毒等。
利用PCR扩增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出病毒特异性DNA/RNA序列,为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分离和分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是研究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成为了进一步探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电泳分离、质谱分析、荧光定量PCR等。
其中,电泳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电泳方式,电泳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微流管电泳等。
凝胶电泳主要用于分离病毒核酸和蛋白质;毛细管电泳主要用于分析病毒核酸序列;微流管电泳则可在微量样品中分离和分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质谱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病毒蛋白质的质量、结构、组成,提供理论支持和新的治疗靶标;荧光定量PCR则是目前病毒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尤其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三、病毒培养和检测方法病毒培养技术是研究病毒生长和复制规律的基础。
通过极端条件下的体外培养,可以从体外获得大量相同的病毒实验体,实现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及寻找针对特定病毒的治疗手段的研发。
病毒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传统检测和分子检测两大类。
传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技术(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主要基于病毒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病毒成分的检测;分子检测技术则主要利用PCR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DNA或RNA序列,如RT-PCR、LAMP等。
抗病毒口服液的抗菌抗病毒试验研究
抗病毒口服液的抗菌抗病毒试验研究448?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lnternalMedicine2003,V o1.17,No.6 抗病毒口服液的抗菌抗病毒试验研究王淑云朱萱萱张小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南京210029)口服液;抗菌;抗病毒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3)06—0448—02抗病毒口服液为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因细菌感染和病毒所至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为评价其药效作用,进行了体内外抗菌和体内抗病毒试验.现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药品与试剂抗病毒口服液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室提供.批号(010723)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利巴韦林胶囊(浙江一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10105;抗病毒颗粒(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0529;双黄连(哈尔滨松花江制药厂),批号001014;双黄连口服液(张家港楚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0713;营养肉汤(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微生物试剂厂),批号991004;营养琼脂(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批号990401.动物昆明(KM)种小鼠,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苏动质97001.菌株与病毒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大肠杆菌(44103),短小杆菌(63202),枯草芽孢杆菌(63501)和藤黄微球菌(28001)由卫生部微生物鉴定所与江苏省药检所提供.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氏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枸橼酸肠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及肺炎双球菌等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微生物室鉴定提供.甲型流感病毒A/PR/8/34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提供.仪器FA1o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厂,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孵箱上海分析仪器厂,c02培养箱,德国贺利氏公司.2实验条件给药前后实验小鼠分笼饲养,喂饲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室温24±2℃,湿度55%~65%.3实验方法和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的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平板打洞法取18小时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3稀释用于在直径9cm的灭菌平皿加菌液lml,然后倒入已融化冷却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ml旋转混匀.等冷固后用直径6ram的灭菌钢管于琼脂平皿上打孔,用无菌镊子取出孔内培养基,于每个孔内分别加入lg/ml,0.5g/ml和0.25g/ml药液0.1ml(双黄连0.1g/ mg,加入第四孔中),置37℃培养20小时,取出平皿,量取抑茵圈直径,重复1次,取2次实验平均值,结果见表1.表1抗病毒口服液体外抑菌试验(平板法)(n=2)试管法取18小时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用营养肉汤作10I3稀释用于实验,取灭菌试管10只,于第一管加入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1,6ml,其余每管lml,取受检药液(1g/m1)O.4ml加入第一管中,混匀后取lml至第二管,依次稀释,第10管吸出lml弃去,37℃培养.实验按常规设立只有药物不接种细菌的阴性对照组和没有药物只接种细菌的阳性对照组.20小时取出观察.结果见表2.表2抗病毒口服液体外抑菌试验(试管法)(n=2)菌株名称最抑度菌株名称最抑度rag/IIl1)tmg/IIllJ体内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18~22g,KM种小鼠126只随机分组,每组21只,雌雄兼用.(1)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3)双黄连1:3服液组20ml/kg;(4)抗病毒口服液I组4,62g/kg;(5)抗病毒口服液Ⅱ组9.24.g/kg;(6)抗病毒口服液Ⅲ组18. 48g/1【g.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20ml/1【g,1次/天×6天,第3天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5ml/只鼠(除空白对照组外),继续给药3天,观察各组动物7Et内死亡情况,结果见表3.抗病毒口服液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18~22gKM种小鼠126只随机分组,分组同3.1.2.1,1次/天×6天,第3天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菌液0.5ml/只鼠(除空白对照组外),继续给药3天,观察各组动物7Et内死亡情况.结果见表4.2003年第17卷第6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449表3抗病毒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取KM种小鼠6O只,体重11~14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1O只,分组同3.2.2(空白对照组除外).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10ml/kg,1次/天×6天,给药第2天各组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在乙醚浅麻醉下以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小鼠,每鼠30ul(15个LD5o攻击量). 实验前禁食不禁水,实验当日各组小鼠称重,脱颈处死,解剖,观察肺部病变,取全肺称重,计算各鼠肺指数值,肺指数抑制率,计算各组间差异,并取肺用1O%甲醛固定,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见表6.表6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表4抗病毒口服液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保护作用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病毒口服液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病毒感染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取KM种小鼠49只,体重11~13g,雌雄兼用,随机分成7组,每组7只,取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以1O倍稀释,每组滴一个病毒浓度,各组小鼠在乙醚浅麻醉下以病毒尿囊液30ul滴鼻,观察14天内死亡数,按ReedMuench法计算,LD50为2.88.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取KM种小鼠140只,体重11~13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 组,每组2O只(1)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3)利巴韦林组75mg/kg,7.5mg/lT11;(4)抗病毒颗粒组3g/kg,0.3g/ml;(5)抗病毒口服液I组4.og/ kg,0.46g/ml;(6)抗病毒口服液Ⅱ组9.24g/kg,0.92g/ml;(7)抗病毒口服液Ⅲ组18.48g/kg,1.85g/ml.以上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灌胃容量10ml/kg,1次/×6天,于给药第2天各组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在乙醚浅麻醉下以增毒3次的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小鼠,每鼠30u1(20个LD50攻击量). 观察动物感染后发病症状,记录感染14天后死亡数,并计算保护率及平均存活天数,结果见表5.表5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P<0.014讨论为考察抗病毒口服液临床疗效的药理学基础,笔者进行了体外抑菌,体内抑菌,体内抗病毒等试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抗病毒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肺炎双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枸橼酸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体内抑菌试验表明: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具明显保护作用,存活率达到66.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未能显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内抗病毒试验表明,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明显保护作用,保护率达50.0%,并可延长感染小鼠存活天数,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值,具有减轻小鼠肺部感染的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成功复制小鼠肺部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不论是阳性对照组(利巴韦林胶囊,抗病毒颗粒)还是抗病毒口服液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肺部病变均明显减轻,而抗病毒口服液各剂量组又较阳性组为轻,其中抗病毒口服液高剂量组肺部总体病变程度最轻.因此,可以认为抗病毒口服液的临床功效是可信的,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中药制剂,同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刘劲松,齐方埠,贺蕊等.荆防口服液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1):41(3]杜平主编.医用实验病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5,第一版:111(4]朱萱萱,徐立,方泰惠.肺毒清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4:263 (收稿日期:2003—06—17)。
病毒实验总结
病毒实验总结病毒实验总结近年来,病毒实验逐渐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病毒实验通过模拟病毒的传播、感染和治疗过程,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疾病防治策略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病毒实验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总结。
一、研究内容病毒实验的研究内容包括:1. 病毒分离和鉴定;2. 病毒传播和感染机制;3.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4. 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机制;5. 病毒的防治方法和疫苗研发。
1. 病毒分离和鉴定:研究人员通过采集病毒携带者的样本,如血液、唾液等,利用细胞培养、PCR等方法,将携带的病毒从样本中分离出来,并通过电镜、核酸测序等技术对病毒进行鉴定。
2. 病毒传播和感染机制: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模拟和研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制。
他们研究病毒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和进入机制,研究病毒的侵袭路径和途径,以及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3.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研究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如何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自身复制和扩散,以及宿主细胞如何抵抗病毒入侵等。
4. 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和毒力,同时研究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毒感染,以及病毒如何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5. 病毒的防治方法和疫苗研发:研究人员通过病毒实验研究开发各种防治方法,如药物疗法、抗病毒疫苗。
他们研究病毒的抗药性和药物敏感性,以及疫苗的免疫力和安全性等。
二、研究方法病毒实验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1. 体外实验:研究人员将病毒和宿主细胞分离培养在体外环境中,模拟和研究病毒的传播、感染和治疗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研究病毒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
2. 体内实验:研究人员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模拟和研究病毒在宿主动物体内的传播、感染和治疗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内的复杂情况,研究病毒与宿主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病理过程。
小儿金宁口服液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
( 1 . 江 苏 联 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连 云 港 中 医药 分 院 , 江 苏 连 云 港 2 2 2 0 0 7 ; 2 . 南京 中 医 药 大学 药 学 院 , 江苏 南京 中 药药 效 与 安全 性评 价 重 点 实 验 室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4 .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I } 缶 床 医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3 . 江 苏 省 2 1 0 0 2 3 )
o b s e r v e d t h r o u g h t e s t t u b e me t h o d s wh i l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f f e c t e d i n v i v o b y i n f e c t i n g mi c e wi t h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a n d S t r e p — t o c o c c u s p n e u mo n i a e .Th e a n t i v i r a l e f f e c t i n v i t r o wa s o b s e r v e d t h r o u g h c y t o p e n i c me t h o d i n d u c e d b y i n f l u e n z a A a n d i n f l u e n z a B wh i l e a n t i v i r a l e f f e c t i n v i v o t h r o u g h mo u s e mo d e l s wi t h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n b y i n f l u e n z a v i r u s a n d S e n d a i v i r u s .RE S ULTS
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目的观察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方法体外观察柴黄双解颗粒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和腺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结果柴黄双解颗粒体外对所试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及所试常见致病菌均显示抑制作用。
结论柴黄双解颗粒体外有抗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抗菌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viral effect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 Methods To observed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 on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and observed the the cytopathic effect of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 on influenza virus and adenovirus in vitro. Results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 on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vitro and can inhibit the cell pathological effect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and adenovirus in vitro. Conclusion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 shows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can inhibit the cell pathological effect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and adenovirus in vitro[Key words] Chai huang shuang jie Granule;Influenza virus;Adenovirus;Antivirus;Antisepsis;In vitro柴黃双解颗粒是由柴胡、大黄等制成的复方颗粒剂,有透表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表里俱热症的治疗。
药物的抗病毒实验
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耐药性病例,指导临床合理 用药。
新型耐药性抑制剂的研发
针对耐药性病毒,研发新型抑制剂,以恢复或提高抗病毒药物的疗 效。
06
结论
抗病毒药物实验的意义
01
抗病毒药物实验有助于发现和验证具有抗病毒活性的
药物,为抗击病毒性疾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
02
通过抗病毒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
通过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 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 预防感染。
调节免疫系统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 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 力。
抗病毒实验的设计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基于科学原理,确 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对照原则
设立对照组以消除实验误差,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复制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03
抗病毒实验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
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对抗病毒药物的展望
随着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出现和变异, 需要不断开展抗病毒药物研究,以应 对新的病毒威胁。
联合用药是未来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方 向,通过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 增强抗病毒效果,降低病毒耐药性的 产生。
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
抗病毒药物是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 手段,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抗病毒药物对于预防病毒传播和疫情 爆发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少病毒 的传播和扩散。
02
抗病毒药物实验原理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复制
抑制病毒吸附和穿入
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阻止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从而降低 病毒载量,缓解症状。
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概况
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概况随着抗生素滥用和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和开创性的治疗思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抗感染中药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抗感染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治疗感染的机理相对较为复杂,常常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作用机理:抗菌作用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天然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抗菌物质,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素、黄柏中的黄连素等等。
这些物质能够与细菌的胞壁、细胞膜、DNA等结构发生作用,抑制其正常功能或直接导致细胞死亡。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的多糖、多肽等物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例如提高白细胞、血清抗体、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效果。
抗炎作用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例如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作用。
这些物质在治疗炎症性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抗感染中药研究方法概述为了深入了解抗感染中药的作用机理和寻找更多的抗感染中药,各种研究方法被开发出来。
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几种方法:细胞培养实验通过将细菌或病毒感染进入细胞,观察给予中药的作用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价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动物实验将疾病模型的动物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观察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价中药的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体外试验通过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化学提取、纯化和分离,然后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比如抑菌、溶菌、炎症抑制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手段,分析中药对细胞和基因的影响,例如对免疫调节因子、炎症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综合评价法将以上几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评估中药剂型的疗效和药效成分。
结论抗感染中药的作用机理复杂多样,常常涉及多个方面,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利用中药资源,推动中药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传染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威胁,科学研究成为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一、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发病率、传播途径、高风险群体等信息,能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二、病原学研究病原学研究是了解传染病病原体的性质和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可以确定其特征和相互关系,并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模型实验等。
三、预防控制策略研究预防控制策略研究旨在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并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通过模拟传染病传播过程和实施干预措施,可以评估各种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建立、社区干预试验和传染病预测模型等。
四、药物和疫苗研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是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筛选和优化化合物,开展药物活性评估和安全性试验,可以寻找到新的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同时,通过疫苗的研发,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胞培养技术、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五、卫生教育和宣传卫生教育和宣传是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科学防治方法,可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制作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等。
六、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对于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同时,及时共享疫情信息和科研成果,有利于加快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的进展。
常见的合作方式包括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交流会议和国际疫苗研发计划等。
总结: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研究、预防控制策略研究、药物和疫苗研发、卫生教育和宣传,以及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等方面。
抗病毒药物的靶点筛选与验证
抗病毒药物的靶点筛选与验证在人类与病毒的漫长斗争中,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而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对药物靶点的筛选与验证。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一场复杂的战斗中,精准地找到敌人的要害部位,然后有的放矢地发动攻击。
要理解抗病毒药物的靶点筛选与验证,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药物靶点。
简单来说,药物靶点就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特定分子或生物过程。
对于病毒而言,这些靶点可能存在于病毒自身的结构蛋白、酶,或者是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涉及的宿主细胞分子机制。
那么,如何进行靶点筛选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科研人员首先会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质组成、感染和复制的机制等等。
通过这些研究,能够初步确定一些可能成为靶点的“候选者”。
比如,对于某些病毒,其表面的蛋白是与宿主细胞结合的关键部位。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抑制这种结合过程,就有可能阻止病毒的感染。
因此,这些表面蛋白就可能成为潜在的药物靶点。
另外,病毒在体内复制所依赖的酶也是常见的靶点。
这些酶对于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抑制它们的活性,就有可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复制。
在筛选出潜在的靶点后,接下来就是验证这些靶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实验和研究方法。
细胞实验是常用的验证手段之一。
科研人员会将含有潜在靶点的细胞培养在特定的环境中,然后使用各种方法来干预这个靶点,观察细胞的反应。
如果干预靶点后,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或者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得到了减轻,那么就初步证明这个靶点是有效的。
动物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验证靶点的效果,可以更接近人体的真实情况。
但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到动物的种属差异、药物的代谢和毒性等诸多因素,其结果的解读也需要谨慎。
除了实验验证,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也在靶点验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量的基因和蛋白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靶点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为实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柏木油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柏木油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研究柏木油,也被称为法国柏木精油或杜松油,是一种从柏木树的叶子和枝干中提取的精油。
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并且被广泛用于香料、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柏木油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它可能具有潜在的医疗应用。
抗菌活性是指柏木油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柏木油对多种常见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例如,柏木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这种抗菌活性归因于柏木油中的活性成分,如α-蒎烯和β-蒎烯等。
这些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
除了抗菌活性,柏木油还被研究为抗病毒剂的潜在候选物。
病毒感染是引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病毒剂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柏木油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研究发现,柏木油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和巴氏杆菌等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一抗病毒作用主要归功于柏木油中的化合物,如杜松烯和柏醇。
这些成分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并复制。
柏木油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显示,柏木油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一系列感染疾病,如细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多项实验研究表明,柏木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耐药性细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效果。
因此,柏木油可以作为替代性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为抗生素耐药性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柏木油还可以用于个人护理产品的生产中。
它具有消炎和消毒的特性,可以用于制作洗手液、肥皂和口腔护理产品等。
柏木油的清香气味还能提供放松和抗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柏木油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但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更多的研究需要进行,以确定其安全性、剂量和最佳使用方式。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反应存在差异,个体差异性应考虑在内。
在使用柏木油或基于柏木油的产品时,应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1、1、2肉汤稀释法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检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如刘菁菁的研究蓝玉簪龙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体内外抗菌活性。
蓝玉簪龙胆分别以乙醇、氯仿、正丁醇、蒸馏水提取,得到极性不同的4部分产物,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 体内实验部分: 采用腹腔注射 MRSA 法建立小鼠感染模型,分别给予蓝玉簪龙胆水提液高、中、低剂量,银黄胶囊治疗 15 d,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观察存活率。
结果:体外实验: 蓝玉簪龙胆各极性组分对 MRSA 和 MSSA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组分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乙醇、水层组分; 体内试验: 除了蓝玉簪龙胆大剂量组,其余各治疗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蓝玉簪龙胆中剂量组存活率最高。
结论蓝玉簪龙胆对 MRSA 和 MSSA 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对MRSA 感染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3]。
胡景玉等为了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18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其MIC50和MIC90。
结果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显示良好的抗菌作用,其MIC50分别为0.5 μg/ml、1 μg/ ml、0.5 μg/ ml;MIC90均为2 μg/ml,其他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
结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敏感[4]。
Kianbakht S等通过肉汤稀释法研究刺蒺藜不同部位(果、茎叶、根)的甲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 29212、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绿脓杆菌ATCC 27853四种细菌的抗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果、茎叶对四种菌的MIC值均为2mg/ml;根的甲醇提取物对MIC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肠埃希氏菌均为4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值为2mg/ml[5]。
1、1、3琼脂平板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到定量的琼脂培养基中,混匀,制成固体含药平皿,使每一个平皿中所含抗菌药物的浓度相差2倍,用多点接种仪把待测细菌点种到含有抗菌药物的琼脂培养基的表面上,在特定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平皿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
每一次实验都应用标准菌株做质控。
琼脂平板稀释法本法的特点是可同时进行大量菌株的药敏测定。
也适用于中草药和厌氧菌的药敏测定。
如汪黎虹等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马齿苋、苦楝皮、大黄等10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实验室近年来收集的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18 株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 上述10种中药单用对除B12 肺炎克雷伯菌以外的17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抑菌浓度( MIC) 范围为0. 165~128 mg /mL,平均杀菌浓度(MBC) 范围为0. 210~128 mg /mL[6]。
1、1、4浓度梯度法浓度梯度试验是一种定量的抗生素药敏测定技术,可用于非苛养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如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以及苛养菌(如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的药敏测定。
该系统包含有一个预先制备好的抗生素浓度梯度,可用于在琼脂培养基判断某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如刘芳等的武汉地区住院患儿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状况。
如刘芳等的收集医院2009年1-12月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1521株, 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8 年版判断结果;使用X2检验分析耐药性的变化。
研究结论为武汉地区住院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极低, 对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均有极高的敏感率, 对青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可作为治疗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7]。
1、1、5 试管两倍稀释法试管两倍稀释法取生长浊度达9×108mg/ml菌液,菌液用培养液稀释,接种于无菌试管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或未知药物,37℃孵育。
16~24 h,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将无细菌生长的完全清晰液再移种于不含抗菌药物的血平板中,经37℃过夜培养,菌落数不超5个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的MBC。
一般以MIC来评价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马加庆等的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测利胆止痛胶囊在体外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胆止痛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 分别为25、50、50、25 和12.5 mg/mL,对沙门菌无明显抑菌作用[8]。
1、1、6微量肉汤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原理:原理同肉汤稀释法。
石功名等的对西他沙星与莫西沙星抑制细胞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活性进行体内外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的MIC,MBC及MPC,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中,MIC,MBC,MPC及时间与浓度杀菌曲线实验表明西他沙星胞内外抑菌活性均强于莫西沙星[9]。
1、1、7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本法为改进的试管稀释法。
取稀释菌液接种在96孔板中,然后加入待试抗菌药物,混匀后放置37℃孵育16~24 h,在衬有黑底板的光线下观察,细菌生长时小孔呈弥散状混浊或在孔底部有圆形或丝状的沉淀;无细菌生长时孔内所含最低抗菌药物浓度即为MIC。
把无细菌生长孔内液体移种不含抗菌药物血平板中,菌落数少5个的平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BC。
如宋晓晶等通过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38株临床分离的口腔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
研究结果表明:3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4株, 敏感34株; 对伊曲康唑耐药5株, 敏感33株; 对特比奈芬耐药15株, 敏感23株; 制霉菌素均敏感[10]。
1、2纸片琼脂扩散法琼脂扩散法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与药物的抑菌效应成正比。
如熊枫等的从西太平洋近赤道区采集到的18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3株海洋真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分别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有37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有29株菌株对KB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分别占总供测菌株的44.6%和34.9%.在抗肿瘤活性菌株中,WP-M-1、DY-G-2、DY-C-2、WP-K-3和WP-Q-2等5株菌具有很高的活性,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对Raji细胞的IC50分别为5.000、1.064、2.796、1.920、0.520Lg/mL.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来源的真菌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是开发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11]。
又如邬晓勇等的建立了蛙皮抗菌肽的活性测定方法———TTC 微量稀释法; 利用 SephadexG25 凝胶层析分离抗菌肽粗品获得一个活性组分命名为 G5,利用 TTC 微量稀释法测定活性组分 G5 抑制大肠杆菌的 MIC 是 80μg/mL、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 是 20 μg/mL、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是 80 μg/mL; 活性组分 G5 再经凝胶 HPLC 分离纯化获得两个活性组分Ⅰ和Ⅱ,组分Ⅰ和组分Ⅱ再分别经过 RP-HPLC 分离纯化获得两个色谱纯的活性组分命名为 RanaⅠ和 RanaⅡ[12]。
1、3平板稀释法如吴决等的探讨抗菌性中药药物敏感试验在鉴定中药新药上的应用。
应用中药药敏试验平板稀释法鉴定中药新药/万力通0对常见十余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运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中药新药MIC,效果理想.结论在中药药敏试验诸方法中,平板稀释法鉴定中药新药抑菌作用,方法简便,易操作,结果易观察[13]。
1、4打洞法如向红采用平板打洞法对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igens)的全草、根、叶的水煎剂进行体外抗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