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doc

合集下载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试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部 分 高 校 应 端 正 办 学 思 想 , 以 学 生 的 发 展 为 重 的 同 时 在
( ) 想道 德 素 养低 下 。 一 思

些 大 学 生 把 考 上 大 学 作 为 自 己 的奋 斗 目标 ,一 旦
考 上 大 学 , 没 有 了 理 想 , 有 了追 求 , 无 大 志 , 所 事 就 没 胸 无 事 。 由 于 受 社 会 不 良风 气 的 影 响 , 些 大 学 生 只 讲 金 钱 , 一
l ” 川 大 地 震 : 0 9 F. 湾 又 因 台 风 成 灾 。 面 对 灾 难 , 2汶 20  ̄ 台
理 承受 能 力 差 、 理 脆 弱 , 别 人 甚 至 有 严 重 的心 理 疾 心 个 病 。 因 此 , 高 校 应 关 注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学 校 各 可 采 用 问 卷 调 查 、 里 咨 询 等 形 式 , 时 了解 部 分 大 学 心 及 生 存 在 的 心 理 问 题 , 过 各 种 积 极 向 上 的 活 动 、 理 辅 通 心
人 文 精 神 ; 教 育 的 每 一 环 节 渗 透 人 文 精 神 。 人 文 教 育 在 使
的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星 . 少 看新 闻 , 网只 浏览 体 育 、 情 、 力 等 内容 。各 很 上 色 暴
高校应 创 造 各种 积极 向上 的文 化 氛 围 , 活 动 为载 体 , 以 提 高学 生 的文修 养 。 ( ) 理 综合 素质 较 差 。 三 心
义 教育 和科 学 的价 值 观 培养 。
3漠 视 高 雅 文 化 , 衷 低 俗 文 化 。一 些 大 学 生 不 读 原 . 热 典 , 看 名 著 , 少 讨 论 国 事 、 下 事 , 知 谈 论 各 类 明 不 很 天 只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摘要: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考察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贫乏,文化底蕴不厚;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缺乏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人文价值迷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强;人格残缺,道德行为失范。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透析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自身的因素。

1.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信仰的危机及精神文化的衰落。

而在市场经济催生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物化世界观泛滥和商品意识泛化的侵蚀,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追求利益为价值取向。

他们看重现实的追求,而忽视理想的追求,看重跟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急功近利观念盛行,从而放松了对人格及文化底蕴的开掘。

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形形色色,鱼龙混杂。

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及西方资本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思想。

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以及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蔓延,部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茫然无奈。

在道德认识上肤浅、混乱,甚至出现偏差;在道德情感上冷漠、矛盾,甚至走向逆反;在道德意志上薄弱、涣散,甚至出现衰退;在道德行为上无序、易变,甚至导致失控,这也是构成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因素。

就业压力的冲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也是致使大学生疏于培植自身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试分析当代综合性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试分析当代综合性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据冯契 主编的 《 哲学 大辞典 》, “ 人文 ”这个 组合词语 见 《 易 》 周
程 ,就 是 偶 尔 有 一 门 人 文 类 课 程 ,也 被认 为 是 一 种 放 松 或者 消 遣 ,
“ 明以止 ,人 文也 。”在 这里 我们似 乎可 以将人 文理解 为与人相 学 生这样认 为 ,部 分老师 也这样 认 为。所 以,要 改变这种 现状 ,要 文 关的所有 事情 ;近代 西方对 于人文精 神 的广泛提 倡和 呼吁应该 是在 对综 合性大 学生作人 文精 神的培 养 ,首先 就要对 课程作 以改 变和设 文艺 复兴 及 以后 ,文艺 复 兴最 初是 针 对 限制 神 权而 尊重 人 权 开展 计 。当然 .课 程并 不单单 是指我 们在 教学计划 中安排 的教学 内容 , 的 ,呼吁对人 的尊重 和关怀 ,这也 归属于人 文精 神 的范 畴 ,我们 也 而是 指 “ 在学 校的指 导下 学生获得 的全部 经验 ,或从学校文化 中的 可以看作 是西 方对于人 文精 神的提倡 。所谓 人文精 神就 是指人 之为 全部 习得 ” 。 当然 ,课 程它本 身也处在 发展变化之 中 ,无永 恒之课
为 ,特别是这 种精神 和行为在 综合性 大学生 身上 的培养 。那么 现在 设计 已不复存 在 ,学科 、社 会和学 生 已经成 为课程设 计必须考虑 的
的综合性 大学生 到底存 在着怎样 的人 文精 神方面 的问题呢?


的影 响 ;反之 ,合理 的课程设 计必 须符合这 三者 的要 求 ,符合 它们 当代大学生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需 要掌握 的知识 特别是人 文方 的发展规律 .特别 是符合 学生 的发展 规律 。因为学生 既是课程 的设
人 的 文化 精 神 。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万物互联、信息泛滥的时代,被各种形式的娱乐和消费所包围。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人文精神,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类文化和人类生存的尊重和关注。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强调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具体来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关于人的精神,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固有特性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平等、尊严、权利和责任等维度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和思维方式。

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指有关人类文化、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知识、理解和能力。

在当代,文化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关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学习典籍、名著、文学艺术、历史知识和哲学思辨等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另外,我们还要在生活中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家乡文化,感知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学会尊重传统、保存文化遗产。

其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人文精神还需要关注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它关乎我们的人生选择、行为方式、交往方式、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多关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哲学思辨等方面的教育,了解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演变。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培养。

在价值观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并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公德心。

再次,自身修养的提升也是关键。

自身修养是指自己的品质、内心修养等方面的提升。

自身修养方面,我们要注重发现自己的问题,包括自身的缺点和优点,注意自我反思和自我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注重人的情感互动,尊重他人权利和自我表达,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和协调能力,保持内心稳定和平静,不被外界干扰。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国家发展的重任。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技的迅猛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开始逐渐疏远,需要重塑。

本文将从培养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提倡社会公益等方面探讨如何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培养人文素养是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人文素养是指对人类群体性、历史性和本质性问题的反思和理解能力。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为此可以将人文素养列为一门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考能力、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

这门课程可以包含哲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内容,帮助学生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伦理层面探讨正确的行为准则,从人类学角度研究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共通。

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和理解,培养他们身心健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能力。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是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是历史的源泉和独特的文化符号。

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首先,大学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奏、书法展览、古代戏曲表演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大学可以多设置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和项目,为有志于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提倡社会公益是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

社会公益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环保活动、扶贫帮困等。

通过参与这些公益活动,大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出一颗爱心和责任心。

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立奖学金和奖助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为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引导他们将热情和能力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代,他们肩负着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他们普遍更加功利化、实用化,并且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相对较弱。

因此,有必要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重新关注人文价值,追求艺术、哲学、文学等人文领域的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重新认识人文精神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重视。

人文精神承载着人类智慧和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他们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人文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他人,重视他人的尊严和权益,具备宽容、善良、正义等素质。

只有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使大学生获得全面的人格修养,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再次,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注重思辨和求真精神,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思考。

大学生在接受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人文精神的培养模式1. 教育体系的改革: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使大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机制,增加对人文类科研成果的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在人文领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2. 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学应该积极推动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表达情感的平台。

学校可以开展文学、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组织文化沙龙、讲座、展览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

3. 培养人文素养:教育应该从大学学习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已然大不同于以往。

在物质繁荣的今天,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人文精神便成为了我们与世界连结的纽带,也是我们培养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同时,人文精神也是我们关注和提升人类自身素质与尊严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持人文精神的不灭火焰,我们需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探索和发掘人类智慧的宝藏。

人文精神是一种超越生命、超越个人的觉悟,是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智慧的继承和发扬。

它是一种对人类尊严和自由的维护,对社会公正和和谐的追求,是一种对爱和美的追寻和弘扬。

人文精神是一种正面价值观,它能激发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并将多元文化之间的异同融合起来,促进了人类共同的发展进步。

同时,人文精神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在世界,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发掘人类的潜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思想境界。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精神对于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大学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获取的场所,更是一个精神内涵的注入和培育。

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人文知识和技能,了解并感受社会变迁之中不变的人文价值,从而强化人文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做到勇于担当,宜人宜己,坚持诚实做人,尊重他人,发扬爱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不仅是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人类进步的关键点。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重塑,不仅是要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人文技能,还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深入感受人文的魅力。

例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参加文化庙会、欣赏音乐、读书、旅游等等。

只有通过真正的体验、学习和交流,才能更多地感受到人文艺术和思想对人的价值提升的引导和影响。

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塑与提升,现代大学教育也应该强化其人文精神的育人功能。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教育整体素质、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方面,研究和建设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修养、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去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素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其 是 中 国古 代教 育 思想 理论 丰 富而 深
期国家富强 ,并在 技术层面上追赶西方
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我 国高等 却成 为 了 “ 餐 后甜 点 ” 。 “ 重 实用 技
口脏话 ,随意吐痰等不文明举止时有所 见。 重者如打 架斗殴 、 偷窃赌博 、 抢劫 、
大 学 是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成 型 的 摇 篮 ,大
中要 注重 培 育学 生传 承 优 良的人 文 精
神 、严谨 的科学 态度 、开拓实践的能力 和 创新 的精 神。

能 、轻精神文化”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开 过程中 因受挫而 自暴 自弃 ;还有一些学
始流行 ,随之而来的是人文素养在大学

人 文素养教育范畴
教育中慢 慢地缺失 。因为在社会大众 的
辈 ,思想较为极端 ,自私狭隘 ;处理不
的最高和最终标准 ,中文水平 反而无关 好 同学 间的关 系 ,人际交往也更容易 出 紧要 。于是校园里学生手里拿 的常常不 现 问题 ;他们更追求个 眭化 、自由化 , 是英语 ,就是专业书籍 ,而一到写论文 但思想意志 力薄弱易受外界干扰影 响 , 精神更 为脆 弱;有极端 的自负或 自卑 。
其理 科生表现 明显 ,理工科高等教育被 实守信 、谦逊谦虚等基础文明方面更是 些大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寻求谋 表现欠佳 。不爱护公物 、不遵守校纪校
生或谋取 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 。 ( 2 )重利轻 修 ,大 学生理 想信 念 缺失 。2 0世纪 8 0年代 我国发展经 济以 规随意迟到旷课 、考试作弊 、个人卫生 看来讲究却对宿舍的脏乱 习以为常 ;满
刘 燕 ( 1 9 8 2 一 ), 女, 汉 族 ,农 业 推广硕 士 , 政工 师, 研究方 向 : 高校管理 。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高校教育市场化、功利化倾向严重,导致大学生专业技能虽然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文素质日益低下,人文精神日益匮乏,道德滑坡,心理脆弱。

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大学生这个群体时值青年时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人生观上,还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人生观;在价值观上,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价值观。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有助于他们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人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而对他们把握好未来的每一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主要的内在因素。

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成人也要成才,要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发展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

人文精神强调自律,强调要有理智自主的独立人格,科学合理的道德理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人性的社会关怀,珍爱生命的终极关怀。

这都有助于大学生做一个政治合格、业务精良、身心健康、有素质教养的人;做一个能辨别是非,追求真、善、美,去伪存真,止恶扬善的人;做一个愿意为社会和人类需要而积极付出努力的人。

因此,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应该把人文精神培养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精神决定着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人文精神因此也逐渐受到了冷落。

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他们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捧场,却忽略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应该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发掘自我,成为具有人文底蕴的人才。

一、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指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形成的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它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物质富足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核心之一。

人文精神包括对道德、文化、传统、语言、历史等方面的重视和探究,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拓展思路、丰富人的内在价值。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如今,人们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追求的目的只是通过知识获取更多的金钱、地位和实际利益,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人对人文精神都缺乏兴趣和理解,他们甚至都没有真正理解人文精神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追求考研、找工作以及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人文精神与经济效益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大部分的大学生也脱离了传统意义下的人文精神教育。

这让他们失去了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分不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提高和个人修养。

三、重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要求现代大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探究,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人文教育水平人文教育不仅应该是充满文化魅力、情感渗透的教育形式,还应该开发具有时间性、时代性的课程内容,落实教师、学生、书籍、网络历史文化知识向社会的推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要用全民文化生活和文化业态的方式来宣传普及和教育人文精神,让大学生在享受文化时文化也能别人所享受,用现代文化力量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2.注重人文价值观的培养培养良好的人文价值观是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人文精神独善其身是不够的,需要与人文价值观相呼应,有追求和表现的地方,需要有相应的品德修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探讨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方面。

而人文精神则是指人类在追求自我完善、关注人类命运、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包括了人文关怀、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

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往往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有效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他们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当代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们将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是新材料等领域,都活跃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家庭和国家的期望与希望,其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物质化、功利化的思维和行为倾向,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

因此,如何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摆在教育和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首先,人文教育是重塑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文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意识。

大学应该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引导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增强对人文的认同感和热爱。

此外,大学可以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其次,倡导真善美是重塑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之一。

真善美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要素,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

大学要教育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推崇诚实、守信、友爱、勤奋等美德,鼓励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活动,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再次,培养批判思维是重塑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批判思维是受到启发的思考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思辨和逻辑推理来审视问题和事物。

大学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质疑权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批判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应对社会变革和创新需求。

最后,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幸福观是重塑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之一。

当代社会存在着功利化的价值观,竞争压力巨大,很多大学生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和内心的满足。

大学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幸福观,告诉他们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物质的成功,更包括精神层面的成功和个人成长。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成为了大学生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培养、社会关怀、公益行动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培养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传承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培养的阶段,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是学科知识。

大学课程设置中要注入适当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哲学、文学、历史等。

其次是思维方式。

要倡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人文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解决。

最后是全人教育。

大学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非学科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社会关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大学生要发挥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作用,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价值。

首先是关心老人。

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所学技能,开展志愿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其次是关心留守儿童。

大学生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志愿者团队,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协会,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健康,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最后是关心弱势群体。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帮助,为残疾人和失学儿童捐赠物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些社会关怀和帮助,大学生不仅能够弘扬人文精神,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公益行动公益行动是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是参与环保行动。

大学生可以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塑料污染、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行动,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doc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doc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人文精神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来自儒家《老子》的“为道”以及《庄子》的“体道”,主要是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文精神,体现为通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为《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即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近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在20世纪初积淀为一种传统,那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互助谦恭、奋发不屈的道德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豁达开朗;求真务实、勤奋学习;自强、自立、自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善解人意、知情达礼、与他人友善相处、人际和谐;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由于我的生存而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奉献精神和行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本文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接着,文章强调了人文精神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认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章阐述了研究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具备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概述中还会提及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理论探讨、实证分析、策略建议等部分。

文章概述将提出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当前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现状的全面认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深入剖析,以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在撰写《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文中,“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段落可以这样展开: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导向,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发展。

在中国语境下,人文精神是对人类自身价值、尊严、情感与智慧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具体来说,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人文精神关注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尊严维护。

它倡导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主体地位,认为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更具有独特的道德、理智和审美等精神性质,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现。

人文精神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与人格完善。

这涉及到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与传承,包括诚实守信、宽容博爱、勤勉自律等人格品质的培养,也涵盖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通过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

再者,人文精神强调社会责任与公共关怀。

它要求个体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忘对他人福祉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维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勇于承担公民责任,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

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

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了当代青年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环境里,人文精神也开始成为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流和自我审视的空间,而且也促进了大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推进。

本文将从现象角度出发,对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表现人文精神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性的本质和价值,推崇人类本身的尊严和自由,并注重关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大学校园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教育大学校园是一个文化多样化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多元化的教育也是大学校园人文精神流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种类型的课程和课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2、思想自由和人格成长大学校园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不必担心被打压或迫害。

这种思想自由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思考和自我审视的空间,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拥抱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人格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完善,他们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认可。

3、社会关怀和助人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社会关怀和助人精神也成为了人文精神特有的表现。

学生们能够参加各种义务社会活动,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让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加有用。

这种社会关怀和助人精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实践机会,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影响。

二、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虽然当代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具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追求功利主义在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下,学生们逐渐开始追求功利主义,并将自己的发展与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挂钩。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摘要】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不利影响。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专业素质强、人文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关键词】人文素质大学生培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相对滞后。

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也称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东西。

人文素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学;二是要有对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要有爱祖国之激情,爱人民之虔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既应该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华,以民为本、仁爱、信义、平衡和谐、见贤思齐、自省、修身、谦让礼仪等,同时还要注入现代意识,如人格独立、思想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民主法制、公平竞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

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

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word资料3页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word资料3页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有效模式剖析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性与功利实用性,世界多元文化思潮涌入导致了人文精神失落,这种失落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校园里大学生,崇尚功利与实用,用功利世俗眼光去审视与体悟世界,正成为大学生所奉行实践模式,并形成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道德观与价值观。

大学生人文精神弱化已是不争事实,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人文教育进行深层省思,剖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实际困境,剖析更为有效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模式。

一、我国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现实省思1995年,国家教委确定了52所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试点院校,三年试点后又成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各高校也纷纷增设各种人文教育课程,开展人文教育讲座,加强校园人文文化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人文学科知识,大学生精神面貌也有了一定改观,但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净土,大学生在社会上一些消极观念影响下,人文精神出现了令人担忧问题。

(一)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存在主要问题1 缺乏坚定理想信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诱发了人们实用主义倾向与物化心态,金钱成了人价值尺度。

物质财富成了至高无上追求目标,这当然也在影响着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

对真善美追求,对生命价值意义追问,对精神需求追寻等人文精神所关注与追求内容,受到了忽视与挤压。

有学者在部分大学生中抽样调查时发现,坚持“报效祖国人生信念”只有34%,同意“事业第一,生活第二”者比反对者低27.5%。

不少大学生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现实生活才是实实在在。

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好像是离自己特别遥远事情,进入大学后忙于网络漫游,成天无精打采,“无聊”、“空虚”、“没意思”总是挂在嘴边,理想信念出现了不该有过度迷失与彷徨。

2 道德素养弱化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与人们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行为规范总与。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一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一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
与问题分析
陈国栋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历史特征(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人类的任何文化创造性行为,在根本意义上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人文精神是文化价值的最集中体现...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陈国栋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企管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四: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J], 陈国栋
2.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 [J], 夏玲
3.茶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影响 [J], 姜洁晶
4.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 [J],
陈国栋
5.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J], 陈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

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培育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人文精神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思,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文精神来自儒家《老子》的“为道”以及《庄子》的“体道”,主要是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文精神,体现为通过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大学人文精神理念,为《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即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改良社会风气。

近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在20世纪初积淀为一种传统,那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互助谦恭、奋发不屈的道德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责任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豁达开朗;求真务实、勤奋学习;自强、自立、自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善解人意、知情达礼、与他人友善相处、人际和谐;从观念到行动都能做到“由于我的生存而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奉献精神和行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表现为: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状(一)人文知识贫乏,文化底蕴浅薄在大学校园中,文科的学生们不懂得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大有人在,理工科学生不懂得什么是GDP 和文艺复兴的也不乏其人。

人文知识的匮乏,文化底蕴的浅薄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造成了他们理解领悟能力差,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种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思维方式死板,思路狭隘。

(二)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和思想解放。

面对商品市场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们的善恶是非分辨能力和价值取向受到了严峻挑战,许多人陷入了迷茫和空虚中。

价值观扭曲,善恶是非模糊。

他们喜欢那些用肤浅的文字批判一切、贬低一切、否定一切、迎合低俗心理、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的作品。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博雅文化不感兴趣,缺乏鉴赏能力,却追捧矫揉造作、搔首弄姿、歇斯底里的逋俗歌星的演唱,欣赏虚幻离奇的鬼怪故事,迷恋充满色情和暴力的小说、游戏。

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空虚萎靡。

在科学技术无所不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当大学生们面对巨大的商品堆积和炫目的文化快餐,从而有可能获得享受和满足的时候,他们的价值取向开始向金钱和物质享受倾斜。

一部分学生把买豪宅、购名车、出国定居、锦衣玉食作为自己的追求。

在一部分学生眼里金钱成为唯一的追求,良心、美德、人性、人伦、人格这些人最宝贵、最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的东西成了金钱的等价物。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里面的善恶是非观,一直浸润着人们的心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所反映出来的高尚情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今天的大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崇高的思想和志向。

当电影《董存瑞》中的英雄董存瑞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口号时,台下竞有少数大学生哈哈大笑……在许多大学生身上找不到“天之骄子”的骄傲与为国家建设而献身的崇高。

“(三)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心理失常、感情荒漠化现象。

有些学生不论是对地球上的生物,还是对父母乃至对自己的生命,都缺少热爱、亲情、温情、同情。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

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

一些大学生杀害亲人、同学的触目惊心的案件,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心理失常,令人痛心。

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从不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有的回报。

某些大学生性格孤僻,行为乖张,缺乏合作意识,他们意志薄弱,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手足无措,在心理上急进、狂躁,做事无恒心毅力,执拗偏激,容易走极端。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上述种种,给我们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刻不容缓。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需要注重的四个问题(一)重建大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首要途径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

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这种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

它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显示着大学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气质特征。

大学人文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即塑造“天之骄子”的灵魂,使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仰望天空”的人,也就是用人文精神之火点燃他们对自由、梦想和未来幸福的追求。

(二)第二课堂是实施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反映,是人文素质的升华,是人的一种自醒、自悟,它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单纯通过教化就可以拥有和实现的,它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广泛学习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在行为中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自我养成。

而这些是在第一课堂不能实现的。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它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更加灵活多样,是大学生们喜欢的教育模式和空间,它的特点决定其成为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

我们可以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采用报告会宣传典型人物的事迹;采用讲座介绍新思想,新知识;采用座谈会听取人生经验和体会;采用辩论赛明辨是非;采用演讲培养人的激情和严谨;举办艺术节、音乐会、话剧表演、艺术作品展览、文学作品赏析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写一封家书、家务劳动、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互助精神。

(三)博雅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所谓博雅教育在形式上是一种通识教育,但博雅教育比通识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人摆脱庸俗、唤醒卓越,它是一种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大学教育理当担此重任。

博雅教育就是在学生全面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解参悟,使自己的精神升华,通过知识的“博”达到精神的“雅”,塑造其灵魂和内在气质。

(四)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实现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除了思想认识到位,措施方法得当,还需要建立健全评价和考核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并落到实处。

而对此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试析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 关键词: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矛盾摘要: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叹出问题,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很大程度上系于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难题。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传统建设发展道路理论到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是科学认识当今世界急剧发展的新形势,准确地把握时代新主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国际关系经历着重大的调整,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进一步发展。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的中心任务。

邓小平以伟大政治家的国际战略眼光和气魄,及时地提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新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的产物。

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还要研究我们所处时代条件和时代特征,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外部条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时代基础。

这一理论的很多内容,都与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即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是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的。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四大矛盾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问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比较集中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难题,突出地表现在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四大矛盾上:一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国际共运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俄国、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无产阶级建立起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使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进人社会主义。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之间,确实存在矛盾。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妥善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回答了什么可以超越、什么不可以超越的问题。

明确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可以超越,而社会主义必须的物质基础则是不可超越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二者统一起来,按照这个理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初级阶段,以便发展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