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基础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基础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化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构成、性质、变化规律等基本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化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内容,并希望能够为化学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览。
一、物质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世界各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类型。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化学元素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的所有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2.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所决定,不同元素的性质也不同。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4.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大类,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连接两个原子的力,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化合物。
2.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共价键通常形成分子化合物。
4.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离子键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5.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金属键通常形成金属晶体。
四、化学化合物1. 化学化合物的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纯物质,它的化学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2. 化学式:化学式是描述化合物化学组成的符号表示,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类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主要研究其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等)。
2.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重要官能团及性质1. 烃基(-CnxHy):烃类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常见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 羟基(-OH):涉及醇类、酚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常见反应包括酯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 羧基(-COOH):涉及羧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典型的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4. 氨基(-NH2):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发生酸碱反应及偶联反应。
5. 醚键(-O-):连接两个有机基团,常见反应包括裂解反应。
6. 酮羰基(-CO-):连接两个碳原子,具有亲电和亲核反应的特性。
四、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换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3. 消除反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连接相同基团时,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醇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五、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包括位置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六、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等。
这些光谱技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信息及立体构型。
七、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通过合成目标分子实现特定功能。
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有机合成过程。
高考化学必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高考化学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本文将总结高考化学必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分类及性质•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2.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3.晶体结构•晶体的分类与性质•晶体的空间结构•晶体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2.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三、溶液与浓度1.溶液的分类与性质•溶液的定义与特点•溶液的分类(均相溶液、非均相溶液)•溶液的性质(稳定性、均一性、透明度等)2.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浓度单位(mol/L、mol·L⁻¹)•溶液的稀释与浓缩3.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的概念与计算•物质的量分数的概念与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四、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自发的与非自发的)2.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电子转移的概念与类型•电极电势的定义与计算•标准电极电势表•电极电势的应用(原电池、电解池等)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法•配平过程中的电子守恒•配平实例分析五、物质性质与变化1.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氢、氧、氮、卤族、硫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2.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3.有机化合物•烃、卤代烃、醇、酚、醚、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六、实验操作与技能1.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与洗涤•溶液的制备与浓度测定•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滴定、光谱、色谱等分析方法2.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的评价与分析3.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处理•化学实验废物的处理与环保通过上面所述六个方面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高考化学必学的基础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基本概念1.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固体熔化等。
3.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
用途广泛,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2.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用途广泛,如助燃剂、呼吸面具等。
3.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用途广泛,如保护气、氮肥原料等。
4. 碳:常温下为固态非金属,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广泛,如燃料、还原剂等。
5. 硫酸:无色粘稠液体,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用途广泛,如干燥剂、催化剂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比关系的式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和反应物的用量比。
3. 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究化学规律。
四、能源和材料1. 能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转化利用有助于合理使用和开发能源。
2. 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产品。
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
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和制造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能源和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分支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 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多样,可形成链状、环状等结构。
2. 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3. 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挥发。
4. 多为无色或有色液体或固体,有特殊气味。
5. 易燃烧,部分化合物有毒。
三、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1.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2.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3. 烷烃: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具有饱和的碳链。
4. 烯烃:含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烃类,具有不饱和的碳链。
5. 炔烃:含有至少一个三键的烃类,具有更强的不饱和性。
6. 醇类:含有羟基(-OH)的化合物,具有醇的特性。
7. 醛类:含有醛基(-CHO)的化合物,具有醛的特性。
8. 酮类:含有酮基(C=O)的化合物,具有酮的特性。
9. 酸类: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具有酸的特性。
10. 酯类:含有酯基(COO-)的化合物,具有酯的特性。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2. 加成反应:不饱和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3. 消除反应:化合物中去除一个原子团,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4. 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的反应。
5. 水解反应:酯或酰胺等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醇或胺的反应。
6. 氧化反应:有机物被氧化剂氧化,生成醛、酮、酸等化合物的反应。
7. 还原反应:有机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醇、胺等化合物的反应。
8. 重排反应: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排列的反应。
9. 环化反应: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环化作用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10. 开环反应:环状化合物通过断裂环状结构形成开链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最全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基本工科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工科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等。
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进行化学变化的性质,如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等;物理性质是物质进行物理变化的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组成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质量大,带正电;中子质量大,不带电;电子质量轻,带负电。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排列的。
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金属键是金属中离子间的电子云。
4.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的情况,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一个表示平衡物质浓度之间比例的数值。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工程、药物制造、环境保护等多种领域中的重要反应。
二、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及其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4.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包括在分子级别上的动态平衡过程。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1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常见元素符号与名称•基本化合价和离子价的概念•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规则1.2 化学计量学•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摩尔质量与摩尔计算•组成分析与反应计算1.3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反应类型的分类•反应热的定义与计算•化学平衡的定义与特征•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影响平衡的因素与Le Chatelier定理二、化学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与排列•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2.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族元素(ⅠA~ⅧA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副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2.3 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和电子亲和能•元素的化合价和离子半径的规律•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及影响因素三、化学反应3.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定义和特性•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的计算3.2 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3.3 钾钠镁铝合金和酸的反应•钾、钠、铝、镁在不同酸中的反应规律•合金在酸中的反应规律•合金在酸中的应用领域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1 法尔胺的制备和性质•法尔胺的制备方法•法尔胺的物理化学性质•法尔胺的应用4.2 氨的制取和性质•氨的制取方法•氨的物理化学性质•氨的应用4.3 盐酸和硫酸•盐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盐酸和硫酸的应用范围五、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5.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实验所需化学物品和器材•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5.2 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实验中的取样方法和计量方法•实验中的加热、搅拌和过滤技巧•实验中的特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5.3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精度要求•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六、化学知识与生活6.1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食品•化学与环保6.2 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现状•化学工业在环保中的作用•化学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语以上是高一化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供广大化学学习者参考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化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础化学大专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大专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等状态下的物质。
2. 化学的基本概念(1)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2)化学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一个原子类型所组成。
(3)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4)化学反应:原子间的重组,原子间的交换和质子的转移等,变成新的物质或称为新状态的反应。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
(3)电子的结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为内层电子和价电子,内层电子与原子核间有一定的结合能,价电子参与化学反应。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已知元素按原子序数不断排列列为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按元素的周期性性质与周期数量分为周期表的横向排列与周期表的纵向排列。
(1)周期表的横向排列:元素周期表的横向排列是按照元素的周期性性质,相邻元素的周期性性质会有规律。
(2)周期表的纵向排列:按元素的周期数与周期数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仔细从左到右,周期表内的每一个周期中,包含了同一个周期数的所有元素。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1)共价键:由原子间的电子对的共享形成。
根据电子对的共享数和种类,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或者是极性共价键。
(2)离子键:由两个互为结合,也能是同样不同的正负离子构成。
(3)金属键:被金属原子的亮度形成,原子间或者或是子们形成在一个电子气体中的某些密集度。
(4)氢键:受氢键作用的分子之间相对地,幼儿发育安而性能微少发生了异常的情诗。
2. 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原子共享形成。
分子的结构可以按以两原子分子能型分为单分子结构、两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一些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而原子的电荷数则由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决定。
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表格,可以显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
共价键是指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的,例如氢气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
离子键是指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后形成的电吸引力所连接的,例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连接。
分子结构是指化学键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反应开始时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反应结束时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原子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数量必须等于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
4.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中所含的摩尔数之比。
摩尔计算是利用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质量、粒子数或体积。
根据摩尔质量可以得出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粒子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在化学计算中非常重要。
5. 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达到一定的相对稳定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来描述。
6. 酸碱和盐酸是一类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而碱则是一类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
盐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是一种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盐。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的产物。
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元素,能够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根据共用电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6.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7. 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8.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的物质关系等。
9.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一种记号方式,而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1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在溶液中,酸碱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12. 锂电池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部分。
1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量。
14.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指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活性的性质。
1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配位子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17. 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平衡的科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分布区域。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至第8A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B至第2B族的元素。
2.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 醇、酚、醛、酮:含有氧的有机化合物。
- 羧酸、酯、胺、酰胺:含有羧基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常用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和清洁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损坏。
2. 实验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化学反应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化学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基础化学教程进行总结。
一、化学元素1. 化学元素的定义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的物质。
化学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化学元素的特点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2. 化学元素的分类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和运用,可以将化学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绝缘体。
过渡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性。
3.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
周期表可以清晰地展示化学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周期表的构成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等。
4. 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化合价、电负性等。
二、化学化合物1. 化学化合物的定义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化学化合物的特点包括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等。
2. 化学化合物的分类化学化合物可以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结合方式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合而成的。
3. 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溶解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4. 化学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化学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是化学家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和描述的一种统一规范。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化学基础知识一、化学基本常识归纳固体颜色白色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黑色MnO2、CuO、FeO、Fe3O4、Fe粉、C粉、FeS、CuS、Cu2S红色Cu、红磷(P)、铁锈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蓝色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淡黄色硫磺(S)红褐色Fe(OH)3紫黑色高锰酸钾(KMnO4)溶液颜色蓝色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KMnO4),紫色石蕊试液火焰颜色H2燃烧淡蓝色火焰;S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空气中)或明亮的蓝紫色(氧气中);C碳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有黄色火焰;一氧化碳CO、甲烷CH4燃烧蓝色火焰。
沉淀颜色蓝色Cu(OH)2、CuCO3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不溶于酸),BaCO3(溶于硝酸,盐酸,不溶于硫酸)Fe(OH)2、CaCO3、Mg(OH)2、Al(OH)3、MgCO3(皆溶于三大强酸)注:Fe(OH)2本身颜色是白色,但它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变为Fe(OH)3,所以颜色由白变为灰绿再到红棕或红褐。
气体颜色无色气体H2、O2、N2、CO2、CO、CH4、C2H4、NO、HCl、NH3、SO2有色气体氟气F2(淡黄绿色)氯气Cl2(黄绿色)碘蒸汽I2(紫色)溴蒸汽Br2(红棕色)二氧化氮NO2(红棕色)臭氧O3(淡蓝色)气体气味无气味CO(有毒)、NO(有毒)、O2、H2、N2、CO2、CH4刺激性气味Cl2、H2S、SO2、NH3、HCl、NO2(皆有毒)气体溶解可溶于水极易溶:NH3、HCl;易溶: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微溶:C2H2不溶于水难溶,不溶:O2、H2、CO、NO、CH4、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元素含量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5、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N)6、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7、世界上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元素是银(Ag)8、非金属元素中最不活泼的是氦(He)9、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是铁(Fe)物质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硫磷碳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过氧化氢氧化钙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SPCHgCOCO2H2O2CaOFe2O3Fe3O4HClNaOHCa(OH)2Ca(OH)2硫磺白磷红磷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水银煤气干冰双氧水生石灰赤铁矿铁锈磁铁矿盐酸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五水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钡甲烷甲醇乙醇乙酸碱式碳酸铜NaClNa2CO3NaHCO3CaCO3CuSO4·5H2OKMnO4BaSO4CH4CH3OHC2H5OHCH3COOHCu2(OH)2CO3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石灰石大理石胆矾、蓝矾灰锰氧钡餐天然气工业酒精酒精醋酸孔雀石铜绿其他1、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6、最常见的液体物质是H2O,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11、在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氨态氮肥是碳铵(NH4HCO3)12、稀释硝酸铵(NH4NO3),吸热13、稀释浓H2SO4,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放热二、物质的检验1、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现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然后迅速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
化学考证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考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氢原子的结构及能级图原子核结构2. 分子结构共价分子结构极性分子结构3.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4.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杂化与价电子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双替平衡态方程式2.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测定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 反应热和热力学热力学基础反应热和热量变化4.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及其相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三、化学物质1. 气体状态方程摩尔体积和摩尔体积比气体的混合与溶解2. 溶液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和饱和度晶体的形成和结构3. 酸碱酸碱的定义pH 和 pOH 的计算酸碱中的中和反应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的定义电子转移的实践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应用四、物质性质1. 某些常见物质的性质水的性质硫酸的性质碳酸的性质碱的性质2. 热力学性质热容和比热容焓和焓变化热力学方程和热力学循环3. 光电性质光谱学基础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光电化学原理五、化学实验1. 基本实验操作热操作冷操作滤液干燥和结晶酸碱和沉淀反应2. 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室的危险特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品的安全储存3. 实验数据处理数据记录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判定六、化学知识的应用1. 化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化工原料与制品保健品与日用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2. 化学在工业生产的应用化学原料与产品的制造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七、化学前沿领域1.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与应用光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和催化领域的应用3. 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八、化学领域的新成果1. 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新型有机合成方法和催化剂新型分子筛和离子交换树脂2. 环保化学和资源化利用新型环保材料和清洁技术固废资源化和能源利用技术3. 化学教育和传播化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化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形式以上是化学考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理解化学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基础夯实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夯实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不含杂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没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上不可再分的最简单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3. 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按照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特征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位置可以反映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最小化合物单位。
分子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4. 金属、非金属、半金属金属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物质。
非金属是指在常温下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半金属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5.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电导率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质变化为另一种物质的变化,如氧化、还原、发酵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改变下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态,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如冰变水、水蒸气变成水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按反应的特点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聚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转化成产物的速率。
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
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其他,例:2Cu +S Δ===Cu 2S Cu +Cl 2点燃===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S 。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二)“18262526七、微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 2+>Fe 3+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HF 、H 2O 、NH 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H 之间(NH 3、H 2O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 -—H ···F -—H ···←代表氢键。
氢键 O OH H H HO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 2、H 2、Cl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 3、P 4等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 2、CS 2(直线型)、CH 4、CCl 4(正四面体型)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NO 、CO 等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 3(三角锥型)、H 2O (折线型或V 型)、H 2O 2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 ·mol -1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 △H=-57.3KJ ·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 ·mol -1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 ,1atm 可不注明; 方程式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书写方法 ③、△H 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 对应,△H 以KJ ·mol -1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