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ppt

合集下载

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

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

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从狄尔泰学派中产生了一些带头人物。

他们在1918年后被任命担任绝大部分为新设立的教育学教授职位,并进一步确立了20年代德国教育学的面貌。

柏林的斯普兰格尔与哥廷根的H·诺尔是狄尔泰的嫡传弟子。

莱比锡的T·利特也紧紧地追随这个学派。

慕尼黑的凯兴斯泰纳晚年特别是在"教养理论"方面受斯普兰格尔及其文化哲学的影响很大。

稍后一些,W·弗李特纳与E·韦尼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我们可以把这个学派的倾向总结性地称为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它在当时与本世纪初更多地与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育学形成了对照。

【天涯人家:狄尔泰学派的人物,确立了20年代初(1918)的德国教育学的面貌。

思2,精神科学的教育学与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育学有什么不同?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

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不足之处是思辩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摘自:】我们把这个学派也称为文化教育学,这是切合其特点的,因为其代表人物认为,上述转变的关键是把成长着的青少年引向客观文化,以此帮助他们发展自己潜在的才能。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 网站
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網站
体质人类学的重要发现:
直立人第一次发现是在西元1891年,由一位荷兰 医生尤琴杜宝亚在爪畦东部梭罗河畔发现 1927年在我国河北省房山县周口店发现直立人化 石,称<北京人> 。 直立人的脑容量超过了猿类,表示学习能力增进。
人类学者在世界各地对许多族群进行深入 了解之后,发现文化之间固然存在差异, 但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所以如果某一族 群用问祖标准评估其他族群的文化,而将 之视为是低下、粗鄙、可笑的,其实是犯 了民族中心主义的毛病。人类学者有接触 世界各种族群所产生的这种平等意识,可 以说是对社会科学最大的贡献。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
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民族 情感是一种纽带。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 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 数量。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但是,这种情 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 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由此,民族中心主义产生。 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 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这种情感如果 过度,就可能引起群体间的冲突。
近代体质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1.人类生物性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人类用文化克服环境,进而改变环境。并不需要像其 他生物那样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3.人口增加的结果是人类占有更广的地球表面,从而改 变了地表环境,也影响到人类生物性的发展速率和方向。
Chimpanzees are intelligent, social beings. Before Dr. Goodall began her landmark study of them in 1960, however, almost nothing was known of their behavior in the wild. Through our studies of himpanzees, we humans have learned that we are not the only animals who have close family bonds, make and use tools, or engage in warfare against one another.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 1978年至2008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共招收31 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 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 据不完全统计,少年班毕业学生中约20%选择 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 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约35%在世界500 强企业任职。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 洞。”
❖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
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 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 遗传决定论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理基础
12教育期28为何一般将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为7周岁294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医院婴儿室里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难一个生来失聪的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难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教育易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教育难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名儿童发现低能儿约占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其中父母低能与近亲配婚而造成遗传缺陷的占相当比例30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遗传素质将会越来越好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人生下来无大脑,也就不会有思维的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一个音乐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运动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 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要义ppt课件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要义ppt课件
(2)按样本大小进行的比较:小样本 比较个案一般不超过10个;
精选
14
(3)按数据搜集人的不同进行的比较: 基于田野调查建立的初始数据 从他人研究中获取的二手数据两种类型;
精选
15
(4)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共时性比较: 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的横向分析 历时性比较: 在较长时间里进行的纵向比较
精选
33
语言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不同: 他们的技术性语言分析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
手段,以此作为数据和根据,从中推导出进 一步的人类学问题 人类学家在“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下研 究诸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语法类型与语义 场、话语对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 语言与社区的互动 语言人类学有别于探讨语言内部结构的语言 学研究,它侧重把语言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 化视野中考
在社会文化意义上:
美国通行使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在日本:历史上仿照德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 划分,人类学一般指自然人类学和文化人类 学两个领域,前者有日本人类学会,后者有 日本民族学会
精选
24
中国: 20世纪初: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在内地的
使用并存 50年代:民族学称谓在曾有广泛的使 80年代中期至今:使用人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 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 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
精选
32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语言学理论, 尤其是雅格布逊音位学理论的影响下, 提出结构人类学的理论
人类学家格尔兹关于社会文化的阐释亦 有助于语言学者思考理解语境和意义
今日语言人类学肇始于美国印第安人的 语言和文化研究
精选
27
体质人类学可以认为包括两个主要的方 面:

第四章教育人类学

第四章教育人类学

第五章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两大传统
•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教育人类学,以人性 的转换研究为根本,形成哲学-教育人类学 传统;
•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的田野工作及文化的 传递研究的整合为特点,形成文化-教育人 类学传统。Βιβλιοθήκη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 人的可塑性; • 遗传的作用; • 人的成熟; • 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 20世纪50年代,斯平德勒夫妇的“斯坦福 研讨会“中的四大主题: • 教育与人类学结合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 教育过程中社会文化背景的意义;
• 教育与文化所划定的人生各阶段之间的关 系; • 跨文化间的了解与学习的本质。
三大因素推动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 分支学科
• 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种族与政治危机, 中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群学生引起人类学家的关 注; • 二是教育学家把少数族群和低收入阶层家庭子弟 在学校学业上的失败,解释为学校只教授白人中 产阶级的语言与文化,从而导致这些学生的“文 化剥夺”。而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剥夺”不准确 ,而应用“文化断层”。 • 注:文化中断,中下层或少数族群也有文化,但 与主流文化差距大,而出现文化中断或称的文化 断层。
• 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 社会一体与文化多样; • 机会均等与文化差异。
人类学与中国教育
• 一、中国教育的文化继承性 • 20世纪,中国教育的重大转变。 • 不足:内外教育体系的分离。 • 中国的教育设施,形式上极力模仿外人, 精神上没学会,没有顾及中国的特性。
传统教育的核心
• 思想品德与伦理道德为主,一般的文化知识传授 服从于道德教育。 • 还以政治化为主。
学科性阶段
• 20世纪70年代后,教育人类学开拓了新的独立研 究领域,采取了更多的文化分析方法,将教育与 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 他们的研究旨趣有:学校与社区、研究训练、课 程发展、人员之培养、少数民放、教育博物馆、 认知与语言。 • 具体表现:一、他们将教育当作文化传承的主要 单位之一,可以研究传承与变迁,也可以解决实 际问题。 • 二、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性和民族志调查方法 的 作用。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与人(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学课件PPT教育与人(教育的个体功能)
3.在高一二班的,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 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4.“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年龄阶段就发展的很好,而有的方面要到 较高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差异性
2020/12/14
小结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 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功能的直接结果 教育功能 (作用对象) 社会功能:派生功能、功能结果的释放
要正确处理两个功能的关系:两者具有统一性。教育要 通过人的发展,培养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把个体功 能放在首位,不能本末倒置,导致教育本质的异化。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与人)
2020/12/14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念
人与教育

2020/12/14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A.差异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阶段性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 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三、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教育与人(教育的个体功能)
2020/12/14
2020/12/14
2020/12/14

《人类学概论》课件

《人类学概论》课件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疾病的传播方式和影响,从而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人类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疗保健服务的文化差异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 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尊重

人类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 制定社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
据。
人类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财富 ,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遗 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 承这些宝贵的资源。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的方式,对人类的心理和行 为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
02
文化人类学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中共享的、习得的、有组织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行为、信仰、习俗、艺术等各个方面。文化 具有传承性、共享性、适应性、多样性等特性。
文化适应与变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社会人类学
社会结构的定义与特性
社会结构定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相对固定的关系,包括家庭、组织、 社区、地区、国家等。
社会结构特性
稳定性、复杂性、动态性、适应性。
社会制度与功能
社会制度定义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规则 、习俗和惯例,它们规定了人们的行 为方式和社会关系。
社会制度功能
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 域。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教育人类学》课件

《教育人类学》课件

研究教育中存在的性别、种族和阶级差异及其 影响。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比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与互动。
跨文化教育研究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政策。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功能主义
教育被视为社会整体功能的组 成部分。
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
文化人类学理论
文化对教育过程和价值观的塑 造具有重要影响。
3 教学策略
应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 法。
4 教育评估
利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进行教育评估和 质量监控。
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
与其他学科合作,探多元角度 的教育研究。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挑战
应对全球化对教育产生的挑战和 影响。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的 重要性
推动教育的多元文化和跨文化发 展,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平等。
《教育人类学》PPT课件
一个精彩而引人入胜的课程,介绍教育人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简介
A.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B. 教育人类学的重要性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
了解教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
教育的性别、种族和阶级问题
教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
参与观察法
通过参与实地观察来深入了解教育现象。
2
访谈法
与教育相关人士进行深入访谈,收集数据和信息。
3
实证研究法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
教育人类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 教育政策制定
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政策的 制定和评估。

《教育即人学》PPT课件

《教育即人学》PPT课件

组对差点 长子错亮 时空教资 间间材源 生重难疑 成点点点 做做合创 人事作新 条平路情 件台线境
17 .
六、学 校 即 条 件
学校应该像生态园 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
18 .
学 校即条件
原材料
加工过程
学校不能像工厂一样 让不同的学生成为同一种人
生产成品
19 .
LOGO
.
谢 谢!
20
让人真正成 为人,让每 个学生都成 为最好自我
5 .
教育即人学
6 .
二、改 革 即 革 命
教育改革
人才选拔 模式改革
考试制度 改革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 改革
立场革命 观念革命 技术革命
行动革命
7 .
改革即革命









Text
评 价 体 系
8 .
改革即革命
9 .
三、学 习 即 构 建
教师即服务
以学定教 以学评教 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 先学后教
教学合一 教为不教 学者也教
教者也学 多学少教
16 .
教师即服务
Hale Waihona Puke 高坡跨进 度度度度 激好自竞 情奇信争 培预展反 训习示馈 方结方难 向构法点 过结个小 程果人组
设计者 点燃者 调控者 点拨者 点评者
有有有 激真才 情情情
利用者 整合者 发现者 引导者 服务者
JIAO YU JI REN XUE
任永生
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课改顾问 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 全国十大课改领军人物 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常务理事 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中国课改新闻网名家 省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副组长 著有:《教育即人学》

教育人类学的发生发展

教育人类学的发生发展

第二章教育人类学的发生发展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是一门古老又很年轻的学科。

从研究教育与人类发展的学科主题看,教育人类学有悠久的学科演进源流,其思想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但从应用人类学方法,倡导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起至今仅有百年历程,而从建立起有独立学术性体系的教育人类学仍只是近30 多年的事情,且许多方面仍在发展中。

正是由于教育人类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提供了一个从历史发展高度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类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有效地参与和推进了现代教育实践,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甚至国家的基本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重大作用,因而也有力地带动了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人类学与教育人类学正由于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的学科,因此研究教育人类学,必须对人类学的发生和发展有所了解。

一、人类学产生及其作用人类学一词来自希腊语anthropos和logos的组合,最先是亚里士多德用于《伦理学》中,并定义为“研究人的改变”。

到1501年神学家亨特(M. Hundt)首先阐述人类学概念,界定其研究领域为: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等级、地位、本质、本性等,第二部分研究人的身体。

后来卡斯曼(Otto Casmann)把人类学界定为研究心灵和人机体的学科,并作了系统阐释。

以后,莱布尼兹又重新界定人类学为一门研究人的机体的科学,排斥了对人的精神的研究。

被誉为“人类学之父”的康德对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类的学问”,确立了人类学的学科地位,界定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的包括体质、心理、精神、理性、个体和整体、文化和习俗、民族和种族的研究,尤其强调注重人的知、情、意、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正是在这些学者的推动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后期人类学很快地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宽阔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包括了人本身及其所创造的文化,远远超出了对人类本身的研究。

一些人类学家为了“了解人类起源”及“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还长期深入原始丛林研究各种“灵长目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人类学小组自学成果汇报
对于格尔兹《 深层的游戏: 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 的学习
小组组长:方鑫
小组成员:方鑫,杨雅丽,
李彤,周瑀诗 小组分工 • • • 收集-整理-汇总资料:全体成员 PPT制作:方鑫 汇报人:周瑀诗
一.学习成果
(一)介绍民族志
民族志:即深度描写的方法,由民族 志所得来的知识是深层的和背景化。 综合和详细的民族志描述使读者将之 与其他一直的情景做合理比较,对问 题作出恰当评价。 深度描写:对解释的解释(对意义的解 释)
小组学习心得:
1对民族志的理解:透过格尔茨对巴 厘岛斗鸡游戏的深描,我们对民族志的 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概念(2)研究方法
2反思
要内容、观点
对巴厘岛斗鸡的文化分析: 1. 2. 象征性质。雄鸡是男人的象征 ,男 3.关于地位与金钱。斗鸡定性:“地 斗鸡通过想像的现实带来一个巴 性对雄鸡有深刻的心理认同;雄鸡是 位赌博”而非“金钱赌博’’ 。 厘人能够经验的维度,他们借助斗 男性自我的象征性表达或放大,雄鸡 鸡表达现实中被掩盖内容。 第一,斗鸡的深度。 甚至是人性翻版:动物性表达 。 第二,地位与金钱关系。 表现 — — 本质
一.学习成果
(三)文本主要内容、观点
对巴厘岛斗鸡的文化分析: 因此,斗鸡的功能在于它的解释作用: 它是巴厘人对自己心理经验的解读, 是一个他们讲给自己听的关于他们自 己的故事。
一.学习成果
(三)文本主要内容、观点
在斗鸡中,巴厘人同时形成和发现了 他的气质和他的社会特征 。
总结:表达-解释-形成
二.学习心得
刘晓春: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进行阐释, 要阐释符号活动背后的观念 世界,揭示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一.学习成果
(二)斗鸡游戏所体现的“对解释的解 释”
作者通过对斗鸡的文本分析对巴 厘岛的经验世界进行解释。
一.学习成果
(三)主要内容、观点
主要内容: 作者及其妻子通过在一次斗鸡游戏突 袭表现出的“入乡随俗”(与参与者 一起逃跑),被当地人接纳,与当地 人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从而能够参与 观察当地人的斗鸡,取得有效和可靠 的资料、开始民族志的研究。 (游戏突袭-建立关系-观察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