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试题研究语文答案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1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附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答案-逐题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广东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写作专题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今年国庆巧過中秋,国人纷纷出游。
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五花八门,从古都到小村,从高原到大海,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游客的身影。
节后,高三(1)班乐珙同学做了一次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课前演讲。
在演讲中,乐珙同学介绍了她搜集的一些游客的说法。
有人说:“我看了一位网友上传的抖音视顷,介绍这里的一片古银杏树林,秋天分外灿烂,我就带着家人走进深山来了。
”有人说:“李子栄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慢生活,小时候觉得又脏又累的劳动也富有了诗き。
”还有人说:“央视有一个《航拍中国》的纪录片,我发现自已有些地方去过很多次,但都和ー些羡景擦肩而过了,我要利用难得的长假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乐珙同学最后评价说:“我们宣传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这体现了时代和文明的进步。
”而静怡同学听完演讲后却说:“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美的感知カ在下降,只能靠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刺激。
”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位?请你以同学文佳的身份继续发言,并结合材料进一步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複,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嶄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体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
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
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体育之研究”,只能写体育? (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体育之研究”,只能写体育吗?2021年高考作文题引起热议,充满哲学思辨和成长性思维引导的作文题目,启发着考生和教育者的思考。
全国新高考Ⅰ卷(2021高考重庆、湖北、辽宁、河北、福建、江苏、广东、湖南作文题)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此题是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也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倡导。
在立意上,注意突出“强”与“弱”辩证思考。
写作形式上,要注意突出读后感的文本特征,即针对性和思辨性。
作文题目共分三段,第一段是材料段,具体引述了《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的部分内容,也是本则作文审题的关键。
第二段是任务段,规定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向;第三段是要求段,阐明写作要求。
材料段,开始点出这是谈的“体育之效”,这一点对学生会有干扰,很多同学就可能就体育来谈体育。
这里所说的意思,不是不能写体育,而是不能仅谈体育。
紧接着谈人的身体是一直变化的,暗示体育可以让身体产生变化。
“生而强者……而为强”句,强调体质的强弱是可以转化:强者依赖自身之强不爱惜身体,身体总有一天会弱下去,同样,弱者如果能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也能强健起来。
最后指出,人的体质强弱可能是先天的,不必喜悲,最为重要的是后天的作为会改变这一切。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题,第Ⅱ卷5至14页,共150分。
考试时刻150分钟。
考试终止,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曰歌声粗犷.A. shǐzīcháng cháo kuàngB. shìeǐcháng kěguǎngC. shìeǐtáng cháo kuàngD. shǐzītang kēguǎ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融洽筹划名信片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B.按语沉湎泊来品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C.宣泄鄙薄炒鱿鱼耗子啃书本——蚊文嚼字D.装帧针贬挖墙角冰粘煮黄连——同甘共苦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约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然而他却为此坚守37年,舍弃了妄图、幸福和骨肉亲情。
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A.约束淡去风范B.制约忘却风范C.约束忘却风尚D.制约淡去风尚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如此,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错误,从第四段“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中可见,雕塑《拉奥孔》没有呈现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
2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项,“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说法太绝对,原文无依据。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说法太绝对。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说法错误。
3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文章的观点再进行判断。
本文观点“诗画异质”就是诗画并不同质,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
ABC“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说的是画诗相得益彰,并非“诗画异质”,D项“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表现时间上的静止的某一点,“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正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
4正确答案【答案】①材料一,按照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
②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仔细辨别真伪对错。
C 项,以偏概全。
文中第 4 段说“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体特征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远读的方法也适用于单篇文本。
那么 C 项所说的“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就不严密了。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项所说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理解错误。
文本第二段开头所述区分“技术”与“理解”是在说明计算机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理解文本具体内容还必须依靠人。
3.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选项逐一对应文本相关语句,核对、比较、分析,最后判断正误。
A 项说人文研究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与原文矛盾,原文说“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文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C 项所说的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缩小了文本概念内涵和外延。
数字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对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进行数据化,而对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进行数据化研究。
D 项“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其中“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原文无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
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答案解析卷附作文范例
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答案解析卷附作文范例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子轻轻摇曳(yì),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àn),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bǐ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鼎之作。
D. 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摇曳”的“曳”读音错误,应为“yè”;B.“摒弃”的“摒”读音错误,应为“bìng”;C.“旁证博引”的“证”字形错误,应为“征”。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
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
【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
【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汇编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5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M\\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语言知识的考查由4道题组成,涉及到汉字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语意连贯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意明确,不偏不怪,但有一定的迷惑性。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隐秘黯然失色独挡一面化干戈为玉帛B.涵养合盘托出惺惺相惜反其道而行之C.鼓噪出神入化难辞其咎不登大雅之堂D.膨涨抑扬顿挫不绝如缕如坠五里雾中答案:C。
难度不大,语料都是常见词语,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
A项“独挡一面”中的“挡”应为“当”,B项“合盘托出”中的“合”应为“和”,D项“膨涨”中的“涨”应为“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D.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安徽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答案】D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以偏概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争取的一项是(3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乱加因果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皙次其别号也吾其还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为武置酒设乐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第一句为代词;第二句是语气词,译为〝还是〞.B项第一句副词,就;第二句表假设如果.C项都为介词,译为〝替.给〞.D项第一句所字结构;第二句被动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答案】B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译文:(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译文:(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答案】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解析】前六句是一句一景.抓住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角度来思考.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解析】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需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0.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①②③④⑤⑥使人听此调朱颜.(李白《蜀道难》)乙:①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③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⑤,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⑥相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答案】甲:1.但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从绕林间3又闻子规啼夜月4愁空山5蜀道之难6难于上青天乙:1飞漱其间,2惑而不从师,3谁家春燕啄春泥,4青鸟殷勤为探看,5,诵明月之诗,6气吞万里如虎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1_14题.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手也跑回家了.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小格——!〞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一夜刚好耕完〞〝啊……达子!〞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驾上我的轻骑!〞小格不作声了.达子问:〝你做什么?〞〝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你编蓑衣吧!〞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她来到芦青河湾了.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答:【答案】开始时小格对达子有些敌意.恼怒,认为他看自己笑话;当达子提出两家一起耕地时,小格心里一热,内心有一丝感动;看到达子连夜为自己耕好的土地,小格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当达子提出编蓑衣的建议后,小格先是误会而后高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考生可找到相关信息,再归纳即可.1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答:【答案】达子是一个善良.淳朴.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有经济头脑).懂得掌握信息,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村青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到与相关信息,然后归纳即可.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1)请依据画线1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答:(2)画线2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答:【答案】(1)〝心里一热〞表明小格听了达子的话心里有一丝感动,然而小格认为达子是看自己笑话,她不愿意让达子看出自己的感动,她要在达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坚强和能干,所以她执拗地坚持自己翻地.(2)用〝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来比喻耕过耙过的土地,写出土地前后变化之大,突出土地耕耙的细致与用心;把耕后平整的土地和达子蓬乱的头发进行对比,表明达子一夜未眠,写出达子的辛苦劳累,突出达子的淳朴.善良和小格的感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可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1)结构上,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2)内容上,蓑衣草长势良好,暗示小格一家生活状况必将改变,预示农村生活的美好的前景,升华了文章主旨.(3)月光下河湾的景物安谧温馨,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喜悦.【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15.下列房主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驰电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要结合词义来把握字形.B积——集,C宵(夜)——霄(云霄).D弛——驰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C.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答案】D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B项偷换主语;C项缺少主语.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1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__2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答:1______2______【答案】1.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2.绘画是用笔墨写作【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1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6分)_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在完成各国_群序后亚投行有望在_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据预测,_-_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亚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可以预期,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建设项目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答:【答案】将于_年底投入运行的亚洲基础投资银行将掀起亚洲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带他们拟定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5分)答:。
【高三】江苏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高三】江苏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19分)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2021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含作文范文)
试卷第 1页,共 11页
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 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 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 “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 当于纪传体的“志”。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 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 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 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 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 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
试卷第 2页,共 11页
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 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2021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密★启用前新课标ⅰ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核对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选定边线。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题:用签字笔轻易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下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违宪。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写作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写作(9分后,每小题3分后)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辨认出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有。
历史上,系统讲诉商史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编写的时代距商代较离,及时普遍认为留存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期中亦多杂存有西周时的词语。
当然就是被改建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做为研究对象,可以“延长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抓起”甲骨文的辨认出,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出在学者面前,并使商史与传说时代拆分而步入历史时代。
特别就是1917年王国维写下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托福》及,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以由卜辞资料证实,就是基本可信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就是的确存有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壁虚构。
2021年全国统一四川省高考试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四川省高考试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 1 卷l 至 3 页,第 II 卷4 至 6 页,共 6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 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 卷共3 大题,9 小题。
每小题 3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答案】D【解析】A 项mÁi 应为mÁn ;B 项cāng 应为qiÀng;C 项gěn 应为gěng试题分析:本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答案】A【解析】B 项“驰”应为“弛”;C 项“循”应为“寻”;D 项“蜚”应为“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解析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新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目,为典型的材料作文,取材于1917年4月,毛泽东《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适逢建党百年,让考生置身时代洪流,从“体育之效”着眼,进而可以放眼关注家国社会,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
题目立意角度相对集中,对于考生而言审题难度适宜,只要抓住“强弱转换”要点,思辩写作,不难成篇。
题目解析: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变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审题时还应注意分层次抓要点,读出言外之意。
第一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小处是说人的身体天天变化,大处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
第二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此处虽是说身体强弱转化,言外可延伸至家国民族的强弱转化。
第三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此处可联想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实则却为中华民族思变指明方向,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
由此更激励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
写作角度:最佳角度是结合体育使人强弱转化之效,可从小处自身起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逐层深入,可由人身体强弱、精神强弱到论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持续奋斗的精神,也可以中外对比,结合现在的国际形势,分析国与国之间强弱转化的内因外因,使思考逐步深入。
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考题型2021-06-22 0736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试题研究语文答案2021年高考语文作
文试题1
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11.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XX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XX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全国汉语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XX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
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
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拟
题目,自选文体。
② 不得少于600字。
③ 不得抄袭。
④ 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5.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
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
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XX 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
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XX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XX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 不少于800字;
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
题目;(2)不少于800字。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