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板桥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成就并不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正确的读书方法。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郑板桥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郑板桥读书》阅读材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寝:丑陋②竖立:确立观点③屈曲委蛇:曲曲折折地深入研究④奥区:深奥的地方《郑板桥读书》阅读题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1)然读书能自刻苦( ) (2)自忘其所语 ( ) (3)书有弗记者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小题3】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郑板桥在读书方法和态度上给你的启示。

(2分)《郑板桥读书》阅读题答案【小题1】(1)但是 (2)说 (3)不【小题2】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识记,殊不知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小题3】我们可以学习郑板桥读书刻苦、发愤自励的精神,也可以学习他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苟同世俗,重视背诵的读书方法。

《郑板桥读书》参考译文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

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1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1.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清乾隆元年进士
A清乾隆/元年进士 B清乾隆元年/进士
C清/乾隆元年进士 D清乾隆元/年进士
2、解释加点词(4分)
1).值岁荒,人相食值:_______
2).或阻之或: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参考答案:
1、B
2、1)遇到,正赶上 2)、有的人
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的阅读和答案

郑板桥的阅读和答案

郑板桥的阅读和答案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

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

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郑板桥的阅读和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试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3)若吾儿坐食好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答案】1.(1)让、使(2)适合(3)吃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

(意思符合即可)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郑板桥简介】郑板桥(1693年——1765年),享年73岁。

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译文】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1.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A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5篇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5篇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汇总5篇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1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XX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郑板桥》参考答案

《郑板桥》参考答案

《郑板桥》参考答案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郑板桥的生平、艺术特点和影响力等方面来探讨他的艺术魅力。

郑板桥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他的父亲是一位文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就对绘画和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他的父亲的悉心培养下,郑板桥的绘画和书法才华逐渐显露出来。

郑板桥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变幻,给人以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奇峰怪石、流水飞瀑和茂密的树木等元素,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山水画,郑板桥的花鸟画也非常出色。

他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花朵的细节,使得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纸中跃出来。

他的花鸟画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鸟类,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不仅在技巧上独具一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写实,而是追求意境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通过留白和墨色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深远意义。

他的作品给人以以虚幻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郑板桥的艺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的学生和后来的艺术家身上。

他的艺术理念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都成为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郑板桥的艺术风格。

同时,郑板桥的作品也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赏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总的来说,郑板桥是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艺术意义而备受赞誉。

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郑板桥的艺术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郑板桥》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闻名于世——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3)“板桥体”的特点是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郑板桥》阅读答案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小题1:(2分)B小题2:(2分)(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2分)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小题1:试题分析:B中“或”在这里是“有的人”。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此处“活”词类活用,注意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这里郑板桥是一位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意对即可)。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内容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扬州八怪”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闻名于世——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3)“板桥体”的特点是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第二件: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参考答案】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_2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_2

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小题。

(14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①郑板桥开仓济民( ) ②曾任范县令( )③值岁荒( ) ④上有谴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或阻之A.观之正浓B.故时有物外之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D.至之市【小题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

(2分)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小题5】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①救济②担任③年、年成④责怪【小题2】A【小题3】此何时∕ 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小题4】(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2)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小题5】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济”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

(2)“任”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

(3)岁,古义,年成;今义,年龄。

(4)谴,谴责、责怪。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A、代词,代二虫斗。

B、结构助词,的。

C、助词,无意义。

D、动词,到----去。

例句“之”的意思为“代词,代郑板桥。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闻名于世——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板桥体”的特点是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郑板桥》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阅读附答案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问: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参考答案:26.B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4.A 说明:本题2分。

5.(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6.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说明:本题2分。

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板桥知潍县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郑板桥知潍县并回答问题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注释]①知:掌管。

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

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

④监生:此指儒生。

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骂人的话。

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

⑦摔(zu6):揪住。

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

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城与池。

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

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

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

明朝起,外墙砌砖。

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

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

池上有浮桥。

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赈②复③邑④讼⑤谒⑥瞋目⑦陈⑧乞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②一时豪富咸惮之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参考答案:郑板桥知潍县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2.(A)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15.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官府的公文)D.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16. 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画竹,兰为长。

A.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不以千里称也。

17. 翻译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8. 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5. B 16. D17.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8. 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①从“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

②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中可以体会到他勤政、爱民、清廉。

③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

【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的意思是: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其中“或”是“有人”,不是“或者”。

故答案为B。

【1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以画竹,兰为长”中的“以”是“用,把”;A项中“以”是“因为”;B项中的“以”是“因为”;C项中的“以”是“按照”;D项中的“以”是“用,把”,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
郑板桥阅读答案1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2本文主要写了郑板桥诗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做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列举的三个事迹是
郑板桥阅读答案
1、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2、本文主要写了郑板桥诗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做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列举的三个事迹是:
一、
二、
三、
3、中国古人诗词中有许多赞颂梅、兰、竹、菊的句子,你能默写两句吗?
1、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
2、(1)郑板桥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被罢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买画时就是不给财主·官吏画画。
(3)郑板桥卖字画得来的钱,都给了穷人。
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郑板桥》练习题
及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
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

概括段意。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
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

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