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生活维持所必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范围窄、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水平低等。

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得到充分保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扩大保险范围、增加资金来源、提高保障水平等。

首先,扩大保险范围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主要是农村居民,但很多农村居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保险,导致保险覆盖率较低。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的保险费率、增加保险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保。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居民参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参保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增加参保人数。

其次,增加资金来源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举措。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个人的保险费。

然而,财政拨款有限,个人的保险费也难以根据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导致资金供应不足。

因此,政府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引入社会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等,增加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提高保障水平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提高保障水平,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保险,增加保险基金规模,从而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养老金的合理发放,防止养老金滥发或者发放不到位的情况。

最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方向。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论文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论文

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摘要: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却很缓慢。

本文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入手,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现状建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63.91%,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75%。

;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观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实践和现状,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立法严重滞后,农村养老保险立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一部从整体上专门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号召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也再一次重申,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但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工作始终为落到实处,立法极度欠缺,严重滞后,无法满足需要。

(二)立法层次低,运行混乱,适用无法统一,实施困难在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法律,法令的形式推行已非常普遍,但目前我们可依据的仍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的《基本方案》。

这是个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仅作原则性规定的部门规章,所以各地出于实际需要,制定了不少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政策等,内容不一、适用各异,具体实施起来相当困难。

(三)农村养老保险法律规范制度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1,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农民自愿的原则,即鼓励具备投保条件的农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目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大多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也几乎是农村的富裕居民。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 精品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 精品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录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1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2三、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3结论----------------------------------------------------------------4 参考文献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成全面的保障网。

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更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到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要地位。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从历史变革的过程看,我国的农村养老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养老问题论文范文一:浅谈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反思与前瞻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

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

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60.91%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以养老支持力的来源考量。

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络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

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

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论文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浅谈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困境,我国于2014年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改革的目标和策略、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问题、建议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缺乏、覆盖范围窄、待遇水平低等。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困境,我国于2014年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的目标和策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覆盖面广、参保率高、待遇水平合理的制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提高政府支持力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增加缴费比例、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法等。

三、试点工作的实施效果经过几年的试点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参保覆盖面显著提高,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养老保障得到了改善。

其次,养老金发放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地区的养老金已接近城镇居民养老金的水平。

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

其次,养老金待遇水平与城镇居民养老金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最后,参保群体中的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仍然存在保障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发放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基层组织的角色,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

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农民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村老龄人口晚年生活风险,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探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策略。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特殊内容,是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民自愿参加,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农村人口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高度重视,就如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推进的措施。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土地这两类传统保障方式的功能持续弱化,放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风险。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许多问题。

设置模式不合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由于在制度设计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民并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共10个缴费档次。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农民对社保政策关注不够或尚存疑虑,对制度缺乏信心,大都选择每月2元的最低档次保费,不能真正发挥养老功能,养老保障的目的难以实现。

保障水平偏低,无法达到“老有所养”的初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软弱无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其中“集体补助为辅”难以落实。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例文农村养老保险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例文农村养老保险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例文|农村养老保险论文》摘要:现代养老保险立法最早始于德国,一般而言,养老保险首先在城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延伸到农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后的必然产物,家庭养老必须向社会养老转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并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3现代养老保险立法最早始于德国,一般而言,养老保险首先在城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延伸到农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后的必然产物。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浅谈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策略摘要: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保障水平与覆盖面偏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缺失及管理效率低下等方面,笔者提出四点建议以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建议虽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但是农村老龄化却早已走在了城镇前面,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养老保障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农村居民一直依赖家庭养老的方式持续至今,在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之前,土地收入则是农民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可是目前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极少、大片土地被工业或房地产占用,农民根本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权,以变卖土地养老的情况不复存在,土地养老的功能基本丧失。

家庭养老必须向社会养老转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而由国家确立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覆盖面小和保障水平较低。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很大局限性,简单的将传统的社会保障范畴涵盖到农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验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验分析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验分析论文摘要: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对参保对象、基金筹集方式、养老金领取条件及标准等问题不断进行创新,总结和借鉴其经验,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借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浙江省各市县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杭州、嘉兴和余姚三个城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较为典型。

(一)参保对象。

杭州、余姚在参保对象上规定,参保人员须为当地农业户籍。

嘉兴规定参保人员须为当地城乡居民,对户籍没有要求。

在年龄上,杭州与嘉兴要求年满16周岁至60周岁;余姚要求年满16周岁及以上人员,对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5周岁及以上人员可一次性缴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选择享受由市民政局组织发放的老年人员生活补助金。

另外,杭州、嘉兴、余姚三市都明确规定,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有生活保障或其他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的人员不列为参保对象。

(二)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

在保险基金筹集上,各试点地区均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适当补贴的方法,并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等各类经济组织为农民参保提供适当补助。

杭州市的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嘉兴市为上年度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收入的平均数。

杭州市的个人缴费比例较高,为缴费基数的15%,嘉兴较低,为缴费基数的8%。

政府补贴比例上,杭州与嘉兴两市均确定为缴费基数的5%。

在缴费方式上,嘉兴按年缴费,杭州可按月、季、半年或1年缴纳。

与杭州、嘉兴两市不同,余姚实行个人缴纳、政府兜底的方法,但政府投入不与个人缴费挂钩,市财政每年按不低于上年支付总额的35%作出预算安排,注入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参保人员缴费标准设为15000元、18000元、21000元三档,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可选择一次性预缴或分期预缴。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保险是一项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的意义、现状和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老保险的意义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成本逐渐增加,而他们的收入来源却相对有限。

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同时,养老保险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但仍有许多人没有参加该制度,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

其次,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和基数较低,导致养老金的发放金额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此外,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也存在问题,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三、改进养老保险的方向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等,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参加养老保险。

其次,应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

可以通过适度调整缴费标准和基数,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个人账户制度,鼓励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增加养老金的来源。

最后,应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四、养老保险的国际比较在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待遇水平较高。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则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范围窄、待遇水平低等。

我们可以从国际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借鉴,借鉴一些先进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做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浅析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和可持续性。
建立有效的监管 机制:加强对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的监管,确 保资金的安全和 有效使用,防止 制度滥用和浪费。
推动制度创新: 不断探索新的筹 资模式、给付方 式和管理方式, 提高制度的效率
和可持续性。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确保农民老有所 依、老有所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制度的发展
意义与影响: 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的完 善对于保障农 民老年生活、 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促进农村社会 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完善的监 管机制:加强 对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的 监管,确保制 度的公平、公
正和透明。
定期评估制度 效果:对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进行定期 评估,及时发 现问题并加以
改进。
提高监管和评 估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监管和 评估人员的培 训,提高其专 业素质和工作
Part Three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逐步加速,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差异使城乡居民在养老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保障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范文一:浅谈农村养老保障研究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家庭承包制农村老年人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老年人保障养老问题七十年代论文提要社会保障不是城市人的特权,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村老年人更雷要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农村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一是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施行;其二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这两个改革对于农村老年人、农户家庭以及家庭养老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研究现行农村的养老方式,描述了目前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如何解决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全面”既包含城市,又包含农村。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保障不是城市人的特权.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村老年人更需要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保证建立完整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又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逐步解体.适应自由经济的新体制正在逐步建立。

现有的农村正规的老年保障计划只为特殊的人群提供了老年保障,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农村“五保户”。

这种计划既是特定的,也是不确定的。

更重要的是农村老年保障从以前广为覆盖的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计划转向部分的“付费服务”,这使得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从根本上被现有的社会保障计划排除在外、不仅如此,农村老年人还正在随着社会分层而日益边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贫困、疾病、缺乏资产、丧失劳动力、缺乏经济机会、缺乏获取经济资源的途径、缺乏教育并因此难以利用公共设施以及很少的决策权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冲击脆弱的农村老年人。

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家庭养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

探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困境与对策,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行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剖析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内容上既有对传统制度的承袭,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崭新发展,前者主要包括家庭养老保障、集体保障、自我养老保障,后者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保障。

1.家庭养老保障。

“老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与伦理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与伦理的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实现形式。

在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是建立在依托于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方式,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方式。

农村家庭养老包括经济上的扶助、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

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既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古老的养老保障方式,也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大约占我国农村养老比重的90 %。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方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正被逐渐抽去,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而变得脆弱,但其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其作用也未被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名:**学号:***********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2008级本科班指导教师:左秀柒(副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05月15日毕节学院教务处制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注:本表一式四份,两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两份装入学生资料袋。

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毕节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毕节学院。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毕节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毕节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设计)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

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毕节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设计)作者:穆俊(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浅析作者姓名:穆俊专业班级:08思政学号:01110801015 指导教师:左秀柒摘要: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国民都能享受包括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发展的主要体现。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

如何在农村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也是关键和核心。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经济;文化;思想观念The rural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alysedCandidate: Mu Jun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level 2008 Student No.: 01110801015 Advisor: ZUO Xiu-QiAbstract:Endowment insuranc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et up perfect and long-ter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let people can enjoy including endowment insuranc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t is a country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democratic system development mainly. In all the social scope set up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 long term project; Build system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s a major part of the project. How to establish long-term effective in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nd is in all the social scope to build system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remise, also is the key and core.Key words:System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Building; Economy; Culture; ideas目录引言 (1)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困难 (1)(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 (1)(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且覆盖对象有缺陷,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养老措施 (2)(三)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2)(四)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保资金现有的保值增值渠道亟待拓宽 (2)(五)部门设立不齐全、工作方式不规范和宣传力度不够 (3)(六)贫富差距过大 (3)(七)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3)二、部分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 (4)(一)德国 (4)(二)日本 (4)(三)法国 (4)三、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4)(一)从立法和政策上加强制度建设 (4)(二)增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对象 (5)(三)转变传统的养老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四)创造性地开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管道 (5)(五)加大政策宣传、规范政府部门建制和工作方式 (5)(六)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6)(七)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6)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6)(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6)(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 (6)(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7)(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引言2009年6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从2009年至今,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先后开始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的扶持,社会的鼎力支持,也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

我国在多年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探索过程中已经积累出了许多可取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这主要体现在政府近年来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尝试和相关政策中。

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阔等现实状况,社会养老保险的进程受到了制约。

就中国目前形势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惠及全国人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势在必行了。

它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困难(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了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

由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涵义可以看出,其行为是由政府主导的,这就需要法律在相关方面有依据作为保障;但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多数是以政策、通知和会议的方式确立的,但缺少法律上的规定。

尤其是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缺少规范化的法律措施,以至于实施起来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操作难度性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财务、会计、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从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队伍就更加的不健全【2】。

在习水县2011年“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各乡镇仅仅依靠几个临时的“劳保员”来完成这项工作量大、难度高的工作,人员上远远不够,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操作不规范,出现大量的返工现象。

而负责“新农保”的乡劳保所则把登记工作交由村委会具体操作,自己坐等数据。

村委会只能组织村民队长完成工作,这样既不规范,数据也严重失真。

而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一个乡镇中,而是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且覆盖对象有缺陷,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养老措施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3】,而这其中并不包括常年在城市务工但又无法定居城市农民工;我所在的习水县所属乡镇的农村,以前全都没有相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措施。

直到2011年10月才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开始在全县推行。

在此之前,各地区大多是以试点的方式在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不仅覆盖的范围很有限,而且现在农村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对于这样的一大部分人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没有覆盖的。

而迟早有一天,他们会结束打工的日子回到农村。

从而不得不考虑到这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

但现在要把他们纳入这一体系中难度较大。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使得农村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老年人口规模大,养老负担过重。

加之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维持普通家庭成员养老所需的要求。

(三)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有资料反映,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从第一产业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42.9%[4]。

可见,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在逐渐降低。

土地也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农村土地问题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极端:一方面,农村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量土地变为荒地,无人经管;土地由于各种因素被流失;另一方面,留守老人在家中“啃土地”,尽管已经无力经营了,但仍旧不舍得放下土地。

还在那一亩三分地上脸朝黄土背朝天。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以后农民养老保险完全依赖于土地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土地又是农民仅有的生产资料。

大量外出务工的失地农民将成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5】。

(四)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保资金现有的保值增值渠道亟待拓宽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管理养老基金的部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于2011年12月份表示:“由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基金,由于只能存入财政专户,存在银行,扣除通货膨胀率,十年年均收益率为负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