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75431
简约苗族侗族介绍
雷山西江苗族
历史文化
由于历史原因,远古时居于中原一带的苗族先民被迫 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的第三、四、五次大 迁徙后聚居的中心地在贵州的东南部,其中以雷公山 地区为主要的聚居地。
奔放飘逸的外化 穿在身上的史书
雷山苗族服饰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 她们名载着本 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 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雷山西江长裙苗族女子盛装
银排圈 银胸牌 银花片
花飘带
银角 托肩
服饰特点
◎袖口宽大为无扣交叉大领衣。
托
肩
◎经衣袖、衣边及背上均用挑、绉等绣
法绣成龙、虎、羊和鱼、蝶、虫等动
物图案。
◎沿托肩镶长方形花草图案。
◎制成各种图案的银花片常缀在袖、肩 两个部位。
银花 片
(飘带裙)花飘带
飘带裙:西江苗族的飘带裙是由24条都 带5种色彩(黑、绿、蓝、黄、红)的花彩 带其飘带笼裙系而成,“24”代表苗族的 24个节气,而“5”代表 了苗族先民进行过 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经过了长江、黄河、 淮河、汾河、渭河。
贵州苗族分布
据普查统计,苗族人口遍布贵州省的各专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 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而 雷山西江是全国苗 族人口最聚集和最大的苗寨,因此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其余分布在毕节、铜仁、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因此人们 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这些房屋,与周围林木幽深的环境天然般和谐,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艰险人生的从容和节 约使用土地的观念和智慧;它凝固了几千年苗民生活历程的史诗,又保存和积淀了几千 年苗族建筑的精湛艺术,传达了苗族文化中的审美追求,被建筑学家誉为“民间建筑的 魂宝”。 其中以吊脚木楼、水上粮仓和风雨桥为代表。
侗族
侗族简介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文化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节庆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服饰饮食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在老挝也有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侗族人民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整个民族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丰富多彩。
1基本信息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
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根据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
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
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
侗族简介
礼仪禁忌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 生诞婚丧日都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 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祝贺时要置办酒席,特别是要将小孩外祖父 母家族的人邀来越宴,筵席上除备有大鱼肉外,还要备有大量的熟鸡蛋和甜酒。 敬酒时,主客双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饮,谓之喝“交杯酒”。若双方性别不同,男 方先饮,若年龄不同,长者先饮。主客之间,以客为尊。酒后大家才一起吃油茶。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
时,路途中棺材不能触地,要小心抬到墓地;殉葬品忌用铜器和铁器;为祭女性 神“萨”修建“萨坛”期间,全寨吃斋,禁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 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 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 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 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 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 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花炮节:花炮节是侗族的盛大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所谓花 炮是一种直膛的铁炮,以火药为动力
侗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 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 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 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宝侗族萨玛节:是三宝侗族最盛大而古老的节日,是侗族古歌传 颂中的源地,是三宝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延续,时间一般在每 年农历正月至二月。“萨玛”是侗语,“萨”即祖母,“玛”即最 大,“萨玛”即大祖母。侗族女神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萨既是氏族的长者,也是首领。萨玛节就是祭祀侗族萨玛是侗寨的 保护神、团结神,又是侗族的娱乐神。"萨玛"文化历史悠久,内涵 浓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侗族简介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 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 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 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 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 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
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 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 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
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 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 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谢 谢
唐 雪
侗族梅、韩玉莲
1、民族概况 2、民族建筑 3、侗族大歌 4、民族服饰 5、民族饮食 6、风俗习惯 7、宗教信仰 8、重要节日 9、礼仪禁忌
侗族概况
钟鼓楼
风 雨 桥
服 饰
芷江鸭
偷 月 亮 菜
侗族主要以“禾”米为主食,以粳米、小米、包谷、小麦、 薯类为辅。
礼仪禁忌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 生诞婚丧日都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 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祝贺时要置办酒席,特别是要将小孩外祖父 母家族的人邀来越宴,筵席上除备有大鱼肉外,还要备有大量的熟鸡蛋和甜酒。 敬酒时,主客双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饮,谓之喝“交杯酒”。若双方性别不同,男 方先饮,若年龄不同,长者先饮。主客之间,以客为尊。酒后大家才一起吃油茶。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 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侗族数学文化面面观
侗族数学文化面面观关键词:广西侗族、传统建筑、家具、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濒临消失的文化宝藏的,进而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广西侗族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他们信仰多神教,崇拜自然和祖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民俗习惯方面,广西侗族注重团结互助、尊老爱幼,以歌会、舞蹈等形式传承本民族文化。
广西侗族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音乐,如侗族大歌等,成为其文化特色之一。
宫殿:作为侗族村寨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宫殿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布局有序,多以木结构为主,如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
庙宇:侗族人信仰多神教,庙宇是他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
庙宇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多建在村寨附近的山上或水源处,如桂林龙胜县的庙宇群。
民居:广西侗族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和色彩。
民居的布局和设计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木楼群。
桥梁:广西侗族桥梁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著称,如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
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侗族人民的骄傲和文化遗产。
广西侗族家具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特点。
其家具材料以木材为主,特别是侗族的传统用材杉木和松木。
这些木材具有易加工、耐用、环保等特点,也符合侗族人民的审美趣味。
在样式方面,广西侗族家具以简洁大方、实用为主。
以桌椅为例,通常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结构简单却又不失稳重。
侗族家具的装饰也很有特色,多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图案丰富多样,寓意吉祥如意。
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学术研究等,加强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这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一、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种 类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和金属 工艺五类。木雕是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形式,包括门窗、梁柱、天花板 等部分的雕刻。这些雕刻主题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石雕和砖雕主要应用在鼓楼和桥梁等大型建筑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彩 绘则是在墙壁、窗户、檐口等处进行绘画,内容多为侗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金属工艺则是以侗族传统银饰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侗族育儿习俗的历史与文化 背景
在侗族传统文化中,生育和育儿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件。侗族人民认 为,孩子的出生是家族和神灵的恩赐,而育儿则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 侗族育儿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侗族育儿习俗的内容及其实 践
1、怀孕期习俗:在具盘村,孕妇在怀孕期间被视为特殊群体,受到家庭和 社会的特别照顾。家人会为孕妇安排特殊的饮食,并为她祈祷平安和健康。此外, 孕妇还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和特权,如可以优先使用村里的公共资源等。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 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目录
01 一、侗族婚恋习俗的 背景
02
二、侗族婚恋习俗的 过程
03
论
05 参考内容
侗族,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传统婚恋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侗族的婚恋习俗多是在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这种习 俗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这些传 统婚恋习俗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独峒乡,侗族的婚恋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相识: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 倾吐爱慕之情。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 既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侗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侗族概述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支,人口约为300万。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的百越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群。
侗傣语包括侗语和傣语两个大的分支。
侗语是侗族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大多数侗族人都能说侗语。
傣语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3.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非常华丽多彩,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侗族男女的服装各有特点。
男性常穿蓝色或黑色长衫,衣襟上有刺绣和银饰,下身配以黑色裤子和高筒皮靴。
女性则着装更为华丽,穿着绣花的上衣、色彩鲜艳的长裙和腰带,戴着银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饰。
4. 侗族音乐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侗族人民以歌唱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祈祷。
侗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常常伴随着吹奏竹笛、弹奏板胡等传统乐器。
侗族的舞蹈也是音乐的重要配套,以舞龙、舞狮等舞蹈形式为主。
5. 侗族节日侗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侗族过大年。
侗族过大年的习俗非常独特,包括贴窗花、燃放鞭炮、舞狮等活动。
此外,侗族还有祭山节、祭祖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节日体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6. 侗族建筑侗族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侗族建筑常见的有“侗寨”和“侗楼”,是侗族人民居住和集会的场所。
侗寨通常建在山坡或河边,是由多个木质建筑构成的小型村落。
侗楼则是侗族人民集体居住的建筑群,多层楼,风格独特。
7. 侗族工艺品侗族人民善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银饰、刺绣、木雕等。
侗族的银饰非常精美,包括戒指、耳环、项链等,常常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彩色水晶。
侗族的刺绣技艺也非常高超,刺绣作品通常配以花鸟、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
侗族吊脚楼的数学文化
侗族吊脚楼的数学文化
曾 哲 吴秀吉
黔东南侗族传统吊脚楼的营建过程蕴 涵本民族固有的民族风俗、富有地域特色、 是区域民俗文化、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对黔东南侗族传统吊脚楼营 造技术、建筑结构以及建造过程进行实地 调查研究,发现吊脚楼的结构及营造技艺 蕴涵着侗族古老的数学文化。
图2
2019 第 3 期 下 (总 第 295 期 ) 73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作用。 三、一楼空间布局 一楼是主要的起居活动中心,一楼空
间分布如(图三)。四边形 DFJ H 是堂屋,左 右两边是关于堂屋对称,分别以中柱为界 分成四个房间称为饶间,居住、做饭之用。
图一
理,充分体现了侗族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 营造技艺。
二、吊脚楼解析 (一)吊脚楼整体描述 从江县增冲侗寨的吊脚楼(图一)大部 分是以三层为主。尽管建筑形式多种样,对 居住空间的布局却基本遵照古老的干栏式 建筑的基本规则,但前廊中堂后房边厢这 种布局较为常见。最为完美吊脚应该是三 层五柱四排两吊厢的布局,也就是三间两 吊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侗族人民对房屋的建造也有了新的追 求,这也得益于贵州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了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 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 高,同时侗族人民对建筑的功能和审美也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侗族人民对民居建筑功能的需求 也在发生变化,建筑功能和形式之间的矛盾 日益突出,必然要求住宅功能的不断更新, 向着更加适应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新型住宅时, 具有一种设计指导模式、一种平面空间不 变的关系,保留内在的精神需求,传承并发 扬侗族建筑独特的建筑魅力。 (二 )吊 脚 楼柱子分布比例 (图二)柱子分布图每排均以中柱为对 称轴,其余四柱均关于中柱成对称。吊脚楼 层高在 2 米到 2.5 米之间.层高不同功能也 各不相同,进深(即 AE 柱之间的距离)约 6 米到 8 米之间.房屋开间(即 AF 之间的距 离)为 4 米左右.A、E 为檐柱; B、D 为金柱;C 为中柱;G、H、 I 是吊厢的落地柱。主排与落 地柱之间宽度(即 AG 之间的 宽度) 为 1.5 米到 2 米之间, 吊厢柱子以 H 柱为中心 G、I
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将玉 屏箫笛作为珍品,赠送来访的 国际友好艺术表演团体。
1988年,邓小平的女儿邓 琳订做了玉屏龙凤箫笛及牛角 手杖作为对其父母的寿礼,深 受邓小平同志的喜爱。 1991年,玉屏浮雕和微刻龙凤箫笛新产品,又荣获北京 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
玉屏箫笛是贵州的三宝之一,与国酒茅台齐名。
理学院
姚萌
1033005
976 Ⅸ-16 侗医药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 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 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 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 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具 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极好的 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 的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 中外。
溯源传说
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
玉屏笛,民间无轶事流传。但据世守其业的郑家及箫 业同行述:郑家以本地水竹制笛子,不缠丝,不上漆,只 打白腊,保留竹子本色。式样新颖别致,音色远胜南北各 地所产竹笛,遂以家乡玉屏之"玉"为名,称"玉笛"。并依 其父所著《和声鸣盛》中的"音律图说"理论,将箫笛配对, 合称"平箫玉笛"。
蓄来的『诗诗有制多雕种多统 而雄策龙词画三成复刻特年手 隽箫管凤更,十,杂、有历工玉 永音。屏显管八箫,成的史箫屏 。浑雄箫得身道制且品水。笛箫 厚的』古的工作均四竹它的笛 洪略最朴古序有采个为以典制 亮粗受典铜。二用工原生型作 ;,欢雅色最十手艺料长代工 雌雌迎 彩后四工流,在表艺 箫的,。刻在道制程经玉,历 又稍它玉上箫工作,过屏至史 音细是屏各笛序。制取县今悠 色。雌箫种表,从作材境已久 圆吹雄笛图面调伐工、内有, 润奏成中案刻音竹序制的四是 含起对尤、以笛到繁坯一百传 以 、
侗族文化资料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一、全国侗族分布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
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
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
“合款”分大小。
“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
“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
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
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
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侗族穿饰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四、侗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民族风情:侗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概述:聚居在中国湖南、贵州、⼴西 3省区相毗邻的⼴⼤地区,⼈⼝1425100⼈(1982年统计)。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和⼴西壮族⾃治区毗邻。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语⽀,由古越语发展⽽来,侗语以贵州锦屏南部侗、苗、汉等民族杂居地带为界,分成南北两个⽅⾔区,北部⽅⾔受汉语影响较多,吸收汉语语词和语法形式较多,南部⽅⾔则基本保持了古侗语原貌。
南、北⽅⾔⼜主要以语⾳差异为依据,各分3个⼟语。
两种⽅⾔虽有差异,但同源词平均超过70%以上,语法规则基本⼀致,操不同⽅⾔的⼈接触⼀段时间就能通话。
1949年前,侗族没有⽂字,民间流⾏汉字记录侗语。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侗族⽂字的创制⼯作,经语⾔⼯作者⾟勤努⼒,1958年,在贵阳召开的有侗族代表参加的侗族语⾔⽂字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侗⽂⽅案(草案)》,从此,侗族⼈民有了⾃⼰的⽂字。
它是采⽤拉丁字母的拼⾳⽂字。
历史:侗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的“百越”的⼀⽀“骆越”发展⽽来,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属于“骆越”的部落泛“僚”,唐宋时期“僚”开始分化,侗族从中分离出来。
关于侗族是否现分布地区的原住居民,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侗族是⼟著居民,有的认为侗族由外地如两⼴、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迁徙⽽来,有的认为侗族以⼟著居民为基本成分,融合了别处迁徙来的民族,⽬前尚未有定论。
侗族⼤概在唐宋时期成为单⼀民族,其居住地在唐代称“溪洞”,唐王朝在此地设置了州郡,任命当地⼤姓⾸领为官,没有派兵驻守,此后,在宋、元、明及清朝初期,统治者基本沿袭了唐朝以来的⼟官“羁縻”制,明朝出现了“⼟流并存”的统治局⾯,到了清雍正年间改⼟归流后,侗族居住地才基本纳⼊了流官的统治范围,⼟司制逐渐废除。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在侗族地区推⾏了保甲制。
其社会发展据史学家研究,有的认为在唐代以前仍处于原始社会,在唐代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有的认为其在唐代前已经过了奴⾪制社会,然后进⼊封建社会。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2879974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三省区,湖北省也有分布,其他散居在全国其他地区。
侗族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民谚“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高度概括了侗族人民的文化。
侗族没有文字,靠口传心授来传承他们的民族文化。
“汉族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侗族文化尽管经历了沧桑的历史,仍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维系侗族地区的稳定,增强侗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利于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
因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基本情况侗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较多。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享誉国内,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是一朵奇葩。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含1项相关但非正式项目),有15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扩展名录)。
(一)侗族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侗族大歌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俗称“嘎老”(侗语),意为宏大古老之歌,是一种“众低独高”之乐,须由三人以上演唱。
它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为显著特点,是一种罕见的音乐艺术。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还蕴含了侗族的社会结构、婚姻关系等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2.侗族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非正式)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胡艳丽在文章中介绍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现状时,提到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1]远在三国时期,侗族祖先“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此后,逐渐形成了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三江侗族
三江共有风雨桥108座,鼓楼159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 居。这些建筑集中分布在该县的3个乡镇、3条流域。主要 风景区有:程阳景区、孟江景区、老堡景区、丹洲景区、斗 江景区和八江景区。
风雨桥
侗族传统建筑物。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河面上,方便行人过往和歇息。因桥上有长廊式瓦
顶遮盖,可避风雨而得名。桥以石砌礅,礅上架杉木条,木条上铺板,板上竖亭,中间为
三江侗族
05艺术设计 陆艳青、徐蕾、黄霜萍、麦芳、梁 莉梅、张滢、梁琳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旖旎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典雅古朴的 人文旅游资源。在这时,你除了可以欣赏到建筑艺术独特、 举世闻名的中国国宝-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与别具一格的 吊脚楼外,还可领略到侗家纯朴的古风民俗。运气好的话, 你可能还有机会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三江侗族历史悠久,祖祖辈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 息的侗族人民,创造出灿烂的侗族文化,演绎出独特的风情 和习俗。依山傍水的侗村苗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和鼓楼 群、风雨桥以及水车群等完美地组合成幅幅画图般的亮丽景 色。
鼓楼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更令人叹绝。鼓楼居中,"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踞其中以望,凡山之 高,云之浮,溪之流,鸟之语,花之香,兽之走,鱼之游,以极万类,举熙熙然回巧献技,无不目悦耳 娱,心旷神怡。每盛夏高秋,无少长,辄科目赤脚,咸集于斯,或手挥丝桐,或口吹芦管,歌者歌,浴
者浴,风者风, 乎如无怀葛天之民。"(民国版《三江县志》)大千世界,"天人合一",其乐融融,令
人仿佛置身桃花源仙境!
鼓楼侗寨来自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它不像瑶寨多坐落在 高山,也不像汉族村庄多建在平地,而是散布在依山傍水的 秀丽山区。他们居住得较为稠密,一般寨子有一二百户,大 的寨子有五六百户。寨里的屋舍都是用杉木搭起,一幢挨着 一幢。有的地方,晴天进寨不受日晒,雨天进寨,连斗笠也 不用戴。住房也较为宽大,一般是三层,第一层(地层)圈 牲畜,放杂物,第二层住人,第三层是存放谷物的地方。因 为侗寨是依山傍水建屋,游人远远望去,只见屋宇前低后高, 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如叠翠我。有趣的是,你 从寨底或寨口向寨头了望,可以一眼看到最远一排房舍的门 窗,绝不会有什么东西挡住视线。寨子的外面一般是古树苍 苍,溪水潺潺。侗寨风光,真是雅静迷人。
侗族文化 杨丹
侗族腌鱼
侗族腌鱼
侗家红肉
红肉:又称紫血肉,将 猪腹腔内的淤血烧烤或 油炸好的猪肉片精制而 成,吃前五分钟拌入猪 血最佳
“拦路酒”
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 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 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 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 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 物,恭迎客人进门。
三、侗族服饰
侗族节日:斗牛节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 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 的日子里举行
肇兴侗寨--侗乡第一寨
肇兴侗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居民1000 余户,6000多人。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 “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 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 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 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 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 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 智团、信团五团。
总之:大致可用三个字来概括: “杂”(膳食结构) “酸”(口味嗜好) “欢”(筵宴氛围)
侗家名食谱:打油茶
油茶是一种可以充饥的食品,具有 清香爽口、脆甜味浓的风味特点和提 神醒脑、帮助消化、解除疲劳、治疗 轻微感冒腹泻疾病等作用。 煮油茶原料: 茶油 阴米花
花生 黄豆等
“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最为隆重
占里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 州的从江县,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 生育观 神秘的“换花草”
占里《侗族劝世歌》
祖祖辈辈住山坡 没坝子也没河 种好田地多植树 少生儿女多快活 家养崽多家贫困 树结果多树翻根 养得女多无银戴 养得崽多无田耕
占里侗寨
三江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员,据历史考证,形成于唐宋时期。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侗族在这一千多年的开展中,通过民族自身的实践、创造和提高和来自汉等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感染、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
此外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
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
现在大局部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1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局部精髓。
侗族----历史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
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局部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局部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战乱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
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局部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习俗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侗族文化——精选推荐
公元6到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
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
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
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
截止1990年侗族人口总数为251.401万人。
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
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
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分南北两方言区,但差异不大。
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
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
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
相信灵魂不死。
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
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
侗族大歌、芦笛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侗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
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
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
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
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吃糯米。
好饮酒,嗜好酸辣味。
打油茶、鱼生、腌鱼为自食和待客的上等佳肴。
多数地区的侗族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
侗族儿童歌曲艺术特征研究
05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侗族有句谚语“饭养生,歌养心”,体现了唱歌在侗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其中,侗族儿童歌曲是侗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和特殊表达方式,在侗族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侗族儿童歌曲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艺术特征的研究。
[关 键 词] 侗族儿童歌曲;艺术特征;社会功能侗族儿童歌曲艺术特征研究潘美杉侗族是一个喜爱歌唱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侗族人民常年依山傍水而居,民风淳朴。
侗族民歌的情感表达深切、自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有组织群众、教育人民的作用。
侗族常以歌叙事、以歌说爱、以歌记事,世世代代口口相传。
侗族儿童歌曲既是侗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人民从小唱到大的歌种,可谓无处无歌无人不唱。
一、侗族儿童歌曲的种类及分布特点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
侗族使用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的一支语言,与壮语、毛南语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根据语言、文化等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
侗族儿童歌曲是侗族孩童在嬉戏玩耍时所唱的侗族歌曲。
内容短小精练,旋律简单明了、欢快活泼,演唱时不拘场合。
侗语称侗族儿童歌曲为“嘎腊温”或“嘎腊瑶”,目前采集到的侗语儿童歌曲中,出自贵州的多于出自广西三江的,说明南北地区人民生活上的不同。
侗族儿童歌曲按照人员分配可以分为单声歌和多声歌两大类:单声歌只有一个声部,一般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或多人齐唱等;多声歌就是童声大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要有多人才能演唱。
按照声部则可以分为单声部(有且只有一个声部)和多声部(一个以上声部),而按照内容又可以分为生活儿童歌曲、谜语儿童歌曲、游戏儿童歌曲、劳动儿童歌曲、摇篮儿童歌曲。
可见侗族儿童歌曲海纳百川,具有丰富的内涵。
依山傍水而居的侗族人民从小就与山同歌、与水共舞、与大地同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侗族儿歌大多以自然为题材,歌颂自然、歌颂劳动、歌颂生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服饰
衣着有三种样,右衽多花型、右衽少花型、对襟型。
3/3/2021
右衽少花型
右衽多花型
对襟型
3/3/2021
3/3/2021
银 饰
3/3/2021
侗族饮食
饮食特点:“侗不离酸”。酸菜、酸辣、酸鱼、酸肉……
3/3/2021
3/3/2021
侗族油茶
3/3/2021
侗族民居
3/3/2021
多耶
3/3/2021
3/3/2021
3/3/2021
“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
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侗 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 另一个侗寨做客,期间要举行赛 芦笙、对歌等活动。“月也”一 般由歌队、芦笙队、侗戏班组成 。芦笙队在走村串寨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吹奏不同的曲 目,包括过寨曲、通报曲、进寨 曲、拦路歌、开路歌、祝福歌、 告别曲等。2010年5月18日,中国 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 入选项目)。
3/3/2021
侗族大歌
3/3/2021
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 女神信仰
3/3/2021
谢谢观赏!
3/3/2021
上山必有路, 逢水必有桥, 山腰山顶有凉亭歇息, 十字路口有路碑指路。
3/3/2021
3/3/2021
鼓楼
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
,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 ,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 层数均为单数,楼顶悬 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十几层的鼓楼,不用一 钉一铆,全为杉木穿枋或
接榫而成。
风雨桥
3/3/2021
盖瓦和装板 壁之后的样 子
行歌坐月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和坐
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通过唱歌,互相倾 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3/3/2021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
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 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一般民房的结构
3/3/2021
侗族节日 侗族主要节庆有春节、二月二(吃社 饭)、四月八或六月六(祭牛节)、七月 半(吃新节)、八月八
3/3/2021
3/3/2021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
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 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 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 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 日子里举行。
侗族75431
3/3/2021
侗族简介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 西的交界处的黎平、三江、从江 、榕江等县,湖北恩施也有部分 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语言
侗族原来没有语言,沿用汉文,侗语属于汉藏 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个大方言区。 1958年,政府组织专家为侗语创制了表音文字— —侗文。侗文采用世界通行的拉丁字母来拼写。 按“声母+韵母+声调”拼写。如“dal”(眼睛) “d”是声母,“a”是韵母,“l”是声调; “pap”(灰色)“p”是声母,“a”是韵母, “p”是声调;还有“bac耙”;“bas姑妈’ ; bax蚱蜢 ;bav叶子;pak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