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成绩斐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色彩浓重的教育改革逐渐被法律、制度规范的教育改革所代替。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准确而及时的教育评价比过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教育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过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就像天平一样灵敏,正因为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公众对教育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改革。从专业角度,可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改革离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价值观的变革,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改革是为了社会进步。然而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今日,似乎已成为一种对教师和学生的折磨。看着那些毫无学习意向、痛苦地坐在教室的学生,我困惑改革的意义何在?改革后的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软弱。学校在失去作用,教师在失去作用。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先说教育的目的,教育机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中国教育有很大的弊端,几乎是以抹杀孩子个性为代价的求同求优。首先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知识轻个性,老师更多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的个性、爱好、人格特点挖掘不够;其次是家庭教育中重才艺轻品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乐器舞蹈、主持朗诵,恨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学,若能学精学专也可,但许多的家长坦言不指望孩子成材,既是这样,让孩子掌握无用的技能或特长耗费孩子大量的自主时间实在得不偿失。精力的偏移导致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精神意志、自强自立等品行方面教育的欠缺,对孩子个性成长很不利,会极大地挫伤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孩子缺乏个性、创意、思想、胆略,甚至产生厌学的态度,导致了孩子发展不全面;最后是社会影响力不够,纵观当下,孩子们效仿的同龄榜样何在?不是脱离生活的卡通人物,就是缺知少识的超男超女,又或者是素质平平但收入颇丰的明星大腕,那么多一脱成名、一艳成名的实例,谁还苦读寒窗。努力拼搏?社会舆论和导向没有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的身心从小就被浮夸和浮躁吞噬着,找机会当明星,出名,戴光环……试问孩子们怎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兴旺能靠这样的下一代吗?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不力,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了。再说目前学校里畅行的素质教育存在着和应试制度不匹配的弊端。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学习综合素质提出来的,应该说是是符合教育现状的良好举措,但是,素质教育实施这些年来,弊端慢慢显现,幼儿园的孩子个性化了,到了小学,小学老师接受不了:课堂常规不好、学习习惯不好;小学的素质教育,孩子自主化了,中学老师又不适应——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不够;到了高中,残酷的应试高考终究还是以分数论高下,于是孩子们为了在高考中获胜,不得不苦读书山,忘却一切爱好、兴趣。三年寒窗,一招高考,学生们大有放下屠刀之意,上了大学,就开始他们的流放生涯,大学三年,搞对象、逃课、玩乐,大有弥补逝去的懵懂青春之势。这就对中国的大学产生了质疑,除了几所名牌大学,因为入校的门槛,尽是早把学习当成习惯和生活常态
的好学之徒,方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深造,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在大学里虚度光阴,用混大学来说也不算过分,三年的时间里,家长节衣缩食的供养,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是什么导致学生们有这样的思潮?还是教育的问题,之前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培养起来,为什么而学?怎样有效学习?更应是每个学子首先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一个具有广泛学习兴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胜任任何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有目的的学习是我们的教育该让学生学会的。。
不论是周周练习还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很多学校的一项非"人道"举措就是排名,不昂贵的仅是排名,还要张榜公布,并在家长会上大声宣布,名列前茅的自然会暂时洋洋得意,但保持领先优势的压力与下次落后带来的"丢脸"必然给这些心理本来就不成熟、心态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学生带来巨大的不安与精神压抑,就有人因为一时考试"失足"加上长期的忧郁而引发精神疾病,重者会永远离开给其带来欢乐多余痛苦的课堂,从此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累赘。有道是,连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凭什么能让人人都得第一呢?再好的班级也得有人为考试垫底呀,况且每个人的天资本来就有差别,反映到有分数差别也是正常的。与此对应的是,真正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这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建立和谐社会的东西,却成了中国教育的盲区,要么不知道人文教育的本质与形式是什么,要么对尚存的一点人文教育由于不与升学等直接挂钩而置若罔闻,更不明白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发挥其科学素质的决定作用。又说学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和社会发展实践需要不相符合。不管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再往上,对于具有良好接受能力的成人来说,任何时候,只要想学,学什么专业知识都来得及,无非就是时间的问题,中国的学校教育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去做基础教育,很多知识到了社会实践的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很多专业知识都要工作以后重新去学。文凭和人的能力、素养不成正比,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不在少数,既然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各种感兴趣的,需要的知识,何苦让尚且年幼、本该天真烂漫尽享快乐童年的孩子多花超出几倍的时间和经力早早的去学习而消耗掉塑造完美品性的时间?如现在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学英语、棋棋书画的之类的,完全是逼迫孩子,扼杀童贞、揠苗助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时间、金钱、生命的浪费。殊不知高尚的美德、丰富的爱好、友善的个性、优雅的举止等等才是做人和成功的根本,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而中国教育现状缺失的内容恰恰在此,忽视孩子社会性、国际性、人格魅力的塑造。就如时下家长们含辛茹苦、不惜重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何在?知识量不够?那么多年学不是白上了;经验不够?大学时也都在业余打工也不乏经验呀?问题的关键就是不专、不精,我们的学生花了那么多年时间在学习,却都只是泛泛而学,并不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企事业需要的人才都是要有相当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的,哪怕是技工,相对这些多花了那么多年实践学习知识理论的应届毕业生,专业的学习匮乏,根本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需求,机会当然少,确实还需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才能胜任社会、行业所需,也难怪大学生那么多哀怨之情了。中国的学生学得太累。从世界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宏观角度来看,当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与往日科举的十年寒窗相比可以认为是有过之而不及,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课余作业(包括自愿或不自愿参加课外有偿补习的作业)之多之重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上起来只见星辰晚上就寝又见孤月是许多学生一日作息的始与终,特别是到了各毕业升学阶段,往往是每日六七节的主课、四五张的试卷,这还不行,到了周末和假期还要参加收费高昂的校内外补习班,总之,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数千个日日夜夜,学生的头脑与精力全部围绕着在过来人与外国人看来毫无必要与画蛇添足式的所谓知识来转,以至到了整天穷于应付、神经紧绷、头昏脑胀、腰酸背痛的境地,于是数年下来普遍的高度近视、驼背、贫血、脊椎变形、消化不良、发育不良自然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主要副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