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讲
《微观经济学》课件(全)
![《微观经济学》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53cc0b25c52cc58bd6be94.png)
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
➢(1)股市繁荣,裙子变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2 ) 在 美 国 , 收 入 最 高 的 1 0 % 家 庭 占 据 了 总 收 入 的 2 5 % , 而 最 低 的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资源与稀缺 ➢( 1 ) 劳 动 是 人 们 用 于 生 产 物 品 和 劳 务 付 出 的 时 间 和 努 力 。 ➢( 2 ) 土 地 是 人 们 日 常 所 说 的 自 然 禀 赋 。 ➢( 3 ) 资 本 是 用 于 生 产 其 它 物 品 的 物 品 。 ➢(4)企业家才能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组织起来的人力资源。
一、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与另一个经济体相比 ,某一经济体用较少的资源生产相同的物品 ,该经
济体在生产该物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 如 , 假 定 中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2 小 时 劳 动 , 美 国 生 产 一 件 衬 衫 需 要 3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
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出组合。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2.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很显然,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隐含了一些假设: ➢( 1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资 源 的 数 量 与 技 术 是 不 变 的 。 ➢( 2 ) 假 定 一 个 经 济 体 仅 仅 生 产 两 种 产 品 , 比 如 黄 油 与 大 炮 , 黄 油 满 足 吃 的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课程讲稿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课程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4e58054b73f242336c5f65.png)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Princip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Principle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Principle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课程讲稿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Principle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Principle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Principle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economic outcomes.
Th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ks.
Principle #8: The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a country’s production.
Scarcity——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微观经济学】第1讲
![【微观经济学】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07f45a36dd36a32d73758166.png)
白鲨在线
14
三、如何培养经济学感觉?
3.4 推荐教材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社)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人大社) 萨缪尔森:《经济学》(多版本)
白鲨在线
15
三、如何培养经济学感觉?
3.5 推荐文章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聂辉华:《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ruc_nie) 白鲨在线教学研究
17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武林中有“独孤九剑”,经济学中有“十大原 理” 参考: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曼昆,《经济学原理》
白鲨在线
18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举例:工作vs.读研;事业vs.家庭;大炮vs.黄油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选择,就不需要经济学!
收益 成本
Trade-off/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白鲨在线
4
一、经济学是什么?
1.3 主流经济学 为什么是主流?主流经济学有什么特征? 以假设为导向 以逻辑为线索 以效率为标准 以数学为工具 以数据为检验
白鲨在线
21
四、十大原理和三大诫律
——十大原理之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激励改变 预期成本或收益,因此人们会有所反应。 举例:提高汽油价格,人们会少打车;法律规定司机必 须系安全带,导致更多车祸次数(Peltzman效应)。 含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或制度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1
![中级微观经济学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0c1aa716a32d7375a4178059.png)
2.理性&解释和推测行为。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二、科学认知的检验
(一)验证: C E
1.可观测性
真实的事件和可以观察的约束。
2.可证伪性
有限经验; 筛选反例; 命题结构; 全称命题。
思考: 1.企业行为偏离利润最大化。 2.无法利用管制者的知识水平来理解政策错误。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二、科学认知的检验
决策结果
比较静态-预测 最大值函数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一)无约束极值问题-单变量
要点: 1. 目 标 函 数 y f ( x ), 定 义 域 为 凸 集 。 2. 局 部 极 值 与 全 局 极 值 。 3. 泰 勒 展 开
2 dx f ( x 0 dx) f ( x 0 ) f ' ( x 0 )dx f " ( x 0 ) 2
思考:效用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横切”。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三)等式约束极值问题
max f ( x , x ) 1 2 x1 , x 2 s.t . g( x1 , x 2 ) c 0
第一讲 经济学方法简略
四、最优化的数学基础
(三)等式约束极值问题-续(1)
简化说明:直接假设模型存在内点解或者边界解,而且约束方程取等式。
(一)无约束极值问题-单变量(续2)
单 变 量 极 值 问 题 的 主结 要论 : 1. 局 部 极 值 ( 最 优 ) 的 要 必条 件 是 : f ' ( x 0 ) 0。x 0 称 为 稳 定 点 。
" 2. 局 部 极 值 的 充 分 条 件 f 是 ( x 0 ) 0, 其 中
微观经济学 第一讲 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 第一讲 经济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968aa935727a5e9856a61d5.png)
一、什么是经济
➢ 经:经营,管理,对付出和回报的考量。 ➢ 济:有用,接济,济世。经营必须有用,有价值。 ➢ 经济现象:富裕,贫穷,钱多,钱少,楼多楼少。 ➢ 经济行为:挣钱,花钱,收钱,分钱,生产东西,
买卖东西,消费东西。竞争,合作等。 ➢ 经济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马克思) ➢ economy:管理家庭的人。经济只不过是在生活
农村熟悉写农村的,对城市熟悉写城市的。
➢ 张维迎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们在边际上做出选择,自由交换是互利的,分 工是进步的源泉,结果比动机更重要,自由竞争 是件好事情,制度比人强,企业家是重要的。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选择。由部分到整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由整体到态
MR,MC MC
E MR
0
Q*
Q(经济活动)
七、应用
• 你在航院学习是你的最优选择吗? • 如果说每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什么有的
人认为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 • 郑州凭什么被选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 什么是航空经济? • 你能找出经济人假设的反例吗? • 请你提出一个你想问的经济或社会方面的问题。 • 平时成绩考核题目:某某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对
定的状态。 ➢ 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 ➢ 实证分析:实际是什么。
六、边际分析
➢ 边际:新增的。最后的。 ➢ 边际收益:新增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收
益的增加量叫做边际收益。用MR表示。递减。 ➢ 边际成本:新增一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成
本的增加量叫边际成本。用MC表示。递增。 ➢ 边际分析:MR>MC时,增加经济活动使得净收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f2f304b8f67c1cfbd6b803.png)
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990a410c281e53a5802ffca.png)
“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利民裕民之道,涵 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 金融工商等活动。
二、经济学的概念
1. 前提/对象
稀缺(scarcity)
选择(Choice)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1)稀缺:产生
无限的欲望 VS 有限的资源=>稀缺性
欲望: 无限性,层次性 ;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 稀缺性:有限的经济物品难以满足无限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
矛盾就是稀缺性。
稀缺法则: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及由此产
生的合理使用资源和物品的客观要求。
(1)稀缺:三类物品
物品分 类 稀缺性 价格 经济功能 取得的代价 举例(相对)
1932年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第一次正式地 把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定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资源的稀缺性+人们面临的选择( 须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
二、经济学的概念
2. 定义
• 曼斯菲尔德《经济学》:按照一个标准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满足人 们需要的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配置资源的方式。
说)
(1)稀缺:经济资源
劳动labor: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时间和努力(
无差别的人类体力和脑力)。
土地land: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自然禀赋。 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其他物品与劳务的、利用
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
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 (1)组织协调劳动、土
二、经济学的概念
理论基础:微/宏观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微观经济学 第1讲 导论
![微观经济学 第1讲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7e670ec5da50e2524d7f3d.png)
3.核心机制
• 现代经济学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实现稀 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 核心机制:价格机制
12
现实是如何运作的?一支铅笔的故事
石墨开采自锡兰…… 要与产自密西西比河 床的粘土混合……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 漆……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 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 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圆木被装船运输到加利福尼亚 的圣莱安德罗……
• 规范经济学的问题度涉及到道德标准,显然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30
请思考:
• A1、轿车能否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A2、轿车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 B1、增加房产交易税收能否抑制房价 B2、增加房产交易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会破坏经济的发 展 • C1、对高收入公民应征收多少所得税 C2、对高收入公民是否应该征收所得税 • 以上论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 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 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
15
价格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性
• 在前苏联的中央计划时期,仓库里经常堆满了卖 不出去的商品。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本可 以转移到其他短缺的产品中。 • 浪费比比皆是:
–“生产一吨铜,我们需要使用大约1000千瓦时的电能 ,而(西)德国仅需要300千万时。生产一吨水泥,我 们使用的能源数量是日本的两倍。”
•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
• 以单个经济主体(厂商、家庭、个人)为研究对 象
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家庭、个人如何效用最大化(获得最大满足)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虫瞰
22
消费者/要素所有者 商 品 消 费 支 出 要 素 收 入
满足最大 商 品 价 格 要 素 价 格
要 素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fe8e1e788e9951e79a89270e.png)
张智革, 2013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外传
1-10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客观、分析式的思维方 式:我们会使用一些抽象的模型帮助理解复杂 的现实世界如何运行:提出并完善理论、搜集 事实数据并分析数据来证明理论 • 提出并完善抽象模型: 理论方法:广泛的归纳 经验实证的方法:计量经济学,通过数据提炼 出简单的经济关系
张智革, 2013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外传 1-20
经济增长改变了消费总量与结构
奢侈品
富国
穷国
必需品 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体所拥有的要素可以生产出更多的 商品和服务,也意味着更高比例的奢侈品消费增加
张智革, 2013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外传 1-2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
国家 2
张智革, 2013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外传 1-6
经济学中的稀缺( Scarcity)
• 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宽敞的别墅、豪华轿车、 周游世界 • 全社会能够为人们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有限的: 因此,相对于无限的人类欲望而言,商品和服 务及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永远是“稀缺 的” • 人类社会必须要最高效的利用其资源,并且要 决定哪些欲望是可以满足的,欲望是以什么顺 序被满足,欲望是以什么方式被满足 • 稀缺性与共产主义的假设是完全相反的
张智革, 2013 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外传 1-7
经济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最终目标是如何改善人们 的生活条件 • 经济学将帮助你理解和认识社会 • 较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决不仅仅是数字游戏 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闲暇:旅游、艺术追求 可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更长的预期寿命 更健康的生活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预算约束
![《微观经济学》第一讲预算约束](https://img.taocdn.com/s3/m/70786b5227d3240c8447ef40.png)
第一讲 预算约束
最优化原理指出,行为人总是在一定约束下选择最优方案。 消费理论部分运用这一原理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总是选 择他们能负担的最佳物品。
一、预算线 预算线是指所需费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费束。这些消费
束正好可以把消费者的收入用完。预算线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2.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配给即控制某些商品的消费量,使其不能超过某个数量。
图1-3 受配给限制的预算集
3.食品券计划 (1)1979年以前的计划
1979年以前的食品券计划是对食品的一种从价补贴。按照规 定,一个四口之家参加这项计划每月最多能得到153美元的食品 券配给。
图1-4 食品券
(2)免费送食品券 1979年后,将食品券免费发给符合要求的家庭。
图1-2 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三、税收、补贴和配给 1.税收(补贴)对预算线的影响
税收分商品税(针对商品征税)和所得税(针对收入征 税),商品税又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p1 t x1 p2 x2 m
1 p1x1 p2 x2 m
p1x-1 预算线
说明几点:
(1)复合商品假说:商品2代表消费者除了商品1之外的可能
要消费的其他一切商品。
(2)预算线的斜率为
p1 p2
。
(3)最优选择点一定在预算线上。
二、预算线的变动 由预算线方程可知,由于假定商品2的价格不变,所以当商
品1的价格或者收入发生改变时,预算线转动(移动)。
图1-5 免费送食品券
(3)给予现金补助
如果给予现金补助,预算线水平向右移动,此时家庭获得的 补助不仅可以用于购买部分食物,还可以购买其他商品。
假设政府对一个每月收入$400的贫困家庭进行补贴。补贴方 案有三种:一、政府允许该家庭购买$400的食品券,单位美元食 品券的价格为$0.5;二、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的食品券补 贴;三、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的货币补贴。尝试画出该家庭 的无差异曲线,解释该家庭的最优消费决策,并据此对比分析这 三种方案的优劣。[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005研 ]
微观经济学第1讲
![微观经济学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83916a79fad6195f312ba6c9.png)
经济学说史
10
第一节 概述
➢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平衡论/贸易差额论/重工主 义)
1.时间: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
2.特点: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 。在他们看来,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 ,还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为 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 张允许货币输出。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 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 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主张奖励 输出和限制输入,并提出保护关税的主张。
经济学说史
15
第二节 英国的重商主义
• (5)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 径和手段。
• (6)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 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 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 (7)还提出了英国经济扩张的纲领,企图垄断 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称霸天下。
经济学说史
16
第三节 法国的重商主义
一、法国早期重商主义
✓ 法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博丹和孟克列钦。
✓ 让·博丹(1530—1596)是16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政治 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论》(六 卷)(1576)和《研究历史的捷径》(1566)。
✓ 他提出了物价上涨的新原因。与马莱斯特罗特等人认 为物价上涨主要由于货币成色不足不同,博丹认为黄 金与白银的充裕是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指出美洲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被看做是货币 数量论的最早“发现者”之一。
经济学说史
17
第三节 法国的重商主义
一、法国早期重商主义 ✓ 博丹认为,物价上涨是由五个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分类
经济学
按研究对象分
按研究方法分
理论科学
宏观 经济 学
微观 经济 学
应用科学
计量经 济学、 发展 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 合同经济学
规 范 经 济 学
实 证 经 济 学
经济学的分类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
以单个经济主体(厂商、家庭、个人)为研究
对象
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家庭、个人如何效用最大化(获得最大满足) 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虫瞰
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是人类过于相信自己的理
性这种致命的自负所造成的。你想公平的分配
馅饼,它却变小了,你想玩弄价格机制,短缺 就会产生。 人类的发展从来都不会遵从由仅仅生命有
限的个人所撰写的任何剧本。 《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 代表,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 由于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知识的演进性质,没有人(或任 何一群人)能够掌握资源有效配置所需的全部信息和知识。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即便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也不值得追求, 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极权主义。希特勒的 法西斯统治与社会主义,在哈耶克看来都是“通向奴役的道 路”。 《通往奴役之路》,1944
保罗· 萨谬尔森
(Paul A. Samuelson) 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第一人。现代主流经 济学集大成者,现代经 济学之父。
每一项所言及的国家事务都需要有 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处理这件事务 时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过经
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条 件来考虑国家事务。他象一个想
欣赏交响乐的聋子:给他一个助听器, 他可能仍然缺乏欣赏的才能,但他经过 努力至少有希望领悟音乐是怎样一回事 。国家的首脑必须经常作出牵涉到经济 学的决定。当然他本人并不必须是职业 经济学者,而只须是别人提供给他(往 往相互抵触的)经济情报的“消费者” 。
曾出现的问题:工农业剪刀差,能源定价过低,倒卖钢铁等。
• 兰 格: 能。计划当局可以模拟市场的
试错过程
计算机社会主义
• 米塞斯:否。计划当局无法处理信息问题
应该说在经济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计划经济还是能有较好 的作用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没有所有权,就没有资本家; 没有资本家,就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市场 经济。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是完全对立的。
经济学定义
⒊ 美国权威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定 义是:“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 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 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 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科学,因为他们所支 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所有这些定义都围绕着资源稀缺性问题和无限 欲望这对矛盾问题阐述。
研究 问题
研究 角度
总体行为对 个体行为的依赖性
从微观到宏观
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由于看问题 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往往不同。仅从一个角 度看问题,便会有“合成推理的谬误” 例如,看球赛问题 农业丰收与农民总收入的关系 个人勤俭节约是美德,整个社会都节俭可能 导致经济倒退。 大萧条时,个人增加储蓄,导致整个社会储 蓄额降低。
• 第一个原因是,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 生活的世界。 • 有许多经济问题会使引起你的好奇心,为 什么市中心的房价高? 为什么明星得到的报 酬高?徐悲鸿的纸马比真马还要贵?…… 这些问题恰恰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 答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学将使你精明地参 与决策。 • 在你日常生活中你要做出许多经济抉择, 本科毕业是读研还是就业?多少收入用 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多少用于投资? 工作后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 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 给你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手段。
为什么学经济学
•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经济学不会使你脱离领接济食物的穷 人队伍,但是至少会使你了解你为什么会站 在那个队伍中。
一罐可乐在超市买大概只要2元,在路 边小店买可能要3、4元,但在五星级宾馆的 房间里可能就要10元,同样一罐可乐,为什 么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经济学为什么总显得不那么精确?
自然科学:糖精是否会致癌(控制下的实验)
经济学:汽油税对燃料消费的影响 (不能使所有条件都相同)
经济学倒底是不是科学?
• 1968年瑞典决定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此举引 起许多科学家和公众反对。 • 社会经济现象远比自然现象复杂,更为重要的 是,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切身物 质利益 。 • 人们认为经济学不是科学还来自三个问题:经 济学真能摆脱价值判断吗?既然经济学是科学, 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争论不休?经济学家经常 作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 • 有人讽刺经济学,“说得好听点是一门伪科学; 说得不好听些,它是场猜谜游戏”
清 胡澹庵《解人颐》收录之 《不知足》
对经济学最简捷的理解
稀缺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的欲望,迫使我们作 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 经济学也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最有 效的配置
• 不同的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不同的
• 市场经济
-------价高者得
• 威权社会
-------位尊者得 • 无法无天的乱世 -------力大者得 • 共产主义社会 --------最需者得
重要提示:
在经济学领域,对个人来说 是对的东西,对整个社会来说 并不总是对的。
反之,对大家来说是对的东 西,对任何个人来说可能是十 分错误的。
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
“经济人”假定:
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是会计算、能寻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会自觉的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和 成本─收益比较来进行决策。
西方少数经济学家持另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的概念并非取决于市场经济的程度,而是由所有制状况所决定。” ——克拉斯· 埃克隆德《瑞典经济:现代混合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费希尔在《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所有 制的主要形式是私有制和国有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是市场和中 央计划。两种所有制形式和两种资源配置方法进行组合,形成4种 不同的经济: (1)私有制和市场配置资源方法的结合,形成市场资本主义;(2) 私有制和计划的结合,形成计划资本主义; (3)国有制和市场的结合,形成市场社会主义; (4)国有制和计划的结合,形成计划社会主义。
垄断是否应当限止? 通货膨胀好还是不好? 应当不应当向富人课重税以帮助穷人?
规范经济学的问题度涉及到道德标准, 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思考
• 1、轿车能否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2、轿车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 1、增加汽油税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大于得 2、增加汽油税收(费改税、燃油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 会破坏经济的发展 • 1、对高收入公民应征收多少所得税 2、对高收入公民是否应该征收所得税 • 以上论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
《经济学》第十版中译本,第8页
经济学并没有 提供一套立即可用 的完整结论。它不 是一种教条,只是 一种方法、一种心 灵的器官、一种思 维的技巧,帮助拥 有它的人得出正确 结论。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经济学的定义
几个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定义:
⒈ 英国经济学家 Lioner Robbins 定义为:“经济学是 一门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 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目的—满足无限的欲望;稀缺资源—有限的资源。 ⒉ 美国经济学家 Paul Anthony Samueison 的定义是: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 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 生产、分配—对无限欲望满足的问题。
经济系统运行的四大基本问题
你有没有担心过某一天起床,早餐 •计划机制 店都没有开门,菜市场卖菜的也都 • 生产什么, •市场机制 没来,整个社会变得一团糟了?
生产多少?
•混合机制
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系统是如何运 • 如何生产? 作的呢?
• 为谁生产?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争论焦点:计划经济体制能否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学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是总量分析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经济是否增长 失业率是否下降 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控制 进出口贸易是否平衡
是只见森林 不见树木 鸟瞰
两者的差别不仅在于研究对象的大小不 同而且在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经济学的分类
经济学的分支
微观经济学 经济个体的行为 厂商、家庭、个人 ⑴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⑵ 如何生产? ⑶ 为谁生产? ⑷ 谁来决策? 依据什么决策? 自下而上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虫瞰 宏观经济学 经济总体的行为 失业率 利率 通货膨胀率 增长率 汇率等 自上而下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鸟瞰 研究 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就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 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 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具有客观性,结 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粮食的减产引起粮食提价,增加学费就学人数要减少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 和政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 《卖橘者言》 张五常 • 《经济解释》(一)(二)(三) 张五常 • 《图解微观经济学》王则珂
一些经济学相关网站
• 见附件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 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现代经济学集大成者):
骑士制度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这个时 代是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 时代。
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天才;但若不 学经济学,你简直是非吃亏不可。
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 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 值判断(Value ju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