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 O 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同“原S 是 _____________ 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诗中“翁”指(3)《示儿》是南宋诗人 __________ 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 ____ O 我还知道“ _______ , _______ ”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 ,春风花草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黄鹏鸣翠柳,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O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4.我会背诵我会填。

(1) _______ 蚂蚁搬家蛇过道,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_(3) 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o(4) _______ 春江潮水连海平,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5•补写句子。

(1) 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O(2) _________________ 路遥知马力, o(3) 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

(4) 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水送无穷树, o花花花花梅梨荷桃• ••• ABCD6.课文加油站。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①[唐]王昌龄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⑤。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

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④离伤:离别的伤感。

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

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词语。

浸(__________)萧萧(_________)[2]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④娇:可爱的样子。

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 课外阅读我最棒。

七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将最后两句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第三、四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

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

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

(____)(2)《七步诗》前四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最后两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____)3. 阅读与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1)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______”。

(2)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______”。

(3)当看到花蝶相戏时,你的脑海中定会浮现“______”。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3.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这首诗属于诗。

(3)中“莫”的意思是:______。

(4)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的情怀。

4.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5. 照样子,把诗题、作者和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望天门山》______ 刘禹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乌衣巷》______ 龚自珍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己亥杂诗》______ 李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6.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3)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7.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_______、树、鸦、露珠和________等景物。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

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

2. 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B.京口C.钟山[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第一句中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 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 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日积月累。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______,______;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翠翠红红,______;风风雨雨,______。

(4)______,山外白云,______;池边绿树,______,雨落溪边。

3. 名句填空。

(1)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4. 阅读《望天门山》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第一句中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 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 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谁都会有不懂的地方,正如《师说》中所言:______,孰能无惑?(2)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

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3)叶挺在《囚歌》运用象征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为人进出的门______,为狗爬出的洞______。

(4)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抗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打败的。

______,______。

(5)燕子去了,______;杨柳枯了,_____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___)心情。

[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解释下列词语。

往:____________ 迟迟:____________载:____________ 哀:____________[2]《采薇》选自《______》,薇是______。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常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来歌颂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2)李白在《秋夜洛城闻笛》中用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老子》中的名言“______”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2. 课外阅读。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下列含蓄表露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A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古诗(名句)填空。

(1)千里之行,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3)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4)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

(5)知己知彼,______。

(6)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

(7)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风”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两句诗句中含“月”字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______,也比作______。

(2)自居易在______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______,______”一句中,抓住了“江花”的“______”,“江水”的“______”,写出江南春天绚丽的美景,借景抒发诗人______。

(3)这样的山______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江上______,让你感到______,真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最接近的一句是()A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 下列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 .今生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 课堂内外。

(1)请你写两个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句反映农时或气象的谚语: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______》。

你还积累了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______。

(4)当你的亲人做生意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时,你会用哪句名言或哪个故事劝诫他讲诚信:______。

(5)学习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你明白了:______。

4. 根据课文或要求填空。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岁月悠悠,______,泡沫聚散,唯有你______。

(《山中访友》)(2)轻诺必______。

(《老子》)(3)本学期,我们“轻叩诗歌大门”,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海洋的瑰宝,从唐代元稹的“______,______”中感受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从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中感受作者对丰收的憧憬;从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青山绿水,______”感受秋天的明朗清丽。

(4)读《詹天佑》一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

(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伯牙所念,______。

(《伯牙绝弦》)5. 课文大舞台。

(1)秋月白,______。

雨中山果落,______。

(2)______,眼见为实。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诗中的九月九日是______节。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成才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周恩来总理年少时“为______而读书”;大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______。

”《三字经》中也提到:“玉不琢,不成器。

______,______。

”(5)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邮来了______。

6. 填空题。

(1)童真童趣: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

(2)真挚友情: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

(3)正直做人: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作人杰,______。

(4)古今贤文:______,乐以忘忧;从善如流,______。

7. 古诗默写。

(1)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2)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8. 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1)诗中划线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①用手或工具伸进去取。

②采。

摘:______掏: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在大树上______,______。

在草地上______,______。

(3)仿照文段写一写。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可曾在那片草地上______,______?9. 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

(1)______,不亦说乎!(2)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

(3)写两句古诗,每句都要有“清”字。

(写好后,把“清”字圈出来)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4)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夹竹桃》)(5)它歪着______的脸蛋,_____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______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______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三亚落日》)10. 诗文积累。

(1)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

(2)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

(4)古诗种带“鹭”的句子很多,请写出三句: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5)教育家孔子曾说:______,不悱不发。

(6)本学期,我们学了《墨梅》这首诗。

你认为诗中的“______”字用得好,因为______。

11.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12. 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辛弃疾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C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宋词。

D .“老夫聊发少年狂”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句中的“老夫”是苏轼。

13. 读一读,按要求做题。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15. 把下列诗句填充完整。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2)策马前途须努力,______。

(3)捐躯赴国难,______。

(4)不经一番彻骨寒,______。

(5)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16. 课内阅读。

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

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太阳刚刚上升。

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

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那儿早已铺满了落叶,也不会有什么人影;但我一直都记着那小孩子,和他的很轻很轻的歌声。

此刻,他不知在哪间小屋里,看着不停地飘飞着的雪花,或许想到树林里去抛雪球,或许想到湖上去滑冰,但他决不会知道,有一个人想着他,就在这个下雪的早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早晨______的歌声______的东西______树叶(2)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下面三种说法:A.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农家孩子的形象。

B.赞美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C.诗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向往童年的欢乐。

你赞成哪种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3)诗歌开头写雪有什么作用?(4)诗中描写那个农家孩子,有写实,也有虚写。

请将虚写部分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 照样子,用你读过的古诗词表现下面主题。

(任选两种)①春天②爱国③送别④友情⑤志向⑥明月⑦虚心⑧瀑布例: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语文是一首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_”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______”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一支歌,这歌是“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的兴奋与狂喜;语文是一段情,这情是“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的纯洁与正直。

语文记载了历史: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语文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语文全是了人生追求的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

语文,恰似一场及时的春雨,“随风潜入夜,______”。

(2)文化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_,______”;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______”的古诗巧妙地劝阻吴王攻楚,我也会想到这样寓言故事类的八字成语“______,______”;(3)“金无足赤,______”。

这句与《墨子》一书所写的“甘瓜苦蒂,______”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告诉我们对待他人要有宽容之心。

19.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20. 古诗积累。

(1)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

(《浣溪沙》)(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

(《己亥杂诗》)(3)天下的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看人也要客观全面,正所谓“______,天下物无全美。

”亦不可因为一两件小事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4)唐代的王昌龄曾经在芙蓉楼对他即将回乡的好友辛渐说“______,______”,以此来表明自己为官的正直清廉。

(5)烟花三月,漫步在柳浪闻莺,看到彩蝶在花间嬉闹,听到黄莺在枝头唱歌,我情不自禁吟诵道:______ ,______ 。

柳浪闻莺,名副其实啊!21. 课内阅读积累。

(1)古诗积累。

《如梦令》和《渔歌子》中直接写出词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分别是:“常记溪亭日暮,______。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于谦用“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李贺用“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2)关注生活。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中有许多名言让我们深受启发:“______,______”教育我们要虑心好学;“______,______”启发我们既要学习,又要思考。

22. 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填空。

(1)孔子说“______,______”,就是教导我们要不断地复习,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甚至可以成为老师了。

(2)古诗词是我们祖国的瑰宝。

陆游《示儿》中的“______,______”一句给儿子留下了遗嘱,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而张志和《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则通过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秀丽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