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最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同时,这些古诗也富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传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感受作者的抒发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抒发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说文解字:教师针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本节课主要学习《望洞庭》和《题西林壁》两首古诗,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背诵两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背诵两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两首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3.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插图,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背诵两首古诗:学生自由背诵、分组背诵、全班齐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

2. 摘抄两首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古诗《望洞庭》或《题西林壁》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让学生理解了两首古诗的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朗读、讨论、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2.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古诗的意思。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背景:示儿 - 题临安邸 - 己亥杂诗作者:陆游 - 林升 - 龚自珍情感:爱国情怀 - 忧国忧民 - 救国救民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进行,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篇》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篇》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十一课,主要内容为《古诗三首篇》。

该课是在研究《古诗三首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和分析古诗,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掌握《古诗三首篇》的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分析、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优秀古诗,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喜爱,使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古诗三首篇》的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诗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本、黑板、课件、录音机等。

2.素材准备:《古诗三首篇》的课文、相关韵律音乐、古诗欣赏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古诗欣赏视频或朗读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新课呈现:首先,呈现《古诗三首篇》的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然后,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并分析诗歌的音律和押韵。

3.课文研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句朗读课文,并进行词语、句子的解析和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辅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诗歌欣赏:教师播放相关韵律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5.总结归纳: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课的内容和研究收获,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古诗三首篇》,并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篇》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蝙蝠和雷达》。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以及蝙蝠和雷达的有趣故事。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自然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品味古诗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洞庭湖、西湖等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古诗三首》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三首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材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古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了解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诗中的美景、美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品味评价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境等方面品味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语气、情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释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包含了《宿建德江》、《秋浦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首古诗。

这是学生继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之后,再次接触古诗学习。

这三首诗,既有山水风光的描绘,也有诗人情感的抒发,是培养学生对古诗兴趣,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诗人的情感表达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古诗的背景,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文背景。

2.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followed by a brief discussion among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poems.3. 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诗文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让学生进行翻译、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古诗中的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收录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分别为《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主动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感受诗歌氛围的环境。

4.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思考,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诗人简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或音乐。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适时停顿,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或者进行接龙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描绘了山寺夜景的宁静与美丽。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生僻字、古文言文词汇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及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逐首讲解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诗句解析:针对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内容。

5.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语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分别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刘禹锡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是如何被诗人描绘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请问诗句中的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他们对古诗的深度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到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一些古诗的基本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对古诗进行深度理解和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庐山和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3.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三首古诗,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诗句的意思。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学习。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深刻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相关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地方吗?你们能想到一些相关的诗句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让学生自读,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解释一些生字词和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渔歌子》。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然而,对于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悟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有哪些美丽的事物?2.学习课文(1)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望洞庭》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渔歌子》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了解诗人张志和及其创作背景。

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巩固拓展(1)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

(2)讨论:你觉得哪首古诗的意境最优美?为什么?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及作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及作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及作业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写作法:学生撰写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诗歌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口头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首呈现《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让学生初步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和情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暮江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传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这一课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首古诗的具体内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古籍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和寺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5.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山行》、《登鹳雀楼》、《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感悟,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诗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同时,为学生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最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最新)

古诗三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2.学习会写字“暮、吟”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
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
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
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
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
“△”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
步感受诗文内容,扫
除学习诗文中的障
碍。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
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设计意图:有
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
逊、输”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
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缘”书写时左上边撇
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
两撇中下撇要长。

“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
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
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
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
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
诗,为学诗做准备】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

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

五年,棹给事中。

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

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

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
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

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