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概念题1.开放型经济答: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在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建设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合作趋势。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国家经济安全答: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②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③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④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价值答: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
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
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
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
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2.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答:劳动对象指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是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之一。
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就不可能有人们的生产活动。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
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
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了生产资料。
3.按劳分配答: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①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广义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了其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时,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便开始了。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商品和价值)【圣才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概念题1.商品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根据这一定义,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
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
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答: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使用价值答: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作为交换的物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
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同的商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
同一商品,如有多种自然属性,就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电力既可用于生活,又可用于生产。
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4.交换价值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比例。
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
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
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
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
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
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
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5.价值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问答题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只有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才能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产权,确认和处理产权主体责、权、利关系的规则基础,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动都是以产权为基础并围绕产权来展开的。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公司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2.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答: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
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19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等指标。
除此之外,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还有各种效率增长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增长率、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等。
无论采用何种指标,一般都用不变价格进行计算,以消除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制度和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
2.经济发展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构建自己未来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多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成年人识字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个指标。
预期寿命代表物质生活水平,成年人识字率代表消费生活水平,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过了购买力调整,考虑到一个人购买商品以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因此,这个指数不但估计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估计了它的分配。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制度和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
3.经济发展方式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
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3
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虽然在现实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也可以以储蓄的形式贮藏下来,但是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
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一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外国购买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
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对称,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由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
其在中共十四大上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是: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是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组织体系、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
开放是指市场可以按照规则自由进入和退出。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在一个由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行。
有序是指市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运行,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的效率。
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③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⑥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答: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条件的交易市场。
主要由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类构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
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了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章节题库(11-15章)【圣才出品】
第11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一、名词解释1.垄断价格答:垄断价格是指依靠市场垄断或行政垄断地位而规定的价格。
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
在垄断价格体系中,首先包括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定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高价;其次包括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定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①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
垄断高价并不意味着同种产品具有一个统一的高价格。
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组织经常实行区别价格或歧视价格政策。
②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是指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
这是因为:垄断价格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为规定的价格,而不是由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价格,因而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垄断价格的影响也就较小,正是由于垄断价格受到了人为的“管理”,因此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②二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以下四种: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二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也是一种重要形式;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又一种形式。
二、辨析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
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也要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目的是寻求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①哲学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这种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在理解科学的抽象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运用抽象力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经济分析必须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6.1 复习笔记一、信用及其功能1.信用的含义在经济学中,信用指的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或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出现了不一致。
(1)空间上的不一致表现为商品或货币在不同国家、地区、企业及个人之间此余彼缺。
(2)时间分布的不一致表现为商品或货币在同一国家、地区、企业及个人的时多时少。
商品进行赊销,货币通过借贷调剂余缺的途径可克服这种商品或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一致的途径。
即债权人赊销商品或贷出货币,债务人则按规定时间支付贷款或偿还借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这样,便产生了信用。
3.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①含义: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②商业信用的特点:a.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b.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c.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③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是商业信用的工具。
(2)银行信用①含义: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②银行信用的特点:a.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是银行信用的实质。
b.货币资本是银行信用的对象。
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c.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及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①国家信用: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圣才出品】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概念题1.社会总产出答: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再⽣产的总成果,也称作社会总产品。
其中,社会再⽣产过程是由社会总⽣产通过⽣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周⽽复始、不断地运⾏和发展,构成的。
⽽社会总⽣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定时期(如⼀年)内,根据社会需要和⽣产资源的供应状况,将全社会的⽣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供社会消费和使⽤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产。
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相应地,⽣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物质⽣产部门和⾮物质⽣产部门两⼤部门。
分析社会总产出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来考察,社会总产出的总量即其价值构成,可⽤系列总量指标来衡量,如社会总产值、总产出、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和国民收⼊等。
社会总产出的结构即其⽣产门类划分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即产业结构和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
2.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称投资⽀出,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从构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即对建筑物(如⼚房、住宅、公共建筑、码头、⽔坝等)和固定设备(如机器、仪器、器具等)的投资和对流动资产的投资。
从资⾦来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以区分为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两部分。
其中,重置投资是指⽤折旧费进⾏的投资,它主要⽤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
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起,因此⼜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
新增投资是指⽤社会积累资⾦进⾏的投资。
3.消费需求答: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从消费形式上看,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个⼈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部分。
其中,个⼈消费需求是指居民个⼈⽇常⽣活中对各种个⼈消费品和⽣活服务的需求。
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服务部门对公共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和物质⽣产部门为供集体消费之⽤⽽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章节题库-导论及第1篇【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这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
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等等。
二、简答题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方面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批判地吸收了各种经济学说中的科学合理成分。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在的本质属性。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发展性。
①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原理需要有新的发展。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股份制经济刚开始萌芽。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经济发展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
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经济发展不包括也不应该包括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尽管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影响。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3.产业结构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经济发展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08、2010、2019研]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
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
2.相对剩余价值[中央财经大学2000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答: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虚拟资本[南京财经大学200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7研;中央民族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9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4
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它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价值形态的资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无论何种具体形态下的资本都具有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风险性等基本特点。
实物资本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
实物资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它们是通过投资而由货币资本转化而来,属于生产资本;另一类是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即商品资本。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地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相应的收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亦称专有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等。
剩余劳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有了产品的剩余,相应地,劳动者的劳动便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剩余劳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的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利润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价值增殖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殖额。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圣才出品】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的意义。
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资料进行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所有制答:所有制在本书中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抽象劳动答:从劳动的抽象形态看,如果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即都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种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体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2.货币流通规律答: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如果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
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3.社会资本答: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是指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又称为社会总资本。
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
广泛性是指社会资本所包含的单个资本,不仅有投资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也有投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不仅有投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也有投在服务业的资本。
系统性是指构成社会资本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本投放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比例;而且投在各部门和产业的资本,其各自运行也必须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