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设计规范-(38666)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 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 horizont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
7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7.1设计说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它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盐类和病原菌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
除此之外,人工湿地具有出水水质好,氮、磷处理效率高,运行维护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
7.2设计参数基质填料平均空隙率:ε=0.7。
7.3人工湿地设计计算7.3.1基质层基质层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核心部分,在设计中,需从基质的种类、粒径和厚度三方面考虑。
不同基质的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不同,以P为特征的污水,最好选择飞灰和页岩为基质,而以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为特征的污水,常选用土壤、细沙、砾石的一种或多种作基质。
基质的粒径的大小是影响湿地系统水里传导性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污染物在实地中的停留时间和系统的孔隙度。
目前的人工湿地,基质粒径范围在0-30 mm之间,通常选用的粒径范围是4-16 mm。
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填料粒径一般在60-100 mm,分布于整个床宽。
在欧洲有实践表明:粒径为8-16 mm的基质,水里传导性好,是以植物生长,处理效果好。
基质的厚度是决定人工湿地国税断面面积和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一般须根据系统所栽种植物的种类及根系的生长深度确定,以保证湿地床中必要的好样条件。
目前运行的人工湿地,其基质厚度在0.5-1.0 m之间。
鉴于上述设计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基质层设计如下表4:7.3.2植物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一般要求适地适种,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抗病虫害能力强,重视物中间的搭配,能适应当地得气候且有一定经济观赏价值。
例如,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芦竹、芦苇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挺水植物;在地势略低的地方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在塘内水深较浅处栽种莲藕、菱角、芡实等浮土植物,水深较深处配置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并在塘内放养鱼、泥鳅、青蛙等动物。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33≤2000m/日处理水量。
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2术语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1.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完整版)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单位时间内流动通过的距离。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应符合居住区、村镇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人工湿地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手段,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着人工湿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展开,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湿地的重要性和功能。
2. 人工湿地设计理念人工湿地设计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两个方面。
2.1 生态系统修复人工湿地是为了修复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设计和建造的。
湿地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包括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水文调节等。
然而,由于人类的工业活动、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排水等原因,许多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人工湿地设计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服务。
2.2 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除了生态系统修复,人工湿地还承担着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角色。
生态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社会价值,包括水资源利用、气候调节、农田灌溉等。
人工湿地设计应考虑如何最大化提供这些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人工湿地设计原则为了实现上述人工湿地设计理念,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供设计师和规划者参考和应用。
3.1 自然模拟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尽量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和结构。
通过模拟自然湿地,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其更好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2 多样性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提高。
通过保留和增加湿地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增加人工湿地对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
3.3 微观细节与宏观规划相结合原则人工湿地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微观细节和宏观规划。
微观细节包括湿地形态、植被选择、材料运用等,而宏观规划则涉及整体布局和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只有合理地结合微观细节和宏观规划,才能实现人工湿地的设计目标。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系统,通过适当设置投料流速和流程,利用湿地水体、底质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和水生植被湿地系统等。
人工湿地设计的关键是考虑到水质和水量的处理需求以及湿地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就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人工湿地底材选择人工湿地底材选择是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底材要求对水体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附着性,常见的底材有砂砾、粘土、炭等。
砂砾底材透水性好,可以使水体通过并且加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粘土底材可以用来修复水体中的缺氧环境,从而改善水体质量。
二、人工湿地水质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工程水质处理方式分为水平流、竖流和湿地滞流等几种方式。
水平流是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和底材层对水体进行净化;竖流则是通过人工湿地中设置的填料层来进行水质处理;湿地滞流主要依赖于水体从而进行水质处理。
三、植物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能起到净化水质、修复湿地环境和提供生态的作用。
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四、湿地系统的布局和面积人工湿地系统的布局应根据不同的水体质量和水量需求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自净效应,尽量保证水质从高污染到低污染的流向。
湿地面积的大小与水量和水质的关系密切相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五、湿地系统的运维管理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主要涵盖底材选择、水质处理方式、植物选择、湿地系统的布局和面积、湿地系统的运维管理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可持续的人工湿地系统,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
人工湿地设计规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指引
人工湿地设计指引
简介
人工湿地是一个用植被和土地等自然材料模仿自然湿地的设计
概念。
它将处理污水的技术与自然过程相结合,将污水转化为清洁
的水资源。
设计步骤
1. 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最好是污水排放口的下游。
考虑场地的土地利用和建筑物对水流和水质的影响。
2. 设计目标:根据所需的水质处理能力设定设计目标。
3. 设计参数:计算系统的容积、流量和水位。
根据所需的水质
目标选择适当的植物和物质。
4. 植被设计:根据所需的水质目标选择适当的植物物种和数量,并将它们设计到系统中的位置。
5. 建设和操作:按照设计参数和植被设计建造人工湿地,然后设置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计划。
设计要点
1. 由于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选择正确的植物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物种会对水质处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2. 保持合适的水深和水流速度是保持湿地健康的关键。
如果水流速度过快,植物将无法存活并过滤污水。
3. 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是保持人工湿地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和更换必要的部件,并维护湿地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
结论
人工湿地设计是一项将自然过程和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创造性设计。
经过恰当的设计和维护,人工湿地可以将污水转化为清洁的可再生水资源。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处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一、工程规模和布置1. 人工湿地的规模应根据处理废水的水量、水质及需求来确定,同时兼顾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2. 人工湿地应与周边环境结合,并合理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轻微土地利用。
二、水质要求和设计要点1. 人工湿地处理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水质标准。
2. 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应考虑水质的净化程度,达到应有的标准要求。
3. 设计要根据所处理的废水类型、水质特征和水量确定湿地单元的数量和大小。
三、湿地系统的布局和构造1. 人工湿地的系统布局应分别设计主处理区和辅助处理区,有机地组合起各种湿地单元,充分发挥不同湿地单元的功能。
2. 构造要考虑湿地水位管理的动态变化,兼顾稳定运行和管理便捷性。
3. 构造物的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的材料,以确保运行的安全可靠。
四、植物选择和配置1. 湿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命活动能力等因素。
2. 植物配置要根据湿地的特性来确定,保证植物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应性。
五、运行与管理1.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有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规范,定期进行水质和植物生长的监测。
2. 必要时进行清淤、修剪和其他维护工作,确保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运行期间要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1.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3. 年鉴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法规要求。
以上是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的基本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实现废水净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同时,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水体的处理需求。
人工湿地建设要求
梭鱼草生长在水中,效果图需体 现水环境。
湿地选址
1
图上标记1处做湿地花海,可 只做黄花鸢尾或梭鱼草,也 可两种互相点缀。
2、3处绿色草坪即可
边坡绿化都需要体现
湿地选址
2
1
2
1 1
2 1
2 2
图上标记1处做湿地花海,可 只做黄花鸢尾或梭鱼草,也 可两种互相点缀。
标记2处绿色草坪即可。
边坡绿化都需要体现。
边坡绿化
边坡参考图
要求
• 本次效果图主要展示互通湿地花海。 • 植物确定:黄花鸢尾(绿叶黄花)和梭鱼草(绿叶紫花),配比
要求以视觉效果美观为主导。 • 湿地:互通闭合处、面积大的地方皆可做湿地。 • 边坡:根据参考图,“绿色”视觉。 •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尽量以CAD中的地形一致,可做适当调整。
黄花鸢尾
黄花鸢尾为绿叶黄花,效果图需 把该特征体现出来。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
人工湿地设计规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监测与评估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数据采集:定期对人工湿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人工湿地环境的状况。 数据应用: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人工湿地设计、管理和保护等方面,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食物链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态位和营养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 约关系。
湿地生态平衡维护
植被覆盖:保持湿地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 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湿地水质的清洁,防止污染。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人类活动控制: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保持湿地的自然状态。
人工湿地环境监测与评估
章节副标题
水质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等 监测方法:现场采样、在线监测 评估标准:水质达标、生态平衡、安全性 评估周期:定期监测与评估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包 括水质、土壤、
植被等
监测方法: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实验、遥
感等
评估标准:根 据监测结果, 制定相应的评
0.5-1米
水生植物:根 据生长速度和 覆盖面积,一 般种植间距为
0.3-0.5米
人工湿地水体设计
章节副标题
水体深度设计
浅层水深:0.3-0.5米,适合挺水植物生长 中层水深:0.5-0.7米,适合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生长 深层水深:0.7-1.0米,适合沉水植物生长 塘面水深:不宜过深,保持稳定的水位
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周 期
植物配置方式
根据湿地类型选择植物 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植物配置要注重多样性 植物配置要与景观相协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38666)
⼈⼯湿地设计规范-(38666)⼈⼯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民共和国⽔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湿地污⽔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民健康⽔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于江苏省内⼈⼯湿地污⽔处理系统的设计、施⼯、验收和运⾏管理。
1.0.3⼈⼯湿地污⽔处理对象为⽣活污⽔、⽣活废⽔,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
包括城市⽣活污⽔、农村⽣活污⽔、学校⽣活污⽔、住宅⼩区⽣活污⽔、宾馆污⽔、机关事业单位污⽔、疗养院污⽔、景区污⽔、污⽔处理⼚尾⽔等。
1.0.4本规程适⽤的处理规模:⽣活污⽔处理规模≤2000m3/⽇处理⽔量,城市污⽔处理⼚尾⽔处理时规模≤10000m3/⽇处理⽔量。
1.0.5⼈⼯湿地污⽔处理系统的设计、施⼯、验收和运⾏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湿地是⼈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建造的、可控制运⾏的湿地系统,⽤以对受污染⽔进⾏处理的⼀种⼯艺,由围护结构、⼈⼯介质、⽔⽣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进⼊⼈⼯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达到⽔质净化作⽤。
⼈⼯湿地分为表⾯流⼈⼯湿地、⽔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
2.1.2表⾯流⼈⼯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在⼈⼯湿地介质层表⾯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物膜降解作⽤,使⽔净化的⼈⼯湿地。
2.1.3⽔平潜流⼈⼯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从⼈⼯湿地池体⼀端进⼊,⽔平流经⼈⼯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物膜的降解作⽤,使⽔净化的⼈⼯湿地。
2.1.4垂直流⼈⼯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从⼈⼯湿地表⾯垂直流过⼈⼯湿地介质床⽽从底部排出,或从⼈⼯湿地底部进⼊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得以净化的⼈⼯湿地。
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人工建设湿地系统来处理水质、净化环境的一种环保技术。
人工湿地构筑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影响着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维护。
下面介绍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
首先,人工湿地构筑物应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和水质特性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人工湿地构筑物可以分为表层流湿地、底部流湿地和人工沼泽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构筑物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处理效果。
例如,表层流湿地适用于处理高浊度水体,底部流湿地适用于处理低浊度水体,而人工沼泽则适用于处理高负荷的有机废水。
其次,人工湿地构筑物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人工湿地构筑物应具备良好的自净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构筑物内部设置适当的填料和植被,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微生物群落,促进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最后,人工湿地构筑物应具备方便的运行维护条件。
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到运行维护人员的实际情况,设置方便的检修孔和清淤设施等,以便于日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人工湿地构筑物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建设出稳定性好、处理效果佳、运行维护方便的人工湿地构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2.1.5孔隙率porosity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2.1.6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2.1.7表面污染物负荷organicsurfaceloading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2.1.8表面水力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2.1.9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2.1.10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或防渗层中,单位时间内流动通过的距离。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3.1.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居住区、村镇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3.1.2人工湿地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当地地质、气象、水文特征等因素,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勘察,避免人工湿地池裂损、淹没、河水倒灌、排水不畅等情况发生。
3.1.3人工湿地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满足各构筑物的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填料装填、湿地池疏通及日常管理的要求。
3.1.4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3.1.5对并行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超越管渠。
3.1.6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计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3.1.7农村地区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3.1.8设计工艺1.预处理pretreatment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栅、沉砂、初沉、均质、水解酸化、稳定塘、厌氧、好氧等。
2.后处理aftertreatment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稳定塘等。
3.基质bedfiller指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砂、砾石、沸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
4.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驻留时间。
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按公式(1)计算:t=(V×ε)/Q(1)式中:t——水力停留时间,d;V——人工湿地基质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基质实体及其开口、闭口孔隙,m3;ε——孔隙率,%;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
3.9表面有机负荷organicsurfaceloading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
按公式(2)计算:(2)式中:qhs——表面有机负荷,kg/(m2?d);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C0——人工湿地进水BOD5浓度,mg/L;C1——人工湿地出水BOD5浓度,mg/L;A——人工湿地面积,m2。
5.表面水力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所能接纳的污水量。
按公式(3)计算:(3)式中:qhs——表面水力负荷,m3/(m2?d);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A——人工湿地面积,m2。
6.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按公式(4)计算:(4)式中:i——水力坡度,%;Δll——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m;L——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的水平距离,m3.2设计水量与水质3.2.1生活污水水量宜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量经调查后确定,或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
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采用埋地塑料管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取高值。
居民生活用水量可参考下表(升/ 人.日):3.2.2设计污水水质应经实地监测资料确定,或参照相同性质居住区、污水处理厂或乡镇污BOD5水的水质确定。
如缺乏相关资料时,可根据下表数据确定:3.2.3人工湿地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应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人工湿地类型应根据污水特征、区域环境、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
设计内容应包括湿地池结构设计(面积、集配水系统、防渗等)、填料选择、植物种类选择、预处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
3.3.湿地工艺3.3.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典型工艺组合如下: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2.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3.3.2当人工湿地的流量在100m3/日以上时,人工湿地池不宜少于2组。
3.3.3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或不用提升设备而达到排水通畅、降低能耗的要求。
3.3.4应尽可能利用建设地地形落差进行污水自然充氧,减少或不用曝气设施。
4.污水预处理4.1一般规定4.1.1为保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生活污废水应经预处理方可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4.1.2预处理系统的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去除悬浮物,漂浮物以及降解有机物的能力;2具一定水量平衡能力;3污泥处理和容纳能力。
4.1.3预处理程度根据具体水质情况与水质要求,选择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等适宜工艺,以达到协同削减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4.1.4污水进入预处理系统前应设格栅拦截。
当处理量较小时可选用人工清除格栅,处理量较大时用自动清除格栅。
食堂和餐厅的含油污水,应需隔油池处理后方可进入预处理系统。
4.1.5预处理设施应设置排臭系统,其排放口位置应避免对周围人、畜、植物造成危害和影响。
4.1.6对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出水、二级处理出水或类似污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可不需预处理,直接进入人工湿地。
4.2预处理设施4.2.1化粪池有效容积应为污水部分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
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放,化粪池体积应按有关公式计算确定;如生活污水单独排放,则根据使用人数选用相关规格化粪池。
采用化粪池预处理时,应符全下列要求: 1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20m,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30m。
2化粪池可作污水一级处理构筑物时,BOD去除率可按20%计算。
3污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宜采用18~24h;污泥清掏周期宜采用6~12个月。
4.2.2调节池主要在待处理的污水量、污水水质变化较大时设置,停留时间设为4~8小时,起到调节水量、均恒水质作用。
4.2.3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宜≥24小时,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停留时间可适当延长。
厌氧池作为预处理设施时,应注意:1接触厌氧池内宜用固着型弹性填料,填料间宜保持10~30cm间距以防堵塞,水力停留时间宜≥18小时。
2沼气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加以利用,可改建成厌氧滤池,将生活污水直接接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3用化粪池、沼气池改建为厌氧池时,应检查池体的防渗状况,存在渗漏现象的应加以改造。
4.2.4当采用鼓风曝气时,曝气池的超高为0.5~1.0m,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
供氧量应能维持混合液达2mg/L的溶解氧量。
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
4.2.5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设计应符合:1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每池可分为两室,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
2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填料应分层安装。
曝气装置安装宜根据填料的布置形式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