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哲学层面“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思想,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本质上,它是一种关于人的本真和人的尊严的主张。

它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是社会的主体和创造者。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优秀的生存环境。

这就需要社会尊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实质上与人的自由、平等、公正、尊严等人权理念是一致的。

它既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念,又是一种政治哲学思想。

它强调,政治权利和权力是为了服务人民,而不是压迫人民。

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伦理层面“以人为本”是一种伦理价值判断。

它对于人的尊严和权利有着基本的保障和检验作用。

伦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格尊严,这是一个不可侵犯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保障下,人们可以获得平等、自由和公正的待遇。

同时,“以人为本”还强调互助和团结。

社会上的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合作,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因此,在伦理层面,“以人为本”也是一种强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道德义务的观念。

三、政治层面“以人为本”在政治层面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和权益,强调了政治权力的服务性、人民性和责任性。

政治权力和公共服务的主管部门,应该依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和行动计划,以使人民获得更好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

政治层面的“以人为本”,还包括了公民的参与和民主监督。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居民自治、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监察制约等方式让国家政治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法律层面“以人为本”还在法律层面得到了体现。

法律是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以人为本”的法律原则,要求对每个人的权利进行平等、公正、竞争性地保护,禁止一切将人权视作权力寻租资本的违法行为。

同时,法律要求政府部门和机构应当根据人民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公共服务,在政府公众零距离、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

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

全面、准确地认识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人们的价值得到实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优化,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

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坚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为本。

《联合国首届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宣言》指出,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既要能满足人当时发展的需要,也要能保证人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而不受伤害,具有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能力。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导向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导向
2、人是 发展 的 动 力 。人 是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实 践 主体 ,足创 造社 会 财 富 的物 质 生 产 过 程 巾 唯 …·能 动 的 因素 。若 没有 人 的参 与 ,社 会 的物质 生 产 、人 与 自然 之 问的 物 质变 换 ,就 小 町能 发 动 和 进行 。人本 身 的天 赋 、创造 性 和 主体 能力 的允 分 发 展足 社 会财 富 中最 本 质 的 东 西 ,因 为一切 社 会 财富 都是 人 的本 质 力 量 的 对象 化 ,都 是 人 的主体 力 量 的创造 性成 果 。早在 100多年前 . 马 克 思 就 曾指 出 ,随着 社 会 生产 力 的发展 ,社 会 I财
《砖南季 》2006年第 6期
· 4 -
维普资讯
人学硼 究
富 的标准 将不 再是 劳动 的 消耗 ,即不 再 是工 作 时 间和数 量 ,而是 组成 社会 的个 人能 力 和 素质 的发 展 。在全 球化 和知识 经济 时代 ,世 界各 国之 间的竞争 ,归 根到 底是人 才 、智 力 和科 学技 术 的 竞争 。人 力 资源不 仅 在经 济 发展 中发 挥 着越 来 越 大 的作 用 ,人 的素 质 、人 格 、品 质 也是 社 会 制 度体 制 改革 创新 和 高效运 行 的重 要保 证 。一 种 先进 的制 度 、体制 的创 设 与运 行 ,必须 依 赖运 用 它 的人 的现代人 格 和现代 品质 。无 论 哪个 国家 , 只有它 的人 民 的思想 心理 、观念 态 度和 行 为方 式 能 够 与各 种 现 代 形式 的经 济 发 展 同 步 前 进 , 其 现代 化才 能真 正得 以实 现 。人 的现代 化 并不 是 现代 化过 程结 束后 的 副产 品 ,而 是现 代化 的 制 度与 经济 赖 以 长期 发展 并 取得 成 功 的先 决 条 件 。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

维普资讯
NOV 00 .2 6 Vo134 No. . 6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 4卷
第 6期
“ 以人为本" 价值取 向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 据
郭 长春
( 海 大 学 社 会 科 学部 , 宁 锦 州 1 1 1 ) 渤 辽 2 3 0
摘 要 : 以人 为本 ” 我 们 党提 出的 科 学发 展 观 的 基 本 价 值 取 向 , 是 我 们 做 好 一 切 工 作 必 须 坚持 的 基本 价 “ 是 也 值取向. 因此 正 确 理 解 这 一基 本 价 值 取 向 . 树 立 和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的 前 提 。 本 文拟 对“ 是 以人 为 本 ” 值 取 向 的 价
哲 学 内涵 和现 实依 据 作 以深 入 探 讨 , 以对 我 们 理 解 和 实践 科 学发 展 观 有 些裨 益 。
关 键 词 : 以人 为 本 ” 价值 取 向 ; 学 基 础 ; 实依 据 “ ; 哲 现
中 图分 类 号 : 0 8 D B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3 9 (0 6 0 —0 1 ~0 10 — 2 l20 ) 6 0 6 6
成新世 纪新 阶段新 任务 , 具有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

从“ 以人 为本 ” 是科 学 发展 观 的 价 值取 向 的角

“ 以人为本 ” 价值 取 向的哲学 基础
度看 , 以人 为本 ” “ 中的“ ” 人 是相 对 于传 统 发展 观的
价值取 向“ 以物 为本” 中的“ 而 言的 , 这个 意义 物” 在
每个人 的具体利 益 ; 不仅 涉 及 中 国人 的利 益 , 涉 也
及 全 人类 的利 益 。 从“ 以人 为本 ” 中国共 产 党执 政 理 念 的新 的 是

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二 、以人 民的切身利益为本
利 益源 于 需 要 , 利 益 是 通 过 社 会 关 系 表 现 出来 的 需 要 。 人 民的切身利益 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利益 、政 治利 益、精 神利益 、社会利 益和 发展利益 。在 当前我 国为实现全 面小康 而努力 的关键 时期,人民的切身利益则较为集 中地体现在 经
策。
三 、以人权保障为本
什 么 叫人权 ?美 国 17 年 《 立 宣 言》 中提 出: “ 76 独 一 切人生来都是 平等的 ,他们均享 有不可侵犯 的天赋 人权—— 生存 、 自由、追 求幸福 。”我 国讲人权指 的是 公民享有 生存 权 、人身 自由权 、劳动权和广泛 的民主权 。我 国非 常重视保 障人权 ,2 0 年将 “国家尊重和 保障人权 ”写进宪法 。一些 03 国家 总是 攻击 我 国没有 言论 自由 ,而 实 际上我 国 公 民享 有 充分 的言论 自由,并且将其置于优 先保障 的地位 。当前,最 大 的言论 自由市场在互 联 网上 。截至2 1年 5 0 O 月, 中国网 民 人数达 到40 亿 ;互联网普及 率达到2 .% .4 8 9 ,超 过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使 用 手 机 上 网 的 网 民达 N 2 3 亿 人 , 有 上 百 万 个 论 .3 坛 ,有2 2 . 亿博 客用户 。网 民每 天通过 论坛 、新闻评论 、博 客等 渠道发表 的言论有 3 0 0 多万 条 ,全 都是言 论 自由。我 国 各级党政领 导人,经常上 网了解 公众 意愿 。据抽样 调查,超 过6 % 0 的网 民对 党和政府 发挥 互联 网的监 督作用 予 以积 极评

医疗 ,扶持贫 困地 区教育 ,建立 农村 养老保险等等 。为此 , 河北 省太行 山东麓 的灵 寿县南 寨镇6 岁农 民王三妮 ,历时 1 O 年 ,耗资8 ,于2 0 年1 月2 日,铸成一 只2 2 万 06 1 2 5 公斤的青铜 大鼎 ,记载农 民告别了延续2 0 多年的 田赋 ,赞颂 党的好政 60

论以人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价值取向

论以人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价值取向
以期在公共服 务市场化进程 中对 以人 为本 价值 的实现有 所裨 益。 [ 关键词 】 以人为本 ; 公共服 务市场化 ; 价值取 向
【 中图分类号] C 1 9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09 0 1 o 5 2 0 8. 0 3 20 ) l—o 0 —0 - . - 4 综上, 在公共服务市场 化中坚持 以人为本 的价值取向就 是要 以我国最广 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为 出发点 , 既要考虑当前
国家是 源于阶级统 治 的需要 , 维护统 治 阶级利益 、 是 镇压被 统 治阶级反 抗 的工 具。这种 国家起 源说 虽然带 有 “ 治” 统 、 “ 镇压 ” 等暴力色彩 的字眼 , 但是更 深一 步挖掘就会 明 白: 在
第一 , 空间上的含 义。“以人为 本 ” 是指 以“ 体人 民” 全
20 0 9年第 l 期 1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 o ann miitainColg or fLio lgAd nsrt le e o
No 1 2 O . 1, O 9
(第 n 卷第 l 期 ) l
( o. I N . I V 1I . oI )
论 以人为本
属性 。随着社 会不断发展 , 们思想活动 的独立 性 、 人 选择性 、
纪八十年 代开始 的市场 经济体 制改革 已经进行 了 3 多年 , O 市场经 济有 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 。随着市 场经济不断完善 , 平
等、 法治等观念 日益深人人心 , 公众 的理 性不断增强 , 公众对 自已的真正需求也越 来越 清楚 。在此背景 下 , 公共部 门的精 力应放在如何使公众理性 得到进一步 的发挥上 , 即如何最 大 限度促成市场 自生 自发的秩序 , 这就需 要公共部 门坚持 以人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由个人构成的。这就涉及 到 了怎 么理解 以人为本 的“ ” 人 的
收 稿 日期 :0 6— 0 20 6—2 6
不难看 出 , 马克思 描述 的人 类社会 发展 的三个 阶段 , 就
是人 的个性 不断获得 解放 的历 史进 程。如果 说马 克思 主义 是关于人 的解放 学说 的话 , 么 , 的解 放必 须落 实到 每一 那 人 个个人 的身上 。 由“ 民” 人人 ” 人 向“ 的转变 , 符合 马克 思主
央领导集体提 出“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表明我们党 随着 。
改革 开放实践 的不断深入 , 对发展 问题的认识 也在不断地 深 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 展观的起点和归宿 , 持 以人为本 的 坚
常所说 的人类 。马克思称 自己是世界公 民 , 身为人类 而工 终
作 。作为人类 , 自己的“ 有 类本质 ” 类利益 ” 这 是不 可否 和“ , 认 的。二是作为 群体 意 义的社会 存在 的人 。其 特征 是具 有 共 同的利益 , 如各 种不 同的社 会 团体 、 民族 、 阶级 、 工人 、 农 民、 军人等。三是具有独立人格 和个性存 在的人 。这三个层
答 。邓小平提出的“ 发展是 硬道理 ” 江泽 民提出 “ , 发展是 党 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 都 包含 了发展 为 了最 广大 人 民的利 , 益这个根本的 问题 。“ 以人 为本 的科学发 展观” 对这一 问题 , 回答得更加鲜明 。胡 锦涛在 解释 以人 为本 的涵 义时明确 指 出: 坚持以人 为本 , 就是要 以实现人 的全 面发展 为 目标 , 人 从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出发谋 发展 、 发展 , 断满足 人 民群 众 促 不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 化需要 , 实保 障人 民群众 的经济 、 治 切 政 和文化权益 , 让发展 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应该说 , 锦涛的 上述论 断 , 胡 明确地 回答 了发展 为 了谁

以人为本应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应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更加注重公 平”转 变,才有 望摆脱 困境 ,赢得经济和社会 的长 足发展和进 步,使和谐社会的
建设 落到实 .
关键词:公 共政 策;以人 为本;价 值取 向 中图分类号:C 1 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4 6 (0 00 -0 0 -0 6 3 5 42 1)4 0 7 3
国 的公 共 政 策 ,要 达 到 这 个 目标 ,应 以下 具 体 措
施: ( )强 化 社 会 的 公 平和 正义 一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和 正 义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济体 制改革 的深 入发 展及现 代化进 程 的推进 , 产 业结构、就业制度 、分配机制发生 了重大变化,
矛盾, 二者是此 消彼 长 的关系, 也是政府 在公共政
策制定 中很难处 理好 的问题 。鉴于我 国生产力落
后 的国情, 改革开放 以后 ,政府将精力过多地集中
在效率上 。在一定程度上弱 化了公平价值取 向。
群 体的收入 , 是收入最低 的 2 %群体 的收入 的 3 0 3
倍 。部分社会成员之 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 农民、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由于受体制结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响我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弱势群体以民政部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2 4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新时期 我国公共政策 面临的困境
第 一,公平 与效率失衡 。公平和效率是一对
为 32: :而东 中西部原有 的收入差距被进一步 . 1 扩大 ,从 2 0 0 0年 到 2 0 0 4年行业 差距扩大 了 1 . 6 倍 ;若按全要素收入来分 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人 为本是 社 会主 义 的本质 要 求
马克思 认 为 , 社会 主义 是 “ 以每 个人 的全 面 而 自由为基本 原 则 的社 会 形 式 ” 代 替 那存 在 着 阶级 ,
和 阶级 对 立 的 资 本 主 义社 会 的将 是一 个 联 合 体 ,
在 那里 , 每个 人 的 自由发 展 是一 切 人 自由发 展 的 “
维普资讯
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 观
《 团党校 学报 ̄ 06年 第 2 ・ 兵 20 期 总第 9 期 8

秦 伟
野 尜
掰 昏 毖 屣 觋 绚基 尜 谊 匈
( 新疆财 经学院 , 疆乌鲁木 齐 8 00 ) 新 30 0
【 要】 摘 以人 为本 是科 学发 展观 的核 心 。坚持 以人 为本是 社会 主 义 的本质 要 求 , 社会 发 展 的前提 , 是 是
能 转化 为现 实 的生产 力 , 使经 济得 到 发展 。 的素 人
质 和 劳动 技 能 的提 高 , 一方 面 可 以改 进 劳 动手 段 , 以更小 的投 入开 发 出更 多 的 自然 资 源 ; 一方 面 , 另 可 以通 过技 术创 新 , 断 开拓 和 发 展新 的资 源 , 不 使 现存 资 源 由于认 识 水平 的提 高 而更 好 地 为人 类 的
在 新 时期提 高 党 的执政 能力 的重要保 证 , 实现 经济 、 是 社会 、 与 自然 的全 面 、 人 协调 、 可持 续 发展 的基 础。
【 词】 关键 以人为 本 ; 学 发展 观 ; 值 取 向 科 价 【 中图分 类号] 1 . C9 21 【 文献标 识 码】 B 【 编号]0 9 0 7 (0 6 0 m 0 1  ̄0 文章 1 0 m 2 4 2 0 )2 0 4 2 【 者简 介】 作 秦伟 , , 男 新疆 财 经 学院马 列部 。

以人为本:中华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中华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1
20 0 8年 6 月
中 国 医学 伦 理 学
Chi s e ia his ne e M dc lEt c
V0 . No 3 121 . Leabharlann Jn 08 u .2 o
以 人 为 本 : 华 医 学 伦 理 的 基 本 价 值 取 向 中

o e td. i r ne
Ke r s:“p o l y wo d e p e—o e td”;t e Chi s dc t is;b o t is;me i a t i stan n . i r ne h ne e me i a e h c l i eh c d c eh c r i i g l
求, 医学 的发 展 就 会 迷 失 方 向 , 至 会 背 离以人 为本 的根 本 宗 旨 。 甚
[ 关键词 ] 以人 为本” ‘ ‘ ;中华 医学伦理 ;生命 伦理 ;医德修养 [ 中图分类号 ] 0 2 R一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1— 5 5 20 )3— 13— 3 10 8 6 (0 8 0 0 3 0
Pe p e—o i n e ol re t d:t nda nt lVa ue o i s e c lEt c he Fu me a l f Ch ne e M dia hi s
Li u a u Sh xi
( eat etfL w a dP li X ' n ol e S a n iX ' ,10 8 dp r n a n oic o i n m o ts f a 既C lg , h a x , in 7 0 6 ) e a
1 “ 人 为本 ” 人学 意 蕴 以 的
普 遍 、 久 的形 式 。 没 有 人 就 不 会 有 社 会 , 有 个 人 的 历 史 恒 没

论大学德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论大学德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p o l m,olg r l d c t n s o l n it’e p e fr mo t r b e c l e mo a u ai h u d i ss p o l o e s’ e e o
ad i bet e sol ae a otte s dns d l le n t ojc vs h ud cr bu h t et’ a yf. s i u ii
生活 , 也缺少对学生 的关心和尊重。这种 “ 无人化 ” 的德育是 消极和低效的。而以人为本 的德育将学生视作道德主体 , 关 怀并尊重学生 、 关注他们的生活 , 道德 教育取材于学生 的生
活范 围, 关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典型和普遍 的思 想 、 道德 问 题 。取材于学生的实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 ; 德育过程 中师生间 的平等对话 、互相关怀让学 生真正感受到被尊重
论 大 学 德 育 以人为 本 的价 值 取 向
胡 晓颖 甄佩佩 焦立辉
河北・ 家庄 石 008 ) 500 ( 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0 1 1 — 1 — 2 1 7 — 8 4 2 1 )5 0 4 0 冷冰冰地塞给学生 , 学生被动地遵守 。它脱离学生 的需要和
Ore td / Hu Xio igZ e ep i io Lh i in e / a yn ,h n P ie, a iu J
Ab t a t T e mo ts ro sp o lm fc l g r l d c t n sr c h s e iu r b e o ol e mo a u ai e e o
注生活。
Ke wo d c l g r le u a in e p e f r mo t y r s o l e mo a d c t ;p o l o e s;mo a e o rl

主体性 人民性 人性化——论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取向

主体性 人民性 人性化——论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取向

在 社会 主义 现代化 建设 过程 中, 曾经有人 片面 地认为 社会发 展 问题 就是 人 的发展 问题 , 只要人 的问题解 决了, 其它 任何问题 都会迎 刃而解 , 这样过 分强调人 的发展 而 弱化 社会 经 济 发 展的 思想 指 引下 , 的 在 人
主观 能动性 被无 限扩大 , 果人被“ 结 物化 ” 甚至 “ 异化 ” 在这一 思想 的指 导下 , 国社 会一 度陷入 了“ , 中 文化
目的 , 是手段 , 目的 和手段 的统 一 。任何个 人 只有 作为 他 人 的手 段 才能 达 到 自己的 目的 , 有对 社 又 是 只
会作 出贡 献才 能实现 自己的价 值 。人 是 目的 , 即人 是人 的活 动及社 会发 展 的终极 目的和归 宿 , 里强 调 这
的是人 的活 动与 社会 发展 的活 动具有 自觉 的 目的 , 而促 使人 们 从事 各 种活 动 的根 本 原 因 就是 人 们 的需 要 , 的任何 活 动 , 人 归根 到底 都是 为 了满足 人 的各 种 需求 , 促进 人 的全面 发展 。人不 可能 只是 目的 , 而不
价值取 向概 括 为主体性 、 民性和 人性 化 。主 体 性是 从 哲 学视 域 而 言 , 人 人是 手 段 , 又是 目
的 ; 民性是 从 历 史唯 物主 义视域 而 言 , 民群 众是推 动社会 历 史前进和 发展 的主 体与 动 人 人
力; 人性 化是 从社 会视 域而 言 , 社会 要 和谐 、 可持 续发 展 必 须 重视 人 文 关怀 , 注 民 生 。 要 关 构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会 , 实践科 学发展 观都 必 须 坚持 以人 为本 思想 为核 心 。
和贵族 的统治 , 建立 资产 阶级政 权发 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 历史 进入 到 2 世 纪 , 1 中国共 产党 结合 基本 国情 , 时提 出 以人 为本 , 适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发展 战 略 , 国共 产党 所提 出的 以人为 本 , 所蕴 涵 的当代 价值 取 向 已经 远远 超 出文 艺复 兴时 期其本 初 意义之 中 其 内涵 。胡 锦涛 同志指 出 :坚持 以人 为本 , “ 就是要 以实现 人 的全面发 展 为 目标 , 从人 民群 众 的根本 利益 出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文恺许倩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文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探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1、“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立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中所体现的“人”是“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所谓现实的人,就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在社会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这一论断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其次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现实的人”有其实践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不是从抽象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人,而是把人真实地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这一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2、“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从事实践活动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民群众作为理论的出发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论断,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在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因此,人民群众是在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中创造历史的,而这种规律正反映了人的活动和自身发展的规律。

“以人为本”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一致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同时,社会发展又反过来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要,逐步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摘要: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人民利益至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价值评价标准,这不仅将促进人类社会全面综合的发展,而且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一、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其着眼点在于人。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奋斗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不是某个超人主宰的附庸或工具,而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根本、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

人不仅创造了世界和历史,也创造了人本身。

人的创造本质的存在,确立了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明了人的世界和社会要以人为本。

以胡锦涛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

”“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可见,自然运动是没有人参与的,而社会活动则是人自觉参与的活动。

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就在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正如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针对“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扭曲,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发了社会主义的人民价值观。

论以人为本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论以人为本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 : 以人 为 本 ; 值 取 向 ; 用 价 作
中 图分 类 号 : 0 D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0 9 2 —270 1 7 —1 8 2 0 )40 1—2
离 以人 为本 是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本 质 和 核 心 。 以 人 为 本 , 就 的 具 体 历史 条 件 和 社 会 关 系 , 开 社 会 发 展 而 大 讲 人 道 主
会 中客 观 上 限制 了 王 权 , 分 地 保 护 了 民众 的 利 益 。但 是 , 身 的发 展 。人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 在 《 于 费 尔 巴 哈 的提 纲 》 , 部 关 中
“ 事实上 中国的传 统 民本 思想 是针 对 “ 以君 为本 ” 言 的, 而 爱 马克思写道 :人 的本 质不 是 单个 人所 固有 的抽象物 。在 其 民、 重民仅是手段 、 种 治 国术 , 目的并 不 在 于倡 导 以人 现 实 性 上 , 是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马 克 思 还 说 过 :各 个 一 其 它 ” “
说 ” 谭 嗣 同 的 “ 末 民 本 说 ” 我 国形 成 了 民 本 主 义 的 思 想 的全 面 而 自由 的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以人 为 本 就 是 以人 和 君 ,
文化传统 。种种尊 民主张 , 在我 国长达 2 0 0 0多年 的封 建社 的本 质 为本 , 是 要 根 据 人 的 本 质 来 引 导 和 规 范 社 会 和 人 自 就
No 2 , 0 9 . 4 2 0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s n r
20 0 9年第 2 4期

论述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

论述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

探寻人本主义的核心信念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
导意义。

其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人类的利益和尊严应该是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最高考量。

这种思想纠正了以往一些主义把国家、
种族、政治体系等看作至高无上的价值取向,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的本
质和需求。

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价值。

人本主义者认
为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以及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
和机会的权利。

同时,他们也倡导民主制度,认为政治权力必须来自
人民的授权,才能为社会公正服务。

三、人本主义强调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幸福是全面发展的结果,这包括身体、心理、
思想、感情、社交等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物质与金钱。

他们相信每
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而这需要建立一
个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

四、人本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
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有责任保护、维护和与之和平相处。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的核心信念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实现。

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

!)!!!"#$"%!!人类学!何月华!林敏霞!秦!璞!覃锐钧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运用不同的方法将这个庞杂的体系进行分割!梳理"使其更有条理!有头绪"从而为其系统而细致的研究指明了道路#因为这些方法产生的根据!角度!着眼点不尽相同"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产生了众多派别#例如"从文化纵向传承角度着眼"产生了进化论学派$包括单线进化论!普同进化论以及多线进化论%&从文化的横向联系入手分析"产生了传播论学派&从文化的特性方面入手分析"产生了功能学派!结构人类学派!象征人类学派!解释人类学派等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文化"对其进行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任何学派都非尽善尽美"所以人类学者对待这些理论方法的态度就应该把握其脉络与谱系"将其融会贯通"对其进行整合"因地制宜"为我所用#人类学的眼光"要求其对内部理论的全面整合#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无论从外部还是内部看"人类学的眼光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整合式的观照(#例如"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人类学分析"就涉及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问题!古老文化传承与流行文化并置模式的利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应与作用等等#人类学进行的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观照"是一种整体的带有反思性质的思考#中国并不缺少各种类型的品牌及多如牛毛的专家&中国最紧缺的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并能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的问题专家#’尤其重要的是知识分子能将自己的思想灵魂植入强烈的)问题意识*之中"而不仅仅作为一个专家的专业和学术而悠心其外"问题将有希望不再成为问题++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民族"往往是问题最多的民族&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专家"往往本身就是最成问题的)钻$钻营投机%家*#(48世纪;8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尔库存思和库思曼称人类学为’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可见人类学所具有的独特的质疑风气#人类学者应该是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专家"他们所努力追求的全面与客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终极真理(的意味"也许完美的极致只在理论中"而不可能实现#然而"这并不影响人类学者的努力方向"而是恰恰相反"读了下面的故事也许会有所感悟吧#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A @岁时有一次顿悟#一天晚上"他提灯到户外散步"在灯下看着地下天然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块小方砖"他发现无论怎么努力只能看清楚灯下这几块方砖"而无法看清楚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这是他突然顿悟,这就是他在整个科学事业中的位置,一个提灯人能办到的只是看清庞大位置体系中的一个点"并把这个发现指给别人#他在-昆虫记.中写道,’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些局部拼制出来#(人类学者就是这样一个提灯的夜行者#正如香港科技大学的张兆和教授所说的人类学的眼光是’以小见大("其实并非与我的观点相悖"这正是宽广视野和宏大视角下"人类学者从个案研究入手"并逐步建立个人体系的途径#然而无论这个体系多么的完备"我想也只是人类学这幅巨型画面的某个局部#对人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式的观照"这一独特而宏大的视角注定了人类学者的学术生涯中必须’提灯(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3"段颖#杨慧C 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经验与理性!>"C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4888#%@&C!4"杨远宏5喧哗的语境!I "5重庆出版社#488:5以人为本"""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和价值取向#林敏霞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这门学科的’眼光(问题"即这门学科是以怎么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这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而方法论又离不开价值观#一门学科的价值取向往往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方法论#因此"人类学的眼光问题与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当今人类学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也就是要从人出发"去探讨人的生存策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等"从人出发去观察一切"并最后回到人&要尊重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一点"可以由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比较以及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对象的特点%和人类学在具体操作上的原则和方法的特点得以体现和突显#尽管"人类学和其他的社会学科其研究对象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研究有意识的!有主观目的人的活动&但是"人类学家的世界观!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从研究小型部落社会发展出来的研究方法都决定了它是一门有着独到之处的研究人的学科#如果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经济领域中的活动!政治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政治领域的活动!历史研究的是过去时代的人们的社会行为"那么人类学对人的行为关注是整全的"人类学家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的整体#基辛曾经讲过’人类学者掌握了人类社会在各种时空的不同行为方式"又掌握了智人的生物传承"是惟一能胜任概推人性!人类差异性和人类可能性的学者#(/文化人类学0基辛1’无论从人本的出发"还是从不同地理区域的族群生活式的理解考虑"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人类与国民未来发展的基础理念的重心之中#(/人类学通论0庄孔韶1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学这种以整个人类文化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何月华!林敏霞!秦!璞!覃锐钧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特点!使我们认为它比任何其他学科都更为"以人为本#$当今社会人类学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分支学科!如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女性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等!其对人类的研究角度都是独特的!不会离开人%人的文化这个主体去单独的探讨问题和现象$经济人类学关注人类本性%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在经济运作中的作用&生态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的生物性因素和环境的关系!而且还涉及人的文化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政治人类学不再只是一味研究"国家#%"政府#!而是对政治现象和本质的文化人类学的探讨!致力于对那些没有"政府#的初级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的研究&女性人类学则试图纠正人类学研究中的男性偏向!使人类学真正研究人类’’’包括女性和男性的学问&医学人类学探讨人与疾病的关系!在医生%患者以及家属之间建立一套理解性的%互动性的医疗模式等等$总之!人类学不同的分支学科都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去突显人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人当作主体去看待!关心人的作用%人的地位%人的尊严$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医学等等学科正是把人类学看待问题的方式带进他们的学科中!才体现出了它们"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另外!人类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即田野的方法&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秉承一些独有的原则’’’普同论原则%全貌论原则%文化相对论原则等等$这些方法和原则!在本质上都是以"以人为本#为内在的价值取向的$人类学的田野基本上是在高度人性的情境中进行的!当人类学者深入田野去面对可能是完全异己的文化时!他(她)要以平和的态度和平等的目光去对待它所面临的世界!相信那个世界人们生活方式的意义!他们信仰的真诚!尊重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一种价值取向下!一个人类学者才能做好田野$否者!他(她)根本就无法进入田野!更不要说尽可能接近事实的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普同论的原则则认为世界上现存所有的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何一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尽管!人类学建立伊始!人类学者的研究关注"原始#民族!以及具有异国情调的婚姻%语言%神话等等!带有猎奇和殖民主义的色彩!但是!当今社会!人类学家力图客观地看待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把他们的文化看成是所有生存方式的一种!而不强调属优属劣$即便面对不同的群体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人类学家也通常更关注弱小群体$这正是一种高度的人文情怀的印证$全貌论原则就是要求人类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把人类及其乃以生存的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种原则反映了人类学对于整个人类热切了解的渴望%对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和走向的关注$很少有学科会在那么宏观的高度!同时又在那么具体的研究中来探讨人类自身的问题$同样的!文化相对论原则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价值%都是平等的!也正是反映了人类学研究中对"他者#充分尊重的人文精神$总之!离开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人类学的田野就失去生命&人类学研究中所应秉承的一些原则也就成为无源之水$自然!在研究对象上!也不会宣称"人类学家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是人类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类学能够提高国民素质%有益社会%有益不同民族的理解和沟通%从而有益于整个世界的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所有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中!"以人为本#是人类学最基本的内核$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秦!璞刚开始这个题目是用来讨论的!但由于在讨论会上没有达成共识!于是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北京$在请教了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类学者之后!把经验总结如下*中央民族大学的王庆仁教授认为!人类学的眼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田野%文化相对论%整体性和跨文化研究$具体地说就是看一个事物或一个现象!首先要到田野中去亲身体验!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观察它的时候不能把它单独分割出来!而是要把它放在一个整体里!看到它和其他事物的联系$这些说的似乎是研究方法的问题!但若是把"眼光#看成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看事物#的话!此解释也十分贴切$云南民族研究所的何叔涛老师用一句诗来概括自己的观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认为一般人看事物都是有局限性的!包括地域上的局限性和人自身的局限性$人类学的眼光就是要突破这些局限性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他也指出*人类学者终究是人!局限性不可能被绝对地突破!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做到更好$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云南一个基诺族的村子!村民们本来都居住在传统的房子里!稻草盖屋顶!木料为墙!屋脚很高!屋中有火塘$后来乡政府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赚了点钱!觉得大家不能再住在那么"不文明#的房子里了!于是集资盖了像城镇居民住的那种水泥房$但是住进去不久!屋子就潮湿得厉害!电线都短路了!老人们也常犯关节炎!于是村民们只好又搬回到原来的房子里去住$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一个现象?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收不到预想中的效果$把"现代文明#引入基诺族的乡村却不能给村民们谋福利!这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造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人类学的眼光就是要突破种种局限性!看到它存在的道理!找到与它的最佳结合点$说到跨文化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的崔延虎和迪木阿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以人为本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同时也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从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内涵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在本质,论述以人为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

标签: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作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以人为本”的观念源远流长。

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家,多从治国之道上,讲人民的重要性。

早在《尚书》中就指出“为人,万物之灵”的说法。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将“以人为本”提升为治国方略:“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后来,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到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到康有为的“君民同体说”和谭嗣同的“君末民本说”,我国形成了民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传统。

种种尊民主张,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客观上限制了王权,部分地保护了民众的利益。

但是,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是针对“以君为本”而育的,爱民、重民仅是手段、一种治国术,其目的并不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理念,而在于“使民”、“治民”,在于“保民而王”,是为君权的稳固和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服务的。

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戈拉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宗教人道主义成了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

真正系统阐发人本主义思想则是在15、16世纪以来人文主义运动中开始形成的。

人文主义者高举理性大旗,激烈地批判宗教神学。

他们以理性代替信仰,以人性代替神性,以人权代替神权,把人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学说。

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后,由于资本主义的要求,以平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卢梭的“天赋人权”说盂德斯鸠的人民管理国家的“三权分立说”,伏尔泰的“自然权刺说”等等,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的最高地位,从而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能力,宣扬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集中到一起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人权观。

这些思想对保障个人权利、反对封建特权、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这种“人本学”“人权观”抽去了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离开社会发展而大讲人道主义和人权,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观察历史的准绳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所谓的普遍人性实际上是以资产者的现实要求为“模特儿”描绘出来的。

这种人权,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权利。

即“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

马克思主义超越“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

对“以人为本”作出了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人及其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本质为本,就是要根据人的本质来引导和规范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

人的本质是什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马克思写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还说过:“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

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群体和类相统一的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

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因索、社会因索和精神因素统一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本”,乃“根本”、“本体”、“本位”。

以人为本,指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本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所在,社会历史的全部成果应当是为了人。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造成人的“异化”,指出未来社会是人人自由、平等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复归。

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实践的目的所在。

而作为以人为本的“人”,是族类的“人”,是“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是所有个体的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无数个人的合力,其中有推动历史前进也有阻碍历史进步的人,作为本位的“人”,就必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既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依靠人、塑造人、发展人;又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为了人,以人的利益、发展、幸福和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是人的主体与客体、手段与目的、地位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生活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的内涵也就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人”和“以人为本”也必然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在当今中国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人民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我们国家人口多,地区发展水平又不一样,人民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要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

同时,还应该看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求,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细心体察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以物为本曾经超越了以神为本,而以物为本也必然要被以人为本所超越。

以物为本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给人类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如人类劳动的异化、贫富差距扩大、生态危机和人们精神家园的失落等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

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

应该看到,维护好。

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才能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耳的,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本质。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把以人为本原则规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之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之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正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都贯穿着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就是关于人类如何得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它凝聚和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

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更高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体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人民群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并且不断发展创新的成果,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的体现。

爱国主义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强调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地位,而这正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平台f改革创新是国家繁荣复兴的路径,也是个人自由发展富裕的前提。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行为得失、道德选择、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广大人民的和谐与自由。

因此,可以说。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抽象。

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突破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更是一种价值观。

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取向、核心理念和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