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完成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完成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完成情况汇报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我市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现就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市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确保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

同时,我们注重与专业机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增设了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海绵设施,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了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广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改善了城市的地表径流情况,有效减缓了城市内涝问题。

此外,在宣传推广方面,我市也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们通过举办海绵城市知识讲座、开展海绵城市科普宣传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意义,号召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市在政策法规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完善。

我们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规划和要求有序推进。

总的来说,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强宣传,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显现,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缓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等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地纷纷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概念解释海绵城市是指以城市为载体,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机制,采用生态、自然和柔性的措施,提高城市的抗击灾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并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品质,减少水灾损失,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同时也是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水利设施和绿地系统的建设,还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实现城市的水文循环和生态平衡。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意识到城市水logging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州市花都区作为中国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通过改造雨水管网、建设湿地公园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现象,提升了城市的抗洪能力。

南京也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之一。

南京通过构建雨水储存、渗漏、净化系统,利用城市绿地、河道等自然景观来吸纳和利用雨水,有效改善了城市水logging问题。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和人工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雨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本文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建设现状、挑战与机遇、发展趋势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一些挑战,如城市更新进度缓慢、资金支持不足等,但同时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等。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并且将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缓解城市雨洪、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现状、挑战、机遇、发展趋势、重要性、前景展望1. 引言1.1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概述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旨在解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雨洪排泄不畅、城市内涝,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构建起具有生态环境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荷兰学者于2010年提出,随后被引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海绵城市注重通过多功能绿地、高效渗水路面、绿色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等手段,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减少径流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抗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已经出台了多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并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合适的实施路径和技术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技术标准、资金支持、政策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助力提升城市抗灾能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旨在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正加速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大自然的工作机制,以“防洪、蓄水、净化、生态、利用”为核心理念,构建灵活、多元、可持续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源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改善。

首先,从南方城市来看,广东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领先区域之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率先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构筑雨水花园、应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利用率。

此外,广州还通过构筑溪流调节湿地、湿地公园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江苏省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先驱之一、南京、常州、苏州等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例如,南京市科学规划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蓄洪、净化等工序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此外,南京还修建了多个湿地公园,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沿海地区的福建省也注重海绵城市建设。

厦门市通过构筑海绵公园、湿地公园等措施,成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改善。

福州市则重点打造了城市海绵通道,通过构筑地下存水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手段,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

在华北地区,北京市也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建设各类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

此外,北京还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产业,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扬州市是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

该市以“抢抓机遇、借势发展”为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扬州市通过建设雨水路、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多种多样,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有效地应对降雨带来的水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假海绵”现象,即只注重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1. 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控制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项目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果。

2.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虽然科技发展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 假海绵现象假海绵现象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项目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绿化和美化,而忽视了其实际的功能和效果。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
水资源、水环境、水灾风险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市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
设计,合理布局城市水系和绿地,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修复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推动了一批示范项目。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
地公园、绿色屋顶等海绵城市设施,有效地减少了城市内的雨水径流,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生态价值,也为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
展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形成了多方共建、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我市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决定建设海绵城市,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环境挑战。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我们将合理安排城市绿地、湿地、水体等自然生态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面积的硬化,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其次,我们加大了城市绿地和湿地的建设力度。

在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周边,我们增加了大量的绿地和湿地,通过湿地的蓄水和植被的吸水作用,有效减缓了城市雨水径流速度,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另外,我们大力推进了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我们将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用于城市绿化、农田灌溉等用途,有效缓解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

通过改建城市下水道、清淤疏浚河道等措施,我们提高了城市的排水能力,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最后,我们加强了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开展海绵城市知识普及活动、举办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我们增强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了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为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而努力奋斗。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发展现状海绵城市是指具有较强的水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保护功能,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城市模式。

在我国,海绵城市发展已进入实施阶段。

那么,海绵城市发展现状如何呢?首先,海绵城市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几年来,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以探索适合本地气候、地质条件和水文背景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例如,北京市在朝阳区试点推行房顶绿化、雨水收集和利用、污水再利用等技术,有效减缓了城市内涝压力。

上海市则在多个区域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尤其在世博会后,更加注重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景观的打造。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城市绿地建设方面,广州市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公园和绿地,提高了城市的绿覆盖率和蓄水能力。

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成都市推行了“雨水资源调蓄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充养、街头浇灌等用途。

在建筑层面,南京市开展了建筑雨水集中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机组合,使建筑与自然紧密结合,实现了雨洪信息自动感知、雨洪资源智能分配。

然而,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对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的认知程度不足,一些地方存在理解偏差,仅仅停留在“雨污分流”和“雨水收集利用”阶段,而忽略了水量调控和滞洪功能。

其次,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亟需加大投入力度和技术研发。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步调不一致。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与。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相信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地表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各地相继推出了海绵城市建设计划。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它的目标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自然保水、自然保墒、自然保湿等方式,将雨水、污水等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环境相结合,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自然环境质量。

目前,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如下:1.北京: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自然资源有限,但也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北京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推动绿色屋顶、生态景观带、湿地公园等建设,并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2.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最早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上海通过规划调整,推动了城市绿地建设和立体绿化,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上海也致力于改造老旧小区和工业区,提高其抗洪排涝能力。

3.广州: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较低,容易出现城市内涝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河湖生态修复等方式,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

广州还探索建设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4.成都:成都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闻名,也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成都大力发展城市水体梯级利用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色屋顶,提高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水体的净化能力。

5.武汉: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城市。

为应对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问题,武汉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了城市湿地公园和雨水花园,通过雨水渗透和植物净化,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除了以上几个城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比如南京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和绿色雨水园,实现了城市的自然保水和自然保墒;杭州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水景湿地,提高了城市的洪水抗御能力。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以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城市。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实施成果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城市的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小部分,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 规划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3. 技术与资金瓶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存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

四、解决策略1. 提高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应提高各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和技术水平,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3. 引进先进技术,拓宽资金来源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五、结论及展望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完善规划与实施、引进先进技术和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以自然界的“海绵”为蓝图,通过优化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水质,提高城市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一、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升温,不少城市开始着手尝试海绵城市建设。

北京市通过制定《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推动构建地下水系统,推进城区雨水利用。

上海市则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以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深圳市探索在城市化进程中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带、搭建滞洪区等方式来减缓城市内涝。

这些举措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和范例。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改善排水系统、引入绿色景观来提高城市的韧性。

荷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发源地,通过改变城市景观,打造雨水花园等方式,成功地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海绵”。

这些国外的实践经验对于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1. 科技与海绵城市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包括智能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可能性。

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实现城市雨水的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提高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城市自动调控排水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生态环境与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水体环境等方式来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必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将生态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对着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积极探索以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本文将从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浅谈。

谈建设现状。

中国自2014年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始了相关的试点和探索工作。

很多城市都制定了具体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成都、武汉等二三线城市。

这些规划中常见的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下沉广场等以及改造城市绿地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等。

一些城市还统筹考虑雨水资源利用,通过建设蓄水池、地下水库等设施,实现雨水的储存和利用。

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目前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间周期过长,很多规划只停留在图纸上,实际建设进展缓慢。

技术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中国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雨水利用技术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等,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也是制约“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和生态建设重视不够,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

接下来,谈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理念还比较模糊,各地对于建设目标和措施的理解不一致。

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指导,明确“海绵城市”的定义和要求,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各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外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如雨水收集、地下蓄水、雨水利用等。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于缓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雨水径流量,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雨水收集与利用,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划设计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缺乏对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

2. 技术应用与标准不统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项技术与应用,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效果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同时,建成后的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护经费不足等。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衔接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要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衔接,确保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多项技术与应用,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在技术应用上保持一致,提高建设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1年10月调研地点:中国各大城市一、调研背景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水系,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灾风险,实现城市内部水资源平衡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

为了解我国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本次调研团队前往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

二、调研内容1. 海绵城市规划调研组发现,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地建设、湿地恢复、雨水收集利用、透水铺装等措施的推广,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大量的绿地和湿地被纳入了城市设计之中,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在上海的市区,城市屋顶和道路上普遍安装了雨水收集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雨水资源,并用于城市绿化和农田灌溉。

而在广州和深圳等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贯穿了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灾风险。

3. 政策和机制支持调研组发现,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例如,各大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推动了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三、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我国各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建设的不断改善。

3.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对海绵城市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工作进展情况。

1.城市规划设计,我们已经完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工作,包括城市绿地规划、雨水收集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规划设计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基础设施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加大了雨水管网改造的力度,增加了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在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技术,以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3.宣传推广工作,我们通过举办海绵城市知识讲座、发布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宣传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建设成果,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们在资金筹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和引进社会资本的力度。

2.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在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3.市民参与度不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但目前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意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地面被水泥和石板覆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加剧了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全国共有69个市已经启动了海绵城市创建工作,但是真正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只有少数。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普遍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技术不成熟、资金缺乏等问题。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评估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展望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公众参与度,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

通过不断努力,我相信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情况汇报自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响应,努力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就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一、项目进展情况。

1. 建设规划,各试点城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确立了城市雨水管理、绿地建设、道路渗水等具体实施方案。

2. 示范项目,各试点城市已选取了多个示范项目进行建设,包括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屋顶绿化等,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技术研究,各试点城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研究,推动新型材料、新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升了城市抗洪排涝能力。

二、政策推动情况。

1. 政策支持,各试点城市相继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立法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海绵城市相关立法工作,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宣传推广情况。

1. 媒体宣传,各试点城市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和经验,提升了社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2. 社区活动,各试点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宣传活动,包括讲座、义工活动、户外体验等,增强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1. 技术难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2. 资金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完善政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

下一步,各试点城市将继续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力度,攻坚克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而努力奋斗!以上就是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

建设海绵城市的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首先,我们对城市的雨水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城市雨水排放管网的检测,我们发现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雨水排放不畅、管网老化、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排水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增加了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提高了城市的雨水收集和排放能力。

其次,我们加大了城市绿地建设力度。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将更多的绿地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建设雨水花园、打造生态湿地等,有效提高了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减少了城市的雨水径流量,降低了城市的内涝风险。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建筑规划和设计。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提倡绿色建筑理念,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城市的硬化面积,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雨水管理和监测。

通过建立城市雨水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雨水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城市的内涝风险。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城市雨水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对雨水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雨水管理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注重了城市的雨水管理、绿地建设、建筑规划和设计、雨水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2024年海绵城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绵城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绵城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海绵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城市的水循环方式,减少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并提高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从2010年开始提出以来,海绵城市概念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城市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2024年海绵城市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政策支持海绵城市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项目评审等。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政策的积极支持为海绵城市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海绵城市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需求越来越大。

首先,海绵城市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影响。

其次,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给市民。

因此,市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术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在海绵城市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首先,相应的水利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得到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了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通过开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海绵城市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析城市的水资源,提高城市的应对能力。

此外,新型材料的应用和低碳技术的发展都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市场前景海绵城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将持续增长。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市场的发展。

同时,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也将为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预计未来几年,海绵城市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结论2024年海绵城市市场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都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导读
除了16个试点城市,全国其他地区也在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那么现在情况进展如何?新兴的海绵城市项目市场在哪里?有哪些新的动态和热点呢?往下看☟☟☟
辽宁——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筑要配套“海绵设施”
辽宁省住建厅日前下发《关于工程设计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通知》,其中要求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筑要配套“海绵设施”。

《通知》还要求,采用上述做法时,既要因地制宜,还要充分考虑北方寒冷地区低温、冻胀、使用融雪剂等因素对海绵化设施及植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及维护管理办法。

江苏——推动江北海绵城市建设
江苏正式发布《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中提到新型城市建设6大重点工程,包括:创新城市建设工程,绿色城市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人文城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综合管廊建设行动计划。

其中,江苏将支持镇江开展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推动南京江北新区等海绵城市建设。

陕西——选择2-3个城市开展省级试点
省政府日前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提出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省政府还将在全省选择2—3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海南——力争2030年80%城市建成区达标
3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进海南海绵城市建设。

《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三亚市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

河南——年底将划定建设示范区
河南年底各市、县将分别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示范区面积原则上分别不少于3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

《河南省2016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点》将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放在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八项工程之首,要求今年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系统综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落实海绵城市建筑技术,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在此基础上,河南省要求各市、县分别于今年10月底前、年底前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明确分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推进海绵型城市各类项目建设。

今年,省辖市还要建设或改造2个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和1个城市绿道示范项目,1条河流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各县(市)要开展一项以上海绵型生态水系、城市公园绿地、单位小区、道路广场等示范项目建设。

杭州——新建小区将推行绿色屋顶
杭州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建设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与小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种措施,使得雨水能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

实施意见将从4月15日开始施行。

根据实施意见,今年起,市区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而老城区将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建设,推进建成区的整体治理。

成都——拟建海绵城市示范单元
市建委介绍,今年将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及周边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各自独立成网的综合管廊系统,今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

重点实施成渝高速入城段、成洛大道改造工程、日月大道改造工程和金融城河西片区路网建设综合管廊工程。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上,市建委透露将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今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

全面开展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海绵型城市水生态、海绵型小区建设、海绵型绿地系统和海绵型交通道路“五大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环城综合型海绵体建设,建成成华区圣灯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在耿家巷、曹家巷、新成华大道铁塔厂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建成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单元。

青岛——将建海绵城市铺设能渗水路面试点区域确定
针对青岛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问题,青岛市城乡建设委表示,青岛市已经编制了海绵城市相关实施意见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目前正在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确定了试点区域,并筹备今年的试点申报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载体,解决雨水收集利用、城区河道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问题等。

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河道水系等新建项目将全部按照海绵城市意见来建设,实行低影响开发。

其中,老城区的建设难度较大,将结合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

烟台——棚改全为“海绵城市”标准
今年烟台将启动4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1.48万户,全年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

同时,按照省住建厅部署,今年内城镇棚户区改造将全面执行“海绵城市”标准,全面规划排水防涝。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5号文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各地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至少75%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北京——通州区将建“海绵城市”规模超过市中心
北京将以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好北京行政副中心,按照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准,以不低于或超过‘中心城’的水准建设好通州。

北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综合管廊覆盖率80%;主干路100%敷设市政综合管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