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篇

合集下载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孔子、孟子齐名。

荀子著有《荀子》一书,书中充满了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在《荀子》中,荀子也提到了很多与学习相关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劝学原文就是“劝学篇”。

劝学篇内容概述“劝学篇”是《荀子》第十一篇,全篇共分成二十四个小节,主要内容涉及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目的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篇中开头的一段话:“夫学者,所以修身也,而后可以治人;所以广知也,而后可以广言;所以审问也,而后可以明事;所以慎志也,而后可以得众;所以修烈也,而后可以久势。

”这句话直指学习的五个目的:修身、治人、广知、明事、得众。

其中,修身是最基础的功夫,只有自身修养好才能影响别人,达到治人之目的;广知则是不断扩充知识面,增加见识,提升能力;审问则是指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探究,避免盲目发言;慎志则是关注个人的心态、目标和追求,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修烈则是指志向高远,实事求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样,荀子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剖析了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元素。

劝学篇具体解读一、修身: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荀子提倡学习者先做到“无欲无求”,不被物欲扰乱;时刻审视自己,做到行为端庄,内心清静;保持心态平和,不被财富权力冲昏头脑。

二、治人:学习不仅要变自己的坏习惯和人性弱点,也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去影响身边的人,在家庭、朋友、社会等环节上发挥作用。

荀子认为,做到治人之功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说服别人等。

三、广知:荀子认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应该在优先考虑学习最新、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并尽量保持深度与广度兼备。

荀子认为要求广知是希望我们在面对一个复杂或全新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更多的知识学科去解决。

四、审问:学习是一种对问题主动解决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荀子提倡学习者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不要被过程和结果掩盖,而要遵循“尽可能合理、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追本溯源”的原则去分析问题。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劝学(荀子)作者: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劝学》古代原文及翻译

《劝学》古代原文及翻译

《劝学》古代原文及翻译《劝学》古代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小编整理了《劝学》古代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劝学原文翻译

劝学原文翻译

劝学原文翻译劝学原文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劝学原文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原文劝学先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第一篇劝学篇》原文及白话文标准拼音版

荀子第一篇劝学篇》原文及白话文标准拼音版

荀子第一篇劝学篇》原文及白话文标准拼音版摘要:一、引言二、荀子劝学篇原文三、白话文翻译四、标准拼音版五、文章主旨正文:一、引言《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第一篇《劝学篇》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本文将对其原文及白话文标准拼音版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篇章。

二、荀子劝学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三、白话文翻译君子说:学习不能停止。

蓝色是从青色中提炼出来的,但比青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冷。

木材经过拉扯变得笔直,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符合规矩。

即使再次晒干,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拉伸使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受到绳子的约束就会变得笔直,金子磨砺后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明智地行事,不再犯错误。

如果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如果不靠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如果不听闻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四、标准拼音版君子曰:xué bù kě yǐ yǐng。

qīng, qǔ zhī yú lán, ér qīng yú lán.bīng, shuǐwéi zhī, ér hán yú shuǐ.mù zhí zhōng shéng, fù wéi lún, qí qū zhōng guī.suī yǒu gǎo bào, fù bù tǐng zhě, fù wéi zhì rán yě.gù mù shòu shéng zé zhí, jīn jiù lì zé lì, 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xǐng hé yǐ, zé zhī míng ér xíng wú guò yì.gù bù dēng gāo shān, bù zhī tiān zhī gāo yě.bù lín shēn xī, bù zhī dì zhī hòu yě.bù wén xiān wáng zhī yí yán, bù zhī xué wèn de guǎng bó yě.五、文章主旨《劝学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习应该持续不断,通过列举木材、金子等物体的例子,说明通过学习和自我反省,可以达到明智和行为的无过失。

荀子《劝学篇》全文与译文

荀子《劝学篇》全文与译文

荀子《劝学篇》全文与译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但比水寒冷。

木材笔直得合于墨线,但把它熏烤弯曲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

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检查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通"邗",音寒)、越、夷、貉(音莫)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通"供")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所以不登高山,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察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训,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这些君子,不要常常无所作为。

要安心尽到自己的职责,爱好正直的行为。

上天知道了这些,就会赐给你最大的福气。

"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得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广阔。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引言《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所著。

全书分为三十二篇,劝学篇是其中的第一篇,也是荀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本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及修养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教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劝学篇》原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不可以已”、“下沉浮”和“积善成德”。

学不可以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段原文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可以达到超越前人的境界。

荀子以青色、冰块和车轮为例,说明通过学习,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下沉浮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部分原文阐述了学习应该持之以恒的道理。

荀子通过步行、跳跃和雕刻的比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积善成德故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这部分原文进一步强调了积累善行和修养德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达到王道的基础。

译文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更青;冰块,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材直得能够穿过绳子,给它加热使其弯曲成轮子,它的形状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干燥后再次扭曲,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加热使其变成了这样。

所以木材受到绳子的拉扯就会变直,金属经过磨砺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学习并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明智而且行为没有过错。

下沉浮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走完千里之遥;不积累细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海。

好马一跃,也不能走十步;平庸的马连续跑十次,也能成功,关键在于不舍弃。

雕刻东西如果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雕刻;如果坚持雕刻,金石也可以被雕刻。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的劝学篇是其重要章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荀子》劝学篇的原文和译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篇章的内容。

原文劝学篇的原文如下:> 非其人而勉之,不亦难乎?非其人而愆之,不亦易乎?非其人而诲之,亦不亦难乎?故君子之学也,以其道义为基,以礼义为纲,以诗书为教,以官为事,以乐为教。

故君子之学也,先明道,以道为学,以学为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学贵其实,务其功。

夫道者,君子之行也,所以成德者也。

人之生也,有其生也,有其死也,有其生而死者也。

其生也,有所养也,有所不养也。

所以养者,父母也;所以不养者,不仁者也。

其死也,有所死也,有所不死也。

所以死者,天也;所以不死者,禽兽也。

故天之生犹若是也,犹以百数;人之生也,亦百数。

人生十年,而学者五年,是十之一半也。

十五而知礼义,二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矣,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故学而时之,不亦可乎?有朋友者,不亦可乎?说以其道者,天下之人同之;行以其道者,天下之人共之。

诗云:“朋友攸摄,胶柱以维。

”朋友之道,贤者必行之,不肖者必弃之。

诗云:“友于光辉,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非其人勿执,非其道勿与。

天下之人,莫不齐焉。

齐明盛服,非礼不玩;齐之为言也,一人之言也。

一人之言,千里之言也。

是故君子不重则不行,言不信则不立。

君子学道则爱人,言道则信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学而不厌者乐。

可与言而不可与传者名。

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可以托天下之重,可以付天下之重。

”诗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故君子不得俟言而动,不得懈于事。

故君子有勇而无义,有义而无勇,有勇有义,而不以礼节之,亦可以为乱矣。

“明乎哉!礼之士。

”见乎辞色,闻乎音声,辩乎诗言,思乎理义,色可欺也,言可欺也,辩可欺也,思可欺也,唯礼不可欺也。

荀子劝学篇原文和解释

荀子劝学篇原文和解释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解释一、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解释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三、内容梳理1. 学无止境:荀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他强调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永不停息。

2. 学习的意义:荀子认为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明智、更加完善。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改变思维方式等。

3. 学习的途径:荀子认为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他提倡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听取他人的教诲、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等。

4. 学习的方法:荀子认为学习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他提倡勤于思考、勇于提问、虚心向他人请教等。

5. 坚持不懈:荀子认为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强调要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 知行合一:荀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他强调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发挥其作用。

7. 以人为镜:荀子认为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反思自己来进行。

他强调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同时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8. 知识就是力量:荀子认为知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他强调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等。

总之,《荀子·劝学》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并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劝学》原文+翻译

《劝学》原文+翻译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简介创作年代:战国时期;文学体裁:议论文;作者:荀况(荀子);《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劝学》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荀子劝学篇的原文

荀子劝学篇的原文

荀子劝学篇的原文荀子劝学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课文原文

荀子劝学课文原文

荀子劝学课文原文荀子劝学课文原文《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它告诉我们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篇》原文+注释+个人观点

《荀子,劝学篇》原文+注释+个人观点

《荀子·劝学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的翻译

荀子劝学的翻译

荀子劝学篇(全文)-原文及其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理解《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译文
原文摘录
劝学篇是《荀子》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以下是该篇的部分原文
摘录: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庶几无愆焉,而不偏劝也。

译文
以下是对劝学篇的译文:
>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如果用有限的生命追
随无限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追求知识,几乎就没有其他
追求了。

行善不是为了得到名声,行恶不是为了避免刑罚。

遵循督导,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育亲人,可以度
过一生。

只要没有过错,就没有偏向的劝诫。

总结
《荀子》的劝学篇讲述了知识的无限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强调了知识的无穷无尽,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追求知识。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行善不是为了名声,行恶不是为了避罚。

通过遵循督导,人们可以保护自己、保全生命、养育亲人,并度过一生。

这篇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荀子》的思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Word count: 196)。

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解析

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解析

荀子劝学篇原文与解析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的《劝学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为您带来荀子劝学篇的原文和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荀子的思想。

下面是《劝学篇》的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何可据而望其反影哉?齐物论者,其心载诸?容与!容与!唯圣人之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劝学篇》以荀子对学习与进取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全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在下文中将逐一为您进行解析。

首先,荀子以时间的流逝来引出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味着时间如同涓涓细流般逝去,不分昼夜。

这里荀子以时间的流逝来形容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与进取。

接下来,荀子提出“何可据而望其反影哉?”这句话是对人们一味依赖他人而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批评。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不应该依赖他人,而是要勇于实践与探索。

然后,荀子引出了“齐物论者,其心载诸?容与!容与!”这是他引用了孔子的话语,呼吁人们要具备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他用“齐物论者”来描述那些能够客观、全面地观察事物并进行思考的人,强调了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品质。

最后,荀子以“唯圣人之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作为结尾。

他通过对临渊羡鱼的比喻,告诫人们不能只满足于羡慕别人的能力与成功,而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学习与实践来获取知识与经验。

总结来说,荀子劝学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

他鼓励人们要抓住时间,主动学习并勇于实践,不依赖他人而能够独立思考。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只满足于观望和羡慕,而应该通过学习与实践来追求知识与成就。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原文解析,能够让您更好地了解荀子劝学篇的内涵和思想,并为您的学习和进取带来一些启示。

感谢您的阅读!。

《劝学》原文翻译及解析

《劝学》原文翻译及解析

《劝学》荀子一、本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文章结构:便于快速把握文章纲要,辅助理解,便于记忆《荀子·劝学篇》├──学习的重要性│├──学无止境│└──超越原有局限│├──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教育与自我修养│├──改变本性│└──符合社会规范│└──木受绳则直├──学习的效果│├──学习胜于思考│└──扩大视野与影响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于利用外物│├──君子善假于物│└──提升自我│└──假舆马与假舟楫├──积累的重要性│├──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坚持和专注│├──持之以恒│├──骐骥与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心专一├──蚯蚓与蟹的对比└──用心一也三、文章解析:《荀子·劝学篇》是荀子哲学思想中关于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篇章。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中文解析:1. 学习永无止境:- 荀子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

他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学习可以使人达到甚至超越老师或原有知识的境界。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的第几篇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的第几篇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的第几篇荀子是古代最宏大的教育家之一,那么他的《(劝学)篇》,大家是否阅读学习了呢?《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舞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其次、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行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对荀子核心思想解释。

所以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特地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是古代最宏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同学中最优秀的是法学家韩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汉朝丞相张苍。

可见荀子之学为实学也。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篇全译]荀子《劝学篇》全译

[荀子劝学篇全译]荀子《劝学篇》全译

[荀子劝学篇全译]荀子《劝学篇》全译篇一: 荀子《劝学篇》全译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

青色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更青。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加的寒冷。

木材笔直完全符合绳墨的测量要求,把笔直的木材加热弯曲而制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完全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风吹日晒也不挺直,这是加热使它变得弯曲的缘故。

所以木材接受墨线的矫正就会直,金属经过磨刀石的磨砺就锋利,君子广求学问,而且每天反复反省自己,那么,心智就会聪明,行为就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吴、越、夷、貊四国所生的婴儿,初生是呱呱的啼哭声相同,可长大后他们的习俗却并不一样,这便是教育使得他们这样。

《诗》说:“君子呀,不要尝尝贪图安逸。

认真对待你的本职,多亲近正直的贤人。

神明会审察一切,定将赐给你大福。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到道的感化熏陶更大,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的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山高处所见之广,眼界开阔。

登上高处向人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很远的人都能看到;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特别响亮,但听的人却很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积土成山(jītǔchéngshān),风雨兴焉(fēngyǔxìngyān);积水成渊(jīshuǐchéngyuān),蛟龙生焉(jiāolóngshēngyān);积善成德(jīshànchéngdé),而神明自得(érshénmíngzìdé),圣心备焉(shèngxīnbèiyān)。故不积跬步(gùbújīkuǐbù),无以致千里(wúyǐzhìqiānlǐ);不积小流(bújīxiǎoliú),无以成江海(wúyǐchéngjiānghǎi)。骐骥一跃(qíjìyīyuè),不能十步(bùnéngshíbù);驽马十驾(númǎshíjià),功在不舍(gōngzàibúshě)。锲而舍之(qièérshězhī),朽木不折(xiǔmùbúzhé);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金石可镂(jīnshíkělòu)。蚓无爪牙之利(yǐnwúzhǎoyázhīlì),筋骨之强(jīngǔzhīqiáng),上食埃土(shàngshíāitǔ),下饮黄泉(xiàyǐnhuángquán),用(yòng)心(xīn)一(yī)也(yě)。蟹(xiè)六(liù)跪(guì)而(ér)二(èr)螯(áo),非(fēi)蛇(shé)鳝(shàn)之(zhī)穴(xué),无(wú)可(kě)寄(jì)托(tuō)者(zhě),用(yòng)心(xīn)躁(zào)也(yě)。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远离现实;《春秋》简略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wúchángzhōngrìérsīyǐ),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ùrúxūyúzhīsuǒxuéyě)。吾尝跂而望矣(wúchángqíérwàngyǐ),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ùrúdēnggāozhībójiànyě)。登高而招(dēnggāoérzhāo),臂非加长也(bìfēijiāchángyě),而见者远(érjiànzhěyuǎn);顺风而呼(shùnfēngérhū),声非加疾也(shēngfēijiājíyě),而闻者彰(érwénzhězhāng)。假舆马者(jiǎyúmǎzhě),非利足也(fēilìzúyě),而致千里(érzhìqiānlǐ);假舟楫者(jiǎzhōujízhě),非能水也(fēinéngshuǐyě),而绝江河(érjuéjiānghé)。君子生非异也(jūnzǐshēngfēiyìyě),善假于物也(shànjiǎyúwùyě)。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尚书》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长期积累才能深入探究出其中的奥秘,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毕业,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腾空飞起,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生存。《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喂养七只幼鸟也能有条不紊。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正人君子的意志必须始终坚定专一。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学习,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倾注全部的心血,表现在一言一行,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于他的七尺之驱呢?古人学习是自身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荀子 Nhomakorabea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木朽了生虫,忘记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会自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带拼音的《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jūnzǐyuē):学不可以已(xuébùkěyǐyǐ)。青(qīng)、取之于蓝(qǔzhīyúlán),而青于蓝(érqīngyúlán);冰(bīng)、水为之(shuǐwéizhī),而寒于水(érhányúshuǐ)。木直中绳(mùzhízhōngshéng),輮以为轮(róuyǐwéilún),其曲中规(qíqǔzhōngguī),虽有槁暴(suīyǒugǎobào),不复挺者(bùfùtǐngzhě),輮使之然也(róushǐzhīrányě)。故木受绳则直(gùmùshòushéngzézhí),金就砺则利(jīnjiùlìzél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jūnzǐbóxuéérrìcānshěnghūj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zézhīmíngérxíngwúguòy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