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六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六章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六章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概要】第六章论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第二节分析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揭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这四个阶级依次包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调整和变化的结果。

其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这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经济调节和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制度等。

应了解和掌握每一方面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再次要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随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求用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原因和实质。

难点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区分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二是正确认识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三是正确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近几年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用来出分析题。

要特别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例如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内容。

【考点精解】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pptx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pptx

一、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 动规律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马克思从1843年到1883年用毕 生的精力写出了划时代意义的 经典名著——《资本论》。
《资本论》”常常被称为 ‘工人阶级的圣经’”。— —恩格斯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方法的 特点是,始终沿着两条平行 的途径同时并进:批判资本 主义,其中包括批判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提出 自己的经济理论。这两个过 程同时并进,组成一个统一 的经济研究过程。这一方法 特点在他著作的双重标题上 也反映了出来: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
判》。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40年。可分四个阶段:
1、1843至1849年,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并和恩格斯 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笔记》、《布 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
资源与工人共同创造的。
• 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序 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 关系。”(《马恩全集》第23卷第8页)
•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 运动规律”(《马恩全集》第23卷第11页)。

• 法国马恩河谷大学教授、弗朗索瓦•佩鲁研究 所主任让•克洛德•德洛奈(《世界金融资本主 义》一书中的作者)2005年10月来华访问时发 表看法指出:
从理论上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的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未过时, 因为除了自然禀赋,在劳动创造价值以 外,还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 泉。
二、原著解读
• 三、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PPT
Page 22
2
第一,社会资本是指所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 资本的总和,又称社会总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 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形成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 资本的运动有其特点:既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 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 般商品流通。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 总和,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 价值形式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 值(v)和剩余价值(m)。
Page 14
• 在资本循环的全过程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领 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产业资本有三种不同的循环 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如下: 货币资本循环:G—W…P…W′—G′ 生产资本循环:P…W′—G′·G—W…P 商品资本循环:W′—G′·G—W…P…W′
• 产业资本 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生产时 间 流通时间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 年剩余价值率 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 有计划分配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Page 3
本章要点
1 1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运 行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机
Page 4
Page 5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 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 用经济规律。根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 可以把它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人类各个 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 第二,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 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 第三,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社 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与制 人事联合
14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
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 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15
垄断利润的来源
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P273)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 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 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22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
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
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 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 的本质。
23
垄断资本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P284)
必要性:国内出现“过剩资本”,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 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进行操纵和控制。(P266)
8
垄断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 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 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 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 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 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复习要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分为⾃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经济运⾏基本规律的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的,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其不同于⾃由竞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

【复习重点、难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竞争、利润及其来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盾;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考核知识点】1、垄断的形成和及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垄断是从稀有竞争中产⽣的。

⾃由竞争必然会引起⽣产和资本的集中,党⽣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定程度时,就会⾃然⽽然地⾛向垄断。

(2)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也不很固定、垄断统治的⼒量还不很强。

当时主要是通过⼀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随着⽣产和资本的进⼀步集中,垄断势⼒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有较⼤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2、什么是⾦融资本?⾦融寡头怎样实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1)⾦融资本是由垄断的⼯业资本和银⾏资本融合或混合⽣长构成的⼀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活各个⽅⾯实际上的统治者。

(2)掌握了⾦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家集团称为⾦融寡头。

(3)⾦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定数量的股票从⽽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式。

⾦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联合“的⽅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马克思,全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理论学家。

在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卡尔•马克思名列第11位。

马克思一生的作品无数,但最耀眼的著作无疑是他耗费四十年精力,精心准备和打磨出来的辉煌巨著——《资本论》。

而在整个《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阐述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着力于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之前,也就是从他自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到1842年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法学和哲学。

从他的《给父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潜心研究法学和哲学,并感觉到哲学与政治的重要性。

考虑到他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他对法学和哲学的兴趣与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在1842—1843年间,他的研究点却开始发生转移,终于在1843年底,马克思开始走上了对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探索道路。

马克思“突然”走上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道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事出有因。

在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经学校委员一致认可后未进一步答辩便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林木盗窃问题”。

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当地的居民时常从这些地方拾柴和放牧。

后来一些贵族地主将这些地方霸占,并将居民拾柴的行为称为“盗窃”,而法律却真的通过了这项荒谬的“林木盗窃法”。

这让一直信奉研究法律的马克思十分愤怒。

随之,他又遇到摩赛尔河流域酿酒农民贫困破产的经济问题,这让马克思开始思考整个国家制度,也开始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除这两件启蒙事件外,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和自己思想的内在发展,都要求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PPT

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 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在 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 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 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 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不管人们能否 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3)人们从 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 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Page 16
第二,产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它可以用周 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 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 实现了价值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时为 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 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是受它本身的生产条件和 流通条件制约的。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一定时间”通常以“年” 为自然计量单位。用U表示“年”,用u表示周转一次 所需要的时间,用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一年内资本周 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u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
•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 社会再生产就其规模来说,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
产。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
大再生产是指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
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
• 货币资本循环是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购买生产要素、生 产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商品的过程,最后又回到 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其特点在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虽 然都是货币资本,但终点是已经增殖的货币资本。生产资 本循环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经过生产包含着剩余价值 的商品、销售商品、购买生产要素的过程,最后又回到生 产资本的循环形式。其特点在于: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 程,流通过程成为生产过程的媒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知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知识讲稿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决定性阶段)
其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形式存在的处于生产阶段的资本
Pm
W
… P … W′
A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创造了包含价值增殖 的新价值。生产阶段资本活动的实质:生产剩余 价值。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关键阶段)
其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式存 在的资本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更加完善、效率
更高的机器设备,从而引起原有机器设备的贬值。在 这两种情况下,都会使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受到损失。
固定资本损耗(指正常的有形损耗)的补偿 是通过折旧来完成的。
折旧:按照固定资本平均损耗的程度,把转 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来,以折旧 基金的形式加以积累,逐步进行价值补偿;在固 定资本失去使用价值时,用以进行物质上的更新。
生产资本循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 的资本运动,
公式: P···W`—G`·G—W···P 简化为P—P 特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 而生产,掩盖了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这一真 正目的和动机。
商品资本循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 点的资本运动,商品不断被消费和不断被生 产
磨损的类型:
① 物质磨损(有形磨损):是指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
用和自然力的作用引起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受到损失
② 精神磨损(无形磨损):它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的有效
使用期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或技术改造而引起的固 定资本价值上的损失。具体表现:
一种是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
产固定资本物质要素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的价值降低。
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在流通领域里停留的时 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PT课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PT课件
“泰罗制”和“福特制”
“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首先在工厂里挑选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动作灵巧的 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以秒和几分之一秒来记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动作 和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进行分 析,去掉多余的时间,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 法”,再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并据此分别制定出等 级不同的工资单价的“分级工资制”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属于 资 本 家
特点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结合在一起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精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定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
用于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
用于
剩余劳动
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
精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具有两重性的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精选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定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劳动者 生产资料
精选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精选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0
剩余劳动时间4
4
4
8
2 m'= 4小时 =100% 1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

地 主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成功
阶 级
资产阶级
领导 阶级
29
资产 阶级 革命
产业 革命
建立 资产 阶级 政权
建立 资本 主义 经济 制度
在上层 建筑领 域确立 了自己 的统治
在经济 基础领 域确立 了自己 的统治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形成
30
社会 经济 制度
封建 主义 生产 方式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 社会化 生产规模大
目的,满 大生产 社会分工发达
足他人的
生产力水平高
需要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37
思考题: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8
相相相相相彼互互互互互此联联协协联需系系作作系要
生产社会化
39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 经济 产生 条件
24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 生产力条件: 产业革命 2. 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 3. 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25
1770年珍妮纺纱 机
1856年出现的贝塞麦 式转炉炼钢
26
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
27
28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形成

农民阶级

主力 军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0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_资本论_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

_资本论_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No12 2008《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张雷声 [摘要] 《资本论》作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艺术的整体”,不仅直接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上。

《资本论》之所以能成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传世之作,就在于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采用抽象法、系统分析法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结构,采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等分析经济范畴的辩证转化和理论的逻辑演化,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了解和把握《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是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作者简介]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中表现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我认为,这个“艺术的整体”不仅直接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上。

了解和把握《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构成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重要基础。

一、《资本论》是构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方法论体系的典范 在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化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解答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之时,马克思以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为使命,耗费40年的时间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写出了《资本论》第2、3、4卷的手稿。

马克思完成《资本论》这一宏伟巨著,基于唯物史观的创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马克思,全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理论学家。

在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卡尔•马克思名列第11位。

马克思一生的作品无数,但最耀眼的著作无疑是他耗费四十年精力,精心准备和打磨出来的辉煌巨著——《资本论》。

而在整个《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阐述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着力于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之前,也就是从他自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到1842年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法学和哲学。

从他的《给父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潜心研究法学和哲学,并感觉到哲学与政治的重要性。

考虑到他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他对法学和哲学的兴趣与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在1842—1843年间,他的研究点却开始发生转移,终于在1843年底,马克思开始走上了对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探索道路。

马克思“突然”走上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道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事出有因。

在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经学校委员一致认可后未进一步答辩便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林木盗窃问题”。

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当地的居民时常从这些地方拾柴和放牧。

后来一些贵族地主将这些地方霸占,并将居民拾柴的行为称为“盗窃”,而法律却真的通过了这项荒谬的“林木盗窃法”。

这让一直信奉研究法律的马克思十分愤怒。

随之,他又遇到摩赛尔河流域酿酒农民贫困破产的经济问题,这让马克思开始思考整个国家制度,也开始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除这两件启蒙事件外,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和自己思想的内在发展,都要求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
依生据产资本资在料剩余价值生产劳中动的力作用不同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厂房
原材料 机器设备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使原有价值f增殖,
价值量f没有k变化 能产生f剩余k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
(1)劳动劳动本身没工 是有人劳价出动力值卖而给不资是本劳家动的 劳动是商品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 增殖规律
第六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运动规律
阅读书目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教P101139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05-265页。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教P69-
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6-114页。
劳动力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 力商

价值
不仅能创造
出使用A本价身的值价值,
而且能创造出比 他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也 消;失 商品 布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 转移到. 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 的价值 有三个部分!
还包含着历史的 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 价值?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垄断并没有消除 竞争,而是与之并存。 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商品经济;
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
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垄断阶段竞争的形式:
垄断组织内部; 垄断组织之间;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 营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分工
1. 生产全球化
世界性的
生产网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国
法国
要为 由什 许么 多一 国架 家飞 共机 同 产 ?
德 国
荷兰、比利时
从资本输出国看:
带来高额利润和利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出现产业空心化、加深国家间的矛盾
从资本输入国看: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受冲击,增加外资依赖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现阶段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输出流向:由发达资本国家向经济落后国 家输出发展为多方向输出; 输出类型:由私人资本输出发展为国家资 本输出; 输出方式:发达资本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 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5、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什么? 6、剩余价值不是工人创造的,而是机器、设备、 资源与工人共同创造的。
• 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资本家劳动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v v+m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 的来源。 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 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小练习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商品价值= 新创造价值=
c+v+m
社会总产值
v+m c+v
国民收入
预付资本=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 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 纱厂的女工和童工
从理论上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的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未过时, 因为除了自然禀赋,在劳动创造价值以 外,还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 泉。
一、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 动规律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马克思从1843年到1883年用毕 生的精力写出了划时代意义的 经典名著——《资本论》。 《资本论》‖常常被称为 ‘工人阶级的圣经’”。— —恩格斯
货币转化为资 本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 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 ,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 让人家来鞣。”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 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个特点:它 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不能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不能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 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
G—W—G’ 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
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 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
这种特殊的商品 就是劳动力
• 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序 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 关系。”(《马恩全集》第23卷第8页) •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 运动规律”(《马恩全集》第23卷第11页)。

• 法国马恩河谷大学教授、弗朗索瓦•佩鲁研究 所主任让•克洛德•德洛奈(《世界金融资本主 义》一书中的作者)2005年10月来华访问时发 表看法指出:
第六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运动规律
阅读书目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教P101139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05-265页。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教P6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6-114页。
1、1843至1849年,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并和恩格斯 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笔记》、《布 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 2、1850至1859年,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期。
写了《伦敦笔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并在 这部手稿中的《导言》部分设计了“五篇结构计划”、 1959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在该书 “序言”中公布了他的经济学著作的“六册计划” ;
二、原著解读 • 三、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四、《〈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思考题
• 1 .马克思是怎样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运行规律的? • 2 .阐述马克思的商品的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 4 .学习《资本论》有何现实意义?
思考讨论
• ◇目前有一种观点:剩余价值不是工人创造的,
而是机器、设备、资源与工人共同创造的。
◇劳动力的买卖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完全自由的人 2、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家幼虫变为蝴蝶”的前提
使用价值
劳动力 商 品
价 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 动 力 商 品


不仅能创造 出 A本身的价值, 使用价值 而且能创造出比 他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 一般 商品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G–W–G

买 卖
(2)资本总公式
’ G—W—G
其中,
G’ = G + G
(3)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 ’ G—W—G
1)矛盾的表现 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
2)矛盾的解决:
’ G—W—G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者 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加社 会财富的总量。
《资本论》第一卷
是研究剩余价值怎样生产出来和不断地扩大再生 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 剩余价值的 生产过程。
• 共有七篇,25章,分为三大理论。 • 劳动价值论,第一篇,第1—3章。 • 剩余价值论,第二——六篇,第4—20章。 • 资本积累论,第七篇,第21—25章。 • 劳动价值论是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中心,资本积累理论是 结果。
• 马克思在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 透彻剖析,告诉我们:剩余价值是工人创 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 • 资本家垫付资本,购买机器、原料,目的 只有一个,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机器、原料的价值靠工人的双手转移到商 品中,是形成使用价值的中介,并不创造价值,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资本主义是靠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来生存和 运转的。资本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 的关系,资本与雇佣工人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论》的背景资料
•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 科学巨著。 • 三部经济学经典著作: 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 凯恩斯的《通论》。
授课提纲
• 一、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 (一)《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科学剖 析 • (二)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三)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 主要内容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的本质
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 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 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 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 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体现 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 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 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 ,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 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 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生产资料 劳动力
不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资本是什么?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 值就是资本
货币购买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1)分析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形式:W—G—W 资本流通形式:G—W—G’
卖 买
区别:
1)流通形式不同 2)流通内容不同 3)流通目的不同 4)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 W–G–W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方法的 特点是,始终沿着两条平行 的途径同时并进:批判资本 主义,其中包括批判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提出 自己的经济理论。这两个过 程同时并进,组成一个统一 的经济研究过程。这一方法 特点在他著作的双重标题上 也反映了出来: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 判》。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40年。可分四个阶段:
3、1860至1867年,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并提出《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 写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包含着有关全部四 卷《资本论》的第一个系统制定的方案。决定以《资本 论》为标题出版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年9月公开出版了 《资本论》第一卷; 4、1868至1883年,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完善时期。 第二卷、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1885、1894 年); 第四卷由考茨基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 出版(1905—1910年)。后来由原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 作为第四卷于1954—1961年出版。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 的 价 值
还包含着历史的 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 价值?
有三个部分!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 资本论》前三卷,除 去第一第二卷外,第三卷 马克思只完成了草稿,正 稿为恩格斯完成. 全书三卷共二百三十万 字,这就是马克思穷其一 生,用四十年时间写就的 《 资本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