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白居易《夜雨》

合集下载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蟋蟀的叫声时断时续。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前特有自然现象: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频添闷热;接着又掠过一阵清风,吹得屋内灯火忽明忽暗;诗的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夜雨,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声响得知夜雨降临。

全诗所写之景,或夜或雨,均从屋内来写。

通过对“蛩”“灯”“芭蕉”几物的描写,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诗歌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此诗通过描写夏秋之际的夜雨,衬托出诗人烦躁不安的情绪。

貌似平淡,却宛转有致。

古人写雨之作极多,并以写雨景见长。

这首诗则未直接描写下雨,而是刻意渲染下雨前的沉闷和周围景物的变化。

诗歌巧妙地采用烘托手法,首二句的铺垫尤为精彩;蟋蟀的“啼复歇”、烛光的“灭与明”,造成大雨前一种朦胧氛围。

后两句,雨的介入,也是通过点点滴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使艨胧和迷茫趋向清朗,令人有一种从烦闷中解脱出来的舒畅感觉。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

有《白氏长庆集》。

《夜雨》原文及赏析

《夜雨》原文及赏析

《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夜雨》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夜雨古诗白居易

夜雨古诗白居易

《夜雨》古诗赏析
夜雨-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翻译:蟋蟀的叫声时断时续,一盏残灯熄灭又重新点亮。

隔着窗户也知道夜里下雨,芭蕉叶上先传出淅淅沥沥的雨声。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前特有自然现象:蟋蟀鸣声断断续续,频添闷热;接着又掠过一阵清风,吹得屋内灯火忽明忽暗;诗的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夜雨,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声响得知夜雨降临。

全诗所写之景,或夜或雨,均从屋内来写。

通过对“蛩”“灯”“芭蕉”几物的描写,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诗歌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夜雨古诗原文翻译赏析古诗原文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译文翻译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内心百感交集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雨声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诗人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此刻,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不免内心感伤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

诗文赏析咱们先看第一句,“潇潇冷雨洒轻尘”。

现在我要问你,“潇潇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这个世界有好多声音让你去听,你得准备好一个特别敏感的心,才能感悟各种各样的声音。

比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萧萧声。

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潇潇声”和“萧萧声”它有什么区别?陶渊明提前给自己写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他写在万怐肃杀的深秋九月,荒草茫茫,白杨萧萧,送行他的队伍,就走在这样的环境里。

联系到杜甫写落木萧萧,陶渊明写白杨萧萧,那你认为萧萧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嗯,是秋天的声音,是听了以后让你心里很难受的冰冷的让你浑身抽紧的声音。

当然,除了草木摇动的悲凉之声以外,萧萧声还可以是别的声音。

李白写“萧萧班马鸣”,杜甫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可见马叫声也是萧萧声,是马嘶鸣的声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风的悲鸣声。

总之,萧萧声是带了凄凉冰冷悲壮的感觉的。

那加个三点水就成了潇潇声,是不是好听的声音呢?也不是,不过它跟雨关了。

柳永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涉写“暮雨潇潇江上村”,李清照写“潇潇微雨闻孤馆”,这声音就不是雨声,而是自己的一怀愁绪啊。

可见你要写愁啊,一定要把环境营造得特别冰凉才是。

先看一二两句。

“萧萧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即将熄灭的烛火。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翻译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

白居易《夜雨》古诗

白居易《夜雨》古诗

白居易《夜雨》古诗白居易《夜雨》古诗导语:《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人《夜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唐代:诗人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与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与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与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与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古诗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古诗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古诗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前言】《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

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翻译】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可以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鉴赏】此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岁。

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

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

白居易《夜雨》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白居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世间的痴情与哀怨是与生俱来的,与风花雪月无关,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一生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这其中最著名的几篇经典爱情作品,应该是缘于和初恋湘灵一生无法圆满的一场旷世爱恋,给诗人带来的永世伤痛。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15岁的湘灵美的像天仙一样,在19岁的少男白居易心里,就像白日里看到了嫦娥,又像是旱地里长出得一多清新动人的莲花。

她是那么地活泼,没事就教鹦鹉说话,在碧纱窗下刺绣,这些美好的画面成了白居易一生难忘的记忆,也成了他永远的悲伤。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就是源于唐代的门第观念。

在唐代社会,人们心心念念地只想与五大望族之女结亲,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的居易的好友元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抛弃了自己的初恋崔莺莺,娶了五姓之一的韦丛。

由于母亲不允许和一个农家之女成婚,白居易只能用蹉跎自己和不结婚来表达无声的怨恨,直到37岁时才娶了杨氏为妻。

虽然与湘灵无法在一起,但这美好的初恋一直让白居易魂牵梦萦,终生不能忘怀。

就像《夜雨》中所写,白居易日日夜夜都没有停止过对身在遥远的故乡那个一生的挚爱的思念,直到53岁的时候,他还回到符离老家去寻找湘灵,但湘灵一家人早已是人去楼空,这段纠结了一生的爱恋在白居易那里才画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夏日,雨夜,心中的愁情无处化解,那断刻骨铭心的爱情又浮上心头,既然不能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那就把它喧泄出来吧,于是白居易百感交集、深情款款写下了这首《夜雨》。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摘要:一、白居易与《夜雨》诗的背景介绍1.白居易的简介2.《夜雨》诗的创作背景二、《夜雨》诗的内容解读1.早蛩啼复歇的描绘2.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三、诗中早蛩啼复歇的意义及文化内涵1.早蛩啼的意象2.复歇的意象3.文化内涵的解读四、诗人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1.对仗与韵律的运用2.寓情于景的描绘正文:《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雨中景象的诗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直接反映社会现象和批判时弊为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中“早蛩啼复歇”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雨中的昆虫鸣叫。

这里的“早蛩”指的是蟋蟀,它们在夜晚的雨中时断时续地鸣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诗人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为切入点,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通过对“早蛩啼复歇”这一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夜雨时的宁静、悠然的心境。

这种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在这里,诗人以寓情于景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自然界的景象之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蕴。

在表现手法方面,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对仗和韵律的技巧,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具有美感。

例如,“早蛩啼复歇”与“夜雨落又停”在字数和音韵上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早蛩啼”和“复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描绘技巧,使得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夜晚雨中的景象。

综上所述,《夜雨》中的“早蛩啼复歇”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还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原创版】目录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原文及翻译3.诗歌的主题和意境4.诗歌的艺术特点5.诗歌的价值和影响正文1.诗歌背景介绍《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刘禹锡并称“新乐府三杰”,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

2.诗歌原文及翻译原文:夜雨早蛩啼复歇,隆隆隐隐雷鸣时。

旧馆江边多寒夜,重来却为斗南来。

译文:夜雨中,蟋蟀的叫声时断时续;远处,隐隐传来雷鸣声。

江边的旧馆,寒夜如此多;我重来此地,为了赴斗南之约。

3.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人通过描绘夜雨、蛩声、雷鸣等景象,以及江边的旧馆和斗南之约,勾画出一幅充满怀旧氛围的画卷。

同时,诗歌中的“早蛩啼复歇”和“隆隆隐隐雷鸣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变幻无常的感慨。

4.诗歌的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对夜雨、蛩声、雷鸣等景象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寓于其中,传达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2)语言通俗,质朴真挚。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3)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精心构思,将回忆与现实相互穿插,营造出一种意境深远的感觉。

5.诗歌的价值和影响《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作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佳作,对于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夜雨白居易早蛩啼复歇译文
(最新版)
目录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的内容概述
3.诗歌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4.诗歌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元稹、刘禹锡并称“三谏”,与韩愈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夜雨》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夜雨景象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夜雨、早蛩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诗的第一句“夜雨白居易”,点明了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接下来的“早蛩啼复歇”,描绘了夜晚雨中蟋蟀的叫声。

这两句诗通过直接描写夜晚的自然景象,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诗句“似向人前诉,可怜今夜雨。

早蛩啼复歇,夜雨愁难歇。

”,进一步描绘了夜雨的特点。

在这里,诗人将夜雨人格化,通过蛩的啼声与雨的停歇,表现了夜雨的愁绪。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对夜雨、早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沉思。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使人们对
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夜雨》这首诗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诗词《夜雨》的诗意赏析

白居易诗词《夜雨》的诗意赏析

白居易诗词《夜雨》的诗意赏析
白居易诗词《夜雨》的诗意赏析
《夜雨》
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
远方的亲朋,使人不胜想望,心中的曲衷让人九转回肠。

这是一颗辉的“沧海遗珠”却几乎在所有选本里无觅处,。

而今而后,它的也许会被流传至“远远乡”,会让世人“结在深深肠”。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前言】《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

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翻译】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可以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鉴赏】此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岁。

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

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

《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翻译赏析《夜雨·我有所念人》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前言】《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

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翻译】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似乎也没有可以用来传情的太阳。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鉴赏】此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岁。

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

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白居易夜雨全诗的意思

白居易夜雨全诗的意思

白居易夜雨全诗的意思
白居易《夜雨》的意思:我有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夜雪》《夜雨》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夜雪》《夜雨》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夜雪》《夜雨》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白居易《夜雪》《夜雨》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

《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无眠。

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

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

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

夜雪鉴赏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

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

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望”、“忘”,古读平声。


白居易的《夜雨》是一首古风抒情诗,用语平白,相传是写给初恋情人湘灵的。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恰赶上藩镇割据时期,当时高丽族的李正己独占了河南十几个州地,与中央军相互开战,闹得中原民不聊生,白居易在十五岁时就随全家迁到了父亲的治所——徐州符离。

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

湘灵伶俐可爱,还会弹琴,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青梅竹马的好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互生情愫,开始了青春时期的纯洁爱情。

但是湘灵出身贫贱,家境清寒,白居易的母亲很不喜欢她,并不允许他们二人的结合。

很快白居易就像当时所有的人一样,为了前程而忙碌,这段感情逐渐被搁置下来,但白居易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湘灵,为她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包括《寄湘灵》《长相思》《寒闺夜》等等。

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趁着回符离的好日子,再次向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的想法。

母亲听了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

这使白居易很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争取,他相信母亲总有一天会答应。

四年后,白居易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向母亲提出申请,母亲不仅没有答应,还为了斩断白居易的念头,举家迁离了徐州。

这一次彻底寒了白居易的心,古人认为孝比天大,白居易并没有因此与母亲翻脸,但是失望绝望之时,再无娶妻成家的念头,为了湘灵,白居易直到37岁,一直没有结婚,在唐代,这是难以想象的。

元和三年,为了仕途和家族,白居易娶了同僚的妹妹,就是那个自认为能“压倒元白”的杨汝士的妹妹。

但是白居易的内心深处对湘灵始终不能忘怀,还记得《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原句本出自他写给湘灵的《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原是本着“欲惩尤物”的心思来写《长恨歌》的,但是当写到玄宗与玉环天上人间难相见时,内心对湘灵的情意再也难以抑制,不禁悲悯起来,写成了一曲对爱的永恒赞歌。

又过了七年,白居易因为上奏宰相武元衡被刺案,得罪了朝廷利益集团,被贬江州司马,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不想,去江州的途中竟然邂逅了湘灵父女,湘灵此时已经四十岁了,但是为了等白居易,仍然未嫁。

白居易非常感动,两人抱头痛哭,白居易又喜又悲,悲恨交加之中写下了《逢旧》诗两首: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此时白居易完全可以娶湘灵,但是为了不违背母亲的遗愿,他并没有这么做,两人遗憾分别。

这一别,就是永诀。

等到53岁的时候,白居易杭州任满,归返洛阳,途中专门去寻访了湘灵。

可是当年的村堂还在,故人早已不知何处。

回过头来再读这首《夜雨》,便觉得情意之深,天地可鉴。

诗的内容,明白晓畅,不必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