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思考与准备
新高考新思考研训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管理应关注新的教育理念 和技术的应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教学管理的原则
0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 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始终将学
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03
多元化评估
教学管理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 系,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
表现和进步。
02
全面质量管理
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
考试科目改革
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改为 “3+1+2”模式,增加学生的选
择权和自主权。
命题方式改革
逐步推行全国统一命题、省级命 题和高校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命题质量和水平。
录取方式改革
探索基于高考成绩、高校考核和 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录取方式 ,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
自主权。
CHAPTER 05
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的目标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研训学习,提高教师 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 适应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 需求。
增强科研能力
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 高科研能力,为新高考制 度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 供支持。
培养创新精神
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探 索适应新高考制度的教学 方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 做出贡献。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业 、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 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
组织领导
01
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学科
建设的顺利推进。
经费保障
02
设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投入。
质量监控
03
面对新课程下的新高考的困惑和思考
面对新课程下的新高考的困惑和思考面对新课程下的新高考的困惑和思考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推行已经两年了,明年将面临新的高考,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说它是机遇,是因为通过高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否到位;说是挑战,是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谁都没有经历过,我们能否适应它?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虽有收获,但也有一些困惑。
一、存在的困惑1.学生的学习心态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几乎没学习过历史,上了高中后,为了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急于求成,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基础过弱,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历史课失去信心;一些学生迫于父母的压力,只是上课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课后从不预习和复习,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甚至还有些学生对历史课持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作业应付了事。
对于不同问题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越是临近高三,问题越是突出。
2.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测试新课标实行学分制,本来是很好的事情,有助于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认真完成学习科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自己评定,即便是小组互评,也只是形式而已。
这样,即便考试成绩很差,也可以拿到学分,反而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
新课程主张实行学分制,但高考却以分数论英雄,过程评价的作用、自主创新的精神难以体现。
更让人无奈和尴尬的是,学业水平测试采用开卷考试,许多理科班的学生对历史课完全放弃,这给老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开卷考试,历史课到底该怎么上?3.高考新教材内容和编写体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按类别进行整合,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重复,同时变换了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拓宽了学习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对这种体例还是不太习惯,因为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将同时期密切关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人为割裂,破坏了历史事物的整体性。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的高 考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兴趣和优势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其次,多元的考试形式和灵活的考试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使 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最后,新高考改革有利于推动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 人才。
转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考试时间方面,两地均采取了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 测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做法,以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改革目的
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是为了体现素质教 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引导学 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改革有利于促进公平教育。取 消“文理分科”和“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可以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片面评价, 保障不同类型学生的平等机会。最后,改革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 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 考
目录
01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 响与思考
02 参考内容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响与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浙江省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省份,于2017年 颁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次改革在考试形式、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方面都 做出了重大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 质量。本次演示将对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和若干思考进行分析。
感谢观看
在介绍能力建设和高考改革同行调查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改革措施的 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高考制度已经暴露出一些 问题,如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只看分数等。因此,高考改革试点工作 势在必行。
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的对策与思考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正在发生着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新高考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再仅仅看重分数,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新高考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关键。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高考改革下的教育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的教育思考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的诸多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过去,学生往往在高二就被硬性地划分到文科或理科班,限制了他们对学科的广泛探索和兴趣发展。
而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自由选择高考科目。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这种自由选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在众多的学科组合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并非易事。
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了解,一些学生可能会盲目跟风或者仅凭一时的兴趣做出选择,导致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倾向,从而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
其次,新高考改革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的选课组合多样化,学校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意味着学校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行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虽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如学生的考勤、作业管理、学习评价等都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对于师资队伍来说,也需要教师具备更广泛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胜任不同学科组合的教学任务。
再者,新高考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
家长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了解新高考政策的变化,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的限制,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导。
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助力。
另外,新高考改革对于教育公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由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优质的教学服务。
新高考下选考选课选学的思考与实践
新高考下选考选课选学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新高考下选考选课选学的重要性在新高考改革下,选考选课选学成为高中阶段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改革方案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成绩和竞争力。
新高考下选考选课选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考选课选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课程和选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选考选课选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通过选择多样化的选考课程和选学内容,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新高考下选考选课选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上,还体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上。
学生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选考选课选学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2 选考课程和选学内容的设定在新高考下,选考课程和选学内容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
选考课程是学生在高三时需要选择参加的考试科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升学方向。
选考课程的合理设定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专业素养提升。
在设定选考课程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
不能只是为了应试而随波逐流地选择科目,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开设多样化、丰富的选考课程,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选学内容的设定上,也需要注重精细化管理。
选学内容应该与选考课程相辅相成,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选学内容的设定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8篇
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8篇新高考备考研讨会通常会邀请教育专家、高考命题组成员等权威人士,就新高考的命题方向、考试要求、备考策略等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这有助于参会人员明确备考方向,把握备考重点,避免盲目备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篇一: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有幸观摩了第八届高精准新高考备考硏讨会,更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示范课及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勇老师的关于小说阅读的专题示范课。
刘老师不仅是一位学术型专家,更是一位优秀的一线老师。
他从目前高考考查的小说阅读题型反套路出题这一现象,教学生在平时阅读训练时如何读透,如何精准把握小说阅读中的文与题,如何答准题目。
刘老师从四方面解说了如何读透:读透文本、读透题目、读透答案、读透课标,并详细地结合高考题向学生介绍了读透文本、题目及答案的方法及注意点。
整节课在刘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极高,在合作交流中解除困惑,在探索中真正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相信,学生们和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通过这节课一定在复习小说阅读专题有所得有所悟。
篇二: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浙江省温州中学郑可菜老师和重庆沙坪坝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姜恒权老师都强调将批判性思维纳入高中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思考。
批判性思维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做再思考,更好地审视与控制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崎岖中渐进,在复杂中渐明,让文章走向深刻,从而把作文带向新境界。
篇三: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广东实验中学____学校____老师的诗歌鉴赏主观题教学答案训练一课,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高考复习备考提供了可操作运用的范式。
这堂课李老师立足于学生自主探究答案的过程,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完善答案,真正达成训练的目的。
我特别认同李老师要求学生要将鉴赏题都要简单的答成一个问答题,而且应该是一个类似于文学短篇文章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全面把握的硬性要求。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相继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最新,欢迎阅读!新高考改革的思考一、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
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
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
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
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如果对高校没有深刻的研究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新高考改革给搞高校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校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2、挑战:首先是确定+1的录取科目很麻烦。
从2017年录取的情况来看,一般高校均确定“三门选考科目,一门符合即可”的专业对口方案。
结果却出现了选考专业与录取专业“错位”的情况。
如高校物理学专业要求是必须学习物理和化学,而学生只要三门选课中只要有化学就可以录取,那物理怎么学呢?这会给高校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挑战。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新高考模式的推行,更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
在备战新高考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策略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选科的灵活性。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组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比如物理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化学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实验现象,历史则需要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学科的初步了解,结合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方向。
在确定选科之后,就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每天要为每门学科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不能厚此薄彼。
比如,对于数学和英语这样的主科,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
而对于选考科目,要根据学科的难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分配时间。
同时,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比如在上学路上听英语听力,课间休息时回顾一下知识点。
课堂学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思路。
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所讲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和考点。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做好课堂笔记也非常重要,将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和练习同样不能忽视。
复习要及时,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建立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将错题整理在一起,定期进行复习,避免再次犯错。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新高考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经历,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
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
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减轻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各科目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都有所改变。
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新的考试内容,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顺利通过考试。
三)家长和学生面对的新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也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长需要更加了解新高考制度,为孩子提供更加合理的教育指导。
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考试科目,减轻考试压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1.家长需要了解新高考制度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为孩子提供更加合理的教育指导。
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减轻考试压力,实现全面发展。
2.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考试科目新高考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考试科目。
同时,学生也需要减轻考试压力,实现个性化发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方面的新挑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新高考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新高考方案提出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即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以应对学生选择这门课程较少的情况。
同时,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
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此外,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的挑战,需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
新高考方案给中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需要进行科目、课程、分数和教师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新高考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高考改革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在我国教育制度中,高考一直被视为升学的唯一途径,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倾向,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新高考改革,试图打破传统高考取向,更加注重对学生成绩以外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新高考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单一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盛行。
实施新高考改革,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减少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增加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和思考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高考制度的影响,教育者和学生都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尚未完全认同。
在实施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教育者和学生的教育意识和素质培养,引导他们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对新高考的思考与建议
争鸣对新高考的思考与建议程洁摘要:应势而出的高考改革反应了当代教育的局限,要顺利实现新高考,当前学校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设备、提升办学水平、优化教学考核等。
在教育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家长乃至社会都应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育儿观念。
关键词:新高考;价值观转变;走班选科一、背景科教兴国,教育强国,自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选拔和培养人才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改变,而高考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思考。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更加的严格和专业,高考改革似乎成不可阻挡之势[1]。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科和理科的分科学习模式,这意味着今后学生在选科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此次变革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从之前的侧重学生知识传授和教师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体,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发展,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2]。
新高考的推行势必会改变如今的学生评价功能,改进师生评价机制,目前虽已有多个省市进行了新高考的推行,但由于各省市教育基础不同,教学水平不同,改革经验有限,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重视[1]。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新高考的顺利推行对学校和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面临着师资储备、教师紧张、排课困难、学生安全、学生松散、凝聚力不够等问题[3]。
从学校的基础设施来看,新高考的走班制教学要求学校有更多的教室供学生学习,规模不够大的学校也将扩大教学规模,如今仍有许多的学校师生配比不够,严重缺乏师资也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后学生从以前的固定班级改为分科走班制,学生的流动性加强,这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也是一个挑战,此外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不仅会加大老师的管理难度,弱化班主任的教育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归属感,集体缺乏凝聚力,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4]。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思考自2014年开始实施高考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是朝着多元化、公平化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迈进,但高考改革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考改革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目前的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考考试学科设置不合理,部分省市的学科设置过多,造成了考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考试的难度也变得异常。
2. 综合素质评价缺乏科学性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缺乏科学性,在实践中难免产生矛盾和争议。
3. 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成为高考改革中的一大问题,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但是实施中存在许多不一致和重复,造成了混乱。
4. 教育公平缺乏保障高考改革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仍存在很多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重点学校集中的问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干部和教师缺乏优秀人才,教育公平缺乏保障。
二、如何解决高考改革中的问题?1. 优化学科设置优化学科设置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一环,应该通过智库的调研分析,建立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需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避免互相抵消的风险。
3. 加强沟通协调为了避免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集中,要加强省市间、地区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形成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4. 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保障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保障,要通过优惠政策和综合扶贫等措施,吸引优秀师资,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
总之,高考改革是学生教育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各方面能够携手共同推动改革,切实解决高考改革中的问题,使教育公平得到更好地保障。
新高考培训的启发与思考
新高考培训的启发与思考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这一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变化,我参加了一次新高考培训,这次培训让我深受启发,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多个学科组合中进行选择。
这一改革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新高考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以往的固定课程模式将被打破,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灵活安排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路径。
同时,教学方式也需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向探究式、合作式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这意味着学生的品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新高考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规划未来;另一方面,如何做出合理的选课决策、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发展等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引导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新高考背景下,考试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还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不能仅仅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机械的训练。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认识到考试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检验学习成果和促进学习进步的手段。
新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
新高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这一改革举措不仅仅是考试形式和招生制度的变化,更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这种改革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自我规划意识。
过去,学生在文理分科的框架下,往往被动地接受学校和家长的安排,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而新高考让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高考的选科模式下,学生需要对各个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课程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与自己职业规划的契合度。
同时,还要关注各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学校的宣传讲座、网络平台、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这就要求学生在注重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习艺术课程和参加艺术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还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倾向于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
面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每位教师、每所高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变。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2017已经来临,学校的组织管理、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教师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改变,以应对高考改革的巨大挑战。
一、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行政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二、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
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充分
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
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的价值,强化应用意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3、班级管理要改变。
“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需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修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关注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可结合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实时追踪,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加与学生的相处时间。
4、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
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
教师应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三、高考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新要求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为
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是学校在新制度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学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追求教学观的动态提升。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在教学教研中实践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应加强教学科研观念,让教师在教学反思、教学模式、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搭建平台,重视教师发展。
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下,教师面临着角色挑战,充当着学生人生选择的关键角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应为教师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加强教师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通过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研讨、交流,促进教师教研的网络化发展。
3、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
高考制度的改变,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以往由学校统筹计划变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这一变化必然会造成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
为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契机,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精品课堂”,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4、学校还应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完善教师考评机制,使
其在新制度下真正发挥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功能;优化人事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学校引导,学生选择”的全新教师聘用机制,顺利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