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辅导《从生活中找米——考场作文选材技巧点拨》

合集下载

如何积累写作材料—从生活中找“米”

如何积累写作材料—从生活中找“米”

如何积累写作材料—从生活中找“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写作困难主要是缺少材料,常常抓破脑袋也想不出可写的内容。

要解决写作的材料问题,关键是抓住积累:一是生活积累,二是从书本中汲取。

今天,我们单说说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是一座富矿,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让他们拥有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洞幽烛微的“慧眼明眸”。

只要对周围事物有高度的敏感,不熟视无睹,就能发现无穷的素材。

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要注意三点:一、找准观察点: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点也不相同。

植物,观察色彩、外形、长势、枝叶、根茎等;动物,观察外形、习性等;食物,观察形、色、味:人物,观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事件,观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例子:《旺旺家的小菜园》:“放眼望去,碧绿的黄瓜在藤上摇来晃去,白胖的冬瓜像只肥胖的小猪正懒洋洋地卧在地上,青翠的丝瓜争先恐后地长着……你看!苦瓜丛中开着金黄的小花像星星一样眨眼,豆角藤虽有些枯萎,但上面还开着一些紫色的小花,像落在那里的小蝴蝶,小番茄还是青色的一嘟噜一嘟噜晶莹剔透……小菜园里可真热闹!”正是抓住了这些植物的外形、颜色、长势、情态等,这个小菜园才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情趣。

二、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孩子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

观察有顺序,写作才有条理。

引导孩子多角度观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可能观察和感悟到的也就不同。

观察的时候既可以观察其静态,也要留意其动态。

提倡孩子写观察日记。

比如孩子写《小豆苗成长记》或是对《蚕成长记》等,这对养成孩子勤于观察的习惯是有帮助的。

三、抓住个性特征观察: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把事物的特点看透;抓住事物的特别之处,发现其引人注目之处。

例如:《我们的“精品老班”》:“精品老班是我们对她的昵称。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习作之“米”从生活中汲取—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习作之“米”从生活中汲取—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习作之“米”从生活中汲取—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文章摘要】习作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写作的有机整合,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内心感触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倾吐心声、感受习作的快乐,真正做到文思泉涌,情由心生,从而达到文铺锦绣,字吐珠玑。

【关键词】选材生活倾吐心声感受快乐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即习作时,无从下笔;语言空洞,虚情假意;没有创新,缺少个性。

因此只有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的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才能使学生饮生活之源,行习作之舟。

一、用慧眼来观察生活,用笔尖去记录感悟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息息相关,一脉相连,习作来源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融入生活,丰富情感,点燃习作的激情,激发系做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体验生活的作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无从下笔,有了丰富的生活,真实的体验,他们可以将自己五彩斑斓的生活感触融入到作文中。

让孩子们去生活中体验吧!我们用清澈的眼睛观察生活,用纯真的心灵感受生活,用细腻的情感品味生活,用不同的方式体验生活,也用手中的笔描绘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成文章。

教师要善于给孩子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努力找出使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

从生活中找“米”

从生活中找“米”

娇艳之美
家里的月季开了花,这夏天,正是 它们显露娇姿的时刻。清晨,我看见一 朵可爱的粉色月季,它挺立着身躯,绽 放着娇美的花儿,活生生一个亭亭玉立 的少女,粉嫩的花瓣,像少女初恋时粉 色的羞的脸蛋,花瓣上滚动是几颗 晶 莹的露珠,在初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如少女明净的双眸一般。这么可爱,这 么美丽的花,怎能叫人不对它称赞!
四、 从大自然中找米
•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 自然的人,我们处身的大自然,充满了生 机,充满了希望,处处是学问,处处有哲 理。春夏秋冬,斗转星移,雷电霜雪,阴 晴雨晦……它也有它的喜怒哀乐,为粗心 的人所不知的七情六欲。亲近大自然吧, 倾听它的声音:花儿的绽放,鸟儿的啼鸣, 秋虫的呢喃,鱼儿的戏水,不都是一首诗 一幅画?日出日落,月缺月圆,风起风停, 花开花谢,不都是一曲歌,一段情?只要 你肯诚心诚意地拜它为师,以它为镜,相 信它一定会有以教你不致失望。
二、 从学校找米
• 升入初中,不少同学食宿在校,真算得是以校为 家了。这个家中同样有你需要的“米”,而且比 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家不知要多了多少倍。它有 成千个家庭成员,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 间;办公室,教室,宿舍,操场,食堂;课前, 课上,课后,朝朝暮暮;考试排名,运动会竞技, 节日庆祝,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布置……朝夕相 处,有时甚至比家人还要熟悉,亲密人!因为这里更多的是同龄人,他们 身上或多或少折射着自己的影子,怎不叫人感慨 万端!
纯真之美
笑,人人都会,可最美的笑,你见过 吗? 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5.12大地震 救灾献爱心期间,一个穿的破烂不堪的小 女孩走到募捐箱旁,搜出自己身上所有的 钱投进了箱中。从电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女孩的钱全是毛票,有一角,两角的还有 一两张五角的。当她转身要走的那一刻, 她向周围的人笑了,这是一个纯真善良的 笑,这是一个没被污染,美丽的笑,她的 心不穷,她的心里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满满的爱心。我赶快又拍下这个美丽的瞬 间,生怕它会被我错过。 这些美的瞬间将 会永远印在我的脑中,它会成为我感受世 界,认识美的动力。美无处不在,用你纯 真的心去发现它吧!

小专题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小专题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小专题写作从生活中找“米”【写作导航】没有“米”就做不了饭,同样的,没有写作材料怎么能写作文呢?写作材料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生活就是一个大米仓,你要懂得怎样把它们“找”出来。

1.搜一搜生活小事一上作文课,好多同学就头痛,对着作文题发呆,觉得生活实在太平淡,太枯燥,找不到一点写作的材料。

看看别人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一写起来就是下笔千言,自己却挤不出一个字,最后只好胡编乱造一通算是完成任务。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认真从你的大脑中搜索一下自己的一天经历,就会有所收获。

比如,早上吃着热腾腾的早饭,听着一句叮嘱:“路上车多,你慢点!”课堂上,某位同学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

课间,或埋头作业,或追逐,或远眺。

放学时,回家路上的见闻感受。

晚上,想到今天的高兴事仍乐个不停,或想到一件窝心事还很不舒服……作文就是留下生活的记录、成长的印记,写写感动自己的小事,在生活中搜一搜下锅的“米”。

2.写一写别人的故事世界很大,生活很丰富,而我们的亲身经历十分有限。

因此,只要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

把别人身上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写,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同样是生活中的“米”。

蒲松龄为了听故事设茶棚请人喝茶,终于,一部旷世奇书《聊斋志异》诞生了。

俄国作家果戈理抄“菜单”也被传为文坛佳话。

果戈理请朋友吃饭,他看到桌上的一份菜单,忽然对这份菜单产生了兴趣,觉得很有用,于是全神贯注地抄起来,全然忘了身边的朋友,连朋友生气地离开也不知道。

最后,这份菜单被他用到了一篇小说里。

可见,只有运用想象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沟通起来,写作文时才会有更多的“米”。

3.抒一抒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的同桌向你借了一本资料,还给你时,上面布满了字,你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你将此时的感受写入作文,这就是“米”。

如果你为了拔高自己的形象,说自己毫不在意,这反而显得矫情造作。

我们看到许多文学作品中喜欢给花草树木贴上精神标签,可在你眼里,却体会不到那些复杂的含义,那你就老老实实写你眼中的花草树木,不要违背自己的感受,这还是“米”。

作文《从生活中找“米”》教案2

作文《从生活中找“米”》教案2

从生活中找“米”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生活2、什么是作文的选材3、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及方法;4、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从校园生活中选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课前准备:搜集素材,精选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做文字的润色和修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诗:《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也得引进时的活水。

一、导入: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平时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这时候也开始犯难了。

有一幅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有趣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点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作文应如何选材。

(课件展示)从生活中找“米”――校园生活作文选材训练什么是选材:???蜜蜂采花酿蜜,首先是能够发现鲜花,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的诗句有“不论平地与高山,无限风光尽被占”,要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花都能感受到才行;其次,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何从生活中找到“米”呢?首先是直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要求我们尽量地扩大视野,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去了解人,了解事;观察景,观察物;洞悉事物的各个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从生活中找“米”——谈作文素材的积累ppt

从生活中找“米”——谈作文素材的积累ppt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 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 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 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 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 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 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 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 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 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 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 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 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二、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太不值得了。高考对于我们这 群人来说是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接决定了 我们未来五六十年的生活质量,很多家长都把高中生活 说成是“辛苦三年,幸福六十年”,但高考的成败并不 代表一切,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不上大学也照样有很多 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训永远 都不会过时。所以,何必为了一次高考把自身给搞垮呢? 高考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还是咱毛主席说得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如昨天我们刚做的08福建卷《吟风》,就是一篇很 好的范例,我想一定会有很多细心的同学而为这篇文 章心动! 友情提醒:1、认真阅读每期《培英文苑》学以致用
2、能拥有一本高考优秀作文选
四、课本是我们作文很好的素材库
我们的必修、选修文本都是一些大家的优秀 作品,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作文素材,只要我们 做有心人,细心收集,一定会发现很多为你所 用的优秀素材。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

从生活中找“米”1.了解生活是写作的材料源泉,掌握选材的原则、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学习习惯,为作文写作积累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挖掘美,并学习善于表现美。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从生活中选材。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搜集素材,用相机抓拍生活中的美好画面。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1.教师讲述女人生孩子和秀才咬笔杆无法成文的故事。

2.师生谈话,交流写作感受。

二、自读短文,习得方法1.引导讨论:面对秀才的材思匮乏,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帮他?2.阅读短文《从生活中找“米”》。

3.总结: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就必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4.师生畅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总结:⑴对人、事、景物进行留心观察并认真思考。

⑵重大事件、非凡人物、独特景观要仔细观察,不引人注目的、平凡的人、事、景物,更应观察。

⑶观察的过程必须敏锐、持久、细致,善于发现和识别对象的细节和特征。

⑷要深入思考观察到的现象,要领会对象外在与内在的特征,探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推进自己的认识。

⑸坚持写观察日记,制作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材料的“小仓库”。

三、畅所欲言,发现“美”1.“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

3.讨论: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美的人、事、物中,那些材料紧跟时代步伐?哪些材料又见常人之未见?哪些材料体现的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而发常人之未发?(明确: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同样,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入文,尚需精心挑选,只有选择真实的、新颖的、紧扣主题的材料,精心构思,才能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四、引导写作,抒写美1.揭示文题: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灵动的瞬间。

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

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

快速作文指导10-1从生活中找“米”

快速作文指导10-1从生活中找“米”

长大了,智慧也增长了,我渐渐地从生活的字典中更深刻地体会出美和丑的含义。那一次,学校为了迎接一位大领导要组织鲜花队。老师在班里选人,天生丽质的带着骄傲站到一旁,一般的也被叫了出来,最后只剩下我们几个其貌不扬的。当时我不知哪儿的勇气,跨前一步,拉住老师的手,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让我去吧!我行,我插在中间!”老师看了我一眼,用手轻柔地拍了拍我的肩,微笑着说:“人已经够了,等下一次吧,你还有许多的机会。”话语温柔地挫伤了我14岁少女的自尊。我忍住泪,将视线移向头顶那片瓦蓝瓦蓝的天。
天公不作美,指挥雨来欺负我,我忙躲到屋檐下。雨越下越大,路上匆匆而过几个人,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这时,远处走来一对母女,女孩一只手吃力地扶着母亲,一只手拿着伞,把大部分伞挡在了母亲的头上。那个母亲吃力的说:“别往我这,挡挡你自己吧。”“妈,看您说到哪儿去了。我年轻,身体好,淋点雨算啥?”那母亲心疼的望着女儿:“什么不要紧,你一个姑娘家,哪有我硬朗!”女儿不说话了,伞却更严实的挡住了母亲。
(学生答)
同学们听到过唐代贾岛和韩愈关于“推敲“的故事,更熟悉宋代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诗句的故事。为了一个“绿”字,王安石曾换过许多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怀念自己的家乡,归心似箭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一字之改,效果是多么的不一样!我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文学家鲁迅还说:“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小说《肥皂》,曾登在1924年3月27日、28日两天的《晨报》上。过了两年,鲁迅先生把它修改后,才编到一本书里去。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外国大作家司汤达也说:“为了在名词前后放一个形容词,我常常思索一刻钟。” 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可见,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十分重视修改文章,他们在锤炼语言文字上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这种严谨的写作文风,确实值得同学们学习。

从生活中找米

从生活中找米

二、精彩佳作展示
学习指导2 佳作展示附:文(一) 文(二)文(三)要 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三篇佳作的共 同点。 自研共探 1)独学: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三篇佳作的共 同点。 2)对学:两人小对子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 3)群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打成共识,准备展 示。 学情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更 正。
选材原则
紧扣中心 乐观向上 关键是“真”------写真事抒真情 着眼要“小”------小事件大主题 求异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趣”味要浓------抓住读者的心
四、帮助出谋划策
1、出示学习指导4 欣赏一篇同学的作文,分组讨论指出其选 材上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自研共探 1)独学:独立思考作文中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2)群学:组内讨论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确 定展示方案。 3、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小小评论家 组内建议: 1、抽到问题组板书答案。2、抽到评价签的小 组进行质疑评价。 (预时5分钟)
五、归纳总结 校园是个充满个性、充满创造、 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有许多精彩的 有趣的故事,多留心观察,好好挖掘, 遵循选材的原则,就可以写出精彩的 文章来。
六、巩固提升
根据选材的四字要诀,写一篇反 映家庭生活或校园生活的文章。
一、校园生活花絮
学习指导1: 请同学们说一说校园生活(时间:5分钟) 自研共探 1)独学:学生边回忆边梳理半年来生活中亲身 经历、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教师巡回 指导 2)小组交流,共同分享,有组长负责组织。 3)师总结生自学、交流情况。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校园生活我来说 (展开小组竞赛) 其他小组准备评价补充
三、请你畅所欲言
学习指导3 下面几位同学的作文选材都很有特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文章和前几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优点?2、你 认为作文选材应遵循哪些原则?(预时7分钟) 自研共探 1)独学:自学学习指导2中的每一个问题,标注出疑难 问题。 2)对学: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群学:组内讨论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展示方案。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小小评论家 组内建议:1、抽到问题组板书答案。2、抽到评价签的 小组进行质疑评价。(预时5分钟)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结合学生刚刚开始初中学习的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和作文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场景和人物举止神态,认真思考事情的内在联系和意义,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

3.通过“激趣――悟情――明理――导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充分准备、自由言说的基础上悟情明理、创新表达、抒写真情。

【教学年级】
初中一年级。

【导写过程】
一、活动准备
第一步:教学之前,师生共同商议,开展从生活中收集民歌、民谣、民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步:问一问、查一查。

1.探家
①家里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②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
④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
⑤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
2.省略。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

“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

【学习目标】1.创作的材料来自生活,阅读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从生活中找“米”,写出特色,写出新意。

2.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修改能力,能清晰地叙述生活中事情,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观点。

【病文呈现】其乐融融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太阳公公收起了绷着的脸,天边,一道七色彩虹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座七色拱桥,真有些李白笔下“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快点,快点,别让他们等急了。

”妈妈一边催着慢吞吞的我,一边收拾着东西。

今天我们要去外婆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家中因只有一辆电瓶车,也只好载两个人,而妈妈,爸爸,我,这该怎么办呢?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邻家哥哥正好顺路,一同把我们载了去。

一路上,耳边传来的是阵阵鸟鸣,路边的花草树木,昨天刚接受了雨的洗礼,变得生机勃勃,分外妖娆。

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美好。

时间似飞箭般一闪而过,圆润的夕阳收起了最后的一缕余晖,暮色渐渐降临。

路两旁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像是千万颗星星眨着眼睛。

整个镇子都格外宁静,已无白日的喧闹声,在这条宁静的小路上,只剩下三个人:我,妈妈还有爸爸。

这白天是碰巧有人顺带,晚上可怎么办呢?三个人绞尽脑汁,最后爸爸妈妈商量着把我抱上了车,妈妈骑车,爸爸步行。

妈妈将车开到了最低速度,爸爸紧追其后。

我朝后看了看后面气喘吁吁的爸爸,忍不住得直想笑。

那时候,我不懂事,竟然让妈妈再快一点儿。

一刻钟后,车在转弯处停下,妈妈下车,步行,爸爸载我。

我百思不得其解,平日里这两人总是吵吵闹闹,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个个问号在我脑子里直打转。

霓虹灯下,我望着妈妈那微胖的身子,一摇一摆,似乎很吃力,也很滑稽,逗得我不住地笑。

一阵凉风吹来,吹得我直打颤,也吹醒了我的那颗心。

顿时,一种酸涩涌上心头,我感觉得到,我的眼眶温润起来,眼前一片模糊,在灯光下,世界只剩下一个亮点。

我擦干眼泪,挥挥沾满尘土的衣袖,下了车。

爸爸,妈妈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同时又露出了无尽的喜悦!夜已经深了,但这条小路上充满着和谐与温暖,安详与幸福。

2019年初一优秀记叙文-从生活中找米”,美的瞬间作文指导

2019年初一优秀记叙文-从生活中找米”,美的瞬间作文指导
从生活中找“米”,美的瞬间指导
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
同学们,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上作文课,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到写某件事某个人,也是寥寥几笔,无话可说,这如何是好呢?”
二、畅所欲言,发现美
师:同学们,回想升入初中第一次军训情景,还记得你当时的心情与表现吗?
在这里钓鱼。”稍一停顿,又接着问:“钓着没有?”我手一指网袋:“不大,小的多。” “哪个说的?” 他倒像受了刺激,一拎水滴滴的网袋,扬着眉毛扯着嗓子嚷起来,“先生啊,河里肯定有大的,就看你会不会钓了!”我倒想跟他理论,可又懒得理他。就在这当儿,只见鱼浮子漫漫悠悠往下沉,我知道可能是条鲤鱼,赶紧提鱼杆,弯曲变形的鱼杆和绷直的鱼线告诉我,水下是条大家伙。我屏气收线,鱼头出水,果然是一条红头大鲤。耿三又大叫起来:“我说得不错吧,不要硬拉,顺着它慢慢拖……”但兴奋的我手上早已不听使唤,只听“嘣”的一声,鱼线——竟断了。看到这情形,耿三比我还着急,一个劲地埋怨:“先生啊先生,我说你不会钓的,唉……”他见我脸色不对,不再往下说,怏怏地走了。
小店里
雨,还在一个劲儿地下着,我躲进了路旁的副食品店里。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模样的中年妇女。
拍了拍身上的雨,她正盯着我看,这才突然意识到我一分钱也没带,这个……我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心里直打鼓——我听说有些店主蛮不讲理,不买东西不让出去的。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递过来一条毛巾,微笑着说:“擦擦头发吧,会感冒的!”
我的心为之一颤。
想看仔细点,我走上前去,高一点儿的穿着很整齐,三十多岁的样子,矮一点儿的却是民工打扮,他的背佝偻着,或许年纪不小了。
他们是父子、朋友,还是根本就素不相识?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只知道他们那同时伸出的手给了我最原始的感动与震撼。

《从生活中找米》

《从生活中找米》
编辑ppt
目光 高三(8) 潘伟 “你出来一下!”班主任紧锁眉头,手指在我的课桌 上敲了一下便出了门,到门口的时候还回头瞥了我一眼, 目光中充满了怒气。 心顿时凉了半截:“这下子完了,莫非迟到的事老师知道 了?肯定又是让我到办公室悔过的。”目光里充满了恐惧, 再扫视教室的各位,大家幸灾乐祸的目光齐刷刷的送我出 门,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之状。 我忐忑不安地跟在班主任的后面,上了楼梯向西拐便是办 公室,一声沉闷的“报告”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顿时正 在办公的几位老师的目光都一齐盯着我,充满了狐疑甚至 鄙夷,又来了!由于心中有愧,我便低下头,不敢再对接 各位老师的目光,只是心里在盘算着该怎么向老师解释: 小闹钟坏了?唉,这句太不时髦。路上自行车掉
从生活中找“米”
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编辑ppt
题外话:
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 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人室。从感性到 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 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 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 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 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 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 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高考学 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编辑ppt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时事、关注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只 要我们细心搜集就会得到很多作文的素材的。而且因为时 事的时效性更容易引起改卷老师的关注! 如07上海试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时,就可以从现实生 活中找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故事,比如握住感动中国的英雄 的手,握住那些无家可归者的手……

在生活中集“米”——谈作文材料的积累

在生活中集“米”——谈作文材料的积累

在生活中集“米”——谈作文材料的积累农七师123团中学李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作拖沓,本应是一节课时完成的作文,硬要拖一两天,两课时完成的作文要拖三、四天,为什么如此拖沓呢?学生胸中无墨,手头没有材料,靠一个字眼一个字眼去挤,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文章来,所以一拖再拖,写出来的也是粗制烂造之作。

可见,写作中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去获取材料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积累。

作文材料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它好比良庖之于各种原料,厨房中有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储藏和品类齐全的佐料供给,高明的厨师才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做出令我们常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的美味佳肴。

试想,仓储空空如也,佐料山穷水尽,任是手段再高明的厨师不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巧妇般的窘境吗?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结构和组织语言文字的“烹饪高手”,生活中悉心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擎在谈及素材的重要性时指出:“许多时候,写作的失败,往往并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

”一篇成功的文章,七分是材料,三分才是文采,一旦有了充足的材料,动笔作文自然会文思泉涌,运笔如飞。

这些材料从哪里来?怎样才能让学生储备更多更好的“米”?一、认真观察,在生活中获取材料作文的素材,主要来自平日对生活的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你的周围,每天每时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那么随时都会有可以进入作文的东西。

例如:上课时,老师的眼神,课间时,同学之间的游戏;上学时,母亲的叮咛,回家时,窗口那柔和的灯光,深夜复习时,桌上的一杯茶;还有春天的小草、夏天的烈日、秋天是树叶、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然而,许多优秀的作家就是因为细心观察了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小事,而创作了大量感人致深的作品,比如朱自清的《春》,胡适的《母亲》等等。

一个同学作文写得好,肯定他是一个善于观察、会观察的有心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点拔改——教师将文章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这些问题,读上面两篇例文做小小“语病医生”。
方法指导:轻声阅读,讨论修改。看看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字、漏字等。
第三步,评估激励
方法指导:朗读。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检查。师生现场评估打分。
(学生答)
同学们听过唐代贾岛和韩愈关于“推敲”的故事,更熟悉宋代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诗句的故事。为了一个“绿”字,王安石曾换过许多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怀念自己的家乡,归心似箭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一字之改,效果是多么的
二次备课
四、师生活动(二)
学生互助改——教师组织学生修改。修改过程中,让学生相互讨论、评改,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要给予提醒。
步骤:
(1)四个学生为一组,互换作文,一人读三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读,提出修改的意见。
(2)学生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认真体会,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以再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外国大作家司汤达也说:“为了在名词前后放一个形容词,我常常思索一刻钟。”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
可见,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十分重视修改文章,他们在锤炼语言文字上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这种严谨的写作文风,确实值得同学们学习。
二、材料回顾:回顾本次习作训练的课题、目标、重点。
三、师生活动(一)
五、展示部分优秀习作及商榷之作并点评。(各班视班情作点评)
美的瞬间
嵇静
又是一个夕阳,我站在窗前,橘色的太阳的余辉洒在书桌上,映在草丛中。望着这柔和、温馨,近乎仙境的景色,我怦然心动,眼前又浮现出那一瞬间……
也是一轮落日,我一个人漫步在悠远的小路上,无意间看到了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头发都已花白,两个人手牵着手,步履蹒跚。忽然,老奶奶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赽,但老爷爷的手有力地牵着她,她终于又站稳了。两位老人的手握得更紧了,步子也更加缓慢、稳重了,两人就这样相互搀扶着。偶尔,那位老奶奶凑到老爷爷的耳朵旁好像在窃窃私语。或许他们也正是这样手牵着手,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落日余晖映着两位老人的背影,构成了世间最美的图画,这瞬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温馨。
第一步,“攻堡垒”
教师示范改——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两篇优秀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讨论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方法指导:默读后讨论修改:中心是否明确,选择的材料是否来自于生活,是否围绕中心选材。
第二步,“语病医生”
望着落日下,两位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人生之路,风雨兼程。两个人一牵手,就是一辈子,就是天长地久。正如那两位老人,互相牵着手,扶持着
二次备课
对方走过了多少春秋冬夏。人在老年时是最美的,最难能可贵的。
是啊,最美不过夕阳红!
点评:文章描写夕阳下相互搀扶的两位老人,平凡的细节传达出人间的至真至美!恰到好处的抒情、议论感人至深。
学情
分析




一、导入:以修改文章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有些同学写完作文之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这样即使写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的确,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文章上下过很大功夫。你们知道有哪些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
二次备课




不一样!
我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文学家鲁迅还说:“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小说《肥皂》,曾登在1924年3月27日、28日两天的《晨报》上。过了两年,鲁迅先生把它修改后,才编到一本书里去。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
六、盘点收获:
同学们,积累经验是一种储蓄,积累教训同样是储蓄。通过本堂课的作文评改活动,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储蓄?








从生活中找米讲评
第3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从生活中找“米”
课型
评讲




1、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写作材料。
2、学习根据中心来选材。
3、养成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⑵学习根据中心来选材。
难点:选材要新颖。
教学方法
故事引导老师示范学生互改
教具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