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优质课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9课《陈涉世家》课件(161张ppt)(共161张PPT)
关于《史记》
课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为西汉史 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 著,原名《太史公书》, 共一百三十篇。它记载 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 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12本纪,8表,10书,30世家,70列传,130篇52万字。 本纪:叙述帝王之事(帝王传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 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
二世元年七月,发 闾左 適戍 征发 贫苦人民 同“谪”,发 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 配 停驻 编次 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征发之列 适逢(恰巧遇上) 估计 误期 失期,法皆斩。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9课
陈涉世家
司 马 迁
司 马 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掌握《史 记》与司马迁。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围绕中心选材、 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学习人物从小立志。
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 纪传体,是以人物活动为考察历史的主要视角,如 《史记》。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记述错综复杂 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记述历史人物, 记述典章制度,记述各种议论,如司马光所著的 《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史事按事立篇。如清初 谷应泰主持修撰《明史纪事本末》, • 好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间有一条 截然的鸿沟。实际并非如此,不同体裁之间是互相 补充、互相交叉的。纪传体以记人物为主,但不是 一种单一的体裁,而是一种综合的体裁。纪传体史 书里的本纪,基本上就是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 按年月记事的,但里边也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 体史事按事立篇。但它每一篇中也必须按年月来排 比历史事实,而且里边也不能不有传记性质的记述。 这三种体裁的区别,只是就其主要的形式来说的, 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见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新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A7 最后一次演讲 (共29张PPT)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 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深化小结
一、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 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 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讲演词
•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 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 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 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探 究 研 讨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第二课时
一、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 一、感叹句: •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 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 一’,这些都是属于云 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 最无耻的事情!” •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 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信心!” • 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 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深化小结
一、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 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 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讲演词
•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 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 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 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探 究 研 讨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第二课时
一、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 一、感叹句: •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 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 一’,这些都是属于云 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 最无耻的事情!” •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 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信心!” • 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 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词五首》新课讲知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写作背景
北宋败亡之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 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 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 境凄惨,内心极度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 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1
望江南
2
武陵春
望江南
温庭筠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课文小结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 意蕴;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 歌内涵。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利 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3.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依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如《望江南》为小令,《渔家 傲·秋思》为中调,《念奴娇 ·赤壁怀古》则为长调。
宋代词坛上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其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积极向上的 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内容多抒写婉转缠绵的感情,情调 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 男女恋情的,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这两大流派的划分及所属的 代表词人都是相对而言的,如苏轼有很多豪放派作品,也不乏情感细腻 之作,我们一般是就起风格的主要方面来评价的。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 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故乡》5ppt课件
二十 年前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 年轻漂亮, 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 安分守己。 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外貌 描写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 尖酸刻薄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
二十 言 年后 描
写
故乡
鲁迅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 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 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 小说。
(1881—1936)生于浙江
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 《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 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 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 害。
杨 二 嫂 命 运 研 究
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 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 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 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 一个什么样的人。
开头到第 5 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第 6 自然段到第 77 自然段
第三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 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第 78 自然段到结尾
故事情节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开 回故乡 端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阴晦、苍黄、萧索;悲凉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敬业与乐业》PPT课件(4篇)
梁启超故居
关于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 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 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 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 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 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 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 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 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论证了“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的道 理。
问题探究
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 会发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目的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同意。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往往都要承受压力,面对挑战, 但当解决重重困难,获得美满的结果时,就会有一种成功感 和满足感。 (不同意。因为有些职业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创造乐趣的客 观条件。如包装工、掏粪工等) 作者的目的在于说明:人应该“乐业”,只有能从自己的职 业中领略出趣味来,才会感到生活有价值。
2、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找 出并做好记号),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 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 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 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 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 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渔家傲_2
5、《渔家傲》中从声音来写边关空旷的诗句 是? 6、温庭筠的《梦江南》,描写女子肠断的句 子是?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 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 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下阙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 活的艰苦和思乡、报国之情。
衡阳雁去
渔 家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长烟落日范Βιβλιοθήκη 景 抒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淹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 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 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 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可 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 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 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 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下阙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 活的艰苦和思乡、报国之情。
衡阳雁去
渔 家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长烟落日范Βιβλιοθήκη 景 抒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淹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 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 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 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可 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 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故乡 一
厚障壁
放纵刻薄 自私的圆规
18
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分析 “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回故乡——急切 见故乡——悲凉 忆故乡——沉重、忧愤 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见闰土——兴奋、惊异、悲哀 离故乡——失望、气闷、悲哀、憧憬未来
19
主题
传统观点: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 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 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 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引起人们对农村 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思索, 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 的热切希望。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 强烈愿望。
“只不怕我”,送贝 壳和鸟毛,告诉许多 新奇的事(友好、纯 真) 热爱、乐观 聪明、机灵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 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 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 像松树皮(木偶人)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 续(语无伦次)
对“我” 的态 度 对生活的 态
恭恭敬敬,称呼“我”“老爷” (隔膜很深) 寄希望在神灵上 淳朴、善良、迟钝、麻木
5、“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地抖着”写出怎样的家境? 6、“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描写水声有什么作用?
21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 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 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恣睢: 放纵,凶暴。
鄙夷: 看不起。
6
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了哪些故事情节?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 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 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 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 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作品简介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 识,注重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论点。
2.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 体会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词锋犀利、富于哲 理的语言风格。
3.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内涵及其积极的教育意 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今异义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益处、用处。 今义: 加上,增加。
3.故患有所不辟也。 古义:祸患,灾难。 今义 害<病>。
4.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 “可”和“以”两词的连用,“可”是“可 以”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今义: 可能,能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所欲有甚于生者(表比较,比)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对象,对)
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 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缘故)
舍鱼而取熊掌也 (表顺承,不译) 而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表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接受) 为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做)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6 武陵春1
这愁包含了什么之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 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 阳 ,玉枕纱厨 ,半夜 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 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 魂, 帘卷西风, 人比 黄花瘦 。
武 陵 春
李 清 照
㈠朗读课文 感受音乐美
要求: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重音, 读出节奏。
注意: 1、重音处理 2、感情、语气、语调、语速 3、动作、表情
㈡借助想象 欣赏意境美
要求:利用词中的一些意象(形象 ),借助 自己的想象,领悟词的意境。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各 小组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由1--2人执笔, 写一个精彩的描写片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典兰舟,湖泊深处,肥绿藕花,把季节
推 静静传递,把岁月悄悄改变。
荐
阅 读 《 漱
谁说你只是闺中叙别愁的纤纤女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柔中带 刚的魂魄!
玉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逢舟吹取三 词 山去”是你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
她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分前后两 个时期。
前期词多写少女情怀和闺阁闲愁,词 风清新明快。
后期词主要写国破家亡之愁,词风深 沉哀痛。
“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 -----胡适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愁闺 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 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 土似的无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