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身体健康,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信号与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最新技术,在信号检测与处理、嵌入式系统应用和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设计开发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一:信号检测与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涉及到先进检测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等学科领域,主要研究模拟信号(电信号和非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传播特性、低噪声放大、模拟滤波、模数转换、信号采集、变换、数字滤波、滤噪等信号加工处理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案设计。
该研究方向以信号检测与处理领域涉及的具体课题为依托,借助于单片机、EDA、DSP及嵌入式技术等软硬件平台,开展基础理论、算法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以最终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为目标,搭建起在信号检测与处理领域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研究理念和实施方案。
2.研究方向之二:嵌入式系统应用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合一的加速,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嵌入式产品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
以嵌入式硬件与软件为主体的电子产品在正有力推动着21 世纪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科学试验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
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和产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
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专用系统的体系结构,硬件系统的组成,研究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uC/OS、VxWoks以及Windows CE的移植及剪裁,在此基础之上构成专用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与DSP硬件相结合,开发上层的应用服务软件、压缩算法,进行语音和视频的压缩,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VOIP、视频传输以及便携式智能终端等多种应用。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以及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三、研究方向01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03生物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04传感器与信息获取技术05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系统四、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2、实施开放式培养。
3、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
五、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答辩之前,必须修完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3学分(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节4学分(包括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
六、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见《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附后)(二)必修环节A.实践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包括助教、助研、助管、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协助指导本科生创新竞赛、参加实验室建设、校外社会实践与校外社会调查等,课内外学时不少于120小时。
由学院、学科点和导师负责安排,并填写《青岛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报告书》。
B.学术活动(2学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听取不少于10次学术报告,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并填写《青岛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
七、必读书目(附后)八、个人培养计划每个硕士研究生都应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各培养环节及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及进度等。
西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博士硕士工程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学科、专业介绍本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
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40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
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数十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数十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信息系统包括雷达、通信、导航、声纳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信号检测、滤波、估计与识别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信号理论、信号检测与估值、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并行处理理论和方法、神经网络及应用、图像与图形处理、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语音处理、雷达成像等。
二、培养方案1.博士生培养方案1.1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解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应掌握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
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光通信系统理论与无线通信技术
2、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3、通信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
4、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1、参与科研,具有根据研究课题总体方案确定子系统的研究方案的能力。
2、参与课题系统实验,具有设计局部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参与承担的研究课题能够取得阶段性结果,成为整个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4、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学位论文经改写后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六、其他要求
1、同等学历和跨专业考生需补修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在第二学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允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
2、可根据导师具体的研究方向自行设定补修课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002)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培养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中,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熟悉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动向,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3.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人文素质良好,且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为:1.数字图像处理与传输:主要研究图像编码技术及其传输;动态目标检测与识别;图像分割。
2.数据融合:数据融合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数据融合在C3I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3.嵌入式系统:主要从事过程控制、分布式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DSP、FPGA等可编程应用技术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3年,累计在学年限不超过4年。
2.培养方式:全日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两种。
学位课包括:1)全校公共基础课: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2)一级学科基础理论课3)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包括:1)专业限选课2)其他任选课2.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0学分(不包括必修环节学分),其中学位课18-20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满分以100分计,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满分以100分计,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81002;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学制:2.5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数据通信与网络
2.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
3.光通信技术
4.软件无线电技术
5.通信安全与扩频技术
三、专业培养目标
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及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课程设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0810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各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研究方向:①无线通信系统②光通信系统③软件无线电技术④通信与导航技术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⑥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
2.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研究方向:①信号处理②信息感知与融合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图像处理与传输⑤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⑥雷达信号处理
3.信息安全(二级学科代码:0810Z1)研究方向: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③系统安全④网络安全⑤信息安全测评⑥应用安全⑦密码学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
1。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代码: 0810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下列要求:1,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3,掌握1门外国语,并能用该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4,德业双修,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数字移动通信与宽带通信技术2.通信信号处理3.信号处理系统4.语音语言信息处理5.光通信6.粮食物质信息学三、培养年限本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4年。
其中理论学习在第一、二学期进行,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
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见附表),其中公共课和学位课为必修课。
实行学分制,至少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个学分。
提倡研究生以本方向的课程为主体,同时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选择一些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相关学科课程。
对于跨学科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相应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研究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在开展探索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学位论文题目选定后,应撰写开题报告。
经审核批准后,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前沿性和新颖性,符合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对本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六、培养方式1.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导师指导小组制定出全面的培养实施计划。
2.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所在系(研究所)的政治学习和业务活动。
3.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着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订的说明
中北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为便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基本原则1.1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办(2000)1号]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8)等文件规定为依据,要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紧密结合我校发展战略,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围绕研究生素质拓展、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提升等基本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
坚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培养方案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
1.3 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专业,统一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但在一级学科下已具有较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也按所属一级学科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对于目前只有一个二级学科授权的可暂按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某些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在两个学院分别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由各学院分别制定,最后由研究生培养处进行汇总。
2.课程与学分要求博士生培养方案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和修改时,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2.1 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和外语课,是所有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由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依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总计8学分。
2.2 基础理论课基础理论课是指该学科门类中一级学科内各个专业博士生都必须修读的学位课,应体现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总计4学分。
2.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指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
安徽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优良品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2.树立勤奋努力、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能力;3.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4.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应用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培养方式第1、2、3学期主要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第4、5、6学期以学位论文为目标,主要从事相关科学研究。
1.课堂讲授和课堂研讨相结合。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教学。
2.课程学习和阅读自学相结合。
任课教师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指导研究生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文献,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综述,使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动态。
3.课题研究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并提供适合研究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具体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增长才干,追求创新。
五、实践环节1.本科教学辅导;2.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六、学位论文及答辩硕士研究生修满应修课程和学分,经中期综合考核合格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做开题报告(一般在第4学期末)。
开题报告通过后,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七、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50左右,分以下四个模块。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及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论文研究工作二年),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优化、模式信息分析、智能控制);2、数字媒体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动漫技术);3、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信号检测技术、远程测控技术、地理信息处理)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指导方案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总学分数不低于27学分,培养环节学分4学分。
其中学位课和专业课不低于14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齐相应的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要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教学方式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能力培养。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应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学院和导师的安排,参加专题讨论,并至少提交一篇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必须助研,即参加导师组织领导的科研工作。
可以选择助教、和助管工作:助教即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助教其他教学环节;助管是协助学院研究生科、教学科等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硕士论文开题一般在研二的上学期进行,开题条件是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形成明确的论文题目,系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
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实际和科研任务提出。
研究生应先撰写出开题报告,再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开题申请。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本培养方案是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环节,修订和制定好培养方案是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定应体现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方向,符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反映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各学科自身的特色。
1、培养目标(1)基础研究领域:为该专业领域培养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为进一步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基础;(2)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本专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的人才。
本专业分别在一级学科开设5门、二级学科开设5门面向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品牌课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奠定基础。
强调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际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便于学生就业。
2、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
(2)非学位选修课不是必须要选的课程,培养方案中所列的非学位任选课程仅供参考,原则上由导师决定学生选修哪些课程。
必修环节只保留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但必须完成。
而学术活动已经取消,没有学分要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培养方式与要求(1)课程学习:以教师讲授、专家专题讲座、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外文献查阅与撰写文献综述、课外小型实证研究与报告撰写、自学等方式开展。
课程学习安排在前3学期完成。
(2)研究与学术活动:参与研究与学术活动是研究生获得和提高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
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导师、研究所和实验室组织的研究和其他学术活动,并应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学术会议。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08-27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需要,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代码:081002),信息安全(学科代码:081020)3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无线通信2.移动通信网3.互联网4.网络安全5.媒体内容安全6.多媒体处理与通信7.雷达系统8.通信信号处理9.数据压缩与编码10.语音信号处理11.图象处理12.遥感信息处理13.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14.信息检索15.信息融合16.视觉计算三、学制及学分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学制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2~3年后,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2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由按研究生院负责设置。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信息学院在本专业学科上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起一支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术梯队,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的学科群。
本学科现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20人。
在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传输等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及特色,并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已完成国家863计划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目前在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具有研究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本学科培养在信息处理、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等领域,从事研究、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理论基础和较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能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掌握计算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求实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满足下列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现代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
培养掌握现代信号处理基本现代DSP应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语音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智能传感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从事信号与信息工程的研究、教学、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
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三、研究方向1、数字信号处理研究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控制、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语音、图像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数据总线及通信系统等及应用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信号与信息处理以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为主体,包含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应用等环节中的信号与信息的处理问题,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为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和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前者包括数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图像和多维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非线性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系统等;后者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源编码理论与数据压缩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集成、信息处理系统等。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学科,特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有交叉。
达到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培养目标,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以及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图像与视频信号分析处理
2.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
3.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4.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
5.信息处理系统集成与应用
6.智能信息处理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程。
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
专业英语、学术报告、实践环节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