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一、基础知识1、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指的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2、二十世纪30年代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编集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刊物和文学理论、文学史著作中普遍采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分法”的文学分类方法。
3、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4、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6、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节奏韵律性。
7、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8、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9、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和抒写真实感受。
10、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11、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曾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呈现?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12、综合古今中外对于文本层次的认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一书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13、文学言语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三个特点。
14、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有以下基本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5、文学意蕴层面一般可以分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三个不同的层面。
16、文学意境有情景交融(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结构特征)、韵味无穷(审美特征)的特征。
17、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学问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抱负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状;2.抱负型:抱负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治抱负的文学形状;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示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状;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点:凝练性,跳动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特点:深化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表达,详细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第一出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详细言语系统;特点:内指性,心里包蕴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详细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特点: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包蕴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点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围围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2)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特点:情形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点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洁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2.构成:表达内容,表达话语,表达动作3.特点: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其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大事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详细出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供应应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大事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1. 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内容--- 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 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与情———— 1. 诗与乐 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与情———— 1. 诗与画2. 情形关系3. 真与幻十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如,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比如,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与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 文学风格1. 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长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风格的繁分法:由于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奉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3. 风格的审美价值1 真正特殊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十三;民族风格1. 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抱负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文学风格地域性1. 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2. 详细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2) 社会环境3) 生活习惯十五;如何懂得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 定义:2. 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文同学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 文学消费和文同学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2. 一方面,文同学产规定着文学消费;3.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同学产;4. 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加生产着文学产品;十七;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熟悉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状性居于主导性,由于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达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状;1.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学问,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层次:动听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 文学接受的熟悉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供应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熟悉人性,熟悉自我3. 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意其文化阐释与品评爱好的价值或者属性;4. 文学接受的沟通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肯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沟通读者与其他读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沟通十八;文学接受的过程:期望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 期望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缘由,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体会期望视野,简称期望视野;1)三个层次:文体期望,形象期望,意蕴期望2)形成的三个因素: 文化学问,社会阅历,性别与年龄2. 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 求知动机3) 受教动机4)批判动机5)借鉴动机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肯定的心情状态;在文学阅读开头时,这种生活中的心情状态不行能截然中断,它会相伴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成效;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心情状态,就叫接受心境;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 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强盛或动荡;2. 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3. 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4. 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酷热或冰冷,阴云覆盖或秋高气爽等;5. 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十九;异变的三个方面1. 第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谈谈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 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相伴着期望遇挫;由于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爱好,否就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同样假如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2. 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形: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共鸣,净化,领会,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抱负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成效;3.领会: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详细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域等状况与过程;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连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会之后,连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如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二十二;文学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2.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3. 而意蕴评判,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判,等等;越是深层的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由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原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文学理论入门》总结第一章理论是什么?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简答:11 简述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94. 文学形象层面 95. 文学意蕴层面 96. 扁平人物 97. 圆形人物 98. 陌生化 99. 自动化 100. “有我之境” 101. “无我之境” (13 名词解释) 102. 心理意象 103. 内心意象 104. 泛化意象 105. 观念意象 106. 寓言式意象 107. 符号式意象 原理 40.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 41. 文学形象的特征 (简答:14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简答:10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42.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11 名词解释:文学典型) 43.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44. 文学意境的特征 45. 审美意象与一般意象的区别 46.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概念 108. 叙事学 109. 事件 110.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111. 行动元与角色 112.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113. 时序 114. 时距 115. 频率 116. 行动逻辑学 117. 视角(10 名词解释) 118. 叙述者与声音 119. 叙述接受者 原理 47. 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48.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49. 叙事的构成 50. 叙述内容的构成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0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中3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文学理论重点章节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
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文学理论学习重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我们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有了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文学理论的任务第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呢?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第四,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
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活动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恰好是与文学四要素构成的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相对应的。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学理论名词解释及知识整理第⼆章⽂学⽂本与⽂体种类第⼀节⽂学⽂本⽂学⽂本是⽂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本以书⾯语⾔或⼝头话语的形式使⽂学成为⼀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本(text)1、【⽂本】也被译作本⽂,是指⼀部⽂学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义:⼈们可以对其进⾏理解和解释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链。
狭义:专指语⾔构成的⽂学⽂本,是⼀部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2 、⽂本(text)和作品(corpus)(1)从所指对象上看,⼆者指的是同⼀个对象。
(2)但20世纪以来的⽂学理论研究,却往往⽤“⽂本”指称“作品”。
(3)不同的概念,意味着对同⼀对象的不同理解。
将【作品】和【⽂本】相⽐较⽽⾔: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作家的意图。
⽂本——具有相对独⽴性。
⽂本的意义来⾃读者、主体间和互⽂关系。
⼆、⽂本的结构1、英伽登对⽂学作品内部结构层次的划分:(1)语词声⾳和语⾳构成以及⼀个更⾼级的现象的层次;(2)意群层次:句⼦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2 、我们将⽂本划分为“⾔”、“象”、“意”三个层次:(1)⾔,语⾔层,对应英伽登四分法中的语⾳层和意群层,包括语⾳和语义两部分。
A. 在汉语⽂学⽂本中,语⾳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汉语本⾝的特点。
(譬如声调)(b)在⽂学⽂本中,语⾳层构成⽂本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部分例1:教材P.54 《吕⽒春秋?⾳初》——虚字例2:教材P.54 贾谊《过秦论》中⽓势磅礴的同义反复词。
——⾳韵B.⽂学⽂本要求语义层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综合化的信息和个性化的体验(a) ⽂学语⾔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例1:教材P.55 刘禹锡《⽵枝词》“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b)⽂学⽂本的语境与⽇常⽣活语境相脱离只有当⽂本脱离了⽇常实⽤语境,超然于实际⽬的之时,它才可以被理解为⽂学⽂本。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讲解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宽泛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源理、见解范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解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地,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巧妙、体悟人生真理、提升精神境地等情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所有口头也许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平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梦想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感人,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觉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相同的读者,包括不相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体相同或周边的情绪激动和审美兴趣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依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获取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关于自然、社会的见解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其他语言与意义情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括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构造跳跃、富饶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响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10.审美责怪:审美责怪是一种感情性谈论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一致的责怪,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责怪。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详细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牢固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重视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资料:文学创立资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没心获取的所有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责怪:文学责怪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所有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谈论和判断。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传递文化和人类智慧。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它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2.文学的分类: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因素,文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文学类型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第二部分:文学的要素与技巧1.文学要素: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主题和语言四个要素。
情节是故事的发展和结构,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主题是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而语言则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2.文学技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来吸引读者。
例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作者运用叙事、描写、对话等技巧来展现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第三部分:文学的流派与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的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形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
例如,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和想象。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不同的文学理论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过程。
第四部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文学的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它通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现人类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如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文 学 理 论 讲义 (重点)
文学理论讲义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在学习文学理论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学理论。
要弄清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格等三个方面进行。
下面,我们首先看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在这一小标题下,我们要看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1、文艺学的性质、它的过去与现在;2、文艺学三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各自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文艺学应该由哪几个分支学科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1)文艺学就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文艺学的名称是从俄国译过来的。
(2)无论东西方,早期的文学研究都是以研究诗为主。
像我国最早的文学研究是诗经的研究,在汉代有齐(轩固生)、鲁(申公)、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其后,我国的文学理论著作也多是以诗为研究对象,像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直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是如此。
(3)本世纪以来,严格意义上的文艺学科才建立起来。
2、(1)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这三个分支学科任务各不相同,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的范畴及判断文学作品优劣的一般性标准;文学批评分析评价具体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文学史探讨文学发展的历史。
(3)三者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没有文学史提供的材料,文学批评提供的成果,文学理论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文学史、文学批评也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等作指导,离开了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灵魂,成为没有条理、随心所欲的乱弹。
3、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特殊根据这一图解来看,童庆丙等以为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作品、作家及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大一知识点
文学理论大一知识点一、文学理论的定义和作用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的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是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揭示和探讨文学的本质和规律,为文学创作和理解提供指导和依据。
文学理论的目标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审美修养。
二、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国家。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文心雕龙》、《诗经》等著作为代表,强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的统一。
希腊罗马文学理论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代表,注重对戏剧和叙事文学的分析和评价。
2. 现代文学理论现代文学理论起源于欧洲启蒙时代,与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十九世纪的俄国形式主义运动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构造。
二十世纪以来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对文学的研究。
三、文学理论的学科体系1. 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
包括形式主义、传统批评、新批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2. 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包括意象派美学、表现主义美学、奥斯波斯美学等。
3. 文学史论文学史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包括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西方文学史等。
4.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是密切相关的。
文学理论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
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借鉴和运用文学理论的相关观点,提高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也会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新的文学作品会带来新的审美和研究视角,进一步推动文学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五、文学理论的意义和启示文学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批评思维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入门》总结第一章理论是什么?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的功能:▪文学由于其虚构产生了一种普遍性,提供普遍性和面对能够读懂这种语言的人,二者合一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民族性的作用。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手段,同时文学又是使其崩溃的工具.▪文学既是文化的声音,又是文化的信息.它既是一种强大的促进力量,又是一种文化资本.它是一种既要求读者理解,又可以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作品.第三章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就是以我们简称为「理论」的范式作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文化研究包括,并涵盖了文学研究,它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践去考察.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受着两种力量的张力的趋使。
一种是要复苏通俗文化的欲望,要使其成为人民的表述,或者为边缘群体的文化扬声;另一种是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压力,形成了压制性的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就是把文学分析的技巧运用到其他文化材料中才得以发展的.它把文化的典型产物作为“文本”解读,而不是仅仅把它们当作需要清点的物件。
关于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方面的争论可以归纳为两大议题.1.什么是“文学经典”:即中学和大学系统研读的作品,可以构成“我们的文学遗产”的作品.2.分析文化对象的适当的方法.(谁的分析方式更好)第四章语言、意义和解释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语言就是一个差异的系统.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本质。
即:1.符号(比如一个词)是一种形式(“能指”)和一种意义(“所指”)的结合。
2.能指(形式)和所指(意义)本身各自是声音层面和思维层面的程式化的划分。
意义至少有三个不同的范畴,或者叫层面,即字的意义,一段言语的意义和一个文本的意义.意义的基础是区别.意义是一种必然发生的感知.它不是简单的,或者可以轻易决定的东西.它既是一个主体的经验,同时又是一个文本的属性.它既是我们的知识,又是我们试图在文本中得到的知识.意义由语境限定,但语境没有限定.诗歌学和解释学的对比:诗歌学以已经验证的意义或者效果为起点,研究它们是怎么取得的.而解释学则不同,它以文本为基点,研究文本的意义,力图发现新的、更好的解释.对于解释学的阐述常把恢复解释学和怀疑解释学区别开来:恢复解释学力图重新建构产生作品的原始语境(作者的处境和意图,及文本对它最初的读者可能具有的意义)。
怀疑解释学力图揭示文本可能会依赖的、尚未经过验证的假设(政治的、性的、哲学的、语言学的假设)。
第五章修辞、诗学和诗歌修辞学--对富有说服力和表达技巧的语言的研究:语言和思维的技巧可以被用来建构卓有成效的话语。
修辞学的基本概念:语言有其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是各种话语的基础,并使它们产生意义。
修辞手法-- 变换或改动“普通的”用法.四种主要转义方式:隐喻:通过一种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将一种范畴和另一种范畴相联系。
转喻:从一种事物转到另一种与它相联系的事物,通过把事物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联系起来而创造秩序。
提喻:以局部代替整体,从局部中推断整体的性质,并且使局部能代表整体。
反讽:把外表与实际相提并论,实际发生的与期待的正相反。
隐喻一直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和想像的基础,它的文学力量依赖于它的不协调性.体裁:▪对于读者来说,体裁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和期待。
▪在古典理论中,作品根据由谁叙述大致分为三类(前三类):1.诗歌或抒情诗:叙述者为第一人称。
2.史诗或叙事诗:叙述者以自己的声音出现,但也允许其他角色以自己的声音出现。
3.戏剧:全部对话由角色进行。
4. 小说:通过一部书与读者交谈。
(与其它三类不同,小说是一种现代体裁)诗学-- 通过对程式的描述和使程式成为可能的解读活动来说明文学效果的尝试.诗学作为对文学资源和策略的描述是不能被说成只是对修辞手法的描述的,但诗学可以被看作延伸的修辞学的一部分,这种延伸段修辞学对各种语言活动的资源进行研究。
诗歌的基础:通过韵律的组织和声音的重复达到突出语言,并使语言富有新奇感.诗歌是一种能指的结构,它吸收并重新建构所指.解读诗歌诗歌解读的一致性程式:努力把一首诗作为一个艺术整体去解读。
读者要在诗歌中确认对立,而后分析诗歌的其它成分,尤其是比喻的表达方式怎样与这些对立结为联盟。
诗歌解读的重要性程式:诗歌,不论表面怎样短小,都应该与一些重要的事情相关,因此就应该认为具体的细节都是有普遍意义的。
抒情诗的夸张表达(作为行为的诗歌)▪抒情诗超验的热烈追求是与修辞手法相联系的呼语法:一种对实际不在场的听众讲话的转义手法;拟人法:把人类的特点赋予非人类的事物;活现法:让无生命的事物具备讲话的能力;夸张法:要整个宇宙听见诗人的声音,并且按照其要求去行动。
▪叙事诗重述一个事件,而抒情诗则是努力要成为一个事件。
▪呼语法既力图使某些事发生,又力图揭示这些事的发生是建筑在文字手段的基础之上。
第六章叙述文学和文化理论越来越认为叙述在文化中占有中心地位。
这个理论认为,不论是把我们的生活看作是通向某个地方的一系列连续发生的事件,还是对我们自己讲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我们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
情节▪一个故事的基本必备条件:一个情节需要变换。
必须有一个初始情景,一种变化,包括反向发展的变化,以及一个结局,这个结局要能够使情节中的变化有意义。
▪叙述的理论(即“叙述学”)一直是文学理论中很活跃的一个体系,而且文学研究也依赖于叙述结构的理论:依赖于关于情节的观念,关于不同类型的叙述者的观念,以及关于叙述技巧的观念。
▪叙述理论的根本特点:情节和表述之间的对立,故事和话语之间的对立。
▪从一个角度看,情节是一种把事件设计成一个真正的故事的方法:作者和读者共同把事件设计到一个情节里,使其产生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情节是由叙述设计出来的,正如叙述以不同的方式表述同样的故事一样。
表述▪一些识别有意义的变化的关键问题:1.谁讲话?叙述者可以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参与者或是旁观者。
2.谁对谁讲话?叙述总是通过假定和说明,暗中建构出一群听众(叙述接受者)。
3.谁在什么时间讲话?事件发生的同时、紧随某个具体事件,或是在一切事件都结束之后进行回顾。
4.谁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话?小说的核心在于它呈现了不同的声音或话语,因此也就表现了社会上不同想法和观点的冲突。
5.谁根据什么说话?讲述一个故事就是要声明听众可以接受的某种根据。
自觉叙述:叙述者对于自己叙述的根据的观点。
聚焦▪谁在看?故事的观察者和叙述者可能并不统一;故事可以通过一个角色、一件事物聚焦,而不必以它的口吻进行叙述。
▪决定叙述与聚焦不同的一些因素:⑴时间的因素⑵距离和速度⑶知识的局限故事的功能:⑴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许多叙述都具备这个基本功能:通过使大家熟悉的局面发生改变而给人以快乐和满足。
叙述的快乐和满足是与欲望相关联的。
⑵故事教我们认识世界,向我们展现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第七章述行语言述愿言语:发表一个声明,描述一种状况,有真实与否的区别。
述行言语:不是描述而是实行它所指的行为,没有真实与否。
争论与启示述行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社会发展关键过程的模式,这里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1.身份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2.社会规范的作用;3.我们如今在英语中称为“能动作用”的根本问题:我在多大程度上,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成为一个承担责任的主体,能够选择我的行为;4.个人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述愿和述行之间的对立:述愿语声明是如实再现事物的语言,是命名已经存在事物的语言。
述行语是修辞的过程,是语言的行为,它运用语言学的范畴削弱这种声明,创造事物,组织世界,而不仅仅是重复再现世界。
第八章属性、认同和主体文学作品为属性的形成提供了各种含蓄的模式.在有些叙述中,属性主要是由出身决定的;在另一些叙述中,角色是根据命运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属性是根据在生活的磨练中所反映出的个人品格而决定的.在佛洛伊德看来,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吸收另一个主体的某个方面,之后,根据那个主体提供的模式全部或部分地改造.个性或自我则在一系列的认同中形成.认同的根本作用:首先出现的应该是一种认同的倾向,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倾向,是这种倾向使欲望得以产生。
认同使富有欲望的主体存在。
欲望由认同和竞争而起。
对自我(主体)的现代思考有两个基本问题:a.这个自我是先天给定(1),还是后天所造(2)?b.应该从个人的(1),还是社会的(2)角度去理解自我?从这两组对立的维度引发出现代思想的四条分支:1、“我”是内在的、与众不同的。
主体先于其所从事的行为,是一种通过语言和行为外化成不同表述的内在本质(或)未被表述。
(a1 &b1)(先天 & 个人)2、强调自我是由出身和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种族、性别和民族都是基本事实,是主体或自我被赋予的。
(a1 & b2)(先天 & 社会)3、把个人和后天的所造结合起来,强调自我不断变化的本质,“它”通过独特的行为成为“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