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抗战文化

合集下载

福建三明·永安

福建三明·永安

永安概况
永安别名“燕城”,位于闽中偏西。明景泰三年 (公元1452年)设县。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 迁永安达七年半之久,为当时东南文化名城。1984 年撤县设市。属典型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有“一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 19.1。c。地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总面 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382.5万亩,占总面 积86.3%。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金山银水”之称 。森林覆盖率83.2%,木材蓄积量2200万立方米, 居全省第一位,毛竹面积76.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 ,为中国笋竹之乡;现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中 石灰石储量4.6亿吨、无烟煤2.6亿多吨,均居全省前 茅,重晶石储量2000多万吨,列全国第三位;境内 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4.6万KW,已开发24.5万KW。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十个项目组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36项,计划投资 7.07亿元,完成投资7.7亿元。全年项目工作呈现 “三多”:一是大企业、大产业项目多。宝华林特 种纸、英汉染整、超细复合涤纶纤维技改、扩大精 密圆锥滚子轴承、速生丰产林、景区深度开发等17 个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二是 大乡镇项目多。曹远、大湖、贡川、小陶等4个大乡 镇,在建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多。 三泉高速公路永安段可望动工,永龙高速公路永安 段、长永铁路、火电厂机组扩建、安砂电厂机组扩 容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
中国笋竹之乡——九龙竹海
经济社会概况
•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4.11亿元,比增9.7%。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12、29.32和25.68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2:45.7:40.1。财政收支保持 平衡,财政总收入5.66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3.06亿元,分别比增9.1%和4.3%;财政支出3.06亿元 ,比增11.8%。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49.35亿元,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5.06亿元,分别比增16.8%和19.5%。农村经济健康发 展,农业总产值13.75亿元,比增5.6%。粮食总产量 11.39万吨,下降1.8%。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6亿元,比增34.2%。消费市场 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4亿元,比增9.2%。全 市出口总值1700.6万美元,其中市属出口总值1178.1 万美元,分别比增49.2%和57.1%;实际利用外资750万 美元,比增31.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0元,比增8.0%;农民人均 纯收入4031元,比增4.7%安市北10公里、 紧靠着205国道的栟 榈山中,面积37平方 公里,因景区内有桃 花涧而得名。宋李纲 有诗云:“栟榈百里 远沙溪,水石称为小 武夷”,故又有“小 武夷”之称。

永安市宗教旅游概况及发展建议

永安市宗教旅游概况及发展建议

永安市宗教人文旅游资源永安市现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个教种,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两会和天主教爱国会筹备组四个爱国宗教团体。

共有登记管理的宗教活动场所66处,而各种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达900余处。

一、寺庙基本情况寺观教堂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佛教,龟山寺(三明市重点寺院)、云岩寺(三明市重点寺院)、栟榈寺、观音阁、圆明寺、宝应寺、崇福寺、慈航寺;道教,百丈岩仙马庙、唐王庙、青水三仙庙、祖兴殿、永兴殿;基督教,福音堂、燕东堂、下东坡福音堂、东坡堂。

可以融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寺庙如下:1、龟山寺:位于燕北街道龟山公园内,龟山庙建于明代中叶,史上几经重修,现庙宇于1994年在旧址上开始重建,占地54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14平方米。

四周绿树翠竹掩映,龟山寺包围在绿瓦黄墙之中。

寺内供奉西方三圣佛、药师费、地藏王、弥勒佛、观音菩萨等,2003年5月,一块高10余米、重120余吨的观音石移座龟山公园的龟山寺前,为龟山寺增添了佛光灵气。

如今龟山寺不仅是佛门弟子的活动场所,更成为龟山公园的一处人文景观,成为集旅游、休闲及佛教活动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2、云岩寺:位于燕西街道下渡凌霄塔(北塔)下,占地2055平方米,建筑面积4358平方米,依山临水,面对龟山公园。

北塔公园林木森森,燕江河水波光粼粼,云岩寺与凌霄塔交相辉映。

站在寺的高处向四周眺望,无限美景尽收眼底,令人陶醉在旖旎风光之中。

云岩寺原名云半庵,于清顺治七年始建。

1957年改额“云岩山寺”,1960年改额“云岩寺”。

1981年,重建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后又建成天王殿、慈云阁、钟楼、鼓楼、藏经楼、地藏王殿等。

2000年,大雄宝殿迎请4尊铜质大佛像和两侧的千佛入殿。

云岩寺的建筑群依山自低往高分五个层面而建。

山门左翼有长廊,俗称凉亭,永安开县二塔之一的凌霄塔就在亭左约200米的山巅上,山下有深潭,名“北塔潭”,潭边山崖上有“砥石”摩崖石刻,寺、塔、潭相映成趣。

非常时期的书生报国

非常时期的书生报国

非常时期的书生报国作者:吴永贵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07期抗战时期敌寇压境,国民政府临时迁都,沿海、沿江诸省亦多有迁移省会者。

湖北的恩施,安徽的立煌,江苏的车桥,江西的泰和,福建的永安,湖南的耒阳,河南的洛阳、鲁山,广东的连县、曲江,浙江的永康、金华、丽水、云和等,都曾成为抗战时期或长或短的临时省会。

就像陪都重庆因政府文化机构和学者文人的移驻,而呈现出战时的出版文化繁荣一样,各省的临时省会也出于同样的际遇因缘,而成为各自一方战时的出版文化据点。

这样一种出版“战争现象”,适应着抗战救国宣传、普及战争常识、发展战时文化的需要。

福建永安改进出版社,便是这诸多临时省会中,出版成绩最为可观,也最为后人大力称道的一家。

改进出版社于福建省会迁入永安的次年,正式创办,具体时间为1939年2月。

在随后的六七年时间里,改进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期刊7种,分别是《改进》半月刊(1939年4月1日创刊)、《现代儿童》月刊(1939年9月16日从福建省教育厅接办)、《现代青年》月刊(1939年11月从福建省教育厅接办)、《战时儿童》(1940年1月从福建省教育厅接办)、《战时民众》半月刊(1940年1月从福建省教育厅接办)、《战时木刻画报》半月刊(1940年2月创刊)、《现代文艺》月刊(1940年4月25日创刊);…丛书8套,分别是《改进文库》44种、《现代文艺丛刊》26种、《现代青年丛刊》4种、《世界大思想家丛书》6种、《现代儿童小丛书》6种、《战时民众丛刊》6种、《世界民众丛刊》2种、《建设丛刊》2种。

若将各种单行本图书囊括在内,有人说改进出版社所出图书的数量近200种,累计字数达3000万字。

这样的出版物规模,即便将其放入大后方出版文化最为活跃的重庆、桂林两地,也算得上是佼佼者。

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一个强有力的出版社主持人,是改进出版社秀出全国出版同行的三大主要原因。

改进出版社所在地的永安,自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各机构陆续迁入始,至抗战结束的7年多时间里,一直是福建的l临时省会,未曾或易,比之其他后方省份临时省会的迁徙不定,确有它基本稳定的优势性一面。

抗战文化PPT课件

抗战文化PPT课件
化旅游业等重点文化产业。
.
2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
• 以台湾街和文化创业与产品制造园区为核心区,设有吉山文化休闲度 假区、贡川大儒里文化园区、上坪竹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区的文化休闲 旅游专业园区,还有吉山文化大道、虎形山文化圈和永安文化创意谷 和海西赛车城、由废旧工厂改建的文化园区的拓展区和辐射区。园区 围绕本土文化内涵,以永台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永安市抗战文化为纽 带,打造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娱乐、收藏文化、广告印刷等十 大重点文化产业和五条文化创意产业链,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旅游业、 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创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第一平台,建成海 峡西岸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生活圈和文化旅游区。
岛内外工作的枢纽。 文龙复兴堡于2000年被永安
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
12
抗战时期情景再现
.
13
永远的惨痛
.
14
建议
•。
建议
•教育
•工艺 品
•小吃
•传媒 广告
.
15
教育
• 除义务教育以外,以 文化遗址为设施,建立 以教育为主的机构( 设有户外拓展以及室 内游戏等),不仅让游 客体验抗战期间的生 活,还能锻炼游客的身 心健康,体现不一样的 旅游生活。
.
11
复兴堡
• 文龙复兴堡位于燕西街道文龙 村内,始建于清代。座西朝东,
占地面积约1776平方米,堡的 墙高8.5米,墙厚1.7米,土木结 构,内迴廊宽1米,绕堡一周, 中轴线两侧各建有一座木构一
进九开间房屋。 抗战期间,先后有省中央银
行、省邮政管理局在此设立。
1943年11月台湾党部奉令从漳 州迁设于此,其主要任务是在 东南要港设立交通联络站,为

红色文化第四章

红色文化第四章

三明学院
• 在明溪,组织抗日宣传队、歌咏 团、演讲团,举行集会游行,散 发传单、张贴标语,发动民众抵 制日货,发动民众捐款捐物支援 抗日前线。许多青年通过宣传后 ,踊跃应征入伍上前线。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5.尤溪、三元、梅列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 尤溪县立初级中学师生成立喇 叭剧社,组织学生大唱抗日歌 曲、大演抗日戏剧,组织街头 文艺宣传队,深入城乡宣传抗 日救国。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第四章 抗日救亡运动与东南抗战 文化中心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第一节 恢复建立党的组织,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一、迅速恢复建立党组织
1.大田首先恢复建立党组织并不断发展壮大
•1935 年 在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推动下, 河北省立农学院随之 自发成立了“河北农学院学生救国会”,掀起了学运高潮。
• 全县发动民众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县组织2个支援抗日前线 常备铁肩队450人运送军粮到邵武。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4.宁化、清流、明溪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 1937 年 10 月,宁化县成立了抗敌后援分会,后改称为 宁化县抗敌动员委员会, 在城乡各地纷纷组织了抗敌宣传 队,在全县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三明学院
三明红色历史文化
• 在建宁,中共地下党员创办《建宁三日》刊,该刊除转摘《新华日 报》和其他报纸的抗日消息外,还报道建宁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新 闻与短评。
• 发动各界成立抗日剧团,在学校组织童子军等,大力开展抗日救亡 宣传活动。

永安抗战历史文化概览

永安抗战历史文化概览

这部书不仅仅是对永安抗战历史的简单梳理,更是一次对文化的深度挖掘。 作者刘思衡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挑选了部分当年永安开展抗战文化活动的时代背 景、文化人士、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新闻、文学艺术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 词条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使得原本可能对读者来说较为生涩难懂的内容 变得清晰易懂,更加便于人们去了解和认识永安抗战文化。
精彩摘录
《永安抗战历史文化概览》是一本全面介绍永安抗战历史文化的书籍,从多 个角度展现了永安在抗战时期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下是本书的一些精彩摘录:
“永安,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因为抗战而名扬全国。在那个特殊的时 期,永安成为了全国抗战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投身抗战事 业。”
“永安的抗战文化,不仅仅是战斗与血腥,更多的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与传 承。这里的人们用笔墨为武器,书写了一篇篇激励人心的抗战文章,成为了全国 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章节中,目录还注重了对重要事件、人物和数据的呈现。例如,在 “抗战人物”一章中,目录列出了许多永安抗战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等,并对 他们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简要介绍。这样的安排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助于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目录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各个章节的标 题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在内容安排上,目录遵循了从概述到具体、从整体到局 部的逻辑顺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永安抗战历史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永安抗战文化的厚重与丰富。它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中 的文化活动,更是一次全民族的文化觉醒和展现。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永安成为 了全国民族抗战文化的汇聚之地,各种文化人士、组织机构纷纷云集于此,他们 以笔墨为刀枪,以文字为号角,共同发出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

永安市调

永安市调

永安市调2014.5.29一、永安荣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金线莲之乡、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先进县、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创建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二、永安概况位于闽中偏西,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县,南毗漳平市,北与明溪县、三元区接壤。

因境内九龙溪与巴溪汇合于城区西,形似燕尾,故别名“燕城”,市标为“群燕腾飞”雕塑,市树为香樟,市花为含笑。

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为当时东南抗战文化名城。

1984年撤县设市,现辖15个乡镇街道,31个社区居委会、228个行政村,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常住总人口34.8万。

永安三、永安行政镇永安市辖4个街道、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燕东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西洋镇、贡川镇、安砂镇、小陶镇、大湖镇、曹远镇、洪田镇、槐南镇、上坪乡、罗坊乡、青水畲族乡。

人口分布燕东街道35642人燕西街道23771人槐南乡18689人五、永安交通高速公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永安段,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永安段、永(安)宁(化)高速公路,永(安)漳(平)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国道205、省道307、208干线公路网,省级干线东石线(S307)永安大湖至明溪界公路, 205国道东改西(西门—益口—贡川)。

场站建设:南区建设占地30亩以上,日发送旅客5000人次的长途客运车站;北区两个二级货运站;全市乡镇各一个五级以上客运站;贡川公交客运站。

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
• 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县治,直到整个清朝,均属南平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废 府设道,永安属北路道(1914年改称建安道);民国13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制,永 安属省政府领导;民国21年,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将福建划为闽海、兴泉、延建、龙汀 四省,永安属延建省;民国23年起国民党政府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永安属第八行政督察 区(所在地长汀);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所在地南平),民国31年属第六行政督察 区(所在地龙岩);民国35年至38年,永安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在地。 •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迁至永安长达七年半之久,许多名噪一时的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于 此,永安成为当时东南文化名城之一。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后属永安专区,为行署所在地, 1956年永安专区撤销后,隶属龙岩专区,1962年划归三明专区(现为三明市)。1984年9月12 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安撤县设市。
⑤永安 (北魏):北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8年─530年 ⑥永安 (夏):西夏夏崇宗李乾顺: 1098年─1100年
3.永安沿革
• 永安置县之前为沙县浮流司。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在沙县二十四都(永安上坪、 九龙和三元中村)、二十六都贡堡(今贡川)发动农民起义,攻城陷府,震动朝廷。次年义 军被镇压后,镇守福建都督范雄、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巡按监察御史陈员韬先后上奏朝廷, 以浮流险远,难以探制为由,请以其地另立县治。明景泰二年(1451年)获准,景泰三年 (1452年)九月,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都到四十二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 寓永远安定之意。
②战乱期间起瘟疫
• 日寇侵华期间,置国际公约于不顾,在我国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大量生产 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炭疽、赤痢等病原,利用炸弹、炮弹或人工等 手段散布。日军有多支细菌战部队分驻在本土、新加坡和我国的东北、北平、 南京、广州等地,并在我国至少47个城市设有支队,实施细菌战。日军在中 国实施细菌战长达12年之久,受害区域波及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20个 省、市、自治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细菌战。 • 战乱期间,随着人员大量流动,永安城乡瘟疫四起。1941年,日军在浙江宁 波空投鼠疫炸弹,造成当地鼠疫大暴发。福建省财政厅某秘书的家属在浙江 感染腺鼠疫后,为避疫逃到永安,引发永安鼠疫首次暴发。 • 民国三十年(1941)1月,永安发生腺鼠疫,感染后病死率达100%。数月间 疫情迅速波及城关北门晏六街、仁义街、中华路、中山路、太平街、新华巷 一带,丽华商店一店员发病死亡,翌日店东张惠泉死亡。查永安相关文档, 在抗战之前,本地并无鼠疫疫情之记载。当年11月,城区鼠疫再起,患者无 数,死亡30人。是年,永安洪田乡山顶坑自然村亦发生瘟疫,短短一个月, 死亡14人。

永安市情简介(含“十二五”)

永安市情简介(含“十二五”)

永安市情概况永安位于福建中部偏西,隶属三明市,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现辖4个街道、7个镇、4个乡、30个社区、22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地理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城市规划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区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5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21.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9.6%。

不仅是东南抗战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也是我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金线莲之乡,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和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全省17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全市森林覆盖率83.2%,木材蓄积量221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县级第一位,竹林面积100.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拥有国家4A级景区桃源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等国家级旅游资源10余处;境内建成及规划在建有泉三、永武、永宁、永漳四条高速公路和南平至龙岩、泉州至长汀两条快速铁路在永安交汇,是福建省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竹木胶板生产基地,中国重汽海西汽车项目的所在地,煤炭、电力、建材、林业、化纤、纺织等产业也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2004年以来,胡锦涛、江泽民、吴仪、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曾亲临永安视察。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0.5亿元,比增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亿元,比增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4亿元,比增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2亿元,比增2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比增14.5%;财政总收入15.7亿元,比增25.1%;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9.77亿元,比增31.2%;出口总值1.02亿美元,比增73.4%;实际利用外资1039万美元,比增20.1%;农民人均纯收入7389元,比增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6元,比增11%,县域经济实力连续16年位居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

东南抗战文化与高中美术欣赏课

东南抗战文化与高中美术欣赏课
, 日战争时期是福建 的临时省会 。“ ・ 抗 七 七” 事变后 , 日本帝 国主义发动 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 由于蒋介石实行 片面抗战政策 , 使大片 国土 沦丧 。随着 上海 、 致 南京失 陷 , 东南 沿海亦 已遭敌蹂躏 。国民党福建省政府 于一九 三八年五月被迫 内迁 永安 。随着省会搬 迁 , 政机关 、 中专 学校 、 行 大 文化 团体等 各种 机构也陆续从沿海 向永安及其 附近的山区内地疏散 。原在 者、 专家和文化界爱 国人士也云集燕江( 永安 的简称 ) 当时港 、 。 沪 、 、 、 浙 、 、 、 等都有一些 知名文化人 士相继辗转 粤 苏 皖、 赣 湘 桂 来闽。 沦陷 区的一些大专院校 , 如苏 皖临时政治学 院、 暨南大学 、 东南 联合大学等 , 也先后迁 到福建 内地 。顿时 , 交通闭塞 、 文化 落后 的山城永安 , 不仅成为福建战时 的政治 中心 , 而且成为我 国
把 关术 欣 赏课 上 成 承 载 着厚 重 历 史 的 文 化 课 . 一 个 新 的 学 术 是
指向。
《 战时 民众》 国际时事研究》 社会科学》等八十种左 右的期 刊。 《 《
编辑 出版各类书籍三百家丛书 ”等八大丛书 和许 多单 行 “ 本。据当时省政府编 的《 闽政 三十一年》 记载 , 仅改进 出版社 一
药眠 、 绿原 、 王鲁彦 、 蒲风 、 藏克家 、 碧野 、 蹇先艾等一百多个在全
国较为著名 的作家 、 学者 , 都先后在永安 出版过专著 、 评著 , 发表
东南半壁 的文化人 士荟萃之地 。 过论文和文学作品 , 因而大大地提 高了报 刊的声誉和质量 , 大 扩 抗 日救 国是 当时的主旋律 ,在国共第 二次合作 的有利时机 了影 响 。
九 四二 年 一 年 就 销 行 本 版 图 书杂 志 三 十万 七 千 册 、外 版 图书 杂 志 万 八 千 八 百 册 , 省 内设 有 j 家 营 业 处 、 在 _ 总经销处 , 二个 省

永安文化

永安文化

永安文化永安简介:永安,别名“燕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县,南毗漳平市,北与明溪县、三元区接壤。

市中心距福州280公里,离厦门290公里。

市标为“群燕腾飞”雕塑,市树为香樟,市花为含笑。

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为当时东南抗战文化名城,1984年撤县设市。

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至2013年辖15个乡镇街道,31个社区居委会、228个行政村,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34.8万。

永安历史:明景泰二年(1451年),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都到四十二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远安定之意。

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县治,直到整个清朝,均属南平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永安属北路道(1914年改称建安道);民国13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制,永安属省政府领导;民国21年,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长达七年半之久,许多名噪一时的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于此,永安成为当时东南文化名城之一。

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后属永安专区,为行署所在地,1956年永安专区撤销后,隶属龙岩专区,1962年划归三明专区(现为三明市)。

1984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安撤县设市,仍隶属三明市。

永安文化:红色文化《红色组诗·红军标语》聂书专在石峰村在矮房的粉墙上墨渍和锅底灰也是一把强有力的枪一百多条标语和漫画一百多条真理指明方向北上北上一致抗日我来到石峰村寻找一本书从现在开始在阳光下一字一句地读读岁月沧桑的一页读石烽村老人额头深藏的文字石峰村位于永安与连城、漳平和龙岩新罗区交界的大山深处,距永安市区五十多公里,距小陶镇也有十余公里。

七十多年前,这里曾是红军和白军拉锯的地方,先后曾经有彭德怀指挥的东方军、寻淮洲、粟裕等指挥的红七军团等曾经过这里。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北上长征,而留在敌后的红九团亦曾在这一带苦苦坚持,并建立游击根据地。

从文史资料梳理看抗战时期永安文化档案研究状况

从文史资料梳理看抗战时期永安文化档案研究状况

从文史资料梳理看抗战时期永安文化档案研究状况文/闽南师范大学档案馆 张云随着福州、厦门相继也落入敌手,1938年以陈仪为代表的福建省政府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向闽西北内迁。

永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此之后的7年时间里,成为了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尤其是文化方面,黎烈文、王西彦、章靳以、许杰、许钦文、邵荃麟、葛琴大批知识分子持续不断南下,他们或投身于永安的文化建设,或在永安留下文化活动的足迹。

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不仅有改进出版社的《改进》《现代文艺》《现代青年》《现代儿童》《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画报》六大刊物,还有东南出版社的《联合周报》《建设导报》《国际时事研究》三种刊物,此外还有政府公报、戏剧刊物等的印行,它们共同构成了永安抗战进步出版物的主要内容。

地下党员、进步知识分子及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在抗日救国这一个共同的大主题下,他们携手共进、辛勤耕耘,掀起了永安刊物出版活动的两次高潮,逐渐让一个文化荒漠变成文化和学术繁荣的绿洲,在当时的东南地区及西南大后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集整理这些抗战时期的文史资料,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为研究者提供史料,也是档案服务的功能之一。

为了便于人们检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收集到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永安地区出版物的研究资料整理为了实现抗战救国的理想,大批南下的文化人聚集在永安,他们创办了大量的刊物,内容涵盖时事、政治、经济、文艺的各个方面。

在研究“抗战时期永安地区的出版社和出版刊物”方面,邱文生主编了《永安抗战文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收集了关于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大量史料。

在期刊方面主要有:《抗战中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2011)、 《抗战时期福建永安的文艺活动》(2008)、《抗日战争时期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2005)、《抗战时期黎烈文的期刊编辑思想》(2011)、《抗日烽火中的永安进步文化活动》(1996)、《抗日战争时期福建永安的进步出版活动》(1994)、《抗战时期永安进步出版物述略》(2005)、《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抗战时福建永安的进步报刊活动评述(上)(下)》(1988)等研究成果,梳理了永安出版刊物的脉络,介绍了《老百姓》《改进》《现代青年》《现代文艺》《现代儿童》《联合周报》《剧教》等刊物及改进社、东南出版社的发展历程、状况及影响,详细论述了永安地区文化活动的性质、影响等等。

福建省永安市土堡

福建省永安市土堡

kaleidoscope 万花筒土堡是以砌石为基座、以生土夯就的建筑,广泛分布于福建省三明、泉州、龙岩、福州等地,其中三明市是福建省土堡最集中、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地区。

永安市作为三明代管的县级市,现存有明清时期土堡29座,这些土堡多以当地的土、木和石头为原料,具备防御敌人、供人居住和储存粮食等多种功能。

本文通过对永安市境内土堡的调查,对永安土堡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着重介绍永安最具有特色的几座土堡,对土堡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永安的基本情况永安又名“燕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多山地丘陵,森林资源丰富,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朝廷划沙县新岭以南二十四都上四保至三十二都和尤溪宝山以西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共计13个都之地置县,命名为“永安”,寓永久安定之意,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安现有人口34.5万人,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

永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属于福建省37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土地革命时期,红十二军、红九军、红七军等多支红军部队在永安活动,至今保留有大量较完整的红军标语和漫画;永安也是一座抗战城市,抗战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永安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

永安市现存有明清时期土堡29座,其中被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土堡有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槐南镇洋头村安贞堡、燕西街道文龙村复兴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青水畲族乡过坑村福临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小陶镇八一村允福建省永安市土堡福建省永安市博物馆 李 勇安贞堡kaleidoscope 万花筒升楼土堡)。

永安土堡的特点1.历史悠久。

永安土堡始于清顺治九年,明末清初成熟,晚清盛行,民国衰败。

现存的土堡,较多建于清中晚期、清末和民国初期,此时的大小土堡都非常重视防御设施的配置,且数量繁多,类型趋向多样化,土堡构筑既强调防御功能的设置,又注重装修和装饰,形式、题材丰富多彩,称得上是土堡发展的鼎盛期。

抗战时期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

抗战时期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

抗战时期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 2010-12-14 15:06 洪顺发来源:炎黄纵横我来说两句廖祖刚卢前严家显蔡继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撷取抗战时期在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来表达我的怀念。

这七位校长是省立永安师范校长王秀南、福建农学院创始人严家显、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创始人蔡继琨、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首任校长卢前、永安中学创始人林天兰、永安中学第二任校长廖祖刚和永安中学第三任校长徐叙贤。

王秀南校长1938年春,省立师范内迁永安。

王秀南担任该校校长,校址原在永安文庙。

因遭日机轰炸,1939年5月迁到皆山下的大湖村,利用村中几座祠庙。

其中义斋作为礼堂,庆元公祠成为图书馆,陈氏祖祠作科学馆,璞园公祠成了女生宿舍,李氏祖祠当作医药室。

还兴建三座教室,分别命名为三山院、芗江院和芝城院以纪念福州师范、漳州师范和建阳师范。

接着又兴建大礼堂、青年楼、体育馆,设备设施逐步完善。

王校长发动学生,整修皆山,将石洞寒泉辟为公园,在“镜湖秋月”中建湖心亭,美化校园环境。

王秀南在永安任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期间,配合省教育厅推行“笠剑学风”,实行战时的“三杆”教育。

所谓“三杆”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日寇的侵略;拿起锄头能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克服物质困难。

学校开辟农场,日常注重军事训练,学生能文能武又能农。

他曾让学生步行30里,到上吉山国立音专远足、参观。

1938年8月,王秀南创办《教战导报》(半月刊),自任社长和总编。

该刊除报道本校一般教学消息外,大量刊登时事新闻,发表不少文艺作品。

该刊还附办《教战画报》,以抗战为题材,揭露和批判侵略者的丑恶。

王秀南治教有方,成效显著,陈仪、刘建绪两任省主席先后到学校视察,并应邀为师生演讲。

国立音专校长卢前也曾来校参观,并做《如何读书》的演讲。

王秀南还亲自讲课。

他每课都事先备好教学纲要,在黑板之前边写边讲,使学生有条理可循。

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7篇_1

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7篇_1

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7篇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篇1)今天,风和日丽。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车去参观永安博物馆,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大红色的门,门上有很多的铆钉,在往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文庙”二字。

左边贴着历届高考金榜题名名单,光荣榜单上的名字分别来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学子,看着光荣榜单上的名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

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学习任务,努力刻苦学习,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队员。

紧接着,跨入门内,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别有古代韵味。

一座小石桥,桥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鱼儿在池塘里愉快的游着。

我想他们和我一样,为在能够在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地方而喜悦。

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厅和大成殿。

展列着永安历史文物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

通过玻璃制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放着抗战时期的武器、钱币、生活用品、瓷器书籍等等。

在殿中,还放着一台水轮发电机和手摇踏板印刷机,虽然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没有了昔日模样,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价值。

但最令我觉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武器,看着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战英雄们拿着这些武器保家卫国,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得以解放,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人民才有了现在的辛福生活,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在学校里安心地学着知识。

谢谢抗战的英雄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今日的永安博物馆之旅,我们带着永安的历史,满载而归。

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篇2)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又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

所以为了更深刻的谅解中国文化,我来到上海博物馆一探究竟。

来到上海博物馆,我直奔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只见馆内有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令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

56个人民族的服饰个个不漏,个个色彩鲜艳、绚丽夺目。

在这么多的民族服饰里面,我最喜欢的民族服饰是彝族的服饰。

海西教案

海西教案

1、世遗土楼似明珠教学目标: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重难点: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

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 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 自然段。

2008.7.6 第32 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 、“做一做” 。

教学反思:2、木拱郎桥怀古韵教学目标: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

记永安吉山古村镇

记永安吉山古村镇

记永安吉山古村镇指导老师:姜 玲永安吉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位于三明永安城郊。

吉山是抗战时期福建省委驻地,同时保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值此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选择吉山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对其展开调查。

吉山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吉山,是一个小山村,境内的山都很秀气,山包、山谷很多,地形如藏龙卧虎,这里的抗战旧址群已被列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保存尚好,这些都得益于当地政府良好的管理和这里人民较高的素质。

吉山是国家级历史名镇名村,文化资源丰富。

首先,吉山是抗战的文化中心。

当时,随省政府内迁永安的政府机关、军警机构、金融单位、大中专学校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多达一百多个,一批共产党人、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也相继汇聚永安。

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这些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不顾个人安危,奋然而起,以笔作为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进步文化活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战时的永安,有9个出版社、19家印刷所、15家书店,先后出版了13种报纸、129种期刊、700多种图书,形成了一个抗日情绪高涨、进步文化繁荣的局面,为推动全面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繁荣东南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在当时的国统区仅次于重庆和桂林。

羊枣、黎烈文、王亚南、章振乾、陈仪、刘建绪等人,他们为永安抗战文化竭尽心智,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富光彩的一页。

抗战时期,永安的出版发行事业非常兴旺。

有大小专业出版社近30家;编辑单位近20个。

新闻通讯机构4家。

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

共有《老百姓》、《中央日报》福建版、《人报》、《民主报》等12种报纸;《改进》、《现代青年》、《国际时事研究》、《台湾研究季刊》等130种期刊;800多种专著在永安编辑出版,许多作品和专著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学术价值。

郭沫若、马寅初、巴金、羊枣等100多名著名作家、学者在永安进步刊物发表过作品。

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带动印刷和图书发行业务蓬勃发展。

永安历史故事:永安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永安历史故事:永安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导语】永安是福建省西北地区的重镇。

国民党政权在永安设⽴第六⾏政区,辖有永安、⼤⽥、德化、宁洋、宁化、清流、明溪、三元⼋县。

永安⼭城,抗⽇战争时期曾作为福建省会达七年半之久。

⼤批进步⽂化⼈⼠和中共地下党员在这⾥从事轰轰烈烈的进步⽂化活动和抗⽇救亡运动,为建⽴⾃由民主的新中国,贡献过⾃⼰的年华。

1948年8⽉,永安籍进步青年聂诗治被发展为城⼯部地下党员。

他以永安师范教师⾝份为掩护,团结⼀批进步学⽣,为反对国民党*统治开展⽃争。

12⽉7⽇,永安城⾥发⽣了民众奋起捣毁警察局的事件。

这天,国民党永安县政府为迎接省府要员视察永安,派出警察驱赶农民和商贩,农民与警察发⽣争执,警察蛮不讲理,竞拔出左轮枪开枪两响,⼦弹打在⽯头上,碎⽚溅伤了多个农民。

聂诗治闻讯赶到现场,⿎动群众痛责警官。

警察见群众来势凶猛,再次鸣枪;激怒了周围群众,⼈们愤然包围了警察局,要求交出打⼈凶⼿。

永安师范学⽣闻讯赶来声援,与群众⼀起捣毁警察局。

⼈民群众的⾰命⾏动,充分体现了永安⼈民对国民党⿊暗统治的严重不满,形势发展到官逼民反的地步。

事后,聂诗治受到永安法院和福建省保安司令部通缉,避⼊三元中学任教。

4⽉23⽇,南京解放。

此时聂诗治潜回永安,即与赖维棠⼀起赴厦门购买*,准备组织武装⽃争。

在赴厦途中,聂诗治发展了赖维棠为中*员。

这期间,参加过反饥饿、反内战、反*活动的永安籍进步青年魏树海从福州回到永安,联络⼀批学⽣和进步青年,开展进步宣传活动。

这年秋天,聂诗治发展了魏树海为中*员。

5⽉,曾在福州加⼊城⼯部地下党的永安籍青年陈⼤镛,受城⼯部党员⽼郑的委派回到永安,与聂诗治⼀起开展地下⼯作。

9⽉,在永安中学任教的永安籍进步青年赖宝珊,受聂诗治的委托,团结并组织学⽣和社会进步青年成⽴“永安地下⼯作组”,为永安解放做准备⼯作。

11⽉,在⼤⽥的⽩区⼯作队派队员邓家焕到永安开展对敌策反等⼯作。

为了利于隐蔽,将“永安地下⼯作组”改称为“永安青年读书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山山清水秀风光好。文川溪边 有一座庙名叫“榕荫亭”,庙门楣挂 的“榕荫亭”匾额,是抗战时期省临 时参议会副议长陈培锟先生所题。 “榕荫亭”往下走就是一座由12只小 船连成的浮桥,为清代有进士功名刘 元晖所修建。与“榕荫亭”隔河相望 的是关押羊枣之狱。
羊枣是笔名,原名杨廉政,后名杨潮。
学过新闻传播或历史的人都知道, 当年他是和范长江、邹韬奋、胡愈 之等齐名的大记者。1944年,羊枣 来到永安,凭着一杆笔,成为永安 进步文化的一面旗帜,1945年7月 国民党当局逮捕29名进步人士,制 造轰动海内外的“永安大狱”,羊 枣被虐致死。
——记永安抗战文化
永安市实验小学 六(1)班 指导老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前的艰苦抗战换来 的。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永安的抗战文化吧! 吉山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抗日战争期 间,在这片沸腾的土地上,曾经活跃着一大批文化 名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下, 以笔作枪,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为 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繁荣东南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这里保存下来的抗战文化遗址有40多处,如 羊枣被捕处、省主席公馆、省教育厅办公处(刘家 祠堂)、省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闽浙赣分庭、省立 永安中学校址(东方月)等,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 见证。
已有62年国民党党龄的余璞老 先生1944年曾在台湾省党部工作过, 2006年回故乡时讲述,“在文龙村 口,我亲眼看见,连续十几天,日本 的小型飞机一组九架飞成U字形,先 俯冲下来投弹后又冲上天空,来回扫 射省国民党党部的车辆。”老人回忆, 敌人的侵略,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参 加抗日行动,并团结吸收台湾志士加 入国民党组织,领导台湾革命团体抗 日复台。 “在复兴堡省党部,曾经发展了600多名国民党员,他们都 为抗日战争和台湾光复大业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张承忠说, 复兴堡与台湾国民党和台湾省政府有着历史渊源关系,“1941 年,以台胞为主的‘台湾革命同盟会’成立,吸纳和联合了多 个台胞团体。”
1938年,日军侵华战火直逼福州,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于当年5 月开始往永安迁移。据史料记载,省政府内迁永安的机关、学校、 团体机构有100多个,城区人口由不足1万,骤增至3万。由于城区 办公、住房格外紧张,1943年11月,原设在漳州的台湾省党部, 迁往城郊复兴堡。此后,复兴堡便承担着“光复台湾,振兴中华” 的重托,以收复台湾为目标,推动台湾人民反日复目标,推动台 湾人民反日复台活动开展台湾光复舆 论宣传。 “党部办公室就设在堡内北 侧下厅,并于1944年11月创办了《台 湾研究季刊》,旨在‘研究台湾各种 问题,加强国人对台湾的认识,并供 政府建设接收之参考’。”永安市博 物馆馆长张承忠介绍,台湾省临时政 府筹备处于1944年9月在复兴堡成立。
1、 2、 3、 4、 5、 6、 7、 8、 9、“吉水泽兰草 松竹聚萃,山风鼓 莲荷桃李满园”, 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的“萃园”,实际 上是清代书院,抗 战时期为省卫生防 疫大队所在地, “萃园” 紧挨山边,有一个防空洞,据说抗战时用于贮藏防疾 药品。如今,这里是永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永安文庙 是福建省政府的办公场所。建国后到七十年代初,永安文庙是 永安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历 史上,永安文庙曾进行过七次 重修,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清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间, 距今已有280多年。永安文庙 每一次重修,永安百姓都鼎力 相助,出钱出力,留下许多千 古流芳的佳话。为继承和保护 文化遗产,弘场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永安市人民政府决定第 八次重修文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