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科学本质特征的几点思考自1919年五四运动游行青年手持“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时任政府请愿开始,中国人中间掀起一股学习“科学”的热潮,并从此,科学一词开始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一部分。现在,科学逐渐成为了我们随处可见、随时引用的一个词。我们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我们做事情要“讲求科学”、我们的大学叫“科学技术大学”、我们的研究机构叫“科学院”····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接下来,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查阅到的资料,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科学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science”,再往前追溯则来自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很明显,现在我们使用科学一词已经不再是使用其当初原本的意思。而“科学”一词引入中国,则来源于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意即将知识分科的学术.并于1893年,康有正式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同样我们可以知道,把“将知识分科的学术”作为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一词的定义也是不合适的。

现代生活中,科学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语,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

传统上和常识中,我们都认为,科学就是系统化的知识,就是真理,就是可以被证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看法有问题。系统化的知识很多,比如哲学体系、占星术等等,都是系统化的,但不是科学。

更进一步说来,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科学也并不一定是真理。“明天可能阴天也可能不下雨”,“光棍没有老婆”,“爹在娘先死”,这三个陈述都是真理,却不是科学。第一个陈述把各种可能性都说到了,等于什么都没说。第二个陈述是一个同义反复,来自“没有老婆的成熟男人称为‘光棍’”这个定义,没有任何信息。第三个陈述可以做出“爹的死早于娘的死”和“爹

在,娘先死”这样两个相反的解释,可以逃避经验检验。另一方面,科学史上的不少理论,诸如燃素说、热质说等等,都不是真理,但它们却是科学。不仅如此,我们现在流行的科学理论,将来也可能被证明是谬误。

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科学知识之为科学知识,不在于它是否是真理、是否可被证实、是否可逃避检验,而在于它是否可错、是否可被证伪、是否能够积极面对相反证据。这里,关键词是可证伪性。对于某个命题而言,如果存在着与这个命题相反的观察陈述存在,我们就说这个命题具有可证伪性。所以,可证伪性就是具有用可观察的证据与其比较的性质,也就是可检验的性质。可检验性必须排除掉某些可能性,比如说明天下雨,就在陈述中排除了明天不下雨的可能性。因此,可证伪性要求好的科学理论是一种禁令。既然有禁令,就有对这个禁令反驳的可能性,于是,科学理论都要冒失败的风险。对理论的检验,是想办法用确凿的证据反驳它,而不是去论证它。

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存在严重的问题。另一位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Kuhn)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阶段,一是常规科学阶段,二是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们主要用基本理论,在这个理论规定的范围内,解决难题,就像学生做练习一样,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埋怨理论不好,而是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家们常常怀疑已有的基本理论,还要创造与之竞争的新理论来取代已有理论。所以,在常规科学阶段,并不是要寻找相反证据力图驳斥已有理论,而是要解难题;而且,即使理论遇到相反证据,人们也不会马上就抛弃这个理论,而是想办法用已有理论来“消化”这个反例,就是消化不了,也可以将其束之高阁。只是已有理论遇到大量反例,许多科学家对其失去信心,并且出现了与该理论竞争的新理论的时候,原来的理论才会被抛弃。就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也不是用相同的经验证据

简单比较两个理论的过程,因为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或者说是不可比的。

对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批评。比如,观察事实也是可错的,因为它负载着理论,渗透着动机和经验,因此不能一劳永逸地证伪一个科学理论,就是说,证伪也是可错的。他的学生拉卡托斯(Imre Lakatos)认为所有理论都是不可证明的、都是不可解的,提出科学中进步的研究纲领代替退化的研究纲领,但是退化的研究纲领还可能死灰复燃。于是,人们又批评拉卡托斯的这种说法是事后诸葛亮,等于什么都没说。

到上个世纪80年代,讨论科学与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成为一件很热闹的事情。在有186名著名科学家(包括19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在内)发表的关于占星术不是科学的声明中,在美国阿肯色州审判一个关于“创世科学”(主张上帝造人有科学证据的学说)是否是科学的法律诉讼程序中,都涉及到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问题。多数人承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一条界线,但是,人们也认识到,要找到这条界线的公认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如此,科学哲学家们在研究科学的划界问题上,还是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本以为知而实则不知,并且认识到这种不知的过程。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

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笔者认为,对科学的定义,该观点是最为符合实际的。应用该定义,可以对其他一切非科学进行排除。如文中提到的系统化知识“占星术”“哲学体系”等,之所以其不是科学,因为其不是以客观规律为支撑的系统;而是真理而不是科学的观点如“光棍没有老婆”虽然客观但不是规律,只是一个事实;对于“创世科学”是否是科学,则明显其与《进化论》的客观性相悖,因此其不是科学。甚至天文学、统计学、数学等是不是科学,均可以此为判定。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强调“科学性”,其实质也是指要尊重并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发展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发展观;科学理论——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高科技——高层次的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技术······

所以我认为,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