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模式视野下的监察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官制度构建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官制度构建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官制度构建作者:王富民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14期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所控制,否则就会超出边界。

现代国家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权力监督机制来制约权力,以期使权力始终在制度的轨道上正常有序运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探索建设国家监督体系,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的不足也随之凸显出来,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监察委员会与监察权及监察体制改革新中国诞生初期,国家就设置了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用以制约公职人员的权力。

《共同纲领》中提到,要在县市以上设立监察机关,以监督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并对违法失职人员予以纠正。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非正常化政治活动使得国家正常的政治秩序和法律制度遭到破坏,监察体制也随之取消。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经济迅速繁荣,社会建设蓬勃发展,国家监督体系的落后使得腐败问题开始抬头,监督力量的不足造成了违法违纪却逃避惩罚的情况屡见不鲜。

因此,国家下大力气开始重新建设国家监督体系,于上世纪80年代再次设立监察部,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顺应了时代需要。

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如监督机构具有多元性,建国以来承担监督职责的主要有权力机关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的监察和审计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监督等。

总体上表现为三位一体的监督格局,监督范围具有叠合性。

2016年底,国家决定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面对我国权力监督体系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统筹效率不高等问题,决定将政府部门的监察机构及预防腐败部门与检察院的反贪局、反渎局和预防职务犯罪部门等进行整合,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形成全面覆盖、统一高效的国家权力监督体系,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进行监督。

这次改革是建国以来对国家监察体制最大的一次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督对象。

监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监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监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监察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

它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监察制度,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三、改革进展与成果监察体制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机构设置方面,国家监察委员会顺利组建,实现了对之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反贪、反渎职能进行整合。

其次,职权划定方面,监察委员会获得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权力,并拥有调查、审查、侦查等措施。

再次,合并审查权的实施,提高了对违纪违法人员的处理效率和力度。

四、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尽管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人员调配问题。

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需要大量的专业干部,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人员选拔、培训和流动机制。

第二,权力界定问题。

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范围广泛,但是有关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在界定上还不够明确,容易造成乱抓乱打的局面。

第三,民意参与问题。

在监察工作中,应更多地倾听和回应民意,提升公众对监察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五、改进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专业化的招聘、培训和流动机制,为各级监察委员会提供优秀的专业干部。

二是明确监察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察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是加强对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倾听民意、回应民意,提升公众对监察工作的支持度和主动参与度。

六、结论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在监察体制改革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监察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再定位与职能调整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再定位与职能调整

2017年第3期法治研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再定位与职能调整胡 勇* 摘 要:监察体制改革对职务犯罪侦查权作出重大调整,检察机关需要重新厘清宪法定位及其权力属性。

本文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的现实和公诉权与诉讼监督权的异质同构性,主张检察机关应定位为公诉机关与诉讼监督机关,其机构职能和工作重心应作相应调整。

要突出公诉权的主体性地位,强化公诉职能的能动性,从充分行使起诉裁量权、探索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和解构刑事审判监督权三个方面对公诉权予以拓展与充实。

同时,要从加强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刚性监督、推进逮捕程序的诉讼化改造和调整民事审判监督的重心三个方面对诉讼监督工作的重心及相关程序进行调整与完善,更好地发挥诉讼监督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 检察机关 定位 职能调整* 作者简介:胡勇,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法学博士。

监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对职务犯罪侦查权重新配置与调整的重大制度改革,给检察机关带来了系统性、根本性的影响,使检察机关再一次面临“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拷问与抉择。

检察机关如何因应监察体制改革,重新厘清宪法定位和权力属性,并对相关职能作出调整与完善,不仅事关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转型发展,也事关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发展脉络及对检察制度的影响监察体制改革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其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反腐败力量资源,建立国家层面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机构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从中央释放改革信号、到试点方案的提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式授权、再到试点地区的落地实施,自上而下,环环相扣,其推进的强度和速度在我国改革史上可谓空前。

2016年初,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释放了监察体制改革的信号。

【文献综述】论行政监察中双重领导体制的改革

【文献综述】论行政监察中双重领导体制的改革

文献综述行政管理论行政监察中双重领导体制的改革一、引言行政监察领导体制,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为履行行政监察职能所体现出来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的领导关系。

行政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行政监察机关与政府、行政监察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大力反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建立法制社会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我们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行政人员及监察人员道德水平的快速提高。

最根本的提竟就是积极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制度,建立和健全有效的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建立相对独立的垂直领导体系,改革现行行政监察制度领导体制,提高其法律地位,赋予行政监察机关更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保障监察权力的实施效果,建立垂直领导。

针对目前我国行政监察机关存在多重领导的问题,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保证行政监察机关能够真正独立地行使监察权。

那么,监察机关实施有效监察的最基本和首要的前提是行政监察机关必须保持相对独立。

本人通过不同途径搜索大量有关行政领导体制资料,发现中国的行政检察体制确实存在着缺陷,贪污腐败不停滋生,官员腐败已经是现今社会严重的问题,反腐倡廉已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我们不仅要从腐败官员身上找原因,还应该审视我国的检查领导体制环境,建立起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通过对现行行政监察领导体制的现状分析,结合中国行政监察体制的运行的情况,借鉴国外行政体制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行政监察垂直领导体制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建立有效地行政监察领导体制。

二、主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内外结合的行政监察体系已初步形成,行政监察的理论也已逐步完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政府在这样一个转型期中责任重大,需要一个有力的监察,以保证政府不走或少走弯路。

同时,腐败现象的预防和遏制,也需要一个有力的行政监察来约束。

在行政监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我国的行政监察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意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意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意义作者:梅丽红来源:《党政论坛》2019年第01期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纪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着力解决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国家监察范围和职能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等问题,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并强调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

会上,王岐山在工作报告中进一步要求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互配套。

这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

这是监察机关首次列在人大、政府之后,司法机关之前,表明监察机关是与政府机关平行且相对独立的机构。

此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开始步入快车道。

一、从试点到推开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按照方案要求,11月8日、9日、13日,山西、浙江、北京先后宣布成立省(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3省(市)党委书记担任组长。

11月25日,王岐山首次以“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身份到北京、山西、浙江三地调研,表明中央从全局层面把控、协调试点改革。

鉴于监察体制改革涉及我国宪制结构的变革,必须经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才能启动。

为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规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及所辖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试点省(市)探索实践,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纪委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进行了审议。

1.草案明确由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进行领导。

监察机关跟纪委一样是属于政治机关。

2、明确监察对象对从事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全覆盖,3.留置期限折抵刑期。

4.明确有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技术调查措施、通缉、限制出境措施的权力。

5.对被调查人出现特定情况,有量刑建议权。

6.明确监察机关收集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7.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

8.草案规定讯问以及调取、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要全程录音录像,但未规定将录像随案移送。

只是规定留存备查。

9.明确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一、引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和国家领导水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1.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监察委员会,强化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高级公职人员的监察,能够更好地发挥监察和约束作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这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提高党和国家领导水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和国家领导水平。

通过建立监察委员会,使得纪检监察机关与行政执法、司法机关具有同等地位,形成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多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

这样的改革举措使得对党员干部的监察更加有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党的各项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效能。

3.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使得对公职人员的监察覆盖面更广,监督力度更加有力。

这有助于形成严密的监察网,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贪官寝食难安,让干部更加敬畏纪法,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 健全监察体系在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健全监察体系。

这包括建立监察委员会组织架构,规定监察委员会的职能权限和工作程序等。

同时,要加强监察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察机关的专业化和专业素质,为监察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2. 完善监察法律法规体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完善监察法律法规体系。

这包括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察委员会在人员监察、权力运行、程序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监察工作依法履行职责。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170现代交际·2019年18期[作者简介]段文斌,辽宁师范大学纪委(监察处)纪检员,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与党建研究。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段文斌(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摘要: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既有协助学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功,并为校内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供规范和保证,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维护器。

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找出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70—02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

十九大以后,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并且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相继挂牌成立,并与纪委合署办公,标志着纪检监察改革迈上了新台阶。

一、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高校纪检部门工作与国家纪检监察工作存在共同的特性,表现在政治性、教育性、法制性、保密性、复杂性等方面,而由于实施主体对象和周围环境的不同,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政治功能突出,教育功能性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是学校的政治机关,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学校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纪律部队”,更是净化校园环境、打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校园氛围教育的“清道夫”;因此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既要突出其独特的政治功能,深刻理解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又要突出高校教师的教育功能,以此帮助学校建立“亲”“清”的师生关系,清爽的教工关系,规矩的上下级关系,持续净化高校政治生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团结友善、安定和谐的健康校园环境。

2.新媒体传播快,社会关注度高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如“洁洁良”事件、“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均是由网络媒体曝光、社会发酵、舆论推动、公众监督下开展的高校纪检监察案件。

对监察体制改革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

对监察体制改革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

对监察体制改革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当前全国各地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扎实有序推进,我区已经完成了监委会的转隶组建工作并正式挂牌,届时,反腐败斗争将开启新征程,为我区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纪律保障。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察体制改革,让我站上了更高的平台上,为我打开了一片更广阔、更清晰的天空。

面对改革,我认为必须是要正确认识改革。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是纪委执纪、监委执法的简单合并,也不是检察院反贪、反渎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职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对于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整装再出发的号角,面对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新领域,新的责任与担当,如何用好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纪法“双剑合璧”权利,实现纪与法的有机衔接,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统筹能力的考验,更是监察体制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的威力。

改革后的执纪工作点多面广,范围更广,定性量纪时更注重以人为本,不仅需要考虑案件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还需要考虑案件查办后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确保既要起到震慑效果,又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

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党建与社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国能建广西水电集团 周建忠摘要:纪检监察与反腐倡廉是国有企业推进自身建设的关键性工作,对于促进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确保自身持续稳健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持续迈进,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纪检监察与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所以在国有企业自身建设发展中,必须要真正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依靠对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来充分发挥出该工作的职能作用,助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难点分析首先,国有企业少数党政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纪检监察工作仅仅停留于表面,尚未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

另外还有部分员工认为纪检监察工作与自身无关,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其次,纪检监察工作实效性不强,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国有企业还应当进一步促进监察效能的提升,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价值与作用得以发挥[1]。

当前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开始主动探索寻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方法,依靠强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科学的机构设置与人员优化配置,由纪检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好监察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对过去的纪检监察工作体系予以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

最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让纪检监察工作的具体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纪检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必须要主动学习、自我充电,更新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好自身工作。

关于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

关于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

关于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作者:廖聪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摘要:制定《国家监察法》是为了弥补中国目前监察制度立法之不足,是实现反腐制度化、法治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定《国家监察法》必须要有立法思想和立法导向,明确监察机关的定位和运作机制,完善监察手段和监察程序,强化对监察机关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改革。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宪法;监察权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的缘由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延续的“纪委、人民检察、行政监察”三方管理的监察制度。

但60多年以来这种管理监察存在职权交叉、职责不清、权责不一等弊端,促使以法规的形式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统合职权,合并机构,成立国家监察委,并以《宪法修正案》确立其宪法地位,以实现职权统一、权责一致。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实现违纪、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监督的统一,建立独立的反腐败专门机关——监察委员会。

改革以前,纪检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分别处理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案件,腐败的治理倚赖于各个机关之间相互配合,但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放纵腐败。

改革以后,腐败治理从“多主体分治”到“合力共治”,这不是主体的简单合并,而是职能的系统升级,有效地整合了反腐资源、提升了反腐效能。

在这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促使着监察体制改革:(一)职权的不统一在19大之前,我国一直是实行着监察机构分立的监察模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配合。

但实际的操作之中有着很大的弊段。

例如检察院在处理案件过程中缺乏了对其本身的监督过程,监察院一直是同体监督,这样的话造成权责不统一,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其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检察机关在监察过程中享有检察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但是行政监察机关是隶属关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的建议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会对上级或者同级产生忌惮,导致同流合污或者不作为的事件。

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权运行的几个问题

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权运行的几个问题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为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提供了宪法和法律依据,并在会上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

随后,省、市、县各级监察委员会相继组建产生,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由此迈入全面深化新阶段,标志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迈入新时代。

但是,新的国家监察体制全面入轨运行后,在监察权的运行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调查问题收稿日期:2019—9—27基金项目:此文系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贵州省监察委员会与检察机关职能衔接研究》(项目编号:GZLCLH-2019-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闻过(1997—),男,贵州毕节人,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2016级1班学生。

潘弘,女,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权运行的几个问题刘闻过潘弘(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监察权的运行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各项监察调查措施中,技术调查因其调查手段的特殊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启动调查的程序、适用范围、适用手段有待明确,并应有严格的禁止性规定。

留置的强制性质,要求进一步合理界定适用的情形、标准,完善场所建设,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

适应监察范围的变化,监察队伍专业建设需要在人才选用、专业知识结构改善及薪酬保障方面做出调整。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权;运行;问题中图分类号:D92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73(2020)01—0043—03Several Problems of Supervisory Power Operation in the Reform of Supervisory SystemLIU Wenguo ,PAN Hong(School of Law,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Abstract:The operation of supervisory powe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form of national supervisory system.Among all the measures of supervisory investigation,the technical investigation,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investigation means and possible im-pact,its procedure,scope and means for implementing the investigation need to be clarified,and there should be strict prohibitions in its application.The compulsory nature of indwelling requires further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applicable prerequisite,standards,im-provement of site construction,and strengthening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process.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scope of supervision,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team needs to make adjustm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talents,and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salary guarantee.Keywords :supervision;system reform;supervisory power;operation,problem2020年2月第1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Feb.2020Journal ofXingyi Normal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No.143··技术调查是一项使用现代科技如信息技术等开展工作的特殊调查措施,涉及互联网监控、电话监听、跟踪摄像等特殊技术。

监察体制改革解读

监察体制改革解读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监察委? 一、宏观方面原因
这次机构改革的现实原因,就是两个“还不完全适应”:
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 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来 破除。
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 最高监察机关,和国家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 一个平行机构,对“一 府”“两院”都有监督 职责。
与原反腐败 机构的关系
撤销行政监察,检察机关 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 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将 相关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 会,是监察体制改革的重 要内容。也保证相关工作 的连续性,保证了反腐败 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政府和检察的同体监督转化为 国家层面的异体监督
行政监察权和检察侦查权转化为 国家监督权
克服检察侦诉同体的机制掣肘
监察委机构职能解读
与国家权力 机关的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 人大选举产生,并对全 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负 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 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 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 会负责。
与”一府两 院”的关系
于3月5日 在北京召开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审议政府 工作报告
审查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审查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 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
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审议《中华人民 共和国监察法
(草案)》
审议全国人大常 委会工作报告
……
审议最高人民法 院和最高人民检 察院工作报告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党统一 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纪检监察工作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国纪检监察体制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旨在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有效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取得更大成效。

一、建立统一监察机构为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监察机构,取代原有的纪委和监察委员会独立存在的格局。

该机构应具备独立行使监察职权的权威和实力,并在法制上给予其足够的授权,为其行使职责提供可靠的支撑。

同时,该机构应设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确保其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健全纪检监察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

首先,要完善立法,明确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

其次,要加强对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依法、公正、廉洁地履行职责,避免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其能够胜任监察工作。

三、加强纪检监察力量建设为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力量的建设。

首先,要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来源渠道,注重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廉政品质的人才,建立科学的人员选拔机制。

其次,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工作需求。

此外,还应加大对纪检监察机构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确保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改善纪检监察工作环境为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首先,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其次,要优化工作机制,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规范纪检监察工作的各项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动因与创新理路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动因与创新理路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制度化的治本之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020.04
LANZHOU XUEKA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管理学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动因与创新理路
孔凡河
摘 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制度化的治本之策。其现 实动因在于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推进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真空 地带,压缩权力行使任性空间,建构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严肃的 责任追究机制。其优化路径为构建巡视、派驻、监察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强化对监察委员 会的制约与监督;制定监察官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铁军;健全相关权利保障救济机 制;修改完善相关配套法律等。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党内监 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必将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 家监察之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使监察权已上升为独立于行政权、司法权之外, 但又与其地位平等的一项国家权力,开启了“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权力新架构。这一权力架构将行 政监察上升为国家监察,国家监察机关被定位为政治机关,提升了政治位阶,赋予了其天然的权威性 和严肃性。② 同时,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国家行使国家监察权的反腐专门机 构,其监察权独立行使,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非法约束。因此,监察权的权威 性和独立性得到明显增强。监委与纪委合署办公,监委主要领导人与纪委的主要领导人相互兼职, 达到纪委与监委政治地位的均衡,也标志着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类型从依附性合署办公转变为对等 性合署办公,③势必会增强监督合力与实效。

新时代我国监察制度的改革

新时代我国监察制度的改革

新时代我国监察制度的改革一、改革背景1、我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最早发端于夏朝,为了实施监督惩治官员的不法行为,夏制定“皋陶之刑”。

周朝设立监察官员。

秦始皇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主要有五种,一是通过公卿百官的奏章了解。

二是派监御史监察。

三是审查账目。

四是通过举报。

五是皇帝亲自巡视。

汉承秦制,但是有所更新。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有重大变化,一是御史台独立,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由中央不定期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

隋唐两代,将御史台分为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唐朝时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除此以外还设立了谏官组织,建立了言谏制度。

宋代的监察制度模仿唐朝。

元代尤其重视监察御史,大幅度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明清两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而中华民国反贪制度建设是‘强力建设——趋于完备——作用日渐减弱——名存实亡’的衍生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隶属于政务院。

1949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设立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4 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监察部。

1959 年监察部被撤销。

1986 年12 月,我国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设立监察部。

1987 年,十三大做出了以“党政分开”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央和地方撤销纪检机关。

1993 年,我国开始实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部合署办公模式,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纪检监察机关反腐模式由此而始。

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反腐决心、反腐力度、反腐成效前所未有。

2、十八大前我国监察体制的弊端。

(1)监察资源不集中。

我国监察体系可被概括为“三驾马车”模式。

党纪委、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三轨并行,难以集中发力,影响反腐职能的有效发挥。

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监察体制三项改革的内容

监察体制三项改革的内容

监察体制三项改革的内容
监察体制的三项改革内容如下:
1. 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取消原来的政法委员会,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监察职能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2. 拓宽监察范围:将原来的行政监察扩大到包括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包括行政、立法、司法和检察等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3. 推行行政机关与监察机关融合:推行监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融合,共享资源和信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实现权力运行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同时,加强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有效的监察制度和程序,保障被监察对象的合法权益。

1/ 1。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使法规迅速发展,而社会规范营造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此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纪委监委是秉承党的路线和方针,依据宪法、法律、相关规定,严格监督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履行法定职责、履行政治上、行政上和内部职责的机构。

他们不仅监督大众,也监督党的官员。

党的纪律、国家的利益,内部的调控等职责,都要由它来实施。

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不仅可以增强党纪监督力度,实现精准把握党员和干部的纪律、党的宗旨、遵守法律法规,还防止党内政治腐败,从而保障党的纪律和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

另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还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多种各类上述监督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背强健充实,加强政府的正规管理,在把握祵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治理秩序创建有效环境。

总之,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而且保障了党的纪律,可以为政府管理提供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有效机制,关键在于加强监督,以便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

综上所述,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具有重要的涵义,是维护党的纪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

只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公oper的、严谨的纪检监察
体制,才能推动政治生活的充分稳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察模式视野下的监察体制改革在我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权司法”型的监察模式,与“民主弹劾型”形成鲜明对比。

民国时期,孙中山开创了“独立监察权”模式的现代监察制度,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会监察使”模式的道路。

监察本身的独立是东西方监察模式的共同特征。

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坚决彻底,并应以监察权的独立为其目标。

标签:监察模式;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权;独立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呈现高压态势,反腐斗争行动密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宽前所未有;反腐斗争中查处贪腐官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前所未有。

毋庸置疑,经过数年铁腕反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反腐重心开始从“治标”走向“治本”。

2016年11月,中办发布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探索重新组建国家反腐机构。

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在上述三地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决定”就监察委的设置与产生、职责与履职措施、相关法律的暂停适用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决定》指出:“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监督。

”监察委由权力机关产生,这将使得我国“一府两院”的政权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代之以“一府两院一委”的格局。

监察委的设置实质上对我国反腐败资源的整合以及对监察权的重构。

本文在梳理我国监察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各大历史时期监察制度的模式类型,从东西方监察模式中揭示出监察权的特征与规律,为我国当前的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我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监察制度滥觞于秦朝。

秦始皇自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后,为加强监督,维护统治,始创“御史”这一官名,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汉代在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监察制度。

汉代开创了颇具特色的言谏制度,即所谓的“监官之外有言官”。

言官的主要任务是对皇帝的施政与品行提出谏议和规劝。

隋唐时期,形成了组织机构较为严密的“一台三院”体制架构。

宋时的皇权高度集中,与此相适应的是,监察机构的职能也得到强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宋朝将唐时宰相任用和荐举御史的权力收归己有,监察御史由皇帝亲自任命。

元代时,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处于三足鼎立的地位。

正如忽必烈所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为朕医左右手。

”明朝对监察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中央,撤销御史台,设立都察院;在地方,实行分道监察制;言谏机构的职能被改革成为专职监察六部业务。

清初统治者基本上沿用明制,直至乾隆以后,谏官与监官彻底合二为一。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吸取、借鉴西方分权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权分立”理论,即增设监察权和考试权,并将其置于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当的地位。

这一理论被付诸于国民党的宪政实践,在1936年的“五五宪草”以及嗣后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中均有体现。

建国前夕,我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其中第19条规定“在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以监察各级国家机关和各种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并纠举其中之违法失职的机关和人员。

”据此,设置了人民监察委员会。

1959年,全国人大做出撤销监察部的决议。

监察部被撤销后的监督工作,改由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进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步入正轨,构建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势在必行。

1982 年的宪法创设了人大监督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授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

1987年,行政监察机关得到恢复。

2我国监察制度的模式类型分析从起源上来看,监察模式主要有两大支脉:一是“民主弹劾型”。

此模式发源于民主传统深厚的欧洲。

这一监察模式的监察权以民主为基础,在权力系统中具有独立性。

二是“集权司法型”。

在中央集权的权力架构中,王(皇)权处于核心地位,支配着整个权力体系。

处于此种模式下的监察权当然集中在统治者的手中,由其统一支配或行使。

监察权依附于王(皇)权,缺乏独立性。

显然,我国是此种监察模式的发源地。

自秦代建立监察制度以来,监察权就一直处于皇帝的绝对控制之下,监察制度发挥的效能也取决于皇帝的品性、意愿与才能。

同时,由于古代中国对封建官吏的监察主要是实行司法钳制,因此,我国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在性质上属于司法监察。

19世纪初叶,现代监察制度在瑞典滥觞以后,现代监察制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类监察模式。

一是国会监察使模式。

在“民主弹劾型”的监察模式之中,国(议)会对于公共权力的行使具有弹劾权,但是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行政权极度膨胀,扩张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既有权力体系内部的平衡被打破,议会监督负担加重乃至不堪重负,权力结构存在失衡的风险,构建新型权力监督机制的需求迫切。

”因此,在议会之外单独设立了国会监察使,以强化国会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控制。

简言之,国会监察使制度是现代国家国会弹劾权逐渐式微的产物。

二是独立监察权模式。

在此模式中,监察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处于平等地位。

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国家中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这一模式与我国封建时代的“集权司法”型模式一脉相承。

其中的监察原理与秦时的“三公九卿”制、宋元时期的监察制度基本相同。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分别代表的行政權、军事权和监察权地位大致相当。

宋元时期的监察制度中监察权都是由皇帝直接掌管,与行政权、军事权三足鼎立。

因此,中国是这一监察模式的母国。

孙中山先生主张监察权独立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其见解充满了政治智慧,不可谓不独到!孙中山先生曾于1924年在其《民权主义》中指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这机关是无论何国皆必有的,其理为人所易晓。

但是中华民国宪法,这机关定要独立。

……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况且照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机关已经独立,裁判官吏的机关却仍在别的机关之下,这也是论理上说不过去的,故此这机关也要独立。

”我国当前的监察委改革试点与独立监察权模式也有相似之处。

此次监察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监察机构由最高权力机关产生,这将使监察权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提升了监察权的位阶;另一方面,从监察资源整合的措施来看,直接目的是为了强化监察效能,同时也使监察权从行政权和司法权中分离,从而获得独立的地位。

3东西方监察模式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从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近年来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来看,丹麦、芬兰、瑞典、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清廉指数名列前茅。

这些国家或地区今日之清廉状态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大多通过对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制定零容忍的反贪法制、实行铁腕反腐的强效手段等方式横扫附着于国家机构内部、蚕食国家肌体的腐败分子,将一个腐败丛生、污浊横流的社会治理成天朗气清、政治清明的廉洁净地。

事实上,仔细考察这些廉洁的国家或地区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国会监察使模式和独立监察权模式成功运用的典范。

丹麦、芬兰、瑞典、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大多实行的是国会监察使模式,而新加坡和香港实行的则是独立监察权模式。

这两种监察模式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甚至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尽管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相同点是,这两种监察模式在治理腐败过程中都收效显著。

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监察体制改革而言,重要的不是去比较这二者之间的优劣,而应该将目光聚焦在总结并吸收这两种模式的优点。

笔者认为,无论是国会监察模式还是独立监察权模式,它们都能够行之有效的共同原因在于监察(监察权或监察机构)本身的独立。

因为监察的本质是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这就注定了监察权至少要与被监察的权力的地位相当而且监察权必须在权力系统之外运行。

“如果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的监督是在权力系统内运行,监督主体本身被权力主体‘同化’而成为另一个需要监督的权力主体,监督就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官官相护,监督失灵是必然的。

其结果就是社会民众对当权者更无信任可言。

因此,在权力系统内运行的监督不可取。

”香港的廉政公署在肃贪倡廉方面之所以能够著称于世,原因在于该机构取得了机构独立、成员独立、经济独立的法律地位。

1952年,香港反贪污部(ACB)设置在警察处之下,其负责人由一名助理警务处长担任。

然而“警察部门恰恰是貪污最严重的部门,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反贪污体制难以扫除日益猖狂的贪污风气”。

1974年,香港设立廉政公署,独立工作,直接隶属港府最高首长,对行政长官负责。

香港反贪体制的变革,使其反贪机构由系统内走向系统外运行,实现了机构独立。

为了实现成员独立,“廉政公署自行招募工作人员,经费由公款支付。

”“廉政专员及其管辖职工均不受公务员叙用委员会之职权管制,故不是公务员。

”经济独立方面,廉政公署经费是一个独立开支总目,由政府每年的预算中拨出。

且最终的审批权和决定权掌握在港服最高首长手中。

与香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新加坡治贪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反贪机构的独立设置。

新加坡于1952年设立了贪污调查局。

按照1960年《防止贪污法》的规定,贪污调查局是新加坡防止贪污贿赂的最高机关,局长只对总理负责,不受其他任何人士的指挥和管辖。

根据1991年通过的“民选总统法令”,总统有权调度贪污调查局局长对政府部长展开调查,以监督制衡政府。

因此,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只听从总理或总统的调度。

监察权区别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本质特征在于监察权乃是监督权力之权力,是权力之外的权力。

因此,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坚决彻底,改革的结果应当是实现监察权的独立,并将其铸就成为一把利刃,只有这样,反腐败斗争才能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1]魏昌东.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方案之辨正: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J].法学,2017,(3):5.[2]戴月波,徐玉生.论权力监督的“内部人陷阱”及其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13,(1):41.[3]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廉政公署25周年纪念[M].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制,1999:(8).[4]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一九七四年工作年报[Z].1974:(2).[5]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一九七五年工作年报[Z].“绪言”第四段.[6]陈永革.论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及其对内地廉政法治的启示[J].清华法学,2003,(2):168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