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 四章植物与土 壤知识 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 土壤中的 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 )测定土壤中^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 o ;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 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i ;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 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 1-V 2)/ V o 。
(3)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 I 土壤非生物彳液体 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 腐殖质(有机物)4、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 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1、 三、 植物 的根 与物 质吸收 1、根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粒较细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植物与土壤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热量等要素.土壤是由(砂、黏土、无机盐类)、有机物、、土壤空气等物质组成.不同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同,按体积计算,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约占12%,空气和水分约占50%。
矿物质是的产物,是土壤的骨架;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的重要标志;空气和水分的比例是变化的,两者是此消彼长的.二、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成为。
(1)土壤中一般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生物、轮虫、线虫、蚯蚓、软铁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
其中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数量很多,1g土壤中就有几亿个到几百亿个.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2)土壤温度变动幅度越小,一般是10℃-25℃,适宜多种微生物生长。
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cm—30cm的土层中菌类最多。
(3)土壤湿度可用干旱、比较干旱、比较湿润、湿润加以描述.土壤干旱或湿度大都对植物和土壤生物不利。
三、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空气土壤空气的含氧量为10%—12%(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
1%左右,大量使用有机肥的土壤,二氧化碳含量可高达2%.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水分适量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能改变植物的,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的。
(3)土壤有机物土壤有机物指土壤中来源于动植物的所有有机物质,包括、腐殖质和各种简单的有机质。
四、正确认识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道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土壤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为耕种因素等的影响,经过不同的成土过程形成不同的土壤发育层次好剖面形态特征,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1)(2)(3)(4)五、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颗粒的分类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 固体土壤非生物 液体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二、各种各样的土壤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1)图 (3)图 (2)图 (4)图多少和排列方式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7、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注:(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8、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10、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 空气;② 水;③ 有机物(腐殖质);④ 无机盐(矿物质)。
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
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
记做V1、(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
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V1 大于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
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15%~35% 。
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图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二、各种各样的土壤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7、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注:(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8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10、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的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的知识点1、土壤生物中生活着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其中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2、土壤中的物质有土壤生物、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
其中腐殖质中含有有机物,矿物质中含有无机盐。
3、有机物燃烧的现象是闻到焦味,土壤的颜色变黑色。
4、能使岩石开裂的自然因素有风沙、水流、结冰和冷热骤变等。
5、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
6、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花、果实、种子;属于营养器官的是根、茎、叶。
7、根的作用有吸收养料和固定植株。
8、土壤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入植物体的。
9、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10、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植物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
1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12、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其中,在根尖最前端的是根冠,对根起着保护作用;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又可使根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的是分生区;能使根较快生长的是伸长区;吸收土壤中中的养分的是根毛区。
13、根吸水的条件是植物细胞液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失水的条件是植物细胞液的质量分数低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当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当植物缺磷时,植株暗绿带红;当植物缺钾时,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
15、当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元素时,会使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会在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出现赤潮等,当这些藻类死亡后,使得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从而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此时,水体发黑变臭,水质严重恶化。
16、植物的茎分为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和直立茎。
17、植物茎的作用有①运输营养物质;②支撑植物体;③使叶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18、植物的茎由内到外分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其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树皮,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是形成层,它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外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总结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和植物的相互关系1. 土壤对植物的作用土壤是植物的生长基础,它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和支撑。
土壤中的孔隙结构和有机质物质能够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气性,从而为植物的根系提供了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含量则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养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此外,土壤还能够吸收并缓解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持地表的稳定性,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保障。
2.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通过根系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物化性质。
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土壤,促进土壤的固结和疏松,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通透性。
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和根系分泌的物质则能够改善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护作用。
另外,植物的生长也能够减缓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土壤中的养分及其吸收1. 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土壤中包含的主要养分有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参与着植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
氮元素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参与植物的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磷元素是植物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能量传递和养分转运过程,影响着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
钾元素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细胞膜的稳定和孔隙内的水分与养分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吸收,各种养分的吸收方式和条件各异。
氮元素一般以硝态氮、铵态氮等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植物通过根系主动吸收硝态氮,而对铵态氮有选择性地吸收。
磷元素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植物通过分泌根系酸物质来溶解土壤中的磷酸盐,并以活跃转运膜蛋白的方式将其吸收到植物体内。
钾元素则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土壤中,植物通过活跃转运膜蛋白的方式将其吸收到植物体内。
三、植物对土壤的影响1. 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影响植物的根系通过生长和代谢作用,能够改变土壤的结构和物化性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第1、2 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A. 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土壤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土壤固体成分矿物质颗粒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非生命物质液体: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B. 从岩石到土壤1.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2)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3) 生物因素2. 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C.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 土壤的结构1)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3)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2. 土壤的类型1)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2)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3)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D.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1. 土壤的性状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2. 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第3 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A. 植物的根系1. 植物根的分类1) 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2) 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3) 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2. 植物根系的分类1)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2) 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B. 跟的吸水和失水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八下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辅导材料一、选择题1.陆地上生活的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因为土壤为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提供了的()A.种类繁多的营养B.形形式式的食物C.水分D.各种各样的无机盐2.土壤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以外,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A.细菌B.动物C.植物D.麻雀3.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其中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指()A.土壤中的有机物B.土壤中的水分C.土壤中的无机盐D.土壤中的微生物4.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约占固体部分的()A.95% B.5% C.50% D.25%5.土壤中的各种成分是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土壤中的()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A.水分B.空气C.动物D.无机盐6.土壤是地球形成以后逐渐在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是主要是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的()1.)砂粒2.)有机物3.)水4.)空气A.123 B.234 C.134 D.1237.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为()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粉砂类土壤8.土壤的形成正确的顺序为()a.岩石的风化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abcd B.bcad C.abdc D.cbad9.根的主要作用是()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固定和贮藏养料C.固定植物体D.吸收水分和养料10.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却会死亡。
这是因为植物过程中还需要()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11.杭州市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如果要使甘蔗丰收,平时应该多施()A.钾肥B.氮肥C.磷肥D.钙肥12.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浮水植物的气孔常分布于叶片的()A.背面B.正面C.两面平均分布D.不一定13.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在植物的器官中与植物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有关的是()A.根B.茎C.叶D.花14)A.根尖伸长区B.分生区C.根冠D.根毛区15.下列不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A.根B.茎C.叶D.种子16.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的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A.形成层B.生长区C.韧皮部D.木质部17.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A.叶→根→茎B.根→叶→茎C.叶→茎→根D.根→茎→叶18.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A.外树皮B.髓C.形成层D.木质部19.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在各个器官是相互联通的。
初二科学第3章植物与土壤复习资料
初二科学第3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1、土壤生物有植物、________(蚂蚁、蚯蚓、线虫等)和_________(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土壤中非生命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有机物(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和无机盐(矿物质)。
从状态分,构成土壤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2、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颗粒。
矿物质颗粒可分为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是_______类土壤,理由是该类土壤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壤土类土壤的砂粒、粉砂粒、黏粒比例约为__________。
空气和水的体积分数各占________。
4、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___________(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和______________(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6、植物缺氮、磷、钾与病症(用线正确连起来)缺氮植株矮小,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易倒伏缺磷植株暗绿带紫红,花果稀少缺钾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初二科学第3章“植物与土壤”复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写在题前括号内,并用2B 铅笔将题后的正确选项涂黑) (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A] [B] [C] [D]A 、细菌B 、蚯蚓C 、腐殖质D 、真菌( )2、如右图所示,不久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A] [B] [C] [D]A 、土壤中含有水分B 、土壤中含有空气C 、土壤中含无机盐D 、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3、右图是某类土壤的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模型。
该模型属于 [A] [B] [C] [D]A 、砂土类土壤B 、壤土类土壤C 、黏土类土壤D 、黄泥土 ( )4、a 、b 、c 三个相邻细胞水分渗透关系为:c →a ,c → b ,b →a ,那么,它们的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 [B] [C] [D] A 、c >b >a B 、b >a >cC 、c >a >bD 、a >b >c( )5、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因此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A] [B] [C] [D]A 、砂土类土壤B 、黏土类土壤C 、壤土类土壤D 、细砂( )6、尽量不使用白色泡沫饭盒是因为[A] [B] [C] [D]A .白色泡沫饭盒有毒B .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C .分解时释放出有毒气体D .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残留在土壤中( )7、甘蔗的茎也能部分加粗,原因是[A] [B] [C] [D]A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B 、形成层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C 、形成层产生新的韧皮部D 、细胞的生长( )8、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原因是[A] [B] [C] [D]A 、树木因缺氧而死B 、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C 、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 、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 )9、荔枝的茎能逐年加粗,理由是荔枝茎的结构中有[A] [B] [C] [D]A 、木质部B 、形成层C 、韧皮部D 、髓 ( )10、导管和筛管主要运输植物体内的物质是[A] [B] [C] [D]A .水和有机物B .无机盐和有机物C .水和无机盐D .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 )11、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的路径进行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①叶脉中导管运输 ②根中导管运输 ③叶肉细胞利用或经气孔散失④茎木质部中导管运输 ⑤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 )12、深秋季节,无机盐向树干上部运输的速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 [B] [C] [D]A 气候干燥B 根呼吸作用减弱C 蒸腾作用减弱D 根吸水力降低( )13、小明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锥形瓶(标有刻度)内各插入一枝粗细相近的荔枝枝条,再加水至液面达到10mL 的刻度处,接着摘除乙锥形瓶荔枝枝条上的所有叶片,并把两个锥形瓶放在通风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
土壤与植物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植物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 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组成的,其中矿物质是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占据土壤总质量的75%左右。
有机质则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它对土壤的结构、肥力、保水性等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也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孔隙度等,它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学性质是指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土壤的酸碱度等特性,它对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性质指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等生物成分,它对土壤的生物循环、养分转化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与植物的关系1.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的性质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土壤的肥力对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肥沃的土壤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此外,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排水性等物理性质也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当的水分条件都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同样,植物也对土壤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促进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性。
此外,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三、土壤对植物的供养作用1. 养分供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来源,它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元素和无机盐。
其中,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土壤中还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比如铁、锌、镉等,它们也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分供应土壤对植物的供水作用也非常重要,土壤中的水分是维持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文鸿教育教育成就未来!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图一、土壤的成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1、土壤生物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物)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1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空气的体积分数:)(2测定土壤中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直到正慢慢向烧杯内注水,正方体铁块和土壤,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然后用: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有机物(3)土壤中的酒精灯加热(放石,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棉网上)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2教育成就未来!文鸿教育亡的生物体再在蒸发皿: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土壤中的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防止水倒流使略向下倾斜1)图实验试管口注:①(试管爆裂无机盐能溶于但不能溶于水;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燃烧水,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3、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空气(无机矿物质颗粒95%:占固体体积的盐)腐殖质(有机物)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土壤的形成4、:累两个部分。
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岩石的风化 :3教育成就未来!文鸿教育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二、各种各样的土壤、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 5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最重要气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等;其中多少和排列方式、粉砂粒、、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6黏粒(最细)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土壤颗粒性状7但保水性能差保透气透水性能差,黏粒空隙小,水性能好 4教育成就未来!文鸿教育注:(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5教育成就未来!文鸿教育8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 6文鸿教育教育成就未来!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的功能。
初中科学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 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壤土类土壤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理由: 1、比例适中: (1)土壤固体部分占总体积的50%,
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 (2)水和空气各占25%。 2、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 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1)推知树龄
春材 秋材
2)判断当时的气候环境
3)根据年轮判断方向
4)根据年轮上的“斑点”判断当时的环境污染
5、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 管,且是自下而上进行运输的。)
6、有机物的运输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一、蒸腾作用
1、定义: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主要是
直根系
须根系
青菜 白萝卜 番薯
水稻 玉米 高粱 芦苇
固定植物 3、根的功能
吸收水和无机盐
4、根系的分布
①根系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 水分和通 气状况有关
②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 均长度会越短,根系的分布越浅。
二、根尖的结构(吸水的部位)
根尖以上部位
(2)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和磷肥;
(3)生活上排放大量的污水。
症状: 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海水里出现赤潮现象。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1、茎的类型
直立茎(高大树木、果树) 缠绕茎(牵牛花、常春藤、菜豆、扁豆) 攀援茎(葡萄、黄瓜、丝瓜、爬山虎) 匍匐茎(草莓、甘薯)
2、茎的功能
茎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此块土壤(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为V1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1-V2)/ V0。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1、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提要
班级姓名
1.土壤生物有哪些?
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四个实验请看书)
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无机物怎样形成?
4.土壤如何形成?土壤的组成成分?
5.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
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
8.土壤性状?
9.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何有关?
10.植物的根系;
1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何因素有关?
(P105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12.根吸水主要部位;
13.根尖结构;
14.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条件;
(看P108植物细胞失水实验)
15.植物缺少氮、磷、钾各表现出的症状;
16.水华与赤潮;(P111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7.茎的分类与举例;
18.茎横切面各结构名称及功能;
19.哪类植物茎不能加粗?为什么?举例
20.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两个实验P116,P117)
22.蒸腾作用的意义;
23.叶的结构两个实验(P119,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水从叶片上下表面散发;现象、结
论等)
24.保卫细胞的特点及作用;
25.植物体内水的运输路径;
2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哪儿?
27.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28.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根尖结构中许多小而排列整齐且多呈方形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的这部()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3.植物吸收水分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D.根毛区
4.把新鲜萝卜放在浓盐水里,萝卜的质量变化是……………………………………()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5.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基本路径是…………………………………………()
A、叶的筛管→茎的筛管→根的筛管
B、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的筛管
C、叶的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
D、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6.温带地区的松树年轮第一年秋材与下列哪项之间界限最明显:…………………()
A、第一年春材
B、第一年秋材
C、第二年春材
D、第二年秋材7.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A.不再获得营养 B.没有形成层 C.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形成层受到破坏8.夏秋季节,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向内分裂出的细胞可形成:……………………()
A 、髓B、韧皮部C、木质部D、树皮
9.无土栽培就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培育植物的方法。
配制植物营养液是………()A.根据光合作用需要水的道理
B.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道理
C.根据植物根系呼吸需要水中的溶解氧的道理
D.根据植物蒸腾作用的需要的道理
10.关于叶脉的输导功能正确的是……………………………………………………()
A、只输导叶制造的有机物
B、只输导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C、有机物、水、无机盐都能输送
D、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11.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A.上、下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气孔D.叶脉12.氯化钴蓝色滤纸遇水变……………………………………………………………()A.不变色B.白色C.绿色D.红色
13.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
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14.在发生洪灾时,农作物被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农民通常要“洗苗”,洗去作物上的泥沙。
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
C.增强光照D.保证气孔的通畅
15.在下列气候条件下,最可能使气孔关闭的是………………………………………()A.春雨连绵的早晨B.雷阵雨后的傍晚
C.久旱晴朗的夏天中午D.秋风秋雨的秋天中午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B.水土流失是个全球存在的问题
C.去年北京频频出现的沙尘暴说明我国华北、西北等地的沙漠化现象严重
D.工厂的污水应治理后再排放
17.“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废旧塑料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长期存在的废旧塑料将对土壤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其混入土壤将阻绝农作物和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被动物吞食后又将导致死亡;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白色污染”会造成土壤的化学污染
B、“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
C、“白色污染”破坏生态系统
D、“白色污染”直接导致生物污染二.填空问答题
1.通气性、性透水最好的土壤是;保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布。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死亡的排泄物和。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
3.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上面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相同的玻璃管,往玻璃管内注入2毫升浓盐水,往乙玻璃管里注入2毫升请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
(1)可以看到甲玻璃管内的液体、乙玻璃管内的液体。
(2)此实验证明了细胞既可以,又可以,这主要取决于
与的大小。
4.移栽植物能否成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否保证植物体内对水分的需要,为此,移栽植物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1)根部应适当带土,这样可以减小对的损伤,保证根的功能。
(2)应剪除移栽植物的部分枝叶,这样可减弱作用,减少散失。
(3)应在傍晚移栽,这样可以减弱作用。
5.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近几十年年来,太湖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失调。
据统计,太湖地区每年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量达到31.88亿吨,约有80%左
右排人太湖,其污染程度和发展速度令人震惊。
结果使太湖周围的大中城市,自来水厂取水困难,水质腥臭,部分工厂减产停产,水产养殖力急剧下降。
为此,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太湖流域全面治理污染,构建生态平衡的战略总决策。
第一战役:1999年1月1日零点之前,太湖流域内所有水污染源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被称为“零点行动”。
第二战役:至2000年,重点水域水质明显改善。
第三战役:从根本上解决太湖富营养化、生态被破坏和有机物污染继续发展之基础。
而今,太湖的生态已明显改观,太湖源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受广大旅游观光者的青睐。
根据材料回答:
(1)导致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导致湖水中和等营养的增加,使水质出现富营养化。
(2)太湖水产养殖能力急剧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生长,水中的缺少所致。
(3)从材料可知,目前的太湖生态已处于平衡状态。
请你针对如何持续保持太湖生态平衡,提出一个可行性建议。
6.某同学为探究废弃塑料薄膜混杂在土壤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个同样的花盆,找5——8个废弃塑料袋,剪成小碎片,再取约4千克的腐殖土,分成两等份,一份直接装入花盆中,另一份与塑料碎片混匀后,装图另一花盆。
将两课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花草分别栽到两个花盆中,在同样条件下(温度、浇水、光照等)让其生长,6——8周后观察二者的生长状况。
你估计,一个多月后二者的生长情况分别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7.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液化而成的,它是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较多,这是的结果。
8.小明在野外玩的时候,随手摘下一株植物的幼茎,看到茎的断面上渗出了白色的汁液,请问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9.土壤中有空气吗?若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所测的量)。
10.在土壤中有着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土壤中有无机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