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答:①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所完成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②由于确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正事依靠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其他一系列学说。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答:①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②货币共有五种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二者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的依据及意义?答:①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本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②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成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③区分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答: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②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一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二是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③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④预付资本的总量大小。
6、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要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职能形式?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 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为:第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之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3.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特点。
答:①经济规律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第一、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但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的特点: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④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4.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决定的?答: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②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5、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农村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在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的行业并购和改造,并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阶段是1956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由中央计划和统一领导逐步向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演变。
196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曾经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带来很大的破坏和障碍。
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例如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农村经济效益;实行工厂调整、企业分属等措施,提高企业的业务活动灵活性和生产效益,并通过加强物资流通过程的管理,抑制了劳动力的流失和物资的浪费。
第三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关于农村、城市、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新的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一时期,中国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全面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现代化。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个特定的初级阶段起始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的50年代中期(1956年),终结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41.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答: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1)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2)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42.简述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答: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43.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答:(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
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44.垄断利润的获取途径有哪些?答: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
(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45.为什么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答:(1)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简单再生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答: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1)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
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按照他的规模来划分。
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和出发点,如果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生产。
(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在扩大再生产之中。
答: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2)外延扩大在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
(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1)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它是在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国贸161班1.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1)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的表现:①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的物质承担者;②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 总之,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矛盾性的表现:①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②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两者的分离;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
(2)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统一性: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矛盾性:①形式不同②反映的关系不同③作用的范围不同④考察对象不同(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2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二重性决定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首先,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随着单个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则是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其次,资本积聚的拉长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的进展,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或者主要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是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它不仅使单个资本增大,同时还增大了社会总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只是现有分散资本的合并,不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数量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
(3)资本积聚由于受到资本积累能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资本集中因为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速度比较快。
3.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1)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7、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产业结构优化或合理化,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它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最后,它也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8、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必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可选择的出路大致有三个:(1)“离土不离乡”,即到小城镇就业。(2)“不离土也不离乡”,即在经营农业的同时兼营家庭工业、家庭运输业等。(3)“离土离乡”,即到城市和工业中心就业。其中,“离土不离乡”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第三,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具有自已特殊的经济利益。按劳分配的实现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由于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因而每个企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的水平也就不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本人的劳动状况,还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这就决定了现阶段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原则还只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按劳分配,可以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企业的经营效果直接挂起钩来,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总之,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和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是: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一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2)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3)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
(2)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第一,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第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愈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
(3)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3、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原因有二:(1)导致经济规律产生,发挥作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客观的。
(2)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5、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取适合本人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了生产过程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6、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当中内在的,本质的,一定的联系.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二1、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2、试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1)二者是同一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处于同一体中,缺少就不成其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简答题导论及第一章1、简述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其三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指人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改造劳动对象,使之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1)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2)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的总和(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简述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决定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因素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因素:生产力3、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a、这个规律也叫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
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起作用,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什么是经济范畴?经济范畴就是对经济本质的概括和反映5、简述经济规律的性质、特点和类型性质: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特点:a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经济规律不是永恒的c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类型:a、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在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怎样理解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并发挥作用不与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可以制定,修改和取消经济规律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使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
6、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用以认识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方法的总和,包括认识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1)社会的需求结构。
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
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3.科技进步是怎样推动经济增长的?(1)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2)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1.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2)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第一,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第二,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第三,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第四,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第五,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第六,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题1、为什么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矛盾,互相排斥。
商品只有首先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其价值,又需要先让渡使用价值。
并且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怎样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就要把不同形式的具体有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这样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又产生了商品的二重属性。
所以在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要表现在货币上?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内在矛盾的产物?答: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够起到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希望用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希望自己的商品能够自由地交换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交换矛盾要求社会上存在着为所有商品生产者所认可的价值代表以解决其困难,每个商品所有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他人商品面前真正的‘价值代表’,就力求把自己的商品首先换成某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由于商品金银的自然属性,成为货币,货币由此产生。
4、试论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
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2)价值规律的激励作用。
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71
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8.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根本目的。
4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P20
44.简述资本全球化的根源。P200
45.简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P391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总体小康的特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386
47.试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P128
46.试述我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一对外开放战略的依据和意义。P402
47.试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P69
48.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46.试述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P59
4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P187
42.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43.简述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P159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功能。p
45.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实质。P379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8.试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P169
4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P57
4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P87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答:因为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答:①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
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4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
②分配、交换和消费积极反作用于生产。
5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答:①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导论1.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世纪中叶产生。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第一,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第二,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辩证关系如何?(1)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生产、消费有重要影响;(3)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诸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6.经济规律客观性表现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7.经济规律的特点:(1)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自然规律无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直接或间接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
8.经济规律的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还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经常采用归纳和演绎法、中介方法等。
10.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意义:(1)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2)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3)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
生产是起点,居于首要地位,是起主导作用的环节,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交换和分配时中介环节;消费是终点。
从再生产过程来看,消费也是起点。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第二章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1.二者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成功)使用价值可以转化成价值。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此矛盾源于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的一切发展阶段,并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2.。
,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1.可以自发的调节生产和流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五.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由的市场主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
3.规范的市场机制。
六.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人类无差别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社会关系。
第三章七.劳动力价值包括的内容。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八.不变,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
根据: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政经(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答:1、经济前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的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同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
5、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战友和支配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3、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2、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1.简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
一、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前者4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商品二因素具有统一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三、商品二因素又具有矛盾性,是互相排斥的。
商品生产者为占有价值必有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持价值。
2.平均利润形成后,部门内部的各企业是否还有利润率的差别?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只是各部门之间利润率平均化,并不排除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二、平均利润形成后,部门内部各企业仍存在着商品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别。
三、个别企业由于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3.简述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一、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必须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二、个别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他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会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可获得更多利润。
三、商品生产者为得到更多盈利,便都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4.解释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及其形成原因。
一、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耗。
二、无形磨损分为两种情况:A、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B、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5.简述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一、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必须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二、个别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他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会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可获得更多利润。
三、商品生产者为得到更多盈利,便都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经简答论述题来源:曹胡迪的日志简答题:1、中国在建国初期形成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原因是什么?答:客观原因:着实现全国财政统一,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需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经济体制。
主观原因:①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排斥市场经济,成为寻求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的思想阻碍;②传统的市场经济观排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人们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加以抵制;③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讳言财利的传统观念影响很深,阻碍着人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
2、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答: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利益分配的归属。
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3、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4、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
他们以单个的私人资格,享有私有制经济关系赋予他们的利益;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
他们依法凭借私人占有的生产条件,主要以获取私人利益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
他们是私有制经济机制中的“主动轮”,他们支配和控制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在依法纳税和维护职工合法经济权益的条件下,私人有权支配和决定生产以及成果的交换、分配;④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他们作为私人资本所有者,在获取的税后利润中,包含着对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因此,他们对雇佣劳动者存在剥削关系。
5、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
他们为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以总体劳动者的资格,共同享有他们联合占有的生产资料所赋予他们的物质利益;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他们依法凭借共同占有的生产条件,以实现整体利益和每个劳动者个人利益的统一提高为目的,在社会化的物质生产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
他们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支配和控制属于联合劳动者的生产力,支配和决定生产及其成果的交换、分配。
日常的经营管理,由自己推选的优秀代表实施,但是他们拥有按科学程序监督管理者的权利;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个人与联合体之间实行等劳交换,劳动者个人之间要求各尽所能,开展劳动竞赛,团结互助。
6、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利益主体作为总体劳动者的性质不同:前者作为由全体劳动人民构成的总体劳动者,是从全社会来看的整体,因此,它在重视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同时,必定要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后者是一定数量的自主联合起来的自然人构成的小范围的总体劳动者,尽管也是一个整体,也追求每个整体的共同利益,但是这些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利益主体的代表者不同:前者只能由国家来代表。
后者的代表则是在劳动者自然人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行使集体所有权的代表机构。
(3)利益主体的结构不同:前者由全社会范围的劳动人民构成的,其利益主体具有覆盖全国的庞大的纵横组织结构。
后者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也有一定的层次,但是,是小范围的、比较简单的、地方性的。
(4)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前者利益关系的调节,要服从国家所有权机构根据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的统一原则。
后者在对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分配上,则可以有劳动者集体内部民主制定的分配方式来进行。
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答:(1)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2)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在全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什么?答:(1)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2)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获得主人翁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基本条件。
9、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价值目标:为了增进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如何支持、鼓励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答:(1)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是从认识上转变观念,科学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代中国的经济地位;二是针对管理上的空白或薄弱环节,采取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切实措施。
(2)鼓励、支持必须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二是把私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多方面组织建设;四是促进微观体制创新。
1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含义和要点是什么?答:主要含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属或产权归属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本质内容。
要点:(1)所有制是经济学范畴,其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非所有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2)所有者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是所有制的核心;(4)所有制或广义的所有权关系是历史的范畴;(5)应当弄清经济范畴的所有权同法律范畴的财产所有权两个概念的关系。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主要含义是指什么?答:所有制的本质内容是物质利益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这种本质内容的表现形式。
(1)它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实现形式;(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所有者凭借生产资料谋取物质利益的一种经济运动过程;(3)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结合,互相作用的结果。
13、判断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答:(1)判断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否合理,应当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首要标准;(2)判断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否合理,还必须以能否保证劳动者主体获得应有的物质利益为重要标准。
14、为什么说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答: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组织形式有助于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
其次,股份制可以使公有制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集中社会资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企业经济增长,这有助于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第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公有资本控股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不会变为私有制经济。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合乎逻辑的,既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公有制本身的巩固和发展。
15、法人财产制度的主要规范有哪些?答:(1)维护明晰的产权关系。
(2)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3)维护投资者的投资受益权。
(4)维护投资者对企业法人承担的有限责任。
16、如何区分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答:股份制是以资本联合为基础,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取决于控股资本的所有制性质。
而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联合为基础,虽然劳动者个人的投资在入股前完全是私人财产,但是入股后,他同时作为劳动者参加联合生产劳动,自主联合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体。
在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劳动者,他们不可能脱离劳动而单凭股金获得他人的剩余劳动。
因此,只要坚持以联合劳动为主,股份合作制就属于公有制性质。
17、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18、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答:(1)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2)创造劳动就业的条件;(3)适应人员的自由流动;(4)形成人道主义的生产制度;(5)建立协作生产劳动的纪律;(6)在社会成员中均衡地分配劳动时间;(7)公平地分配生产成果;(8)保护劳动者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权和消费权;(9)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0)使劳动者终生有生活保障。
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实现的特征是什么?答:(1)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是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权益结合在一起的;(2)不同企业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现程度存在差别(3)劳动者对所得劳动成果的支配权拓宽了;(4)市场经济固有的拜物教形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劳动者应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尽管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20、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实现经济权益的主要环节是什么?答:(1)就业环节;(2)生产环节;(3)分配环节;(4)消费环节;(5)再就业环节;(6)退休养老环节。
21、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是什么?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是,为了使社会成员在人生各阶段遇到困难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采取规范化公共经济措施,对个人提供保险性支持而建立的经济管理体制。
22、如何理解市场范畴?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150)答:23、如何理解市场机制?它的实质是什么?(P152-P155)答:24、现代市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现代市场是发达的开放性竞争性市场:竞争范围突破国界,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内容也更加深化;竞争的公平公正公开。
(2)现代市场的系统性和统一性:第一,从企业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各种市场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市场系统;第二,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看,所有市场已经联结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第三,从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现代市场有着规范、发达的信用制度;第四,现代市场的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法律、制度的维护。
(3)国家对市场的微观调控和现代市场的有序性:克服市场竞争导致的垄断;对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进行必要的管理;建立健全工资管理制度;克服市场机制的“外部性”负效应;防止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5、简述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答: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构成。
消费品市场是联结生产者和消费者地媒介。
生产资料市场也称中间产品市场,它是指作为商品的生产资料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