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中,你知道的中秋节习俗有哪些?我国各地都有哪些中秋节习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_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目录【1】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
历法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每逢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看到较之其他月份的更圆、更皎洁的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他乡的游子,也以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因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其意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里面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其一,与农业生产相关。
“秋”字的含义是:“庄稼成熟曰秋。
”农历八月,各种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们为表达因丰收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进行庆祝。
因为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其二,《礼记》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因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有祭月、拜月的活动。
后来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渐渐传到民间。
形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人民,获得王母娘娘所赐两颗仙丹。
如若服一颗就会长生不老,两颗就会即刻升仙。
后羿大喜,想与自己的爱妻——美丽善良的嫦娥——一同服用。
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让她先珍藏起来,以择良辰吉日,沐浴更衣再一同服用。
然而此事,被后羿的手下蓬蒙所知,趁一日后羿不在家,就持剑闯人女眷居所,逼嫦娥把仙丹拿出来,嫦娥自知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趁其不备,把仙丹全部吞人腹中。
嫦娥吞下仙丹,身子马上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空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后羿回来不见爱妻,得知因果,伤心欲绝的他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秋季的中心月圆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丰收和团圆。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月神嫦娥传说。
相传,古时候世界有十个太阳,导致地球生灾害,人民苦不堪言。
于是,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仅剩一个太阳照亮世界。
人们对后羿心生感激和崇敬,纷纷向他祭拜。
后羿娶了嫦娥为妻,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后羿的徒弟冀诣贪婪不满足现状,想夺取后羿的神仙草药。
为了保护草药不落入冀诣手中,嫦娥决定吞下这颗神奇的草药并飞向天空。
最终,她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人们为了表达对后羿和嫦娥的崇敬之情,以及思念故乡的情感,便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举行祭拜活动,并赏月庆祝。
这便是中秋节的起源。
二、中秋节的传统风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赏月。
人们在这个夜晚,尽情欣赏皎洁的明月,寄托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赏月时,家庭成员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瓜子、柚子等传统食品,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便是月饼。
月饼的外皮金黄酥脆,内陷多种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点灯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添节日的氛围。
传统的灯笼多为红色,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和祝福语。
灯笼挂在窗户、庭院等地方,给家中增添了温馨和喜庆。
4. 赛诗会: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赛诗会的活动。
参与者可以即兴吟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一传统活动既促进文化交流,也丰富了节日的气氛。
5. 玩兔子灯:兔子是中秋节的象征动物之一。
人们会用玉米叶或纸制作兔子的灯笼,并将其放在窗台或户外。
兔子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
三、中秋节在不同地区的风俗特色1. 南方: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期间人们吃的是莲蓉月饼。
此外,南方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叫做“掷柚子”。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始于唐朝,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这个喜庆的节日。
中秋节既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又有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和简介。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信仰太阳和月亮,视其为神明。
为了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团圆幸福,人们便开始举办庆祝活动。
“月中秋,饼中圆”,中秋节的由来就与月饼有关。
二、传统的中秋节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皓月。
家人团聚在庭院或阳台上,点亮灯笼,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象征着团圆。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亲情和友情的象征。
3. 建秋堆:中秋节最有趣的习俗之一是建秋堆。
人们用芦苇叶和五色塑料纸,搭建精美的秋堆,形状各异、寓意丰富,以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祈愿。
4.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项传统习俗是点灯笼。
人们用红纸、五彩丝线和蜡烛制作各式各样的小灯笼,将其挂在门口或院子里,用来照亮迷途的人们。
5.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天赏桂花。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也象征着幸福和繁荣。
6. 猜灯谜: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大家可以猜谜儿,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中秋节的节庆活动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起源于南方的民间传说,人们仿照救活屈原的故事,在赛月饼的同时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敬意。
2. 中秋晚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城市会举办精彩的中秋晚会,表演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3. 亲友聚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共度佳节。
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喜悦,增进感情。
四、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
作为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稍事停歇。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观潮等。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哪些中秋节的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来历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习俗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
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祭月成为了一种祈求丰收和团圆的重要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丰收的民俗节日。
到了唐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逐渐发展出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二、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流行的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燃放烟火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欣赏明亮的圆月,感受团圆和美好的氛围。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燃放烟火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绚烂的烟火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使得大地干涸、民不聊生。
英勇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
作为奖赏,他获得了仙药。
但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了仙药,飞上了月宫。
后羿思念妻子,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对着明亮的月亮,摆放嫦娥爱吃的食品,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四、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和谐的追求和崇尚。
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努力回到家人身边,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对团圆的执着追求正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秋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赏月、燃放烟火等活动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中秋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五、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中秋节的资料简介
中秋节的资料简介中秋节,又称为月亮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月饼则是这个节日的最大特色之一。
下面是对中秋节的资料简介,包括其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庆祝方式。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据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将农耕和自然神话相结合,用八月十五这个日期来祭祀月亮,希望能获得丰收和幸福。
后来,这个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中秋节的主要内容。
二、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大特色是赏月。
这天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因此,赏月成为这个节日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大习俗是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糕点,里面常常包裹着果仁、豆沙和咸鸭蛋黄等馅料。
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团圆之情。
3. 玩花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玩花灯。
花灯是一种用纸、布等材料做成的手工艺品,其形状多样且色彩鲜艳,常常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4. 翘首期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在这天,无论是否能相聚,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翘首以待,用心祝福彼此。
三、庆祝方式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随着地域的不同,习俗也有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赏月晚会:在一些城市,人们会组织盛大的赏月晚会。
届时,人们可以观赏精彩的文艺表演,品尝各种特色美食,并且共同欣赏到最美的月亮。
2. 举办家庭聚会: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时刻。
很多人会利用这个节日,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家庭聚餐成为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家人会一起品尝月饼、赏月,并相互送上祝福。
3. 举行传统活动:一些地区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绕月亮走、舞龙舞狮等等。
这些活动既能传承中国文化,又能增添节日的气氛。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庆祝方式。
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活动,表达对团圆和幸福的追求。
中秋节简短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简短来历及习俗中秋节简短来历11、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3、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4、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5、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简短来历2中秋节开始唐朝的初年,之后盛行在宋朝,到了明清的时候,已经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了。
受的这个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成为东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节日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的八月是在秋季中间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然而八月十五又是在“仲秋”之中,所以被称之为“中秋”。
中秋节的习俗与民俗文化
中秋节的习俗与民俗文化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习俗和民俗文化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中秋节的起源、食物、花灯、赏月等方面探讨中秋节的习俗与民俗文化。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月亮,认为月亮是守护人们的神祇。
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感恩月亮的庇佑。
这个习俗逐渐发展成中秋节,成为团圆和感恩的象征。
二、中秋节的食物中秋节的食物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饼。
传统的月饼有很多种类,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每一种月饼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和寓意。
例如,莲蓉代表着团圆和美好,而豆沙则象征着甜蜜和幸福。
此外,中秋节还有其他美食,如柚子、糕点、水果等。
这些食物不仅是家庭团圆的象征,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中秋节的花灯中秋节的花灯是另一个独特的习俗。
花灯通常由红纸、竹子和薄绢制成,形状各异,如动物、花草等。
花灯的制作需要巧手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会点亮花灯,创造出一片璀璨的夜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
四、中秋节的赏月中秋节的最大特点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会提前准备好水果、茶和月饼等美食,准备赏月时一同品味。
当月亮升起时,人们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公园、山顶等,一家人或好友一同赏月。
赏月时,人们会聊天、唱歌、吟诗,流连忘返。
中秋节的月光洒满大地,犹如一轮明月,将人们的欢乐和思念传递。
五、中秋节的其他民俗除了以上提到的习俗外,中秋节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传统。
例如,猜灯谜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在花灯上贴上灯谜,挑战智慧。
猜谜不仅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也营造了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习俗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从起源到食物、花灯和赏月,每个习俗都蕴含着人们对团圆、美好和幸福的向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1. 来历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
这一天最初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中秋节。
2. 来历二: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一个成仙的药。
他的妻子嫦娥在八月十五这天吃了仙药,然后飞到了月亮。
后羿对嫦娥深感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摆上嫦娥最爱的食物。
3. 来历三:与祭祀土地神有关。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成与土地神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基于上述内容和之前的结构,我为你重新撰写了一篇文章:---中秋节:古老传说与现代庆祝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是华人社区中的重要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明亮的满月高悬在夜空,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堂,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
但你知道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吗?又有哪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呢?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
在那个时候,月亮被认为可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人们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月神的庇佑。
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传说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1. 祭月传统:古代的帝王会在这一天祭拜月神,祈求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也被普通百姓所采纳,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2. 嫦娥奔月: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传说。
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她的丈夫后羿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摆上香案,祭拜嫦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祭祀土地神:在农耕社会,人们会在中秋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
中秋节的风俗1. 赏月: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走出家门,仰望那轮明亮的满月,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7篇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7篇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2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月夕、八月节、八月会、拜月节或团圆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树中秋”、“点塔灯”、“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节日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据传始于周朝,当时人们悲痛地祭奠嫦娥因误食长生不老药而飞往月宫的传说。
传说中,为了报答人间的孝心,嫦娥选择在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返回人间和亲人团聚。
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欢欣庆祝,并将祭月的习俗代代流传下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聚集在一起,同家人、亲友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赏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家人团聚的象征。
2.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
人们会将制作好的月饼馈赠亲友,以表达团聚和共度佳节的美好祝愿。
3.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也会赏桂花,感受花香的清新和花朵的美丽。
桂花还被视为中秋节的象征物,寓意着团圆和繁荣。
三、中秋节的意义1. 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团聚和亲情的节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忙碌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亲情的联系渐渐淡漠。
中秋节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人们回归家庭,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加强家庭矩阵的凝聚力。
2. 感恩:中秋节也有感恩的寓意。
人们在这一天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同时,也感恩自然的恩赐,欣赏月亮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丽。
3. 传承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传承和弘扬了祖先的智慧和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 祈福:对于许多人来说,中秋节也是一个祈求平安、幸福和健康的时刻。
人们在这一天会带上自己的愿望,在赏月的同时表达祈福和祈愿的心声。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相传,当时天帝之孙后羿得到了不死药,为了防止药被武丁夺取,后羿在月亮上藏起不死药。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庆祝中秋节。
在另一个故事中,中秋节起源于周朝时期。
相传,当时周武王征服了商纣王,统一了天下。
周武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自此成为了皇帝的传统。
为纪念周武王的成就,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确定为庆祝中秋节的日子。
不论是哪个故事,中秋节都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庆祝和团圆为主题,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秋月亮圆满,常被比作人生的圆满和团圆。
在小桥流水、草地天空、花好月圆的环境下,欣赏月亮的光辉,感受并祝愿和家人、亲友之间的情谊和平安。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它是以五仁、莲蓉、豆沙为主要原料,用皮包着馅制成的小点心。
在中秋节时送月饼、品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而现在月饼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五仁、莲蓉、豆沙,也有水果味、巧克力味等口味的月饼。
3.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还会点起彩灯和花灯放在庭院中,让家人、邻居都能欣赏到灯光的美丽。
4. 祭拜——在中秋节,也有一些地方会进行祭拜活动。
祭拜祖先,祈求平安,是中国古老的习俗之一。
5. 玩捉迷藏——中秋节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他们会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打闹等游戏,充分体验秋天的欢乐氛围。
三、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怎么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怎么过
中秋节,也被称为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是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如何过的相关信息:
1. 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古代农耕社会人们习惯性地根据太阳、月亮的位置和气候变化来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是秋收之时,人们将丰收的喜悦与月亮神话相结合,形成了中秋节这个具有民俗特色的团圆节日。
2. 习俗:
(1) 月亮赏月:
中秋的主要习俗之一是赏月。
在这一天的夜晚,人们会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共赏明亮的圆月。
有的人会在户外举行户外聚餐,也有人会在家里点起蜡烛,围坐在一起欣赏月亮。
(2) 吃月饼:
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中间通常会有各种馅料。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常常把月饼作为礼物送给亲友,表达团圆和祝福。
(3) 赏桂花:
中秋节也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集体前往花园或公园赏桂花,这也成为中秋节的一个习俗之一。
(4) 点燃彩灯:
为了庆祝中秋佳节,人们也会点燃彩灯。
彩灯造型各异,有金鱼灯、莲花灯、兔子灯等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3. 如何过中秋节:
(1) 和家人或者好友一起聚餐,共赏明亮的圆月,分享团圆的喜悦。
(2) 品尝传统的中秋节食品月饼,并将月饼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
(3) 欣赏桂花的芬芳和美丽,可以去公园或者花园参观。
(4) 点燃彩灯,给家里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5) 参加各种中秋节活动,如赏月会、诗歌晚会、舞龙舞狮等等。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中秋节的来历意义和风俗篇一中秋节的起源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过中秋节的经历,对中秋节很是熟悉吧。
相信许多人都不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1中秋节来历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中秋节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习俗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
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台。
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已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出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人月共圆”。
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团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时日必返夫家,乃团圆节也。
”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则把中秋与月饼直接联系起来:“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赠),取团圆之意。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饼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风俗。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祖宗”。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核)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叫“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传,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明皇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脱口而出:“月饼。
”从此,“月饼”的名称就逐渐流传开来。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宋代诗人苏东坡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酥是酥油,饴即饴糖),说明当时的月饼制作已经比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
元代,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民间传说,元末朝廷为巩固统治地位,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高邮人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着小字条,约定起义时间:“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
”派人四面秘密传递,以此蒙蔽了搜查的元军,起义得以成功,后来终于把元朝推翻。
小小月饼也记录了古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斗争的光辉历程。
明清时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朝诗人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可见,此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月饼花样翻新,品种增多,质量有很大提高。
民国时期,广式月饼最为有名。
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载,中秋展出月饼80余种,多为广式。
极为名贵的有唐皇燕月、七星伴月、西施酥月。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已告别中秋节日食品单一的功能,逐渐演变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点。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宁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近年来,媒体不断有披露,一些月饼生产厂家,专门制作了一批造型别致的“超级月饼”、“天价月饼”,包装极为精致,标价几千元、上万元不等。
这哪是在品尝月饼,而是在吃“派头”,月饼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含义被歪曲、异化,变成一种畸形的消费形式,很不正常。
自古人们把月饼当做吉祥、团圆的象征。
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传说起源于唐初。
唐高祖李渊与群臣欢度中秋节时,兴高采烈地手持吐番商人所献的装饰华美的圆饼,指着天上明亮的圆月,高声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赊。
”随即把圆饼分给群臣,同庆欢乐。
唐代称月饼为圆饼,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与吴自牧《梦粱录》中曾出现过月饼的记载。
当时/、月十五吃月饼极为普遍,有高超的制作月饼的技术。
清代月饼的品种、质量都有新的发展,馅好、味鲜、形美,饼面上印有“嫦娥奔月”、“三潭印月”以及福、禄、寿、喜图案。
现在全国各地因地区不同和用料、调味、形状的差别,形成不同风格的品种。
主要品种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滇式多种。
其馅更是种类繁多,甜、咸、荤、素各有特点,色香味俱佳。
中秋节的发展演变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
在唐代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故事传说●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玉兔捣药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世界各地的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也成为亚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
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韩国韩国中秋习俗是玩传统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韩国的“月饼”――松糕,还有头号中秋食品――芋头汤。
作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在韩语中称“秋夕”。
中秋节当天,韩国人都喜欢穿着传统的服饰出游。
中秋节,韩国人有返乡与父母团聚的习惯。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
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越南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同样也吃月饼也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拜祭土地神。
日本在日本,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