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
绪论
一、填空
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与自然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别,人们无法用分析自然语言的方式来处理视听语言。

2. 地下电影:地下电影不是指那些非法拍摄的影片,而是指那些纯粹由个人制作、没有或根本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放映的影片。

3. 麦克卢汉主义:传播学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讯息传播史,因为涵盖了文化的基本内涵,而讯息传播的方式则决定了历史的方向。

4. 电子文化:是以视听语言为标志的广播影视文化,以活动画面为核心的表意方式,它具有具象性、直观性、质感性和整合性。

三、简答:
1. 谈谈你对视听语言的理解?
答案:视听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如果从语言学角度看,它与自然语言有着根本的差别,人们无法用分析自然语言的方式来处理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正成为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从以印刷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视听语言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使当代文化正经历着一次革命性的文化。

2. 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研究电影史有哪些意义?
答案:电影史研究的对象有以下几个:1〉视听语言的发展史;2〉电影技术发展史;3〉电影经济史。

研究电影史主要意义:1〉人类正进入以视听语言为标志的新时代;2〉视听语言成为一种新的认知方式;3〉电影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

3. 电影史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案:电影史的研究方法: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2〉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3〉坚持电影理论与电影实际相联系的方法。

4.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1〉电影技术发明期(1832—1895);2〉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3〉成熟期(1927—1945);4〉发展期(1945—80年代末);5〉电影新时期(90年代—)。

四、论述:你对世界电影发展史有哪些认识,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解说。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一、填空题
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 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 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维太> 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5.胶片是电影的成像基础;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存在形式。

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诡盘”>、<“活动连环画转盘”> 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连续摄影术> 、<胶片>、<活动放映术>。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汤姆斯•爱迪生> 与<卢米埃尔兄弟>。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24)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法国、英国、美国。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尔将《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12.通常认为:(梅里埃)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埃于(1897)年建造的。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摄的《月球旅行记》。

15.(布莱顿)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埃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尔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埃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舞台剧)的阶段。

18.梅里埃的电影中出现了(叠画)、(渐隐)、(渐现)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

19.“艺术电影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弗雷塞•拉菲特建立的“艺术电影公司”发起的。

20.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运动和可选择两大特性。

21.电影叙事的前提条件是发现时间顺序。

22.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在影片《火车大劫案》中首次运用了多镜头平行剪辑(交互剪辑)的剪辑方法。

23.《火车大劫案》共有(14)个镜头,讲述了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

24.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
表现力,这是费雅德最重要的美学思想。

25.路易•费雅德被认为是后来提出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创始人。

26.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

27.电影叙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画面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雏形。

28.空间问题包括画面的连接;和画面内的空间构图。

29.电影诞生后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方向,另一条路是由梅里埃开创的形式(表现)主义道路。

二、选择题
1. A 的纪实影片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成为电影现实主义思潮的源头。

A.卢米埃尔B.爱迪生C.梅里埃
2.电影叙事的是从 C 的电影中开始的。

A.卢米埃尔B.爱迪生C.梅里埃
三、名词解释
1.“视觉存留”:“视觉存留”是人的生理机能。

英国人法拉第提出视觉转换频率问题,他认为外在物体映入视网膜的形象,在未消失前瞬间是和以后的映像相连的。

也就是说,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会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存留”。

电影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24个画格的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2.活动放映术:“活动放映术”是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之一,将拍摄好的胶片按一定的速度连续放映以供人观看的技术。

电影诞生早期出现的放映机有卢米埃尔兄弟研制的“活动电影机”和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等,前者比后者更具优点。

3.布赖顿学派:“布赖顿学派”是早期英国电影的代表。

它的两位主要人物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出生和工作都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由此得名,但该学派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一个“学派”,而是指他们创作的一种倾向,即他们的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关注底层社会问题,表现“真正生活的片断”的倾向。

代表作品有《俄罗斯战舰的暴动》、《士兵的归来》等。

4.纪实影片:纪实是电影的本性,将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运用摄影机拍摄下来,以达到纪实的目的。

电影诞生早期出现的三种创作趋向中,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的影片其内容就是将实际发生的事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没有另外做过掩饰、安排。

这种影片可以说是早期的纪录片,他们的纪实影片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成为电影现实主义思潮的源头。

5.《月球旅行记》:法国电影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摄制完成的作品,全长14分钟,分30个场景,接近现代电影的单本长度,影片讲述了一群天文学家到月球上旅行探险的经历。

影片将科学与魔术、梦幻与联想相结合,重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该片的最大价值在于梅里埃验证了电影的叙事力和表现力,但导演的叙事观念还是停留在戏剧舞台模式上,而且在空间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非常生硬的连接。

6.“停机再拍”:人们通常认为梅里埃是“停机再拍”的发现者。

在一次放映时发现一辆驿车的画面突然变成了一辆灵车,后来发现是由于拍摄中胶片被机器的卷轮卡住了,修理好后重新拍摄的结果。

这个“事故”使梅里埃醒悟到胶片剪辑的可能性,进而发现了电影叙事的手法。

7.“艺术电影运动”:又称“第一场高尚电影运动”。

这个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拉菲特建立的“艺术影片公司”发起的,它的创建理念类似于梅里埃的思想认识。

一是提高电影的档次,二是电影只是舞台的记录。

“艺术电影运动”在电影创作思想上没有大突破,但是相比梅里埃,他们在制作上投入了更大的资金和规模。

该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吉斯公爵的被刺》于1908年上映,几乎获得全球喝彩,引发了改编文学作品进行拍摄的热潮。

8.《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于1902年完成的作品,以前一直认为该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平行剪辑技巧。

影片中通过平行剪辑的手法展现了火场内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场景,以制造悬念,但后来发现这一版本乃多年后人们重新剪辑的。

国会图书馆中的另一版本中该场景只有3个镜头,并没有平行剪辑。

影片所展现的时间关系说明当时人们的电影时间观念还是直线式的。

9.《火车大劫案》:波特于1903年完成的作品,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波特在影片中充分运用了镜头剪辑,将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并完成了画面的时空转换和交叉。

该片共14个镜头,讲述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

影片在平行交叉叙事、机位和视角的变化、景别变化等方面有诸多创新。

10.费雅德的“美学影片”:路易•费雅德把镜头对准了真实世界的世俗风情,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拍摄了数百部故事片。

他仿效左拉的手法,提倡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使法国艺术美学传统得到了再现,主要体现为对理性的推理、城市街景和巴黎郊外风光的处理上。

从他的作品中已经可以感受到后来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气息和韵味,也可以领悟到法国文化的精神传统。

四:简答题:
1.在电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尝试去记录活动的影像的?
答案:1872-1878年美国人慕布里奇用24架相机拍下奔马的场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原理研制出“摄影枪”等。

前者并非真正的电影,而后者的发明有了现代电影技术的雏形。

马莱1888年研制成功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葛德温1887年试制的胶片以及爱迪生和卢米埃尔解决的活动放映问题成为了电影技术的三大物质基础。

2.卢米埃尔兄弟研制的“活动电影机”与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案:①成本低,重量轻,便于携带②放映速度为1/16秒,更接近1/24秒的正常速度③既能拍又能放,集摄、印、放于一体④解决了机器的片带牵引问题⑤是一种投影式的放映机,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观看。

3.简要评述爱迪生对电影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局限性。

答案: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但就其个人来说,他对电影发明兴趣并不大,他的“电影视镜”等技术、产品都是买来的专利,而“电影视镜”的单窥方式不符合电影的大众化发展方向;他拍摄的影片基本都是模仿与抄袭之作。

爱迪生低估了电影的价值,但他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掀起专利大战,使自己成为电影垄断者,并使电影成为了一种商业。

4.费雅德在他的影片中再现了法国艺术的哪些美学传统?
答案
5.对于纪实影片,卢米埃尔与梅里埃在内容的表现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案:卢米埃尔的影片记录了工人、妇女、旅客、渔民等真实生活的场景,主要是上层人士的生活内容,部分影片也具有了文献的价值。

但他的影片只是将正在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观众在好奇与惊叹之后产生了将已经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的想法。

梅里埃利用人们对新闻时事的关注,排演时事新闻片,并展示了细腻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在这里表现出的电影叙事的初探和思考也反映了法国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现实政治的良好传统。

6.纪实影片与非纪实影片的在表现对象上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案:非纪实影片与纪实影片从摄影影像的本体论角度看,都是对存在物的记录;在发展过
程中都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即叙事。

从电影表现对象形成的角度看,纪实影片最主要的表现对象是“正在发生中的事情”,而非纪实影片表现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即以后形成的“叙事影片”。

但从叙事表现力角度看,两者最后依然是殊途同归的。

7.发起“艺术电影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在它发起之前,电影创作面临着哪些危机?
答案:主要背景①老一套的题材内容使观众开始感到厌烦②绝大多数影片的内容相互抄袭,爱迪生发起“专利大战”后,不少片商面临破产,形成片荒③社会上依然将电影看作一种新起的街头杂耍,充其量是一种科学奇观④巴黎“义卖市场火灾”事件。

8.“艺术电影运动”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来寻求突破?如何评价它对电影做出的贡献?
答案:
9.简要论述电影的运动和可选择两大特性。

答案: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运动和可选择这两大特性。

因为画面是运动的,它就是像戏剧一样按直线方向或时间秩序揭示意义的艺术形式,“运动不仅是可能叙述的,而且还意味着叙事是电影这种特定艺术的基本表现方式。

”这就决定了电影的时间性特点。

而电影的可选择性,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不必如观看舞台艺术那样面对一个完整的舞台,而是由导演摄制不同的场景,对剧情所表现的对象作有选择的展示。

10.特写镜头的价值是如何被发现的?
答案:在发现电影的可选择性的基础之上,英国布赖顿学派的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中,第一次在同一个场面里交替运用远景和特写镜头的手法。

在《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里,又一次出现了大量特写镜头,此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特写镜头的价值。

特写镜头的出现使电影摄影产生了景别的变化,电影便有了画面空间的概念。

11.如何看待梅里埃在《月球旅行记》中使用的“两次登陆”的剪辑方法?
答案:该片的“两次登陆”片断中,第一次是火箭船登上月球,月球是人工绘制的动画形象;第二次登陆是火箭船在一片大地上着陆,地球人从舱里出来。

因为前面有一个月球的场景,观众知道后面的那片场景是表示在月球上了,所以这里梅里埃在处理空间关系连接上显然是生硬的。

12.“追逐片”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电影叙事解决的是画面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雏形。

当时的报刊、小报上充斥着像救火、美西战争、警察与强盗等内容。

这类题材有悬念、有冲突、有动作,特别适宜展现场景和人物关系的连接,下层群众也乐意接受这类内容,因此它们很快被拿来成为电影的热门题材,从而形成了当时风靡一时的类型影片:追逐片。

13.从景别变化的角度谈谈《火车进站》对电影思维做出的贡献。

答案:《火车进站》中摄影机被固定在站台的某处进行拍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火车不断驶进站台的过程中,观众看到的火车形象经历了从远景、中景、近景到特写等的景别变化,而且轨道从画面近处延伸至远处的消失点也构成了一个精深镜头。

这个镜头为研究景别和精深提供了先例,对后来的摄影理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4.埃德温•波特对电影的理解与后来出现的先锋派的思想有何不同?
答案:波特是个技术专家,他致力研究画面的连接。

受《月球旅行记》的启发,1902年他拍摄了《一个消防员的生活》体现出了时空的连续,给观众以流畅感。

电影大众化是个趋势,所以要对观众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与后来先锋派的思想是相反的。

15.《火车大劫案》是如何进行平行剪辑和交叉叙事的?
答案:《火车大劫案》中,强盗们的抢劫行动分成三组:一组控制电报房,一组制服司机,一组对付旅客。

这三组是同时行动的,接下来,强盗逃跑和电报员女儿救父是在不同空间里同时进行的;逃跑的强盗与追击的民团是同时行动的。

这样既打破了一个镜头一个段落的舞台化程式,也打破了直线发展的线形思维。

16.波特在《火车大劫案》中对摄影机机位和视角的灵活运用对梅里埃的影片有哪些超越?答案:在影片中虽然仍能看到梅里埃的影响,如影片中的四个内景都是固定不变的机位,单一平视的视角,了无生气。

但在所有外景中的镜头则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景6中,那位试图逃跑的乘客是从人群中沿对角线朝镜头跑的,而不是像梅里埃电影中那样人物是从左向右或相反方向跑。

在强盗逃跑时还运用了俯拍、仰拍和摇拍的手法。

17.《火车大劫案》中最后一个近景镜头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这对电影创作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影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结束时的那个强盗向观众开枪的镜头。

这是一个近景,演员面向观众举枪、开枪。

当时曾让不少观众惊慌失色。

但这个镜头所产生的轰动效果并不是由演员的表演引起的,而是由这个近景产生。

近距离拍摄的场景具有特殊的意义,会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其表现力的巨大潜力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让人们理解,但波特却在这里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18.费雅德在电影结构上是比较保守的,他对电影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案:费雅德不赞成蒙太奇式的镜头组接,他主要的贡献是从场面的构成中去挖掘画面的表现力。

那就是通过场面调度和镜头的移动,表现画面的深、密、广。

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这是费雅德最重要的美学思想。

他的画面空间表现力的发掘在后来的国表现主义影片中得到了反映,但后来在蒙太奇思想盛行的时候,他的价值被人低估了。

直到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人们才重新提起他,将他看作“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创始人。

19.如何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理解《在华教会被袭记》中牧师妻子挥动手帕的镜头?
答案:这个镜头在片中是一个“求救信号”,这里用的不再是魔术的手法,而是一种电影的语言,场景随之而改变。

萨杜尔特别强调牧师妻子在阳台上挥动手帕的画面是很有见地的。

它意味着通过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加强画面与画面、镜头与镜头之间在时空延续上的紧密性。

五,论述题
1.试述电影的三个物质基础与幻觉思维的心理基础的关系。

思路:“视觉存留”原理的发现及其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完形需要”;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的新观点,对运动画面的形成真正起作用的是“心理认同”而非“视觉存留”;争论背后我们得出,画面影像是一种“幻像”,运动的只是胶片。

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24个画格的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心理认同”是在一定的“度”中发生的。

2.如何认识梅里埃的创新与误区?他是否找到了属于电影的真正特性?
思路:梅里埃偶然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从此突破了题材局限,能够拍摄完整的故事,他从舞台剧中找到创作的题材,或从小说、名著、神话改编,观众的品位也得到提升。

主要作品有1897年《魔鬼密室》、1899年《灰姑娘》、1901年《橡皮头人》,到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他用了30个场景,每秒16格摄影,共14分钟接近了现代电影一本的标准时间。

在梅里埃那里,电影的档次得到了提高,他把电影戏剧化,用活动的画面来拍摄一部舞台剧,提高了表现力和叙事能力,使电影从街头杂耍成为了艺术。

故事主要是单线发展的,在技巧上出现了一些叙事的基本手法:叠画、渐隐、渐现等。

影片中登陆的镜头有两次,十分不流畅,这便是梅里埃的局限性。

另外场景转换是梅里埃的创新,但他的电影还处于依附于舞台剧的阶段,所以总体来说他没有找到属于电影的真正特性。

3.布赖顿学派与费雅德为电影史所作的贡献是什么?
思路:“布赖顿学派”的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关注底层人们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表现“真正生活的片断”的倾向,举例说明即可。

费雅德把镜头对准了真实世界的世俗风情,仿效左拉的手法,提倡现实主义美学观念,在影片中再现了法国艺术美学传统,主要在三方面,举例说明。

另外费雅德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他被后人视为“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创始人。

4.为何地摊画报、连环画、幻灯片是叙事电影的主要来源之一?
思路:空间要素的发现,画面运动解决时间转换的同时也解决了空间转换的问题。

电影叙事解决画面的连接问题,报刊、连环画上的故事题材普遍有悬念、有冲突,特别适宜展现场景和人物关系的连接,下层群众也乐意接受这类内容。

这些题材很快被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追逐片,并逐步发展为西部片、警匪片、强盗片等类型。

5.《火车大劫案》一片有哪些创新之处?
思路: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平行、交叉叙事;二是机位和视角的变化;三是景别变化在故事叙事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

6.波特在哪些方面确立了好莱坞在剪辑风格上的经典原则?
思路:《火车大劫案》共14个镜头,是西部片的开山作。

匪徒分三组,同时行动,意味着必须平行剪辑。

火车上的打斗用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只有最后一个是近景,面对观众的开枪镜头。

这部影片有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式的雏形,从此出现了西部片。

波特把经典的技术都能很好地运用在一部影片中是一种突破。

7.为什么说波特“不再用摄影机来摄制表现文学观念的影片,而是用摄影机表现电影观念的影片”?
思路:分析《火车大劫案》最后一个镜头,它为故事留下悬念,所以故事结构是开放的。

波特已经意识到叙事的作用,这个镜头可以看作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独立宣言。

他之前的影片完全依附于文学剧本,而波特在电影中表现出了文学剧本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这就形成了电影自己的语言,与文学开始分家。

“在他之前的人仅限于思考摄影技术的潜力,而没有一个人曾经把真正的电影概念付诸实践。


8.如何看待电影史上对“视觉存留”和“心理认同”的争论,你认为是什么对运动画面的形成真正起作用?(答案可以参照论述题第一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