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山族简介-推荐word版 (1页)

合集下载

高山族

高山族

弓 琴
嘴 琴
高山族:
历史概况
族群简介 民居饮食 服饰、婚姻、丧葬习俗 传统节日
宗教信仰及禁忌
杰出人物 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历史概况
据2000年统计,分布在祖国大 陆的高山族共有4488人,主要集 中在河南、福建、广西、浙江等 省区以及北京、南京、上海等城 市。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 族约有50万,主要聚居在中部山 区和东部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屿。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 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 的社会”。其杵舞和长发舞 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纹面的泰雅族妇女
邹 族
身着传统服装的鲁凯族男子
民 居 饮 食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棍做立柱与 横梁,以茅草盖顶。高山族喜欢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 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廨。 高山族的房屋依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屋、竹屋、茅屋、 石屋和草顶地下房屋等五类。高山族人民也非常重视房屋 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柱、檐桁、横梁、槛楣和门板、独石 的雕刻艺术上 。排湾人、阿美人、卑南人住的是大型木屋, 木柱是方形的,屋顶覆盖茅草或者木片。 新竹、苗栗一带 的泰雅人、赛夏人多住在竹屋里。他们选择粗大的毛竹或 者圆木做柱,以加强房屋的牢固,屋顶是用劈开成半的竹 片或木头的茅管编排成墙,茅草盖顶。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 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 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 农业,少数捕鱼、狩猎。烤鹿肉和酸鹿肉是高山族的风 味食品,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普遍爱食用姜 。
丧葬:高山族人去世以后要给死者穿上生前最喜爱的衣
服,无棺椁,但是有固定的墓地。 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 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 阿美葬。

高山族

高山族

高山族简介: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

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又称“原住民”、“山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1998年11月更名为邹人,下同)、赛夏人和达悟人(旧称雅美,1998年更名达悟,下同)等之别,现已确认的共有13个族群。

此外,尚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埔人。

平埔人历史上包括10个族群。

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还有4461人散居祖国大陆东南沿海。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

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

节日活动: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邹人、鲁凯人、达悟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

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

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

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民族概况: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

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又称“原住民”、“山地人”。

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1998年11月更名为邹人,下同)、赛夏人和达悟人(旧称雅美,1998年更名达悟,下同)等之别,现已确认的共有13个族群。

此外,尚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埔人。

平埔人历史上包括10个族群。

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

中华各民族简介——高山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高山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高山族高山族概况历史: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人口:高山族约有人口40.2万。

分布: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4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

经济: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族风俗图腾:信仰: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不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

祭仪有农事祭(包括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刈祭、新谷入仓会等,主要的是栗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

礼仪: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祭祀: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

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禁忌: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收获期间忌与外人往来,亦忌擅入他人田地;事农途中打喷嚏,须立即返回家中或稍事休息,方可回到农田工作;外出或上工遇见乌鸦,要立即回家,一天闭门不出。

泰雅人忌用刀、镰等铁器收割,只用传统的竹刀摘穗;布农人农事期间禁沐浴,禁食盐、糖,否则会歉收;阿美人在收割粟谷时严禁捕鱼;雅美人夜间捕鱼,禁谈话,传递信息只能以目示意,否则,海鬼会降灾惩罚,空网而归;捕获的鱼,须挖去双目,以防逃脱。

高山族饮食文化介绍

高山族饮食文化介绍

高山族饮食文化介绍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两岸人民的交流,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高山族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淳朴又独特的高山族饮食文化由于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又四面环海,所以他们的经济属于农耕和渔耕采集型经济,食物多以谷类和可食用的根茎类为主,以狩猎的禽、兽、鱼肉及采集的野菜为副,再次是自家养的家畜。

调味品则用葱、姜、辣椒、盐和蜂蜜。

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高山族的粮食有粟、稻米、芋、薯、五十、黍和豆类,杂粮和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薏米等。

稻米中有旱稻、水稻、糯稻等。

豆类有大豆、赤豆、花豆、豌豆、树豆等,芋薯类有水芋、黑芋、甘薯、薯蓣等。

他们的主食是粟和稻米,兼食芋薯类、面食、豆料,偶食花生等。

他们把粟或稻米煮成粥、干饭,用糯米餐制成糕和糍粑,或类似粽子的干粮。

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猎时常带的干粮。

这种食物加工与汉族山区的人们相近。

高山族的餐具极为简单,他们就地取材,用竹笾或藤笾盛饭菜,用竹筒盛汤,竹勺、木匙、水杯作为餐具。

吃饭时,大家蹲在铁锅边,手端盛饭的椰壳、螺壳,用手抓饭,有点类似东南亚某些国家的抓饭。

近年来,他们也逐渐习惯用碗筷了。

就总体来说,高山族的烹饪方法通常可分为炊煮、烧烤、蒸馏3种。

而以炊煮最为普遍,无论是大米、粟、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饭或稀粥,有时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饭、粥之中。

鱼肉也常以煮食为主。

他们平时很少用蒸食法,只有在喜庆的节日或隆重的祭祀仪式上,才将糯米、黏小米蒸制成米糕,酿酒的时候也有用蒸馏法的。

对于芋头、薯类和鱼肉、兽肉等,他们喜欢用烘烤的方法。

尤其是出猎时捕到鹿,他们会立即杀掉,烧烤,野味的香气能激发猎人们出猎的欲望和信心。

有时也从树上的鸟窝中取出鸟蛋,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当做外出时营养丰富的干粮。

【56个民族一家亲】高山族

【56个民族一家亲】高山族

【56个民族⼀家亲】⾼⼭族⾼⼭族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是我国统⼀多民族⼤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民族简介(歌舞晚会《海歌⼭魂凤凰情》剧照[国家民委信息中⼼赵⾃胜摄影]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民族⽂化语⾔:⾼⼭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各地区⾼⼭语差⽐较⼤。

起码有15种语⾔,⼤致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语群,泰雅⼈、排湾⼈、布农⼈等⼗多个分⽀。

没有通⽤的民族⽂字。

散居于⼤陆的⾼⼭族通⽤汉语⽂。

居住房屋:⾼⼭族过去是依⼭傍⽔,巢居⽳处,或辟⽵编茅,架⽊为屋。

住宅类型有⽊屋、⽵屋、茅屋、板岩⽯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分讲究造型和实⽤相结合。

⼤都呈长⽅形或四⽅形,有门⽆窗。

宗教信仰:⾼⼭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

(歌舞晚会《海歌⼭魂凤凰情》剧照[民族画报社陈涛摄影]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饮⾷特点⾼⼭族的饮⾷以⾕类和根茎类为主,⼀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稻为主粮。

除雅美⼈和布农⼈之外,其他⼏个族群都以稻⽶为⽇常主⾷,以薯类和杂粮为主⾷的补充。

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以芋头、⼩⽶和鱼为主⾷,布农⼈以⼩⽶、⽟⽶和薯类(当地称地⽠)为主⾷。

平埔⼈还特产⾹⽶,喜⾷“百草膏”(⿅肠内草浆拌上盐即⾷)。

⾼⼭族嗜烟酒、⾷嚼槟榔。

民族服饰男⼦服饰:⾼⼭族男⼦的⾐饰式样,⼤体有四种类型:⼀是以泰雅⼈、赛夏⼈和北部阿美⼈为代表的北部型。

其特征是⽤两幅⿇布拼缝成⽆袖筒外褂;⼆是以曹⼈和布农⼈为代表的中部型。

其特征是以⿅⽪为⾐料,上⾐为带⽑的⿅⽪背⼼,外披⿅⽪披肩;三是以排湾⼈、卑南⼈、鲁凯⼈和南部阿美⼈为代表的南部型。

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腰部系半腰裙,或系⼀条宽腰带⽽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的雅美型。

一家人之高山族 畲族 佤族【图文】-15页文档资料

一家人之高山族 畲族 佤族【图文】-15页文档资料

一家人之高山族畲族佤族【图文】一家人之高山族【图文】Gaoshan zu台湾少数民族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民族识别政策确定的第一批38个少数民族之一,统称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高山族族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陆迁入台湾的古人类。

新石器时代归属于大陆东南越文化圈的台湾高山族先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着发展的连贯性,成为高山族的主要来源,尔后又逐渐融合了后来迁入台湾的南洋及大陆等地移民。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萨族9社,巴则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凯达格兰族28社,噶玛兰族34社。

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高山族总人口为0.45万人,其中:男性0.25万人,女性0.20万人;性别比为118.36。

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高山族人口增加了0.16万人,增长率为55.06%,平均年增长率4.25%。

总和生育率为2.62,出生性别比为300.00,预期寿命为70.43岁。

高山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河南和广西两个省,共有0.14万人,占高山族总人口的30.37%。

另外,高山族人口在其它地区的数量都不是特别多,人口相对比较多的有福建和贵州。

高山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台湾,2019年,台湾高山族人口突破40万人(41.5万人)。

台湾高山族主要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雅美族、赛夏族与邵族(原称曹族)。

高山族

高山族

贝珠衣和银盔
贝珠衣是是高山族中泰雅人独特的衣饰文化。贝珠衣有多种形式,最尊贵的
一种是部落领袖或猎首英雄于凯旋归来参加盛会时所穿,也是结婚时重要的 聘礼。 除了贝珠衣以外,珠裙、珠帽、绑腿亦以贝珠串成。珠裙常使用于 订婚或女子生产后男方送给女方家长的答谢礼。珠帽则为头目所佩戴。披肩 是泰雅族服装的特色之一。 贝珠衣是用贝雕琢成小圆形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 上,一件珠衣大约需五六万颗贝珠。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 时间和很大精力来完成。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一般用作高山 族酋长或族长的礼服。目前在中国大陆,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 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宗教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
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 种文体活动。
信仰
•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 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 然神、司理神和其 他精灵妖怪 。祭仪有农事祭(包括 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刈祭、新谷入仓祭等, 主要的是粟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盛行巫术, 其中卜占方法有鸟卜、梦卜、水占、竹占、瓢占、饭 占等,并有多种形式的巫书。由于汉族移民和荷兰、 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响,高山族宗教信仰复杂。汉族带 去了佛教、西方侵略者带去了基督教、天主教等。这 几种宗教都在高山族群众中生根,现在,高山族宗教 生活中形成原始宗教信仰、佛教和西方宗教等交错并 立的局面。
各组都有丧忌风俗,如在一定期间留在家中不出门,停工,不
饮酒、不高声说笑、不穿美衣、不出猎等。但各族之禁忌项目则 多少不一。也有类似丧服的习俗。
丧服之期限也会因族而异,泰雅族与赛夏族既因亲属关系与行 辈之长幼而有差别。一般来说,以夫妻间的服丧最重,有长远一、 两年之久。此间不能再婚,更不能美饰。子女对父母,子守丧一 年,女守五个月之久。曹族的同氏族者需要守孝五日。

高山族PPT(晏发浩老师)

高山族PPT(晏发浩老师)

甩发舞
是高山族雅美人的 女子舞蹈,具有浓郁的海洋 色彩。过 去,雅美人妇女有 白天不跳舞的习俗,此舞多 在月夜进 行。 雅美人生活在名为兰屿的海 岛上,暖湿的海洋气候 和充 足的阳光照射下,雅美少女 们体质健美,都有一头 乌黑 的秀发,并喜欢赤足走路。 明亮的月夜,她们来到 宁静 的海边,聚集在铺满卵石的 海滩上跳“甩发舞”。
民族艺术
文学(丰富多彩,古拙质朴的歌谣、神话、传说以及故事 等) 舞蹈(歌谣既有反映农耕、渔猎、采集等各种生产活动, 又有记 载部落征战、抗击外侮、捍卫疆土的打仗歌。还有 习俗歌,累如贯珠; 时政歌,抨击时弊、铿锵有力。歌谣 格调清饰色彩鲜艳, 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 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 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 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 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 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 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 漂亮。
高山族人主 要从事的农 业生产,种 植水稻、小 米、芋头和 红薯,有的 也已捕鱼为 生。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 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小结
地理位置 民族文化 服饰 饮食
高山族
高山族
地理位置 民族文化 服饰 饮食
民族介绍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是台湾最早的居民。高山族主要 居住在中 国台湾省,也有少数 散居在大陆福建、浙 江等 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 字。
高山族居居的 地区属于热带 和亚热带气候, 森林覆盖面积 大,资源丰富。
民族文化 高山族的民间文 学包 括歌谣、神话、传说 以及故事等,丰富多 彩, 古拙质朴。 高山族是富有 艺术天 才的民族。歌舞、 音 乐、雕刻等民族艺术 驰名于世。史载高山 族无 论是劳动、恋爱、 婚宴、 祭祀等,均有 歌舞表演。

高山族演示文稿

高山族演示文稿

Βιβλιοθήκη 雕刻工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有圆雕、浮雕,也有线 雕、镂雕、空雕。在一些生活用具、装饰品、乐器上都刻着人物、动 物、花卉等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刀法刚劲细腻,特富自然情趣,形 象十分生动逼真。排湾人的雕壶、屏风和雕板(屋内的一种嵌板)、 背椅、木枕、木桶、木匙、烟斗等,饰纹巧妙,刻工精致。 在纺织方面,在久远的年代高山族人就懂得用绩麻织成“番布”。 在泰雅、赛夏两族中,素有“男以武功,女以纺织”来决定其社会地 位的习俗。他们的纺织方法基本相同,都有垂直纺轴,以手搓捻后缠 于轴上。织机均属较原始的平地腰织机。织机的夹布板两端挂在织妇 的腰际,经线的尾端绕结在经线筒或经线轴上,用两脚蹬着。而阿美、 雅美和卑南人则用两根木柱插在地上,将经线板拌住,不用足蹬。但 夹布板仍缚于腰际。织妇则坐在地上或凳子上从事纺织。纺织品主要 有白麻布和白褐相间的平行条纹麻布。在布上进行刺绣、挑花,用于 各种装饰。 高山族妇女不但能够织出带有各种彩色纹样的麻布,在刺绣方面 也有不少精美的作品出现。高山族在衣裤、委屈怒、胸襟、头巾等处 多加上刺绣,以横纹花样最多,色彩鲜艳。
高山族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 通婚。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地区的青年男女 有恋爱的自由,通常是在生产劳动中选择对象, 在歌舞活动中也可以得到公开恋爱的机会,但是 结婚必须取得的父母的同意。 高山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年龄在各个地区没有 明确规定,一般说来泰雅人、布农人和曹人地区, 男子在十七、八岁时,熟悉农耕和狩猎之后才酸 成年。高山族的女子在十五、六岁熟练编制的技 术时才可成婚。阿美人与其他高山族不同,男人 结婚后要入赘女家,待生一子女后才能回到自己 家里。

高山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 口大约接近4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省的中 部山区和东部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此外, 还有2900多人散居在福建、北京、上海、南京 等地。。高山族其先民可追溯到距今2~3万年 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在镇人”。对于高山族的 来源,说法很多,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主要 来自内地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 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至今 高山族人仍然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 面、凿齿、穿耳等习俗。高山族人主要从事农 业、林业和狩猎,其中雅美人主要从事捕鱼。

少数民族介绍——高山族

少数民族介绍——高山族

舞蹈(歌谣既有反映农耕、渔猎、采集等各种生产活动,又有记
载部落征战、抗击外侮、捍卫疆土的打仗歌。还有习俗歌,累如贯珠; 时政歌,抨击时弊、铿锵有力。歌谣格调清新,音乐优美。)
木雕
民族历史



历北宋、南宋、元朝、明、清代各代,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增多。 据陈第《东番志》等书记载,当时高山族的农业、畜牧业和狩猎,虽 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已有部分特产与大陆沿海居民进行贸易, 大陆人以玛瑙、瓷器、布、盐、铜、簪环之类易高山族的鹿脯、鹿皮、 鹿角等,但各部落之间依然“老死不与他夷相往来”,仍过着原始的 生活。 从16世纪开始,台湾高山族多次遭受外国侵略。1563年,倭寇侵入北 部鸡笼(基隆)一带烧杀抢掠,当地高山族被迫迁居山区。以后又有荷 兰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美日侵略者侵略台湾,高山族人民给予了 坚决抵抗,开展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了誓死保卫家 园的爱国主义情操。17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汉族迁居台湾,以及郑成 功政权采取有利于发展高山族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加速了高山族 社会经济发展。居住在西南部平原的高山族,有一部分发展进入封建 社会。 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共同开发了 台湾。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50年间,反抗斗争尤为激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飞鱼祭

飞鱼祭是高山族雅美人的一种祭典活动。每年农历4月到8 月是飞鱼季节,祭典多在黎明前进行。祭典时妇女着礼服 在岸上助威,男人们戴头盔、佩长刀,站在木舟上杀鸡奉 血,祈求保佑平安。然后,在风平浪静的夜晚燃起芦苇扎 成的火把,飞鱼追逐火把,渔人以大网捕鱼,满载而归。
民族特色

纹面 “纹面”在台湾也是当地土著,也就是原住民各族的传统, 如泰雅族,赛德克族。 最特别的传统是,女孩子到了18岁就要由族里德高望重的 老人为她纹面绣身,目的是保护女孩子不被外族部落的人 抢走,在她们眼里,纹路越多越复杂,人越漂亮 。 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 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

高山族

高山族
• 目录 –1民族简介 –3民族历史 –5生活习俗 –7宗教信仰 --9群族简介
--2社会经济 --4文化与歌舞 --6婚丧与节庆 --8民族特色

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的少 数民族。主居住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 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台湾现称之“山 地同胞”,简称“山胞”;又称“原住 民”、“山地人”。因地区、语言的差异, 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 鲁凯人、卑南人、曹人(1998年11月更 名为邹人,下同)、赛夏人和达悟人(旧 称雅美,1998年更名达悟,下同)共有 13个族群,此外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 埔人。平埔人历史上有10个族群,散居 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 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 化,至19世纪以后与汉族融为一体。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还有4462 人散居祖国大陆东南沿海。高山族有自 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无文字。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 言。 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

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 6300多,居住于20个村落,分布 在阿里山、新高山以南,大武山 以北的山地,包括高屏溪上游的 浊水溪、隘寮溪和中央山脉的东 侧大南溪流域,属屏东县三地、 雾台,高雄县茂林,台东县卑南 等乡,其中以雾台乡最为集中。 鲁凯人生活习惯与排湾人相同, 他们住石板房,以陶壶、料珠、 雕刻、纹身闻名。社会生活方面 已有阶级出现。每代成员中只允 许一对配偶存在,权力由长男继 承,死后采用侧身葬、直肢葬。 语言、文化受布农人影响较大。



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约7000 多,分居于8个村落。传说该族发源于台 东附近的巴纳图,曾为台东平原主人。 主要分布于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之 海岸地区,居住地是台东县的卑南、金 峰、达仁等乡。过去曾与鲁凯、排湾列 为一族,1954年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族群。 族权是由长女继承,家庭生活偏重于母 方。 邵族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居住 于南投县境内的日月潭一带。有人认为 它是曹人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它划为布 农人的成员,还有人把它划为平埔人的 一系,但其语言、风俗、习惯卑南人 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约7000 多,分居于8个村落。传说该族发源于台 东附近的巴纳图,曾为台东平原主人。 主要分布于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之 海岸地区,居住地是台东县的卑南、金 峰、达仁等乡。过去曾与鲁凯、排湾列 为一族,1954年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族群。 族权是由长女继承,家庭生活偏重于母 方。

高山族[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

高山族[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

高山族[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高山族高山族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高山族人口为3479人。

[1]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

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高山族人口3479人(2021年)别名高山人所属地区台湾、福建、东南亚语言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民族界定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指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上汉族及其他大陆民族以外的“中华民族”人口,范围大概相当于历史上汉族所谓“生番”,日本殖民当局所谓“蕃人”、“高砂族”,或当前台湾当局法律上“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的总和。

台湾的少数民族可分为两大类∶1、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平埔诸族,多已融合于台湾汉社会中;高山族2、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诸族,尚能保持其固有风俗与语言。

由于历史上原居平地的少数民族(“熟番”、“平埔族”)大量汉化,当前各“平埔”族群并无明确法律地位,借用中华民国早期分类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定义乃将其视为“汉族”;因此,“高山族”的指涉范围,小于广义的“少数民族”(包含各“平埔”族群)或岛上南岛语系族群的实际总和。

“高山”、“平埔”二分法,是从汉族中心角度出发的政治性泛称,缺乏人类学根据;此类说法在台湾,被认为含有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色彩。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

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高山族ppt

高山族ppt

文化艺术

高山族是富有艺术天才的民族。歌舞、 音乐、雕刻等民族艺术驰名于世。史 载高山族无论是劳动、恋爱、婚宴、 祭祀等,均有歌舞表演,挽手合围, 顿足踏歌,摇头闭目,极备媚态。雅 美人的甩发舞、赛夏人的矮灵祭舞、 阿美人的丰收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艺 术水平。高山族历史上有构屋笄居、 琴箫挑逗的婚俗,因而常用口琴、鼻 箫等吹奏悦耳的旋律。此外还有鼻笛、 鼻哨等管乐器;木鼓、木琴、杵臼等 打击乐器和弓琴等弦乐器,演奏出来 的音乐悦耳动听。
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 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凡 婚姻、喜庆节日之时,均跳此舞。台湾 高山族地区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已有 这种歌舞活动了。据《北史· 流球传》 中记载:“歌呼踏蹄,一人唱,众皆和, 音颇哀怨,扶女予上膊,摇手而舞。”
发舞——亦称“甩发舞”,以甩摆 头发为表演特征得名,是兰屿雅美 妇女传统的舞蹈,据说“有祝愿父 母长辈们健康长寿之意”。
背篓球:又称背篓会,是高山族 男女青年连情的一种形式 荡秋千:是高山族另一项青年男 女踊跃参加的娱乐活动,荡秋千 时,姑娘坐在秋千的藤垫上,系 上长索,请小伙子牵引操纵,两 厢配合。



宗教信仰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 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 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 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 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 灵妖怪。祭仪有农事祭(包 括开垦祭、播种祭、除草 祭、收刈祭、新谷入仓祭 等,主要的是粟祭)、狩猎 祭、渔祭、祖灵祭等。盛 行巫术,其中卜占方法有 鸟卜、梦卜、水占、竹占、 瓢占、饭占等,并有多种 形式的巫书。
民族简介: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 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 简称“山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 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此外, 尚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埔人。平埔人历史上包括10个族群。他们 散居在台湾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 较早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

高山族介绍

高山族介绍

社会经济
• 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 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 1949年以前,高山族保留着浓厚的 原始公社残余,平埔人、排湾入、 泰雅人、鲁凯人、达悟人等已超越 奴隶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阶段。 平埔人、排湾人还出现租佃关系和 贫富分化。 • 1949年以来,台湾省在国民党的控 制下,经济比较发达,高山族的农 耕兼渔猎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活习俗
•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 为主,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 以水稻为主粮。 • 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 小米和鱼为主食,布农人以小 米、玉米和薯类(当地称地瓜) 为主食。 • 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 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 食)。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 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 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 木雕艺术具有太平洋 地区原始艺术的独特 风格,无论住宅、武 器与生活器皿均雕饰, 刀法粗犷,造型古朴。 图饰以蹲踞状人像为 主题,还有图腾特征 的人头、蛇、鹿及几 何形纹的组合,追求 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夸 张的写实手法,藏魂 魄于天然,纳灵秀于 朴绌。
民族文化
生活习俗
• 服饰图案、日用品、 工艺品多选用蛇纹图 案。 • 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 为主,一般以粟、稻、 薯、芋为常吃食物 。 • 住宅类型有木屋、竹 屋、茅屋、板岩石屋、 草顶地下房屋等 。
谢谢观赏
民族文化
• 高山族的民间文学包 括歌谣、神话、传说 以及故事等,丰富多 彩,古拙质朴。 高山族是富有艺术天 才的民族。歌舞、音 乐、雕刻等民族艺术 驰名于世。史载高山 族无论是劳动、恋爱、 婚宴、祭祀等,均有 歌舞表演。

• “甩发舞”是高山族雅美人的 女子舞蹈,具有浓郁的海洋 色彩。过去,雅美人妇女有 白天不跳舞的习俗,此舞多 在月夜进行。 • 雅美人生活在名为兰屿的海 岛上,暖湿的海洋气候和充 足的阳光照射下,雅美少女 们体质健美,都有一头乌黑 的秀发,并喜欢赤足走路。 明亮的月夜,她们来到宁静 的海边,聚集在铺满卵石的 海滩上跳“甩发舞”。

少数民族的纹身--高山族(五)

少数民族的纹身--高山族(五)

少数民族的纹⾝--⾼⼭族(五)
⾼⼭族是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台湾⼭地和东部沿海纵⾕平原以及兰屿上。

台湾当局称之“⼭地同胞”,内部有阿美⼈、泰雅⼈、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和雅美⼈等之别。

⾼⼭族都在⾝上刺上各种花纹是美的装饰。

北部族群的男⼦通常在额前中央刺⼀条短栅形纹,但不同社群还略有差异。

这⼀习俗在台湾北部族群中较为盛⾏。

尤其以泰雅⼈和赛夏⼈则以黥⾯为美。

因此,泰雅⼈有被称为“黥⾯番”之说。

按当地习俗,⾼⼭族男⼥,从进⼊青春期时开始,⼀⽣要经历⼆⾄四次的刺⽂施墨,也就是说雕青。

这⼀习俗成为他们成年、求偶、爱美、武功甚⾄是地位的标志。

⾼⼭族同胞常常在⾯、胸、背、腹、腿以及⼿等地部位雕青。

纹饰包括动植物、⼈⾸、太阳以及简单的⼏何图案,尤其纹以⾍、蛇等图形,最为引⼈注⽬的。

此外,男⼦刺“短栅形”胸纹,以⽰猎头,说明其征战战绩辉煌。

⽽⼥⼦是在⼤腿部,刺上不规则的圆、⾓、线、点等⽂饰,是追求幸福的象征。

⼥⼈脸上,刺斜纹且颜⾊⽼,表⽰勤劳、贤良、⾼贵。

高山族民族简介

高山族民族简介
高山族
高山族
•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 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 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 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 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 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 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 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 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 和制陶等。
民族简介 高山族(宝岛原住民),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 及兰屿上。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 又称“原住民”、“山地人”。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内 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 曹人(1998年11月更名为邹人,下同)、赛夏人和 达悟人(旧称雅美,1998年更名达悟,下同)等之别,现 已确认的共有13个族群,此外尚有10多万已被汉化的平埔 人。平埔人历史上包括10个族群,他们散居在台湾西部、 北部、西南部平原与沿海,长期与汉族杂处、通婚,较早 接受汉族文化,至19世纪以后已基本与汉族融为一体。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还有4461人散居祖国大陆东 南沿海。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 族,无文字。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主要从 事农业和渔猎业。
他们的新生活,抒发他们对家乡台湾和 那里的骨肉同胞的深切怀念。
高山族乐器
• 高山族歌舞时很少用乐器伴奏,因此乐器 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而且乐器也 比较简单。其中阿美人的乐器是最好的。 • 高山族的乐器大致可以分为管乐器、 弦乐器、簧乐器和击乐器四类。击乐器的 种类最多,又可分为打击乐器、撞击乐器 和排击乐器三类。

高山族--民族特色

高山族--民族特色

高山族--民族特色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

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

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

男性用竹片夹子拔掉,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

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

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

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

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

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

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

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

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

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基层组织——社: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

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

是社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

多数高山族社以会所(会廨)作为社的活动中心,也是男性年龄组织的教育训练场所。

年龄组织是社内部以年龄为序的一种等级制度。

各支系的年龄等级划分有多少之别,大致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级别。

凡男性,都要归入相应的年龄等级,担负一定的社会分工。

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晋级礼。

从少年开始,严格按照性别施以基本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高山族简介-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山族简介
高山族简介
人口:截止到1990年人口为2909人。

语言: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

没有本民族文字。

分布:主要居住在台湾本岛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上,祖国内地也有少数散居。

得名原因:“高山族”是1954年以后汉族对台湾土著的称呼,因为他们半数以上住在高山地区。

但这一族名不太确切,因为实际上台湾土著包括九个民族。

历史发展:
其先民可追溯到距今2~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在镇人”。

对于高山族的来源,说法很多,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主要来自内地沿海一带古越族,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相互融合发展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