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教案: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掌握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能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和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2)利用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3)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 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地形的大致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地形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案,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教师讲解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如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3. 教师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讲解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二、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读图分析,探索新知】1、展示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在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记主要地形区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回顾学生观察课件结合两幅图思考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展示研学线路学生观看屏幕课件以情境化的形式带着学生去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学情分析高二地理组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主要地形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知识层面的涉及比较浅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他们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总结概括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单纯的抽象概念教学会打击学生的热情。

《中国的地形》效果分析高二地理组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落实教师版图中国地形图,先让学生自主落实记忆主要的地形区,然后让学生去指出主要山脉的名称。

个人感觉在这个环节我做的不够,没有全面的落实四大高原、盆地等的检查。

对于中国的三大阶梯的分界线也没明确提出。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主要地形区1. 青藏高原2. 内蒙古高原3. 云贵高原4. 黄土高原5. 辽阔的平原6. 庞大的盆地7. 绵延的丘陵地形特点1. 高原2. 平原3. 盆地4. 丘陵5. 山地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1.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2. 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地图2. 图片3. 教学视频教学工具1. 投影仪2. 电脑3. 白板4. 教学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地形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学地形特点1. 利用图片和教学视频,分别展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地形区1. 利用地图,展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个高原的位置和特点。

3. 同样的方法,教学平原、盆地、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地形,让学生合作完成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各自的地形特点和分布。

巩固练习1. 利用教学卡片,进行地形特点和分布的练习。

2.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和补充。

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地形特点和分布。

2. 强调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标注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点。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一、中国的地理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境内囊括了东亚的绝大部分地区。

她位于东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南面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北方则与俄罗斯和蒙古相连。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1. 高原:中国有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包括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多个高原。

其中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2. 山脉:中国是世界上山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长白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

3. 丘陵:中国各地还散布着众多的丘陵地貌,如华北平原周边的太行山丘陵带以及昆明湖中的西山。

三、中国的地貌类型1. 山地:中国有着众多的山脉,从西南到东北延伸,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山地地貌。

这些山地不仅给中国带来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

2. 平原:中国也拥有广阔的平原区域,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这些地貌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和人类居住。

3. 河流流域:中国诸多重要的河流继承自大陆运动历史形成,并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河流型地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两大水系催生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并留下了辽阔丰饶的农田和美丽迷人的风光。

4. 高原:西南高原以及青藏高原是中国特有的高原类型地貌。

这些高海拔、凛冽寒风吹拂以及大面积稀疏植被使得这个区域极具特色。

5. 湖泊:中国的湖泊遍布全国各地,它们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还富含着重要的资源。

最著名的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四、中国地形地貌的影响1. 气候:地形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上面积广阔而海拔较高,气温相对低于其他地区,这导致了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华北平原则由于地势较低,得到大量季风水汽补给,使得气候温暖湿润。

2. 资源分布:中国地形多样使得资源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盼望大家喜爱!\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2、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阔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高运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展加工和总结的实力。

3.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比照分析。

教学打算: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协助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响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等图片)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短片引入,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相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国热忱。

方案2:回想七年级地理局部,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简日本、印度等)看一下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困难多样。

二、自主学习,学问梳理(一)学习任务一:四大高原、丘陵和山地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P23-P25页,及地图册相关图表,解决以下问题:(1)从图中指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和位置,简介各自特点,各自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2)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与其他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限是什么?(3)比照分析山地和山区的概念及区分?2、小组沟通:以四人为一小组,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折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阔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开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供应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邻国等。

中国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中国地形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经纬度、时区、邻国等信息。

3)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4)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二、长江与黄河1.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地形、气候、水文等。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两大河流。

2)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信息。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通过PPT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信息。

4)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二、讲授新课(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

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

教案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一、引言1.1中国地形地貌的概述1.1.1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1.1.2中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1.1.3中国地形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4中国地形地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2中国地形地貌的研究意义1.2.1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1.2.2探索中国的自然资源1.2.3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1.2.4增强国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1.3中国地形地貌的学习方法1.3.1地图学习法1.3.2实地考察法1.3.3案例分析法1.3.4讨论交流法二、知识点讲解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2.1.1山地2.1.2高原2.1.3盆地2.1.4丘陵2.1.5平原2.2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2.2.1地势西高东低2.2.2山脉纵横交错2.2.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2.2.4地貌发育程度不同2.3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2.3.1东部沿海地区2.3.2中部地区2.3.3西部地区2.3.4东北地区2.3.5南部地区三、教学内容3.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3.1.1地形地貌的定义3.1.2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3.1.3地形地貌的分类3.1.4地形地貌的特征3.2中国地形地貌的影响3.2.1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3.2.2地形地貌对水资源的影响3.2.3地形地貌对土壤的影响3.2.4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影响3.3中国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3.1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2地形地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3.3.3地形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3.4地形地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4.1.2掌握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4.1.3学会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4.1.4能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图4.2.2学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4.2.3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的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对地形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增强对国土和环境的保护意识4.3.3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4.3.4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分类5.1.2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5.1.3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2教学重点5.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2.2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5.2.3地形地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地图和地形模型6.1.1准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6.1.2准备各种地形地貌的模型或实物6.1.3准备地形地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6.1.4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6.2实地考察工具6.2.1准备指南针、地图、望远镜等实地考察工具6.2.2准备记录本、照相机、录音笔等记录工具6.2.3准备安全装备,如帽子、手套、登山鞋等6.2.4准备交通工具和路线规划6.3互动教学工具6.3.1准备教学卡片、挂图、海报等6.3.2准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具6.3.3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题、问卷等6.3.4准备教学反馈工具,如意见箱、反馈表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地形地貌的概念7.1.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影响7.1.3利用故事或案例引入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1.4通过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和分类7.2.2通过地图或模型展示中国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7.2.3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地貌的影响7.2.4通过讨论交流或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地形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3.1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地貌的影响7.3.2通过小组展示或口头报告,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体会7.3.4通过拓展延伸或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地形地貌知识八、板书设计8.1板书和提纲8.1.1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地形地貌的主题8.1.2板书提纲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影响和应用8.1.3板书提纲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8.1.4板书提纲应简洁清晰,避免过多的文字和细节8.2板书内容和布局8.2.1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定义、分类和特征8.2.2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8.2.3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实际应用8.2.4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8.3板书图示和示例8.3.1利用图示或示例解释地形地貌的概念和特征8.3.2利用图示或示例展示地形地貌的分布和影响8.3.3利用图示或示例说明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3.4利用图示或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九、作业设计9.1作业类型和题目9.1.1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9.1.2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9.1.3简答题:让学生简述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9.1.4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2作业难度和分值9.2.1基础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基本知识的掌握9.2.2提高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的理解9.2.3拓展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和应用9.2.4创新题: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3作业批改和反馈9.3.1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9.3.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9.3.3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9.3.4利用作业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这一环节是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

- 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中国地形的特征。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分析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形的实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丰富地形资源的自豪感。

-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2. 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中国地形图、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等。

-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地形的视频资料。

-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山脉、河流等地形区进行实地考察。

- GIS软件:安装在教室内的GIS软件,用于地形分析模拟。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分布,以及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实践: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形分析模拟,如模拟河流在地形上的流向、分析地形对植被的分布等。

- 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践,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对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 GIS软件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GIS软件上的操作技能和对地形分析的理解程度。

4.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 实地考察时间:安排1课时,用于学生实地考察地形区。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问〕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

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

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板书〕第三章中国的地形第一节地形概况(讲授新课)〔读图指导〕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

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xxxx米之间。

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的地形。

2. 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

2. 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形图。

2. 与地形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哪些地形特点?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章:平原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2. 掌握平原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平原地形的特点。

2. 平原地形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1. 平原地形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平原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准备:1. 平原地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平原地形相关的地图或图表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平原地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2. 讲解:教师讲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平原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山地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2. 掌握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山地地形的特点。

2. 山地地形在中国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1. 山地地形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山地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地形地势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形地势特点。

2. 了解中国各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吗?它有哪些边界国家?中国的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他们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包括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国家。

2. 分析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并使用图片或模型进行示意。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地形地势特点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3.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讨论所选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报告等。

2. 全班讨论各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结论。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地势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短文,包括对中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描述和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图片或模型展示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撰写的短文的内容和逻辑性评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并记录下来。

2. 探索中国地形地势对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教案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七年级教案吧。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篇1)题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

3、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第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因此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 ____、_____和建筑用地。

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中,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_____和_____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我国______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______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4. 我国用世界上 %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的人口。

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2、中国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课本上介绍了哪些类型?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三、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和低缓的地区。

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和以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的山地。

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山脉分布图,了解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

2.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中国山脉分布图,了解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

【教学难点】无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标准”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负担。

基于对“标准”的理解,教材在安排相关内容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选择了突出中国地形、地势的三大特点来组织内容——“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重点介绍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中国地形特点的相关视频作导入,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有直观感受。

接着简单讲解山脉走向的定义,以及判断方法,继而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找出并画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山脉分布的格局,为后面两个课时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1.下列图示的山脉中,连线正确的是()A.①-太行山B.②-武夷山C.③-小兴安岭D.④-阴山3.下列山脉中,东西走向的是( )A.武夷山脉B.阿尔泰山C.天山D.横断山脉3.我国某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且为两个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

该山脉是( )A.祁连山B.天山C.昆仑山D.秦岭4.下列山脉的走向,大致一致的是: ()a.天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昆仑山e.秦岭f.巫山A.abdB.bcfC.adfD.bcd5.位于江西省与福建省之间的山脉是:( )A.南岭B.巫山C.武夷山D.雪峰山6.关于五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岳泰山在山东省B.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C.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D.南岳衡山位于河南省答案:C;C;C;B;C;D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中国的地形一、山脉纵横交织1.东西走向:天阴昆秦南岭2.南北走向:贺兰六盘横断3.东北—西南走向:雪巫太大,长白武夷,台湾山脉纵横交织呈网格状分布4.西北—东南走向5.弧形山脉八、课后作业依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勾勒中国行政区域简图,在上面描画中国主要的山脉走向,并标注名称。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等。

3. 培养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2.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地形图或相关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们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了解?二、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形成阶梯分布。

2. 讲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3. 介绍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三、讲解中国的主要地形区(20分钟)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3. 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四、读图和分析地形图(10分钟)1. 发放地形图或相关地图。

2.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

3. 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地形区的特点吗?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2. 提醒学生注意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标注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地形的分布。

在作业环节,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加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记忆。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在讲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图,引起学生的关注。

1.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提问学生对我国地形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使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分布情况。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我国的地形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分析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形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2.4 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分析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形特点和影响的看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地形对生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居住、交通、农业生产等。

介绍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对生活影响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讲解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居住、交通、农业生产等。

分析地形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供应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密相关的地理学问,侧重根底性的地理学问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力量,而地形学问与实际生活联系严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限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规律关系本节内容,表达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根底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叙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学问有着亲密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峻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坚实的根底。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学问,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熟悉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力量,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根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限。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外形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如图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阶梯间分界限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读图力量。

2、利用分层设色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读图、分析,初步学会依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联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3关怀我国的根本地理国情,增加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根本特征。

难点是利用“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特征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导入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展学问情感教育,把人文感情融合在地形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采纳多媒体观看“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在地图上直观地看,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明确三级阶梯的界限看图争论问题并分组归纳: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一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山为界?再观看提前预备的景观图: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有一个形象的熟悉。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展评价,完成教材P23的活动题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2[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唱歌祖国》)同学们,你们肯定特别熟识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由于我们有一个宏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头,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根本状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答复](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依据刚刚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局部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进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答复](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详细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四周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四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集合处;最西端在73°E四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依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早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3【教学目的】1.使学生把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根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育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力量,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根本特征。

【教具预备】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叙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叙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和“比拟法”叙述。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从学生已有学问入手,复习旧学问,引入新学问:〔提问〕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学问。

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局部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凹凸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让学生稍加谈论后答复,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日,我们开头学习我国的地形。

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板书〕第三章中国的地形第一节地形概况(讲授新课)〔读图指导〕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局部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

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xxxx米之间。

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凹凸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

学生答复: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

)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拟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

(教师提示、启发学生答复)〔归纳〕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印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限,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

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

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指图叙述〕其次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xxxx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

其次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叙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限。

〔板书〕2.其次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xxxx 米〔指图叙述〕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局部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指图叙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三级阶梯连续向海洋延长,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

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局部,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局部。

〔板书〕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局部〔提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谈论,发言)〔板书〕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叙述〕经过谈论,我们熟悉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潮湿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其次,使我国很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便利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供应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争论,教师应留意提示)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限。

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答复。

〔总结〕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答复,教师订正,强调相对高度和肯定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叙述〕我国山川壮美,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概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绕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