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墨子》原文和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二十六、天志上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
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
若处家得罪於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
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其相彻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於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
处国得罪於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
然且亲戚弟兄所知识,其相彻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於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做戒犹若此其厚。
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做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
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
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然而天下之君子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做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
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
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
然则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祸祟中也。
然则何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一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义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也。
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
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
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
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
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
天子为政於三公、诸侯、士、庶人。
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於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
故昔三代圣正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於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绉牛羊,豢犬负,洁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於天。
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於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於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
故欲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译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墨子》的赏析:
《墨子》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频繁。
墨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补充。
他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人应该平等、互爱、互助,反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压迫。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主张节俭、勤奋、诚实等品德。
在墨子的思想中,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墨子的论述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墨子的文学风格也非常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中(收藏)
《墨⼦》原⽂及翻译⽩话版中(收藏)五七患(1)⼦墨⼦⽈:国有七患。
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治宫室,⼀患也;边国⾄境(2) ,四邻莫救,⼆患也;先尽民⼒⽆⽤之功,赏赐⽆能之⼈,民⼒尽于⽆⽤,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3) ,君修法讨⾂,⾂慑⽽不敢拂,四患也;君⾃以为圣智⽽不问事,⾃以为安强⽽⽆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以⾷之,⼤⾂不⾜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国,必⽆社稷;以七患守城,敌⾄国倾。
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凡五⾕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仰,则君⽆养;民⽆⾷,则不可事。
故⾷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也,⽤不可不节也。
五⾕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
⼀⾕不收谓之馑,⼆⾕不收谓之旱,三⾕不收谓之凶,四⾕不收谓之馈(4) ,五⾕不收谓之饥。
岁馑,则仕者⼤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旱,则损五分之⼆;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禄,禀⾷⽽已矣。
故凶饥存乎国,⼈君彻⿍⾷五分之五(5) ,⼤夫彻县(6) ,⼠不⼊学,君朝之⾐不⾰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不盛(7) ;彻骖騑,涂不芸(8) ,马不⾷粟,婢妾不⾐帛,此告不⾜之⾄也。
今有负其⼦⽽汲者,队其⼦于井中(9) ,其⽏必从⽽道之。
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此疚于队,其可⽆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者众,则岁⽆丰。
故⽈:财不⾜则反之时,⾷不⾜则反之⽤。
故先民以时⽣财,固本⽽⽤财,则财⾜。
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常收⽽旱⽔不⾄哉!然⽽⽆冻饿之民者,何也?其⼒时急⽽⾃养俭也。
故《夏书》⽈:“禹七年⽔。
”《殷书》⽈:“汤五年旱。
”此其离凶饿甚矣(10) ,然⽽民不冻饿者,何也?其⽣财密,其⽤之节也。
故仓⽆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备兵,虽有义不能征⽆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守;⼼⽆备虑,不可以应卒(11) ,是若庆忌⽆去之⼼,不能轻出。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墨子》墨子亲士【原文】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2〕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3〕;桓公〔4〕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
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也,皆于其国抑〔6〕而大丑也。
太上〔7〕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解】〔1〕入国:治理国家。
缓:怠慢,耽误。
〔3〕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出走:逃亡。
〔4〕桓公:齐桓公,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国君。
〔5〕遇:遭遇,遭受。
吴王:名夫差。
春秋时吴的。
【译文】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
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
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开国家,而后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夫差灭国的耻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诸侯国的贤君。
三人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对治理国家能够忍耐奇耻大辱。
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失败了而能够成功,这叫做善于用人。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1〕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国国君。
摄:震慑。
〔6〕抑:容忍,忍耐。
7〕太上:最好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2〕其志,内〔3〕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4〕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 5 〕,上必有谘谘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注解】〔1〕足:充足,满足。
〔2〕败:衰败,丧失。
〔3〕内:退。
〔4〕逼臣:宠爱的臣子。
〔5〕弗弗之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6〕谘谘(Z izi)之下:敢于争辩的臣子。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上(收藏)
《墨子》原文及翻译白话版上(收藏)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
“兼爱”是墨子的最核心主张。
“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
墨子认为,你若不爱别人的亲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亲人,爱人者人必爱之,恶人者人必恶之,爱、恶之行必有相应的报偿。
《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
比如《亲士》篇中的“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
“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
《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
“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用》上中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四篇。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
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
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
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
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
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1.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还会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还会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还会乱?视人国若其国,谁还会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 注释- “焉能治之”的“焉”:乃、才。
- “攻人之疾”的“攻”:治疗。
- “起不相爱”:起源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 “亏父而自利”的“亏”:损害。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1. 墨子的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
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墨子是儒家学派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来解决社会问题。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墨子全文以下是《墨子》全文:墨者,齐人也。
其先汤之苗裔也。
庄王之时,有孔丘焉。
孔丘将使于齐而适庄王。
庄王曰:“孰可使者?”孔丘对曰:“臣闻齐有圣人者,名曰墨子。
”庄王曰:“然则可以使者。
”乃遂使之。
既至于齐,庄王乃问曰:“何以名墨子?”墨子对曰:“臣闻之:圣人者,岂有所名?然有所言。
言不称其实,则民莫之信;言不信其事,则民莫之行。
故圣人者,无以自名也。
”庄王曰:“善哉!是亦圣人之言也。
”庄王曰:“吾闻齐有天下第一工匠者,名为鬼谷先生。
今欲以吾所贵宝与墨子赴之。
吾欲观其能否也。
”乃遂与墨子俱往。
既至于鬼谷先生,庄王乃请曰:“吾有宝物,愿先生观焉。
”鬼谷先生曰:“愿闻其名。
”庄王曰:“此物可使天下安宁者也。
”鬼谷先生曰:“愿得而观焉。
”庄王乃呈墨子所贵宝物于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视之而笑曰:“此何为物!”庄王怒而请出之。
墨子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贤人尊道德而轻利欲,故能弘道义于天下;今世俗以利欲为先,而道德日以衰微。
臣愿得以此物观之。
”庄王许之。
墨子乃取庄王所贵宝物,对鬼谷先生曰:“此物何为?”鬼谷先生曰:“此乃能使人无有疾病者也。
”墨子曰:“然则可使天下无有疾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又问:“然则可使天下无有死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曰:“然则此物安能使天下安宁也?”鬼谷先生默然不语。
庄王闻之,心中大怒,欲杀鬼谷先生。
墨子急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君子重信义而轻言辞,故能保全其身;今世俗以言辞为重,而信义日以衰微。
墨子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一:兼相爱,交相利。
翻译一:互相爱护,互相利益。
墨子认为,天下之人皆应互相爱护,追求共同的利益。
这种兼爱思想打破了当时诸侯割据、相互攻伐的局面,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原文二:非攻,兼爱也。
翻译二:非攻,也是兼爱的体现。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非攻。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灾难,破坏社会稳定。
因此,非攻也是兼爱的一种表现,即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
原文三:尚贤,使能者居上,不贤者居下。
翻译三:崇尚贤能,让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职务,让无才能的人居于低位。
墨子提倡尚贤,认为贤能之人应该担任重要职务,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种思想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四:节用,去奢泰,俭约自守。
翻译四:节俭使用,摒弃奢侈,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
墨子主张节用,反对奢侈浪费。
他认为,节俭可以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这种思想对后世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原文五:非命,天命不足信。
翻译五:反对命运,认为天命不可信。
墨子反对天命观念,认为命运并非不可改变。
他主张人们通过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文六:明鬼,祭祀之礼不可废。
翻译六:信仰鬼神,祭祀之礼不可废弃。
墨子认为,鬼神是存在的,祭祀之礼不可废弃。
这种思想反映了墨家学派对鬼神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墨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原文七:天志,天下之事皆由天命。
翻译七:天志,天下之事皆由天命决定。
墨子认为,天命决定天下之事。
这种思想与儒家、道家等学派有所不同,反映了墨子独特的宇宙观。
总之,墨子思想内涵丰富,涉及政治、道德、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墨子名言的翻译和解读,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墨子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墨子》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墨子》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墨子·小取》夫辩者② ,将以明是非之分③ ,审治乱之纪④ ,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⑤ ,决嫌疑⑥ :焉......•《墨子·经上、经说上》〔经1〕故② ,所得而后成也。
〔经说〕故③ 。
小故④ :有之不必然⑤ ,无之必不然⑥ 。
体也⑦ ,......•《墨子·城守》[备城门] 禽滑厘问于子墨子曰① :“由圣人之言,凤鸟之不出,诸侯叛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墨子·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① ,将以攻宋②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③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④ ,见公输般......•《墨子·鲁问》1.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
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墨子·公孟》1.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拱己以待① ,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子墨......•《墨子·贵义》1.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墨子·耕柱》1. 子墨子怒耕柱子①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② ?”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墨子·大取》1. 概念种类(逻辑学) 以形貌命者① ,必知是之某也,焉知某也。
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庙者,皆是也。
不可......•《墨子·经下、经说下》〔经101〕止① ,类以行之② ,说在同③ 。
〔经说〕止。
彼以此其然也④ ,说是其然也⑤ 。
我以此其......•《墨子·非儒》[下] 儒者曰:“亲亲有杀① ,尊贤有等② 。
”言亲疏尊卑之异也。
其礼曰:“丧父母三年③ ,妻后子三年 ......•《墨子·非命》[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墨子》课文
《墨子》课文
《墨子》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其中一篇课文,供您参考:子墨子言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
”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左仁义而右利者,不少生而贵尚有义;其所以相死而致死乎人者,毋多天下。
子墨子言曰:“且以厚葬久丧者为政乎国家,国家必贫,赋税必重,民力必竭。
是大不韪也。
”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子的思想和主张。
墨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和互助,认为这是避免祸患和怨恨的关键。
他还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追求厚葬久丧的现象,认为这会加重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是不明智的行为。
墨子主张国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实行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在这篇课文中,墨子的思想和主张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和互助,以及实行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墨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之一。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墨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墨子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天下虽治,必笃于其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曰:‘非攻’。
当此之时,天下大治也。
”翻译:墨子说:“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互爱护,那么社会就会安定;如果相互仇恨,那么社会就会混乱。
因此,墨子说:‘即使天下已经安定,也一定要坚定地实行爱。
’天下的人们如果都相互爱护,那么强大的不会欺凌弱小的,多数的不会掠夺少数的,富有的不会羞辱贫穷的,贵族不会傲视卑贱的,欺诈的不会欺骗愚昧的。
所有天下发生的祸乱、篡夺、怨恨,它们的起因,都是由于不相爱而产生的。
因此,仁爱的人称赞这种行为为‘非攻’。
在这个时候,天下就会达到大治。
”原文:“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
有义则富,无义则贫。
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然则天下之大义,将奈何哉?天下之世,相攻相篡相贼,久矣。
天子有善,不称其仁;暴虐,不称其不仁。
举天下以非之,谓之‘义’。
是故天下之所以乱,其说将奈何哉?”翻译:“天下有了正义就会生存,没有正义就会灭亡。
有了正义就会富裕,没有正义就会贫穷。
有了正义就会安定,没有正义就会混乱。
那么,天下的大义,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天下的世界,相互攻伐、相互篡夺、相互偷盗,已经很久了。
天子有善行,不称颂他的仁慈;残暴,不称颂他的不仁。
把整个天下的人都用来指责他,称他为‘义’。
那么,天下之所以混乱,其理由又应该怎么解释呢?”。
《墨子》全文
《墨子》全文卷一《亲士》1.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2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2.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
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3.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
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4.今有五锥,此其銛,銛者必先挫。
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是故比于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5.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也。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6.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
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修身》1.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原文与解析精选
墨子原文与解析精选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墨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墨子圣人”。
他的著作《墨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于社会伦理、政治哲学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墨子原文与解析的精选。
原文一:“苟合于神,则天覆以此;苟无与神,天则覆以彼。
无与天之道,与神而不合,则涂乎天地之间,谁与之为常?”解析:这句话来自《墨子·齐物》篇,墨子强调了与神合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与神保持合作关系,就能得到天的庇佑;相反,如果没有与神合作,就会失去天的庇佑。
他深刻地指出,没有与天的和合,没有与天的道,只是与神而不合作的人将在世间流离失所。
原文二:“天为衡器,地为准矩,以度数万物。
因而天人归心焉,治道乐焉,讲诸术乐焉,举贤圣立法度焉。
”解析:这句话出自《墨子·离坚》篇,墨子强调了天地作为度量一切的衡量器具的重要性。
他认为,天地以其无私公正的立场给人们提供了衡量一切事物的准则。
因此,人们应该归心于天地,遵循天地的规律,才能实现社会的治理、道德的守护以及各种学术的研究。
同时,这也是墨子对于大同社会的追求和推崇。
原文三:“机者,物之大众也,柴矣。
物虽众,分是非,必有至诚。
故曰:至诚之心,思无邪也。
肯无与机相合也,以不伪干之。
是故墨子至诚已见于此,因以为机。
”解析:这句话出自《墨子·非命》篇,墨子认为,机械(这里特指包括仪器、机器等)是物质的大众。
虽然机械众多,但要分辨是非,必须有至诚之心。
只有心灵真正纯粹、没有邪念的人,才会把机械用于真实的目的而不掺杂虚伪。
因此,墨子以他自己的至诚之心作为机械的标准。
原文四:“用梁巨祭以变乱官邑,虽简七岁之积,不害其忠心。
及子之所作,精恕众过,彰美黠谌。
虽简七岁之积,在官邑,其利且安者,犹暗士为之树谋而辅之益者。
我谓之天壤之异化也,一之所以出检行德者也。
”解析:这句话来自《墨子·梁惠王上》篇,墨子用梁巨祭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人的作为和行为是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矩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矩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 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 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墨子》原文及译文赏析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⑵武王践功⑴,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
”武王乃攻狂夫,反⑵商之⑶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
王既已克殷,成⑷帝之来⑸,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⑹四夷,而天下莫不宾。
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
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⑴[践功]指即位。
⑵[反]通“翻”。
⑶[之]“作”字误写。
⑷[成]成就,承受。
⑸[来]通“赉”。
⑹[维]通“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主张。
(1分)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1.(1分)非攻2.(4分)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
(1分)武王秉承天命,顺乎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以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
(2分)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对的是不义战争,并不反对正义战争。
(1分)【参考译文】⑴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黑白的区别了。
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苦甜的区别了。
现在有人一干小的坏事,君子们就知道而且谴责它;而有人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⑵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战胜他。
’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
《墨子》原文译文(四)
《墨子》原文译文(四)墨子名翟,鲁国人。
生卒年具体不详。
但从历史文献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墨家的产生当在儒家之后。
《墨子》在先秦哲理散文中以质朴无文著称,这一特点极为显著。
《墨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十尚贤下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
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
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弱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
我赏因而诱之矣(1),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弱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惧。
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2)。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
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
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
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是何故?恐其败财也。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
王公大人有一匹马不能治(3),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
是何故?恐其败财也。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
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
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墨字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墨子见文王之德,敬而爱之,为之三叹。
曰:“噫!彼文王,天下之仁人也,德如日月,光华照人,其仁德之深,固非吾等所能及也。
吾闻之,仁者无敌于天下,是以文王之德,可望而不可即也。
噫!吾之志,亦欲为天下之仁人,然而才疏学浅,德薄能鲜,何能望文王之项背哉?”墨子于是退而自省,思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于是著《墨子》一书,广传仁义,欲以教化天下。
曰:“吾之《墨子》,非吾自誉,实欲以启导后学,使之明理修身,以致仁义,安于贫贱,乐道不疲,此吾之所愿也。
”墨子曰:“夫仁者,心之德也;义者,事之宜也。
仁者无欲,义者无私。
吾闻之,欲而不知止,则伤其德;私而不知节,则害其义。
是以君子修身,必先正其心,然后正其行。
心正,则德厚;行正,则义明。
德厚义明,然后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墨子又曰:“夫修身之道,莫善于行善。
善者,心之善也;行善,身之善也。
心善则行善,身善则事善。
是以君子修身,必先行善。
善者,无怨于天下,无争于世间。
是以君子之行,必以善为本,以仁为心,以义为用,以礼为节,以智为明,以信为诚,以勇为力。
”墨子叹曰:“吾之《墨子》,虽不足以比肩于圣贤,然亦足以教化天下,使天下之人皆行善,无争于世,此吾之所愿也。
噫!吾老矣,不能见其成,然吾之志,已传于后世,吾心慰矣。
”译文:墨子见到文王的德行,敬佩并喜爱他,为此感慨三次。
说:“唉!那个文王,是天下的仁人,他的德行如日月般明亮,光辉照耀着世人,他的仁德之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我听说,仁者无敌于天下,所以文王的德行,虽然我们可以仰望,却无法达到。
唉!我的志向,也是想要成为天下的仁人,然而我才能有限,学识浅薄,德行不高,能力不足,怎能望文王之项背呢?”墨子于是退而自我反省,思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于是著成《墨子》一书,广泛传播仁义,希望以此教化天下。
说:“我的《墨子》,并非自夸,实在是想要启发后学,使他们明理修身,达到仁义,安于贫贱,乐于道而不疲倦,这是我之所愿。
墨子译文
《墨子》译文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刍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
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
”仁者替天下考虑,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快乐的声音,尝到美味,使身体安适。
让这些来掠取民众的衣食财物,仁人是不做的。
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对音乐,并不是认为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并不是以为雕刻、纹饰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为煎灸的豢养的牛猪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为居住在高台厚榭深远之屋中不安适。
虽然身体知道安适,口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快乐,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
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子墨子言曰:必立仪。
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故言必有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
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
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
老师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献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
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邻居有破车却想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糠糟却想去偷。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毛病吧。
”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
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楚国有洞庭湖,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是天下最多,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糠糟相比。
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样的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
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
楚王说:“好呀!即使这样,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
于是,召见公输盘。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
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多次挡住他。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公输盘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
杀了我,宋国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军队进攻。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守卫宋国的人。
”
楚王说:“好吧。
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
注释:
(1)公输盘:战国初鲁国的巧匠,又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班,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2)云梯: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子墨子:指墨翟。
前一个“子”是其学生对他的尊称;后一“子”字是当时对男子的尊称。
(4)起于齐:自鲁国出发。
起:起身,出发。
(5)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江陵西北。
(6)夫子:先生,这里公输盘是对墨子的尊称。
(7)何命焉为:(有)什么教导呢?命:教导,告诫。
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9)藉:凭借,依靠。
(10)说:同“悦”,高兴,愉快。
(11)请献千金:请让我献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请”在此为表示敬意的副词。
金:量词,前期秦朝以二十两为一金。
(12)义:崇尚仁义
(13)固:本来,从来。
(14)再拜:表示郑重的礼节,一拜再拜。
(15)请说之:请允许我向你说一些话。
说,陈述,解说。
(16)何罪之有:有何罪。
这里的“之”字,没有实义。
(17)荆国:楚国。
(18)见:拜见。
(19)争:同“诤”,直言相劝。
(20)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1)然:(既然)这样。
(22)胡:为什么。
(23)已:停止。
(24)见(xiàn):引见。
(25)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26)敝舆:破车。
(27)褐:粗布衣服。
(28)粱肉:指好饭好菜。
(29)何若:什么样的。
(30)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31)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
(32)鼍:鳄鱼。
(33)文梓:梓树。
(34)豫章:樟树。
(35)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36)善哉:好呀。
(37)虽然:即使这样。
(38)牒:书板,木札。
(39)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机变,巧妙的战术。
(40)诎(qū):(办法)穷尽。
(41)所以:用来......的方法。
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42)寇:入侵。
(43)距:通“拒”抵御。
(44)守圉(yù):守卫,圉通“御”,抵挡。
(45)禽滑(gǔ)厘:人名,魏国人。
(4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47)文:彩饰。
(48)轩:有篷的车
(49) 选自《墨子公输》。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