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对不同程度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轻微的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例如,输液管道未及时更换导致局部感染,或者患者的饮食不符合医嘱导致消化不良等。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及时纠正错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较严重的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例如,输液过量导致患者水肿,或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患者摔倒受伤等。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肃的问责和处理,同时对相关护理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疏忽、错误或者故意行为导致患者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件。
例如,输液错误导致患者休克,或者护理人员故意虐待患者等。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和追责,同时对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四级护理不良事件。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院管理不善或者系统性失误导致多名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
例如,医院感染控制不力导致院内多名患者感染,或者医院管理混乱导致患者错输药物等。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医院的危机管理机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救治和处理,并对医院管理层进行严肃的问责和整改,以确保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意识,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以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或疏忽,导致患者遭受了一定的伤害或者损失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轻微损害的事件。
例如,给药过程中出现了输液管道污染,术后患者发生了轻微感染等。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虽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一级护理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补偿。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中度损害的事件。
例如,输液过程中发生了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发生了静脉炎,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了出血等。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赔偿。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重大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事件。
例如,手术过程中因手术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导致患者感染严重疾病,护理过程中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全面的解释和赔偿。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导语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1. 不良事件的分级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3级。
(1)一级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试伤害。
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
(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2. 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一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⑵医院感染暴发;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⑹输错血;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⑻不做皮试用药;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⑽跌倒有严重后果;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
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漏消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以便对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严重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者危及生命的事件。
比如手术过程中发生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输液错误导致患者休克等情况。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患者家属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较严重伤害但不危及生命的事件。
比如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导致皮肤灼伤、病房护士未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等情况。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轻微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比如病房护士未按时为患者更换尿布导致患者患上尿布皮炎、输液过程中发生局部炎症等情况。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四级护理不良事件。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轻微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比如病房护士未按时为患者更换床单导致患者患上压疮、输液过程中发生局部疼痛等情况。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以上就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护理工作,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一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⑵医院感染暴发;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⑹输错血;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⑻不做皮试用药;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⑽跌倒有严重后果;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
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漏消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或其他卫生机构中,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疏忽或不当行为,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危害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1.轻微级别:对患者造成轻微伤害或不适,但无需治疗干预或病情恶化。
例如:轻微的皮肤擦伤或乳腺堵塞。
2.中度级别: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或不适,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疗干预或病情恶化。
例如:输液错误导致注射部位发炎或感染。
3.重度级别: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不适,需要紧急治疗干预或导致严重病情恶化。
例如:药物过敏反应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4.致命级别: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或导致死亡。
例如:手术操作错误导致内出血或感染。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药物错误:包括给药方式错误、给错药、剂量错误等。
2.输液错误: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部位选择错误、输液导致感染等。
3.营养错误:包括饮食摄入不足、管饲操作错误、营养药物错误等。
4.伤害事件:包括跌倒、滑倒、烫伤、撞伤等。
5.功能障碍:包括尿潴留、便秘、压疮等。
6.感染事件:包括医源性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
7.检查治疗错误:包括输血操作错误、手术操作错误、病情评估错误等。
8.护理沟通错误:包括与患者沟通不足、信息传递错误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的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或疏忽大意等。
2.系统因素:病房环境复杂、设备不足或不适应,护理流程不完善或混乱,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
3.干预因素:手术、检查等医疗操作中的意外情况,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等。
4.患者因素:自身疾病复杂多样,年龄、体质、意识状态等个体差异。
5.团队合作不良: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准确,角色和职责不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差等。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信誉和声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促进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指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例如,手术患者错误的手术部位、错误的手术操作;患者因用错药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
这类事件后果极其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查。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比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Ⅲ度压疮;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伤口感染,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等。
虽然未造成患者死亡,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指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像护士给患者发错了口服药,但及时发现并追回,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输液时液体外渗,但经过及时处理未导致组织损伤等。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例如,护士在准备给患者注射药物时,发现药品即将过期,及时更换,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或者在操作前发现医嘱有误,及时与医生沟通纠正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医疗处置相关事件包括用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等。
比如,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输入了错误的药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等。
2、护理服务相关事件如护患沟通不良、护理投诉、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等。
比如,护士在回答患者问题时语气生硬,引起患者不满;或者对患者的合理需求未及时响应和处理,导致患者投诉等。
护理的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
护理的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护理的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危害,需要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级标准,以便于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级别的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对护理的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不良事件。
一级不良事件是指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导致患者死亡、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或功能丧失的事件。
一级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停止护理行为,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理,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报告,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二、二级不良事件。
二级不良事件是指对患者造成较严重伤害但不危及生命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导致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导致患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或导致患者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治疗的事件。
二级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停止护理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报告,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三级不良事件。
三级不良事件是指对患者造成轻微伤害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导致患者情绪波动或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产生不满的事件。
三级不良事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医疗机构报告,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四级不良事件。
四级不良事件是指未对患者造成实质性伤害或不良后果的事件,但存在潜在危险或存在不规范的护理行为的事件。
四级不良事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医疗机构报告,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进行处理,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国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国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卫生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因医护人员的过失或疏忽导致患者遭受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监管和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分级制度,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规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国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制度。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危害生命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错误使用毒性药物或制剂、发生手术器械留置在患者体内、导致患者瘫痪或致残的护理错误等。
一旦发生一级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立即停止相关护理活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应对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对涉事医护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痛苦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过度输血导致患者贫血、手术操作不当引发术后感染等。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二级护理不良事件,对涉事医护人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督促其改正错误,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国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制度有助于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履行防范和应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2000字】第二篇示例:国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关键的责任。
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困扰。
为了规范管理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有必要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防范和处理。
一、基本概念国家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是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不良事件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防范措施。
不同等级的不良事件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伤害程度和后果也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质量不达标、护理措施不当等情况。
为了规范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轻微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及时处理和调整护理措施来进行纠正。
例如,患者出现轻微的压疮、皮肤破损、护理操作不当导致的不适等情况。
对于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以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还应加强对护理操作的规范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中等程度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和纠正。
例如,护理操作不当导致感染、误用药物、导管脱落等情况。
对于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并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协助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应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进行处理和救治。
例如,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严重感染、误用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
对于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并立即通知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还应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加强对护理操作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XX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依据《中国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要求,护理部对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予以更新,现下发至各护理单元,请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执行。
Ⅰ级(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护理部 2019年1月4日。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一、护理不良事件一)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1.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
1)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3)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4)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
2.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XXX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
1)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未造成后果变乱: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用造成任何损害。
4)隐患变乱:由于实时发现错误,未构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类型护理不良变乱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用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用度增加等医疗变乱。
3.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变乱。
四)不良事件常见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最新标准
护理不良全院范围全院范围事件类型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全院范围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全院范围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全院范围行为等。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全院范围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全院范围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全院范围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全院范围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全院范围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全院范围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全院范围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
其他类与护理相关的异常事件。
全院范围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无损害)Ⅳ级B级不良事件已发生,但未累及患者。
(如处方调配错误,发药前审Ⅲ级核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C级不良事件已发生,未使患者受损。
(如发药错误,但患者未使用Ⅲ级该药)D级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
(如患者使用了错发的药物,但Ⅲ级暂时未发现毒性症状,需要进行检测)E级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治疗或干预Ⅱ级F级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Ⅱ级G级造成患者永久损害。
Ⅱ级H级引起危及生命的事件,如过敏性休克、心律不齐。
Ⅱ级I级造成患者死亡。
Ⅰ级护理不良事件等级Ⅰ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全院范围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全院范围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一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⑵医院感染暴发;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⑹输错血;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⑻不做皮试用药;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⑽跌倒有严重后果;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
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10类,供应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漏消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版权。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在分级、种类、发生高危人群、高危科室分布的特点,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设计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本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一般差错最高,占总不良事件的55.56%;责任事故占2.52%。
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占16.45%、13.92%、10.13%、10.13%、8.86%。
五种护理不良事件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59.49%。
护士工作年限以6年以下发生率高,占总发生人次的70.17%,尤以2年以下护士发生率高,占总人次的39.47%,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病区是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总数的68.36%。
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静脉穿刺技术为重点,同时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环节;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这种命名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命名。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
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
如何保证安全,一直是被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我院为了能够在最早时间、以最快速度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早将不良事件可能诱发的医患纠纷消除,于2009年7月特制订了我院管理体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得以及时上报、及时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现将2010年1~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护理缺陷评定标准,根据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14人次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缺点19起,占24.05%。
一般差错45起,占55.56%,严重差错6起,占7.59%,其中包括1起骨科输血患者,提血单与供血者、受血者实际血型不符,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粗心打错输血单,而护理人员在取血及输血时均未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另一起胸外科血糖高患者错将0.9%生理盐水粘贴到5%葡萄糖250 ml液体给患者静脉滴注,虽未引起不良后果,但性质严重故列入严重差错。
输液反应8起,其中3起由于儿科年轻护士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引起,另有5起输液反应占6.33%,其中4起发生在儿科,护理人员经过以上3起教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明5起输液反应非护理因素1使用红花30 ml(用药原则20 ml),引起药物反应,护士长均如实上报,杜绝了以后可能再次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
一般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
不良后果严重的为严重差错。
缺点是指未按时执行治疗但在2 h内及时纠正,且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1]。
责任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2]。
1.2 方法护理部制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并制订整改措施。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因素,在全院引起重视,杜绝此类事件重复发生。
2 结果根据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现将79起事件按分级构成、方式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的工作年限构成、科室分布构成见表1~3。
2.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见表2。
2.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见表3。
3 讨论3.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原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中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1例为难免压力伤Ⅱ度,其余均为Ⅰ度)、输液穿刺失败发生率高,占所有护理不良事件的59.49%,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
控制好这些高危环节就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以控制。
主要原因:处理医嘱错误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与患者较多,工作较繁杂,执行医嘱后查对和操作前、中、后三查七对不认真有关;输液技术不熟练主要出现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要求技术含量高,个别患儿过度肥胖加之患病更不易穿刺,且孩子娇生惯养,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哭闹,陪伴者由于心疼孩子免不了多说几句,年轻护理人员认为“我尽力了”,免不了嘟囔几句,由此引发陪伴者不满而争吵。
违反劳动纪律和缺乏责任心构成的责任事故是全院血的教训,要求全院必须严格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2)责任事故发生是全院血的教训,其中ICU责任事故由于值班医护人员睡觉,叫不开门,导致新入院垂危患者不能在ICU抢救,引发医疗事故。
为此,医院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严重处罚、停职检查、分摊赔赏患者家属的要求,护理占重要份额。
血液透析室责任事故是因为透析患者视力差,在无护理人员在场情况下自行入室,被隔离台绊倒致硬膜外血肿。
原因是透析室为新成立科室,尚未建立患者入室透析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均是新聘任人员尚无管理经验,所以医院未对科室处理,医院承担患者在ICU住院治疗。
3.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80人,占70.17%。
提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2年以下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所以控制这些人群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高与护理经验缺乏有关,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任、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如ICU值班低年资护士睡觉引发责任事故1起、儿科新上岗护士值班睡觉引起患儿陪伴者不满1起。
另外与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有关。
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3]。
所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对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3.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的原因分析表3所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发生率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8.36%,与这些科室病员多,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有关,其中3个内科床护比为1∶0.30~0.35;儿科床护比为1∶0.25~0.30,秋冬季则更不能达标;妇产科床护比为1∶0.300~0.375;ICU床护比为1∶1.6;尤其夜间2名护士要护理5位或以上重症患者。
在内科系统患者多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差,体弱多病,用药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繁杂劳动甚至干着非护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如登帐等;ICU患者多昏迷,病情危重,建立管道多,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服务质量高且儿科要求技术高等。
所以满足这些科室的人员编制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 对策4.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力伤问题、输液技术问题为重点。
此5类护理不良事件占总事件数的59.49%。
另外,加强劳动纪律更不容忽视,它是导致2起事故的导火线。
将上述事件作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将得到有效控制。
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药物中毒洗胃胃管、留置尿管)、输液技术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给患者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这些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有关,所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
皮肤压力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
目前我院为防范皮肤压力伤制定以下措施:全院护士学习使用皮肤压力伤发生可能性评估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的患者;同时成立皮肤压力伤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皮肤压力伤评估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皮肤压力伤的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4]。
4.2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以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
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随时可以减少或避免[5-6]。
对这些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
4.3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表3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高风险科室,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满足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
血液透析科立即制订患者入室制度,由护理人员陪伴入室,患者不得自行入室。
4.4 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因为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来源: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o08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
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
②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
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
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
⑤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一天之内,以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