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
护理会诊流程图
![护理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97a7e7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f.png)
护理会诊流程图
申请会诊
实施会诊
落实会诊意见1、责任护士提出需要会诊的病例,填写护理会诊单,并请护士长审核同意
2、专科之间会诊,将会诊单送至相关科室;多科之间会诊由所在科室护士长口头邀请会诊科室或报告护理部,后补会诊单
1、科室或护理部接到申请后,组织人员进行会诊(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10分钟内实施)
2、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或护理部人员)主持,简单说明会诊目的
3、责任护士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4、会诊护士查看病历资料,进行床旁评估,确认患者护理问题
5、讨论:会诊者分析相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护理会诊单上记录和签名。
责任护士将会诊意见归纳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l、责任护士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护理措施
2、护士长督导护理措施的落实
3、责任护士全面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
402。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0e4d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4.png)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引言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由于其病情复杂、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需要多个科室联合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以规范会诊过程、明确责任、保障病人权益。
会诊程序申请会诊任何一个科室或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可向会诊科室发起申请。
申请中需注明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病历号、联系方式、详细的病情描述以及需要会诊的科室和问题。
会诊安排会诊科室收到申请后,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科室人员安排情况,确定会诊时间和会诊专家名单,并通知申请科室、病人和家属。
会诊专家之间要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记录,包括病情描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等。
同时,要记录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指出责任及建立治疗计划的时间表。
治疗实施治疗方案的实施要在各科室之间建立交接机制,确保责任的层层分明,避免责任的推诿和重合。
同时,各科室要及时向会诊科室反馈病人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会诊专家专业背景会诊专家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能够针对不同的疑难病例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同时,要了解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治疗方法,便于协调和整合资源,共同为病人制定治疗计划。
专家选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会诊专家的选定需要遵循专业化、特化原则,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医生。
对于一个会诊,至少需要邀请两个以上的专家参与。
专家责任会诊专家需要严格遵守医疗道德和法规,为病人排除疑难、治好疾病、减轻病痛。
同时,要保护病人隐私,尊重病人的权益和选择。
注意事项保证病人安全在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生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等,避免药物过敏、副作用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尊重会诊专家会诊专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沟通、友善合作,共同完成术前会诊、术中会诊和术后评估等重要步骤,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
![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22778adfc4ffe473368abfa.png)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序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会诊流程图
![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f3f1b6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45.png)
v1.0可编写可改正
会诊流程图
科内会诊流程
疑难、危重症病例
主诊医师提出口头会诊要求
科室主任组织本科医
师进行会诊
确立治疗方案,持续治疗
院内会诊或外请专家会诊
科间会诊流程
疑难、危重症病例
主诊医师提出版面会诊要求
被邀请科室由主治医
师以上人员担当
确立治疗方案,持续治疗院内会诊或外请专家会诊
院内会诊流程
主诊医师(科室)提出版面申请
科主任赞同(急诊可超出此步骤)
医教科组织并商定会诊时间、地址、平诊24小时内达成;
被邀医师(药师)会诊后,
主诊医生(科室)依据会诊建议拟订下
外请专家会诊流程
主诊医师(科室)提出版面申请
不切合条件
科主任审批驳回申请
不切合条件
医教科审批(审查执业资格)合格
外请专家会诊(面商方式或集体议论方式)
主诊医师(科室)做好记录,并依据会诊建议拟订治疗方案
医师出门会诊流程
医院、科室或个人接到会诊邀请
医教科存案,填写院外会诊邀请函进行审批
上报主管院长
赞同不一样意
会诊医师前去邀请医院会诊医教科见告邀请医院。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4ebbe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5.png)
医院会诊流程图会诊是指医疗机构内的多个医生或专家对某一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等进行共同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会诊流程图是对医院会诊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参与者进行图形化展示的工具,有助于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医院会诊流程图的详细描述:1. 患者预约会诊- 患者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医院前台预约会诊。
- 医院前台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安排会诊日期和时间。
2. 患者到达医院- 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并在前台办理挂号手续。
- 医院前台将患者的挂号信息录入系统,并发放就诊卡。
3. 医生初诊- 患者根据就诊卡上的科室信息前往相应的门诊。
- 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病史、症状和体征,并提供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
4. 医生提交会诊申请- 如果初诊医生认为需要进一步的专科会诊,将填写会诊申请单。
- 会诊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初步诊断、会诊目的等内容。
5. 会诊申请审核- 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会诊申请。
- 审核人员根据会诊申请的内容和医生的要求,决定是否批准会诊。
6. 会诊安排- 会诊科工作人员根据审核结果,安排相应的专家参与会诊。
- 会诊科将会诊申请转发给相应的专科医生,并告知会诊时间和地点。
7. 会诊讨论- 专家根据会诊申请中的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 专家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化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8. 会诊报告编写- 专家根据会诊讨论的结果,编写会诊报告。
- 会诊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会诊目的、会诊意见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9. 会诊报告审核- 会诊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会诊报告。
- 审核人员检查会诊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10. 会诊结果通知- 会诊科将会诊结果通知初诊医生或主治医生。
- 初诊医生或主治医生负责向患者解释会诊结果,并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11. 患者治疗- 根据会诊结果和治疗建议,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2f18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4.png)
医院会诊流程图引言概述:医院会诊是指为了确诊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或解决疑难病例等目的,由多个医生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的一种医疗方式。
医院会诊流程图是为了规范和简化会诊过程,提高会诊效率而设计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流程图的五个部分。
一、会诊申请1.1 患者信息录入:医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1.2 病情描述: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以便专家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1.3 会诊目的:医生明确会诊的目的,例如需要确诊、治疗方案制定、手术决策等。
二、会诊团队组建2.1 专家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会诊目的,医生选择适合的专家组成会诊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2 会诊时间安排:医生与专家协商确定会诊时间,确保专家团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集中讨论患者的病情。
2.3 会诊通知:医生向专家发送会诊通知,包括会诊时间、地点、患者信息等,确保专家准时参加会诊。
三、会诊讨论3.1 病情评估:专家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查阅患者的病历、化验报告、影像学资料等。
3.2 病例讨论:专家团队就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3.3 决策制定:专家团队共同制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四、会诊结果反馈4.1 会诊报告撰写:专家团队将会诊结果整理成会诊报告,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
4.2 报告审核:会诊报告由主治医生审核,确保报告准确无误。
4.3 报告反馈:主治医生将会诊报告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五、会诊总结与评估5.1 会诊总结:医生对会诊过程进行总结,总结会诊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会诊流程。
5.2 会诊评估:医院对会诊流程进行评估,收集专家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会诊的质量和效率。
5.3 流程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对会诊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会诊的效率和满意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3ea5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5.png)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一、前言联合会诊是指不同科室的医生在一个会诊小组中共同商讨、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医疗方式。
对于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长,以提高诊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医疗卫生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合会诊小组的建立1.组成(1)每个联合会诊小组应由不同学科的医生组成,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心脑血管科、呼吸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等;(2)每个联合会诊小组应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参与和会诊工作的进行;(3)联合会诊小组的医生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会议及时间安排(1)联合会诊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会议,时间为2小时以上;(2)会议时间由负责人组织并通知各成员,确保高效的组织和顺利进行。
三、联合会诊流程1.病历收集及筛选(1)病历由负责人收集,并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和疑难程度进行筛选;(2)筛选后的病历由负责人通知成员准备会诊材料。
2.病情讨论及诊断(1)会议开始前,负责人对病历进行简要介绍;(2)各成员按照会诊次序对病情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负责人协调小组成员的发言,确保会诊的秩序;(3)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多学科的专业交流和纠正,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诊断情况,共同制定治疗方案;(4)根据讨论结果,医生填写会诊意见,并签署。
3.治疗计划及预后评估(1)会诊小组根据病历和讨论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2)建议制定治疗预期目标,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案的预后评估;(3)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由负责人整理汇总,并通知患者及家属。
四、联合会诊的特点1.多学科的专业优势联合会诊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集思广益,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c2a60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0.png)
医院会诊流程图会诊是指医院内多个医生或者医疗团队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过程。
下面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1. 患者申请会诊患者或者其家属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检查报告等。
申请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2. 会诊申请审核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会诊申请。
他们会核实申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会诊申请分配给相应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
3. 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与被指派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联系,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可能会被安排在当天或者稍后的时间。
4. 会诊讨论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讨论。
他们会子细研究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会诊讨论通常包括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以及其他相关专家。
5. 会诊报告编写会诊讨论结束后,主治医生或者会诊团队的负责人会编写会诊报告。
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会诊讨论的内容、诊断结论和治疗建议等。
会诊报告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会诊过程和结果,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6. 会诊结果通知会诊报告完成后,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会将会诊结果通知给患者或者其家属。
通知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会诊结果包括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可以根据会诊结果与主治医生进一步讨论治疗方案。
7. 会诊报告归档医院会诊科会将会诊报告归档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会诊报告是患者病情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医院内部协作和沟通的重要依据。
8. 随访和评估根据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主治医生会安排患者的随访和评估。
随访可以包括复查、再次会诊、药物调整等。
通过随访和评估,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以上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b81d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9.png)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是一种将不同科室的医疗专家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和制定治疗方案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重症、疑难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避免因为单一专科的限制而导致的治疗困难。
该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同流合汇、共同决策、主动沟通、多学科协作、终身学习”。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患者评估和筹备阶段:对于重症、疑难患者,首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以便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和决策,确定是否需要多科会诊。
2. 多科会诊组建和协调阶段: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选取相应的专家组成多科联合会诊团队。
该团队的主要成员涵盖了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微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
同时,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工作的医生,负责会诊时间的安排、病情报告的整理和会议的组织等。
3. 多科会诊流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召集多科专家进行会诊。
会诊过程中,各科专家分享并汇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会诊结束后,由主治医生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预后,并取得他们的同意。
4. 治疗与监测阶段:根据多科会诊的治疗方案,由主治医生负责具体的治疗实施和监测患者的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召开多科会诊团队会议,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与患者及家属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了解病情的演变和治疗的效果,增强治疗的合作性和效果。
5. 治疗结束和随访:当患者病情稳定、治疗结束后,多科会诊团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随访,定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并发症的情况。
总之,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通过多学科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能够更全面地审视和处理复杂疾病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949068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c.png)
医院会诊流程图一、背景介绍医院会诊是指通过多个医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疑难病例或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会诊流程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的标准流程,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二、1. 患者就诊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就诊,并向医院挂号科或门诊部登记。
2. 医生初诊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等,初步判断病情,并进行初步诊断。
3. 决定会诊就诊医生初步判断需要会诊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提交给医院的会诊科或专家组。
4. 会诊申请会诊科或专家组收到会诊申请后,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会诊资源的可用性,决定是否受理会诊申请。
5. 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科或专家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日程安排,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相关医生和患者。
6. 会诊准备会诊科或专家组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整理齐全,并准备会诊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7. 会诊讨论会诊开始时,与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8. 会诊报告会诊结束后,会诊科或专家组将会诊结果整理成会诊报告,包括诊断意见、治疗方案等,并将报告交给主治医生。
9. 主治医生解读主治医生根据会诊报告,与患者进行沟通,解读会诊结果,并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10. 患者知情主治医生向患者详细解释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回答患者的疑问,确保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
11. 执行治疗计划主治医生根据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康复等。
12. 随访和评估患者进行治疗后,主治医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三、总结医院会诊流程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服务,通过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合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院会诊的标准流程,包括患者就诊、医生初诊、决定会诊、会诊申请、确定会诊时间、会诊准备、会诊讨论、会诊报告、主治医生解读、患者知情、执行治疗计划以及随访和评估等环节。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5645d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6.png)
医院会诊流程图一、背景介绍会诊是指医院内部或者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为了诊断和治疗疑难病例,共同商讨,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会诊流程图是对医院会诊过程进行图形化展示,以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和参预其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二、医院会诊流程图标准格式1. 患者就诊- 患者到达医院门诊或者急诊科,进行挂号登记。
- 患者填写相关就诊表格,包括个人信息、病史等。
- 患者等待就诊。
2. 初诊医生评估-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评估。
-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医生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会诊。
3. 提交会诊申请- 初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医院内部或者其他医院提交会诊申请。
- 会诊申请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初步诊断和需要会诊的专科等。
4. 会诊安排- 医院行政人员收到会诊申请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会诊专科的可用性,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 医院行政人员通知患者和会诊专科医生有关会诊的时间和地点。
5. 会诊过程- 会诊专科医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
- 会诊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查看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 会诊专科医生与初诊医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
- 会诊专科医生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初诊医生根据会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会诊报告- 会诊专科医生根据会诊结果,撰写会诊报告。
- 会诊报告包括患者的病情描述、会诊意见和建议等。
- 会诊报告由会诊专科医生签名,并发送给初诊医生和患者。
7. 初诊医生跟进治疗- 初诊医生根据会诊报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 初诊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会诊结果和治疗计划。
- 初诊医生安排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
8. 会诊结果反馈- 初诊医生将会诊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会诊意见和建议。
- 初诊医生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匡助。
9. 患者治疗和康复- 患者按照初诊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76f16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0.png)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院特制定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二、多科联合会诊的申请1. 凡遇重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2. 对重症、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核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议。
3. 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三、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实施1.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2. 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及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等。
3. 多科会诊结束后,由医务科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将最终会诊意见反馈给患者及经治医师。
经治医师根据会诊意见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四、多科联合会诊的保障措施1. 医院设立多科联合会诊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多科联合会诊的开展。
2. 医务科负责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会诊的顺利进行。
3. 医院对参与多科联合会诊的专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激励专家积极参与多科联合会诊工作。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9761e9083c4bb4cf6ecd179.png)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学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核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议。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受邀请参加会诊的多科专家必须仔细阅读会诊材料,了解本次会诊讨论内容,对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做出判断。
应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主持会诊。
七、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按照多科会诊讨论结果意见,认执行,并及时将诊治情况反馈相关科室,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八、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九、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序
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八、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流程
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申请会诊科室:申请时间:
院内多学科会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