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sn–sn-1= at2hn–hn-1= gt2
注意:vs/2>vt/2
二、比例公式:设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2、3……n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vt:v2:v3:……vn=1:2:3: ……n
2、1、2、3……n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2):st:s2:s3:……sn=12:22:32: ……n2
v2=v船2+v水2
tgθ= v船/v水
t=L/ v船
v船2=v2+v水2
sinθ= v水/v船
t=L/ v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0t vx=v0ax=0 tgθ= vy/vx=gt /v0
y=1/2 gt2vy= gt ay=g v2=vx2+vy2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 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运动: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能不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1、物理量:
物理量
功(W)
功率(P)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公式
W=Fs·cosa
式中,F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P=Fv

部编版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部编版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注意:全篇帶★需要牢記!)一、力物體的平衡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向量。

2.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3.彈力(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面;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②輕杆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4.摩擦力(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進行計算,其中F 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 max 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5.物體的受力分析(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於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複分析.(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生怎樣的運動,然後審查這個力應在什麼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6.力的合成與分解(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點的兩個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範圍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採用正交分解法.7.共點力的平衡(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於一點的幾個力.(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是加速度等於零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F x =0,∑F y =0.(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線運動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品質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最全)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全部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全部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F N...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F2|≤;.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0,∑F 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体).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v,即..(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V=0t2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1:(1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 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速曲线运动.(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大小.其方率.?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3v≥v临v(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②天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力)(1是方向(2I=Ft.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4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4.爆炸与碰撞(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3. 5..1.功(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率:P=F·v·cosα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3.2/2(;动能度;4.化.表达式(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 G=mgh.(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E.P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E 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 K增,即ΔE P减=ΔE K增?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 A减=ΔE B增?[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若物?(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 G=E p1-E p2.?(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合=E k2-E k1(动能定理)?(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 F=E2-E1?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律,?(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总.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不变移一个完整曲线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占横坐标距离8.波动问题多解性?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9.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件是.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八、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物?(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UW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①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第二:T=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②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九、电场?1.两种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2)电荷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但点?.?E=F/q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③电场线不相交;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⑤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4)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差.关(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6.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ε=qU ?7.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9.静电屏蔽: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场强处处为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11.示波管的原理: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果在偏转电极XX′上加扫描电压,同时加在偏转电极YY′上所要研究的信号电压,其周期与扫描电压的周期相同,在荧光屏上就显示出信号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12.电容-----(1)定义:电容器的带电荷量跟它的两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2)定义式:?[注意]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本身贮电特性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与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需将C=反映了电容器本;?十、稳恒电流?1.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2.电流强度:------(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3★★.电阻定律?(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2)公式:R=ρL/S.(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4.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有些材料的电导电性:当温?(1)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②非纯电阻电路.U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7.电动势--(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就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9.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关系图像U端=E-Ir.上式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动势的大小;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短路电流I短;图线的斜率值等于电源内阻的大小.?10.闭合电路中的三个功率?(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EI.?(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率损耗小.当两种接法均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当负载R L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RL的几倍),一般用限流接法.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a.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接调节,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b.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分压接法电路.: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5)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非匀强磁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定律一(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定律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学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 s = v_0t + at^2 )•速度与加速度公式:( v = v_0 + at )•动量定理:( p = F t )•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动能 + 势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4. 浮力与升力•浮力:( F_{浮} = {液}gV{排} )•升力:( F_{升} = _{气}C_L S v^2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热能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比热容与热传导•比热容:( c = )•热传导:( Q = -kA T )第三部分:电学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阻与电流•欧姆定律:( I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 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 E = )•电势差:( V = )4.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斯涅尔定律:( n_1 _1 = n_2 _2 )•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的知识点非常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整理梳理这些知识点,本文将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

1. 力学知识点1.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通常用矢量表示。

1.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1.3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封闭系统中动量守恒。

1.4 能量和能量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原理。

1.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

2. 热学知识点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形式。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原理,热功关系,内能,焓。

2.3 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导热系数,传热速率。

2.4 热机和热效率:热机工作原理,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3. 电学知识点3.1 电荷和电场:电荷概念,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3.2 静电场:电场线、电势、电势差,高斯定理。

3.3 电流和电阻: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率。

3.4 电路分析:串联、并联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4. 光学知识点4.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波动模型,菲涅尔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4.2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4.3 光的粒子性:光的光子论,光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5. 现代物理知识点5.1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玻尔模型、量子力学。

5.2 核物理:放射性衰变、原子核结构、核能的利用与危害。

5.3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爱因斯坦质能关系。

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的物理知识点的整理,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领域的物理学知识,并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应用,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愿大家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考物理7大模块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7大模块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7大模块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1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2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1. 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一个物体所在的地点;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期内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路径是物体移动轨迹的总称。

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位移和路径。

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是一个矢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3. 运动的描述定义均匀运动、变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学习如何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变化、速度变化和加速度变化。

4. 直线运动规律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与初末速度的关系。

学生需要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运动的图像化表示学生需要学会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特别是v-t图和x-t图的绘制。

第二章:力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者形状。

学生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力的分类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和剧烈等几种常见的力,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如何分解力、合成力以及推导合力公式。

5. 重心与稳定性学生需要掌握质点系重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稳定性。

第三章:功和能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功。

2. 功率讲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动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定理。

4. 势能和机械能讨论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章:波动1. 波的性质介绍波的概念、分类、特性和传播规律。

2. 机械波讲解机械波的传播、沿直线传播和波面的变化,以及驻波和波的干涉等。

3. 声波讲解声波的特点、传播规律、声强、频率、光谱和音速等。

4. 光波介绍光波的特性、反射、折射、透射和偏振等。

高二物理必修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归纳

高二物理必修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归纳

高二物理必修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归纳高二物理必修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1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2)重力=万有引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5.开普勒三大定律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高二物理必修书复习模块的知识点2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值和周期是相同的.三组线圈到达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3、电工学中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线为相线(火线),黑色线为中性线(零线)。

三组线圈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可对三组负载供电,那么三组线圈和三个负载是怎样连接的呢?4、端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从每个线圈始端引出的导线叫端线,也叫相线,在照明电路里俗称火线.从公共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照明电路中,中性线是接地的叫做零线.5、相电压和线电压.端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U相)(即每一个线圈两端电压).两条端线之间的电压叫做线电压(U线)(即2个线圈首端电压).我国日常电路中,相电压是220V、线电压是380V.6、三相AC的有关计算(其中w为线圈旋转角速度,Em为交压值)。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和运动: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动能和势能:包括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

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能量:
-功和功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5.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透镜成像和光的色散。

6. 电学:
-电荷和电场。

-电流和电阻。

-电压和电路。

7.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放射性和核能。

8. 热学:
-热力学定律。

-内能和热量传递。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各知识点,并进行大致分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

1.1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静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分析物体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1.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和力的效果,包括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传递的物理学分支。

2.1 温度与热量学生需要了解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和单位。

2.2 热力学定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第二定律(热传导、热交换)的内容。

2.3 热力学循环理解卡诺循环和热力学效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物理学分支。

3.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速度、折射、反射、折射率和全反射等内容。

3.2 光的成像明白光的成像原理,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和图像的放大与缩小。

3.3 光的波粒性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内容。

4.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流、电荷和电磁现象的物理学分支。

4.1 静电学了解静电荷和电场的概念,包括库仑定律、电场线与电势等。

4.2 电流与电路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以及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

4.3 磁学了解磁场的概念、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和法拉第定律等内容。

5.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属于高级物理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了解其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5.1 相对论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洛伦兹变换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内容。

5.2 量子力学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和波函数等。

6. 实验技能物理学学习中的实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具备操作仪器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高三物理大模块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大模块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大模块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三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具体,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模块知识点。

本文将从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和原子物理等大模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学1. 力的概念与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与公式。

4. 力学常用公式:包括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5. 工作与能量:功和功率的关系,动能、势能的概念与转化。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与规律。

2.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3. 磁学: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基本概念与规律。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等内容。

5. 电磁波与光学:波的特性、光的反射、折射、干涉与衍射等。

三、光学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

2. 光的成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与公式。

3. 光的衍射与干涉: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等。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与色散现象的关系。

5. 光波的性质:频率、波长、速度等基本概念。

四、热学1.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传导、热容等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内容。

3. 热传递与功效:热量传递的方式、功率的计算等。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热力学过程等。

五、原子物理1. 原子基本结构:原子核、电子云、核外电子等组成要素。

2. 放射性:α、β、γ射线的性质与特点。

3. 核反应与核能:核裂变、核聚变等核反应的主要内容。

4. 半导体与电子器件:半导体的基本性质、PN结与二极管等。

综上所述,高三物理大模块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含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本质规律,也为日后的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学1. 一维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变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 二维运动•抛体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 力和力学•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重力:重力的定义、质量和重力的关系、重力加速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二、能量和力学功1. 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乘积•功的计算:光滑斜面上物体的功、匀速运动物体的功•功率:功率的定义、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功率的计算公式2. 动能和势能•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计算•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势能的计算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三、热学和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温标•热量:热量的定义、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热传导的定义、导热系数、导热方程•热辐射:热辐射的定义、黑体辐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对流:热对流的定义、自然对流、强迫对流3. 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箭头、热机效率•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无限大熵四、光学和电磁学1. 光的传播和成像•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人眼成像2. 电磁波和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的产生和性质、磁场与电流的关系•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应用、自感和互感五、原子核和放射性1. 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核子数、质量数•原子核的稳定性:核力、放射性衰变、半衰期2. 放射性和核能•α射线:α衰变、α粒子的特性和作用•β射线:β衰变、β粒子的特性和作用•γ射线:γ衰变、γ射线的特性和作用3. 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核聚变、核裂变、质能转化•核能:核电站、核武器、核能的利与弊以上是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并在相关问题上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7大模块重要知识点总结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
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