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完璧归赵》优选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五篇详案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是我条件、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进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进程,教师要通过教案链接这个两方面。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完璧归赵》【教学目标】1、识生字7个;积存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嘱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诵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知道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灵大胆、不畏强横的人物特点。

【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摸索:“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摸索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换: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知道。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何“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摸索。

(2)交换,然后指导朗诵,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

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②说一说:为何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恳切,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摸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何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第1、3句话的知道,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比方:“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下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2.掌握下册的教材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石头的信》•学生通过阅读《小石头的信》这篇课文,了解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下册的教材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词语意义以及学习文本中的语言技巧,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方法•通过多次反复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笔记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如古诗词、古代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

•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比如“璧贵”,让学生通过语境推测词义。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演绎。

•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

•引导学生分享小组的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讲解的形式总结课文的内容和要点。

•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帮助学生发现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表达能力和课后作业等进行评价。

•学生互评,相互学习和提供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资源•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音频设备和播放器。

•小组活动的角色扮演材料和学习材料。

以上是对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的设置和安排。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复习,巩固所学。
4.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所学生字词和成语,编写一篇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续写。要求情节合理,语句通顺,字数在150-200字之间。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通过角色扮演、复述故事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忠诚担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讲解成语“完璧归赵”的含义,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成语的用法。
4.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故事中,蔺相如为什么要冒险将璧送回赵国?他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
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5.情感教育:结合故事内容,设计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诚信、责任等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6.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这是一份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详情如下:【教学内容】: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完璧归赵》【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3. 能够在阅读、听说、写作中运用“本”字作为复合词头;4. 能够学习虚词“上”,“下”在短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全面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2. 学习“本”字作为复合词头的应用;3. 熟练掌握“上”、“下”的在短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虚词“上”、“下”在短文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让学生猜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引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2. 介绍一下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生阅读1. 学生自读短文,找出句中的“本”字。

2. 学生再次阅读短文,找出文章中“上”、“下”的用法。

三、教师讲解1. 教师简要讲解“本”的意义以及在复合词中的应用。

2. 教师讲解“上”、“下”在短文中的作用。

3.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四、小组合作、讨论1. 学生分组,探讨故事的主要内容及背后的人物形象。

2.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报告它们的讨论结果。

五、全班交流1. 邀请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大家一起加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情节、感情的变化等元素,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六、课后巩固1. 学生回忆并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2. 教师布置小作文,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上或下的经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设计了一系列课堂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课堂中参与到故事的情节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发言和表达,并且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更好地理解故事。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璧归赵一、教学背景这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该教材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应该有所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理解《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扬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注重细节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勤奋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热爱祖国,珍惜历史遗产。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并为之感动。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且把握故事核心。

四、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完璧归赵》。

2.教学过程a.课前导入(5分钟)1.师生相互介绍,让学生对课程进行初步了解;2.让学生简述《完璧归赵》的故事梗概。

b.正式教学(30分钟)1.理解课文(10分钟)首先,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在输出前听老师朗读整个故事。

然后,老师会指导学生讲述其中的每一个事件,并为学生解释一些难懂的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20分钟)让学生再次读一下课文,然后认真分析其中的细节,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推理故事的情节。

最后,老师会给出他们的解释和想法,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主题和角色。

c.课后练习(10分钟)最后,让学生完成课后题目,并对其进行检查。

如果需要的话,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出来,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教学方法•阅读故事;•听力理解;•细节分析;•分享讨论;•互动讲解。

4.课后作业学生应当尝试自己写下一个或几个仅仅写一些关键词的摘要,以及对故事的个人解释和见解,然后交给老师验收。

五、教学评价教师将在教室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听力、口语、和阅读的评估,以确定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故事,并获得了足够的阅读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资源为教师、学生、复印机、黑板、笔等教具。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完璧归赵》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智慧勇敢的少年在保护国家文物方面的事迹。

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完璧归赵》的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课文:你知道什么是国宝吗?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国宝吗?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完璧归赵》是讲述什么内容的?主人公做了哪些事情?(2)分段理解分段解读课文,将课文分为几个片段,逐段进行理解。

段落一:阐述宝瓶被盗的情节通过多个细节描写,让学生了解宝瓶被盗的背景。

段落二:介绍主人公的行动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聪明,如何找到并追回被盗宝瓶的过程。

段落三:主人公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通过这次经历有何收获和感悟。

(3)词语理解挑选一些生词和词组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课文更深入。

3. 情感教育(15分钟)(1)爱国情感教育通过课文中主人公保护国家文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保护国宝,如何保护国宝等话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2)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对宝瓶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宝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深化学习(20分钟)(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主人公有哪些优点?他的行动对你有何启发?你觉得你会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吗?(2)个人复述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完璧归赵》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开门见山秦国是强国。

赵国不甘又不敢不和秦国提出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无奈,烘托出强秦恃强凌弱、肆无忌惮的面目。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

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

(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

(出示:美玉)3、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

(出示,齐读)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

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6、“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

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教案二:阅读理解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教案二:阅读理解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教案二: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完璧归赵》,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完璧归赵》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能够听懂数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

3.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主题是《完璧归赵》,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2.教师播放相应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境。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教师将《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适当删减,并将故事内容呈现给学生。

2.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并在阅读完毕后再由教师进行梳理。

三、梳理故事内容(1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讲述《完璧归赵》故事的内容,听取学生的描述并进行引导。

2.教师补充故事内容中学生不理解或不熟悉的部分。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讲解。

2.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提醒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读书、多思考和多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梗概,以及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2.教师需要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进行评估和总结。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表现。

3.教师通过测试、考试等途径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完璧归赵》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完璧归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完璧归赵》中的古人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学习古人智慧,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完璧归赵》的课文及教学材料。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绘画纸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古代文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发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课文,向学生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主要角色和故事的发展。

2. 分析故事主题:通过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完璧归赵》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可以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等。

3. 学习古人智慧:通过诵读《完璧归赵》中的古人智慧,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这些智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 讨论问题:根据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赵国愿意花这么多的东西换回完璧?”、“魏国为什么不愿意还完璧?”、“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么处置完璧?”等等。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关于《完璧归赵》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他们对《完璧归赵》的理解,绘制一张描绘故事情节的漫画或图画。

3. 角色扮演:请几个学生扮演《完璧归赵》中的角色,再请其他学生自由发挥,构思一段剧情,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的表演,然后进行互评和评价。

教师可就学生的思考和表现给予点评和鼓励。

作业: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或小作文,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拓展活动:邀请当地的文物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古代文物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和兴趣。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完璧归赵》的历史背景,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4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培养复述故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诚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1.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寓意。

1.2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完璧归赵》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义。

2.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概括故事情节。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3.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4.多媒体辅助教学4.1播放《完璧归赵》动画片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4.2学生根据动画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动画片段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不够准确。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

教案名称: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授课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考;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授课周期:3课时课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古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学习(约30分钟)分发故事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璧归赵》文本,学习其中的细节、主题和情节发展。

问题举例如下:-什么是“完璧归赵”?-王昭君为什么被选中去做礼物?-王昭君在赵国生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故事的璧送回了赵国,王昭君又回到了汉宫,你对这样的结局有什么看法?3.总结(约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约5分钟)回顾上节课,让学生再次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探究(约30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堂所学,用简单的语言创作自己的版本,或对现有故事做一些创新和改编。

提供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创作,包括:-关键词表格:列举与故事相关的关键词,如王昭君、璧、汉赵、国礼等,以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描述词汇表:列举形容词和副词,让学生选取适当的词汇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在小组之间分享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和交流。

第三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故事中的情节或图片来回顾和巩固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理解。

2.练习(约30分钟)选择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用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等。

3.评价(约15分钟)让学生交换练习并批改,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练习或写作。

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或创作任务,练习语言表达或创作能力。

任务范例如下:-你认为王昭君在故事中做了什么贡献?-描写你另一种结局:璧并没有回到赵国,王昭君留在了汉宫。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完璧归赵》教案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完璧归赵》教案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完璧归赵》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和历史背景;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掌握生字词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课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十二课《完璧归赵》。

课文是根据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

讲述了汉代赵国失去完璧玉佩后,百姓为寻找玉佩孜孜不倦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完璧归赵》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并对故事进行批判性思考。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挖掘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活动一: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1.教师为学生呈现语文课程的主题,指出与该故事有关的知识和历史背景;2.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3.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并让学生逐句朗读,理解整篇课文的流畅性;4.教师通过问题导向,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情节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批判性思考。

活动二:学生阅读课外资料1.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明白《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背景;2.建立团队合作小组,指定每组阅读不同的资料,并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总结;3.学生汇报他们学习到的资料,并提供他们对故事情节和思想的看法。

活动三:手工制作玉佩1.教师向学生分发有关制作玉佩的材料,让他们小组合作并进行制作;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彼此合作的意识;3.学生制作好了自己的玉佩之后,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探究。

课程评估评估方法通过课堂上的问答、小组讨论和展示、制作玉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对本课教学的学习情况和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包括学生对《完璧归赵》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生字和重点词汇的牢固掌握程度,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等等。

《完璧归赵》综合教案二:多角度学习

《完璧归赵》综合教案二:多角度学习

《完璧归赵》综合教案二:多角度学习《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跌宕起伏的爱情戏剧,引人入胜。

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究文本中的多重意义,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是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本教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学习《完璧归赵》,探讨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内容、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文本中表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忠诚、孝顺、仁爱等;3.掌握具体语言技巧的应用,如反衬、对比、双关等;4.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策略本教学采用多种策略与方式:讨论、组合、专题研究、小组互助、提问、比较研究、写作、演讲、思维导图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文本初探1.引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问题提出,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探究文本背景和故事的历史意义。

2.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完璧归赵》文本,并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重点、背景、故事、人物形象等。

3.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璧归赵》中的人物心理变化,缘由与结果,以探讨文本的情节和主题。

二、词汇解析与积累1.单词积累:给学生出几个生词,如“完璧归赵”、“托孤”、“亲笑外托”、“电报”、“胁迫”等,并让学生背诵和掌握用法,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短语解析:对于一些重要短语进行解析,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本中的含义,如“亲笑外托”、“西楼”、“金童玉女”、“托孤”等。

三、语言技巧分析1.反衬的应用:教师给出例句,如“在国裳、公孙杵、张敖、谷丘之、舞阳山臣,执心当忠,决计待成,诚壮荡惔,足以效身生君”,让学生体验反衬的艺术效果。

2.对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对称、反差、差异等手法,发现对比的魅力,完成课后书面作业。

四、多角度阅读文本1.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有诸如傅显显等一批形象化的人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二:《完璧归赵》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二:《完璧归赵》阅读

《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通过讲述一个以赵国太子的遗物——美玉璧为主线的故事,表达出了忠诚、正义、国家利益至上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一部分,这个故事也是老师们非常喜欢使用的一部分素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教案二:《完璧归赵》阅读的相关内容。

一、故事梗概1000多年前,中国的赵国和秦国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和争斗。

赵国太子在一场战役中被秦国军队所俘虏,但是他并没有向对方投降,反而留下了自己的美玉璧作为忠诚标志。

多年后,赵国得知太子已经死亡,赵王决定以金银珠宝的形式向秦国赎回璧。

但是秦国国王并没有同意,而是要求赵国送来一个真正的太子以换回璧。

赵王感到十分烦恼,但是他的臣子们向他提出了一个办法——将真正的太子藏在两个假太子之中。

秦国国王并不知道这个秘密,答应将璧归还赵国。

二、文本理解1、文本一级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通常在此时期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故事内容。

对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故事梗概,并明确自己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例如:1.赵国太子故事中的太子是一个有着坚韧意志的人,尽管被敌人抓住,却从未向敌人投降,而是将自己的璧作为忠诚的标志留给了自己的国家。

这一点很容易引导孩子们明确: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

2.赵王赵王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国君,他深爱自己的太子,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用来赎回太子的遗物。

但是,如果他不听臣子的建议,把真正的太子送回秦国,那么整个赵国都将受到威胁。

因此,这一点表达了在一些情况下,要为了更大的利益作出不得不的牺牲。

3.两个假太子故事中的两个假太子都非常勇敢。

他们不怕冒险去秦国和真正的太子交换位置。

他们成功的在太子和敌人之间做了一个成功的协调。

这一点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明确在一些情况下,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2、文本二级在小学三年级的和上的时候,孩子们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后,让他们思考故事对日常生活的启示和帮助了解。

精讲《完璧归赵》故事的教案二

精讲《完璧归赵》故事的教案二

教案二故事梗概《完璧归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赵高设计将完美的“璧”送回赵国的故事。

在秦朝时期,有一块“璧”被赵高夺取。

璧是一种重要的礼品,是传统礼仪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原主将此事报告了国王赵盾。

赵盾不想因此而打仗,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赵高把璧还回来。

可是赵高不愿意这么做。

赵盾于是召见了墨家的墨子,向他请教如何让赵高把璧交还回来。

墨子告诉赵盾,如果让赵高知道璧对自己很重要,如果真的打起战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也会卷入战争,那么赵高自然会把璧还回来。

于是,赵盾便跟墨子商量着如何让璧对自己越来越重要。

最终,赵盾听从墨子的建议,按照一个假象,把璧看做赵国的国祚,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赵高被骗了,相信了这个假象,把璧交了回来。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并能够以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讲述故事情节和含义。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这个故事表达的主要思想。

3、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难以解决的困境,以及对于权力和责任的不同理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思想。

2、提高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使学生对这个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并以此理解故事中的主题。

2、在学生们可能面对的类似的问题中,把这个故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程序第一步:简述背景教师简单介绍秦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的背景。

第二步:故事讲解教师讲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并向学生说明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

第三步:讨论和问答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学习到的道理。

第四步:展示和角色扮演在展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思想。

第五步:总结和评估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评估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和演示2、小组讨论3、展示和角色扮演教学手段1、教师讲解2、黑板和彩色笔3、展示和角色扮演活动4、幻灯片展示教学媒介1、幻灯片2、课件教学时长课程时间:60分钟。

小学语文-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小学语文-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完璧归赵

小学语文-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完璧归赵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各位:我电脑坏了,本想上网查写资料的,等我电脑好了一定找!)2、出示课题完璧归赵交流收集到的和氏璧的相关知识学习生字出示:和氏璧蔺相如头颅斋戒僵持读音:注意翘舌音氏斋前鼻音蔺书写:璧蔺2)自读全文,体会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3)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二、初步了解课文学习节1--3自读节13,出示: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思考: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1)师范读节3,生思考2)交流得出结论:蔺想如此行的任务很重。

以城换玉实质上是秦国对赵国的一次挑衅,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就会被人小视;不肯用玉换城又会被秦国逮着把柄,因为15座城的条件确实很优厚。

因此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从维护国家尊严的角度看,赵国必须坚持换的原则。

因此,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就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来。

3)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2、再读课文,思考: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1)快速阅读节411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三句话)2)小组讨论: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3)找到相应的句子并且读一读师生配合朗读节5、7、9交流得出说第1句话是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说第2句话是为了再一次试探秦王;说第3句话,是为了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映表现入手,(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来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完璧归赵》优选教案范本三篇《完璧归赵》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开门见山秦国是强国。

赵国不甘又不敢不和秦国提出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无奈,烘托出强秦恃强凌弱、肆无忌惮的面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完璧归赵》优选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

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

(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

(出示:美玉)3、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

(出示,齐读)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

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6、“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

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将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

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2、交流,出示。

指名读。

“大王放心。

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

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同学读对赵王说的话;女同学读对秦王说的话。

三、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2、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读),为了能让赵王真得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真心换城,我就——(生读),反过来如果秦王不是真心换成,我就——(生读)。

3、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四、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

(板书:献)2、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得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说说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小组交流)3、学习第一句,体会xx的机智(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玉还给了蔺相如。

板书:信以为真(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勇敢)(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

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前半句)(6)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板书:理直气壮)(7)刚才蔺相如已经用了一个巧妙的借口要回了宝玉,宝玉既然已经在手,他为什么不走,还要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为什么?“骗”字用得好吗?(要)(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若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10)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11)为了保住镇国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见他——(引读句子)(你们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

板书:护)(12)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所以在复述时,加上动作,一定要讲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

(13)自由复述,指名复述。

5、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

(机智)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⑵指名读句。

⑶交流。

⑷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

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2、填空: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得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

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蔺相如真了不起,是他保住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4、同桌两人再配合着练练,一个讲故事,另一个像老师刚才那样发表一下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板书设计:完璧归赵完好无损派人送玉送恼羞成怒要xx斋戒只好同意xx相理直气壮(摔)护随手指点借口瑕疵要信以为真xx如献绝口不提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教学流程1.故事导入:《xx》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蔺相如瑕斑宫殿头颅斋戒弄僵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3)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⑵抓住xx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

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品味“只好”①理解“只好”的意思;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

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