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国明清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故宫古建筑色彩的运用
解析故宫古建筑色彩的运用故宫古建筑的运用智慧,不仅表现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其色彩的运用,也体现了其壮观、威严之感,并能使得建筑使用者有着良好的视觉感受。
故宫建筑群由众多的单体建筑组成,每个建筑单体从屋顶到地面,其不同组成部分有着合理的色彩运用,并互为协调和补充,给人以整体美感。
其一,瓦面。
故宫古建筑瓦面的颜色大都是黄色的。
《周易·坤》里有:“天玄而地黄”。
意思是宇宙是高深莫测的,并孕育着大地。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地黄色的,因而用黄色来代表“地”。
另由于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黄色也代表着皇帝的权力。
《周易·坤》又有:“君子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意思即君子的优良品质好比黄色,通达纹理,他身居正确的位置,有着良好的身心,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这是最美的体现。
由此可知,黄色为中和之色,是最正统、最美丽的颜色,是皇权的象征。
屋顶瓦面采用黄色,寓意故宫的建筑为皇帝所专用,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
屋顶瓦面采用黄色,寓意故宫的建筑为皇帝所专用,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
相比而言,平民百姓的屋顶瓦面颜色不能用黄色,而一般用黑色。
这种黑色的瓦面在古代称为“布瓦”,而平民百姓则被称为“布衣”。
其二,屋檐和天花。
屋檐主要是指额枋与斗拱,它们的颜色是青绿色的。
青色是蓝色和绿色之间的过渡色。
绿色使人想到大自然的绿树和绿草,给人以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之感。
蓝色则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感到天地之广阔、大自然之宁静。
由此可知,青绿色给人以宁静、扩大空间之感。
青绿色属于冷色调,其在阴影中显得空气感强,轻盈而又遥远,使得厚重的屋顶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而且增强了建筑的高度感和空间感。
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
采取青绿色的彩画对上述部位进行装饰,有利于体现建筑的阴柔之美。
故宫古建筑的天花板颜色也以青绿色为主。
青绿色在这里给人以安静、沉稳的感觉。
同时,这种颜色可显示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
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与谐,纯朴淡雅。
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与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她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与彩画就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就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就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
但就是由于琉璃毕竟就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用,其时仍然就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
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
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就是全部用琉璃砖瓦包砌的。
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增长,皇家建筑与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
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就就是在皇宫中,也不就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与绿色“剪边”(镶边)。
在王府与寺观,一般就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
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就是筒瓦、板瓦,就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第二类就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与等级而决定。
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就是十一个,最少的就是三个,它们的排列就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
第三类就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与其她部位的。
第四类就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与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唐代:颜色体现等级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
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
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
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
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
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
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
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宋代:色彩反映主流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
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
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一个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元素,融汇了汉、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艺术。
一、明清建筑的特点明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阶段,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色彩内敛明清建筑大量运用斗拱、梁架等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常常使用黄、红、绿三种颜色,是比较内敛的色彩,这与中式家装的风格很相像。
2、形式简练明清时期建筑表现出了规整、整洁、流畅等特点。
建筑物大多使用石材、瓦片、窗棂等进行装饰。
建筑造型简析,尺度明确,纸盈则扣,如同一件艺术品,细节处讲究。
3、线条流畅明清建筑主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光滑的线条与优美的曲线构成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各种装饰图案中的曲线、花纹,都有着鲜明的线条特色。
4、韵味深厚明清建筑注重韵味深厚的气氛。
从造型设计、装饰图案到施工工艺的精湛,都体现出明清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5、富丽堂皇明清建筑是皇家及其贵族居所的代表。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私人豪宅,都注重富丽堂皇的气势。
斗拱、灵棂、飞檐、雕刻、彩绘,这些豪华的装饰构件,使明清建筑显得华丽而不俗。
二、明清建筑艺术的代表养心殿、圆明园、颐和园、故宫等明清时期的建筑,都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的建造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分支。
它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也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
1、养心殿养心殿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是景山皇家御苑中的一座古建筑。
养心殿从设计到落成,花费了整整9年时间,展现了清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殿的设计取自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之说,意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到了3500亩,是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文化,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3、颐和园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艺术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彩绘陶器和彩绘木结构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装饰和绘画中,以表达建筑的气氛和寓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主要由天然矿物和植物材料提取而成,包括黄土、石灰、石膏、石蓝、石粉和植物染料等。
这些原料具有丰富的色彩,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等,可以通过调和和混合来创造更多的颜色。
在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上,常见的颜色是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被用来象征吉祥和喜庆,黄色与土地和丰收有关,绿色代表生命和自然。
这些颜色往往与其他颜色相互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纹饰。
在古代建筑的内部,色彩艺术主要体现在壁画和雕塑上。
壁画往往以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用来描绘历史故事、宗教寓意和自然景观。
古代建筑中的雕塑也往往用彩绘进行装饰,赋予雕塑以三维的立体感和生动的形象。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色彩设计技巧,比如层次感的运用、反差色的搭配和色彩的对比等。
这些技巧使得建筑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突出了建筑的结构和细节之美。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艺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强调和谐、平衡和秩序。
通过色彩的运用,古
代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意义,成为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自己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在外观上对色彩的运用,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其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工匠对色彩艺术独特的审美眼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施色技术一、中国古建筑在色彩选取上,将差异的取色融入等级的悬殊中将色彩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是由中国古建筑多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最初的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到后来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在增加美观的同时,达到与实用、坚固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人们对建筑色彩的广泛运用,色彩的选取也被赋予了多种内涵,渐次成为了等级制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一)宫廷建筑色彩浓烈中国建筑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当时的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仅在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把颜色涂在建筑上,但后来,统治者把依附于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
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
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
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故宫的装饰艺术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以故宫建筑的主要装饰元素为切入点,探讨其装饰艺术的精髓。
一、龙凤题材的装饰在故宫的装饰中,龙凤题材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龙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繁荣,凤则代表着吉祥和美好。
龙凤的图案经常出现在门额、屏风、承重柱、栏杆等部位。
这些图案通常用彩绘、雕刻等手法呈现,线条流畅、形态各异,增添了宫殿建筑的庄重和华丽。
二、琉璃瓦的应用琉璃瓦是故宫建筑中常见的屋顶装饰材料。
这种瓦片色彩鲜艳,造型各异,常常镶嵌在屋顶的脊尖和脊骨位置,起到保护屋顶和美化建筑的作用。
琉璃瓦的表面通常还会附以精细的祥云图案或其他纹饰,使整个建筑更加瑰丽而典雅。
三、彩绘与浮雕彩绘和浮雕是故宫建筑装饰艺术中常用的手法。
通过在建筑的柱子、墙壁等表面进行彩绘,可以营造出五彩斑斓的效果。
而浮雕则将图案或雕塑的形象凸起于建筑的外表面,增添了立体感和层次感。
彩绘和浮雕的主题多样,有宫廷人物、花鸟虫鱼、山水、神兽等。
这些图案和雕塑既具有装饰性,又富有文化内涵。
四、雕花与漆器雕花和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在故宫的装饰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雕花可以见于木构件、屏风、门窗等部位,精湛的雕刻技艺使得木材呈现出华丽的装饰效果。
漆器则常常用于宫廷家具和屏风的装饰,通过多层涂漆和镶嵌贝壳、玛瑙等材料,展现出宝石般的色彩和细腻华美的图案。
五、器物与陈设故宫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表面装饰上,也表现在其中的器物和陈设上。
宫殿内的家具、器皿、地毯、屏风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这些器物造型优雅、图案精美,展示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精华。
六、园林景观装饰故宫的装饰艺术不仅局限于宫殿建筑,还延伸到了宫廷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装饰中。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廊亭等,以及其间的花草树木,都与宫殿建筑相互衬托,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装饰品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装饰品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故宫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色彩和精美的装饰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装饰品,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建筑色彩故宫建筑色彩丰富多样,主要以黄色、红色、绿色、蓝色为主调。
其中,黄色是故宫建筑的主要色调,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象征色彩。
黄色代表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威,它使整座建筑显得庄重肃穆。
故宫的黄色采用了特制的琉璃瓦来呈现,瓦片经过特殊的工艺,色彩鲜艳明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芒,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红色是另一种重要的色彩在故宫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红色代表着喜庆和祝福,也代表着皇帝的权力和威严。
在故宫内,红色常用于门楣、檐口、栏杆等装饰上,使整座建筑充满热烈和喜庆的氛围。
绿色是故宫建筑中的一种常见色彩,它代表着自然和生机。
绿色主要用于庭园和廊道的装饰中,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在故宫内,绿色与红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整座宫殿更加生动活泼。
蓝色是故宫建筑中的一种少见色彩,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蓝色代表着水,它被运用在一些水景建筑和宫殿的装饰中,给人一种宽广和深邃的感觉。
蓝色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故宫的色彩,也与其他色彩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折射出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这种色彩的运用将用户体验和文化传承相结合,给人一种恢弘庄严的感受。
二、装饰品故宫建筑中的装饰品也是其独特之处,精美的装饰品不仅烘托了建筑的氛围,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造诣。
首先,故宫建筑中的雕刻是最为突出的装饰之一。
雕刻包括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动植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建筑师对细节的严谨追求。
其次,故宫建筑中的彩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彩绘主要出现在宫殿的壁画、各种天花板和龙柱上。
中国传统古建筑色彩
中国传统古建筑色彩穿越千年时空,中国古建筑已不单单是土木结构,而是凝聚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犹如画般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中国的古典建筑色泽艳丽,颜色种类繁多,大面积色块铺垫对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味用色方案。
建筑物上的色彩缤纷,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作为一种最朴实的世界观,体现着古人对世界及器物的审美认知,作为一种传达审美意向的符号媒介,传统建筑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并影响着人们对实物的判断及环境氛围体验。
中国古建筑色彩的发展建筑要有整体效果,就不能缺少色彩的协调作用。
古代工匠通过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所起的不同作用,创造出不同的色彩环境,成功获得了民居建筑及宫殿苑囿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色彩的表现力,亦是色彩的文化作用。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大气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
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
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汉未央宫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上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黄色成为至高无尚的地位。
盛唐时,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
红色在等级上退居黄色之后,梁架施以彩画,屋顶为灰瓦、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唐大明宫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
因此宋代建筑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摘要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建筑是艺术与理性的组合,不仅仅是形体空间的塑造,更是一个包含了色彩、形体等元素的巨型雕塑。
所以色彩在一所建筑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在古代的建筑创造中就非常重视色彩这一元素在建筑中的重要影响。
尤其是宫殿建筑中的色彩,表达和传递了一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皇家与庶民的不同在宫殿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南北建筑也是有差别的我认为分两方面。
一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南方四季几乎是常绿的,不需要复杂的装饰和绚丽的色彩,他们更需要的清幽的环境,利用周围的景色衬托出独特的建筑色彩。
二是因为人文环境的不同,北方人豪爽相对南方人来说,南方人比较清高、典雅。
这两个原因就形成了南北方建筑的不同。
关键词色彩表现等级制度象征差异中图分类号: TU115建筑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是形、光、色。
这三者按一定规则可综合构成千变万化的建筑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运用不同的空间形式和色彩创造出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并且使建筑环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环境的审美功能。
然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形体、给人视觉感染力的。
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封建的等级制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衬托皇家贵族的极高统治力,不容许皇家贵族一下的平民百姓使用一类的色彩,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论在建筑的形体中还是色彩中都有严格的把守。
一、建筑中的色彩表现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要看得见世界必须有光,有了光,人们不但看到了物质世界的形,还能看到它们的色彩。
色彩是又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我们也是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描述和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
色彩具有表情并能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说明了色彩可以表达意义并对人产生影响,这就是色彩的表现性。
例如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火、鲜血、太阳,因此人们见到红色,会感到有暖意;绿色使人想到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与草原,会使人感到春到人间,大地充满生机。
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巧妙地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艺术在世界建筑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集中表现在木构架的结构体系,群体的空间组合,严整的平面布局,从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的具体构件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色彩作为传统建筑艺术装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些特点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懂得在建筑物上添加色彩。
唐宋以后,建筑朝向精致华丽的风格发展,色彩的种类不仅大幅度地增加,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着色准则,到明清之时已有等级严格的规制。
色彩的运用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汉代,中国人就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季节的运行、方位的变化、色彩的分类,都与五行密切相关,五色配五行和五个方位。
五种色彩象征自然要素,即以红象征火,以黄色象征金,以青绿色象征水,以白色象征土,以黑色象征木;同时还提出了这五种色彩与建筑方向及季节的关系,即以青绿色象征东方和春季,以红色象征南方和夏季,以白色象征西方和秋季,以黑色象征北方和冬季,以黄色象征中央。
就“地位”的象征而言,西周时规定以红、黄、青、白、黑为正色,天子宫堂的析条为丹朱色,诸侯为黑色,大夫为绿色,士为土黄色;清代规定公侯的门屋为金色,一至二品官为绿色,三至九品官为黑色,民居只能用灰色。
在官方建筑中,黄、红色是用得最多的。
自古以来黄色就被看作是居中的正统颜色,也是最美的颜色。
《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
黄色的这种居中至美性,自然也就成为表达皇权重威的方式。
历代宫殿建筑,因专为帝王所用,也以黄色为主要的装饰色彩。
红色也是五色之一,古人认识红色很早,并把它作为美好的象征。
也因此,中国建筑装饰在色彩的选用上就显得较为谨慎。
-般在表示幸福和富贵之时多用红色,为祝愿平和时多用青色,黄色是帝王之色,庶民不能滥用,所以皇家宫殿采用黄色琉璃瓦屋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宫殿群外的围墙呈红色,象征着中央政权。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是表达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
在古代建筑中,色彩被分为五种,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和土。
例如,黄色代表金,与土地相关,常见于皇宫,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庄重;绿色代表木,寓意生命和生长,常用于园林中,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这种以五行为基础的色彩运用,使得中国古建筑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讲究色彩的统一和谐。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注重整体效果和和谐统一的。
建筑的屋顶、门窗、斗栱等部分都会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色彩,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统一而和谐。
此外,中国古建筑追求的是“重阳轻阴”的原则,即建筑的顶部颜色较浅,而底部颜色较深。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阴阳平衡的追求,还能给人以稳重庄重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色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与四时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等场所;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是皇家建筑常用的颜色;黑色则代表神秘和威严,常见于寺庙和古塔。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构成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体现在色彩的五行学说、统一和谐的搭配以及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运用上。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色彩以大地色系为主,主要以黄、灰、赤、白等简朴的色彩为主。
这些颜色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使用,既是因为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也是因为古代人们赋予了这些颜色一定的象征意义。
黄色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色彩,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帝王权威和荣耀。
灰色则代表着平凡和朴实,是古代建筑中多用的颜色之一、赤色代表着祥瑞和喜庆,常用于门楼等建筑的柱子、门框等部分。
白色则代表纯洁和高雅,常用于别墅或宫殿等庄重的建筑中。
2.唐代建筑:唐代建筑的色彩风格相对明亮和华丽,以浓艳的红、绿、黄和黑色等为主。
红色被认为是唐代建筑的主色彩,代表繁荣和热情。
绿色则是指代生机和自然,常用于建筑的装饰部分,如窗棂、栏杆等。
黄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颜色之一,在唐代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而黑色则被用于唐代建筑的细部装饰,如屋脊、门楼等。
唐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同时也注重了颜色的对比和搭配,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
3.宋代建筑:宋代建筑色彩以素雅和清淡为主。
宋代建筑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追求色彩的统一和协调。
以白色、青色、黛色和金黄色为主,给人一种简洁、明净和清爽的感觉。
白色代表纯洁和高雅,是宋代建筑中常用的颜色之一、黛色则代表着含蓄和神秘,常用于宋代建筑物的屋脊、门楼等细部装饰。
青色则是表示深邃和稳重的颜色,常用于凉亭、卷棚等建筑的屋顶。
金黄色被认为是一种吉祥和富贵的颜色,因此也被广泛用于宫殿和寺庙等重要建筑中。
4.明清时期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色彩相对较为丰富和繁杂。
在明代,建筑的色彩以宫廷建筑为主,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
黄色代表君主的权威和尊贵,而红色则是代表喜庆和繁荣。
在清代,由于外来的满族文化的影响,建筑色彩逐渐出现了改变。
黄色逐渐被红色所代替,红色成为清代建筑的标志色彩。
此外,清代建筑中还出现了紫色的运用,紫色代表着尊贵和富贵。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与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与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结构和布局上体现了独特的特点,而且在色彩和装饰艺术上也展示了卓越的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与装饰艺术深受中国绘画、雕刻和手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美学。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和装饰艺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色彩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以朴素自然的色彩为主,以黑、白、灰为基调,搭配上红、蓝、黄等明亮的色彩,展现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和谐之美。
其中,红色被广泛应用于门楼、门窗和梁柱等部位,象征着热情和喜庆。
蓝色被用于表示柔和和凝重,常见于房屋的柱子和门扇上。
黄色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代表着财富和幸福,常被运用于房屋的屋檐和窗框上。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既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又强调不同部位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二、装饰艺术(1)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雕刻艺术是其装饰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建筑的门窗和梁柱常常都会进行雕刻,以展示独特的意境和思想。
在雕刻技法上,中国传统建筑借鉴了中国的绘画和雕塑技艺,注重表现意境和氛围,常采用各种动植物、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作为题材。
通过细腻的雕刻艺术,传统建筑不仅实现了装饰的功能,还表达了主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2)壁画壁画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又一重要装饰艺术形式。
传统建筑的内墙和门窗上常常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以增添居住环境的美感。
壁画的题材很多,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和神话传说等。
同时,壁画的风格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工笔绘画,也有抽象的水墨画。
通过丰富多样的壁画艺术,中国传统建筑为居住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居住空间。
(3)彩绘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常见形式之一。
它通过在建筑物的梁柱、门窗和墙壁等部位进行绘制,以增加色彩的层次和美感。
彩绘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有文字、图案和装饰纹样等。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的彩绘多以淡雅、自然的色调为主,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明代色彩特点
明代色彩特点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朝代的文化与艺术表现也非常丰富。
其中,明代的色彩特点体现在建筑、绘画和服饰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明代的色彩特点。
一、建筑色彩特点明代的建筑色彩特点主要表现在永乐、成化、正德、万历时期的建筑中。
这些建筑鲜明地体现了明代建筑色彩的特点:多彩、明快、绚丽。
在明代的建筑中,红色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柱子、门框、扶手等部分。
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喜庆的颜色,它能够给人一种热情、欢快的感觉。
在明代建筑中,红色的运用使得整个建筑变得威严、庄重。
此外,绿色也是明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色彩。
绿色代表着自然、清新的意象,它在明代的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柱子、窗棂等部分。
绿色的运用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给人一种愉悦、舒适的心理体验。
黄色是明代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色彩,黄色的运用使得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庄重、华丽的感觉。
在明代的建筑中,黄色主要用于屋檐、檐口等部分,黄色的运用使得建筑的轮廓更加明快、清晰。
总的来说,明代建筑色彩的特点是多彩、明快、绚丽。
这种色彩特点使得明代的建筑更加具有独特的美感,给人带来一种欢快、庄重的感觉。
二、绘画色彩特点明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明代绘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明代建筑色彩特点的影响。
明代绘画色彩特点主要表现在明代画家运用色彩的构思和运用技巧上。
首先,明代绘画注重层次的运用。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层次,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明代画家还注重运用明暗对照,通过运用明暗的变化来增强画作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明代绘画注重色彩的鲜明对比。
画家通过对比不同色彩的明暗、冷暖,使得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使得明代绘画在视觉上更加强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次,明代绘画注重色彩的绚丽。
明代画家在色彩运用上善于运用浓墨重彩,使得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浓墨重彩的运用使得明代绘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艳丽和豪放的气质。
明清时期的红色文化——红墙文化和红楼文化
明清时期的红色文化——红墙文化和红楼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红色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当时,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表现,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
红色文化包括红墙文化和红楼文化两个方面。
红墙文化主要体现在宫廷建筑和装饰艺术中,而红楼文化则是基于具体的文学艺术形式和文化娱乐活动而展开的。
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红墙文化红墙文化是明清时期宫廷建筑和装饰艺术的代表。
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与宫廷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建筑方面,红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常用的材料和颜色。
红墙大气稳重,造型简洁而不失庄重,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味。
在装饰艺术方面,红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色彩,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红色的运用在营造宫廷氛围方面大有裨益。
正如慈禧太后“翡翠榕馆”的八十万种满堂灯映红墙,将她的威严统计,也凸显了她不凡地王者之风。
二、红楼文化红楼文化则是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
《红楼梦》是红楼文化的杰作,该小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红楼梦》以史实为基础,以通俗的语言为工具,展现了一个华丽的、奢侈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活世界。
在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和文化娱乐活动是广泛的社交娱乐和文化盛会。
小说、戏曲、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盛行,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
在文艺作品中,红色被广泛运用,成为了精神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是中国民族气质和文化品质的最好体现。
总的来说,红色文化是明清时期宫廷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一方面代表了当时国家权利的象征和皇家尊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和文化氛围的精神内涵。
今天,这种文化遗产仍然在中国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从赤色窥析中国传统色彩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从赤色窥析中国传统色彩在古建筑中的应用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尽管各个朝代不断地发生更迭,但传统文化仍然在交替中得以很好的延续,古建筑文化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
古建筑的形式特点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但在不同的朝代中也各有各的特点。
色彩就是其中的一方面,不同的朝代侧重于不同的色彩,在古代建筑中也有着不同的体现。
如今,红色已经成为带有中国意味的色彩,究其起源,传统用色当中红原为绯,而赤则为更接近的色相表达。
关键词:传统;古建筑;应用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与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制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孕育了建筑色彩。
不同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土质、气候和建筑材料各有千秋,不同地域人群的审美和对颜色的偏好各不相同。
在中国古建筑的形式语言中,色彩具有十分完备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色彩在不同时期古建筑中的应用体现。
一、中国传统色彩概述1、黑色。
黑色一直都是人们崇尚的颜色,可以说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最长的色系,黑色包揽了中国文明的源头。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没有贬褒的含义。
秦朝尚黑,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秦朝无论是帝王、大臣、还是兵士,他们的服饰、铠甲都是以黑色为主。
2、白色。
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
白色在方向中是西方的象征,在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丧事相联系,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就是丧事。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脸谱中,白色还代表着奸诈多谋和刚愎自用。
但在民间,白色以其纯洁、神圣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常常被认作是祥瑞之兆。
3、赤色。
赤色即红色,我国崇尚红色,直到今天,红色依然用在各个地方,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中国对红色的这份崇尚,最早可以追述到旧石器时代后期,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染料纹身,同时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们崇尚火,敬畏太阳,以及象征着生命的血,这些都映射着红色,并逐渐演变成对红色的推崇。
传统建筑论文: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运用我国传统建筑色彩同经济社会制度的沿革互相照应,已产生了富有个性化而又趋于一体化的艺术风格,其最鲜明的标识便是色彩的政治伦理化,借以划分等级的“三六九等”,使色彩有了一种最为直接的社会化属性。
当然,装饰色彩无论在宫廷类建筑还是我国各区域建筑中均有系统化表现,而园林建筑和民居类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艺术诠释,正呼应了传统建筑的色彩文化,并为装饰色彩运用于传统建筑提供了全新选择。
1.装饰色彩概述1.1装饰色彩的基本内涵所谓“装饰色彩”是指视觉元素中相对活跃且最具视觉冲击感的部分,亦成为构成造型艺术的骨架,在我国传统建筑设计领域享有较高的地位。
相较于写实性色彩,装饰色彩并非浅显角度上的还原建筑事物自身的色彩,而要经由人工装饰恰到好处地提炼出所需色彩,进而成功破除原生态化的色彩对建筑艺术设计所带来的思想藩篱,并凸显色彩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感知,同时成功凸显色彩的本质化含义及艺术形态层面的审美感。
不难发现,在传统建筑装饰领域,色彩已成为传达人的精神和视觉审美的桥梁,同时亦能补充信息、美化事物。
所以说,装饰色彩自身所渲染出的艺术方式与视觉冲击功能无疑给人类的建筑装饰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运用范围极为宽泛,可以说已囊括了建筑装饰、室内装修以及家具等不同层面。
1.2装饰色彩的一般特征1.2.1装饰色彩的普及性和环境适应性如今,人类对装饰色彩的视觉审美往往受制于自身生存的环境,每个地域均有风格迥异的色彩特征,并依靠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得以反映。
从宏观层面看,社会所施行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乃至意识形态等,均是装饰色彩普及性的影响要素。
色彩的普及可以说是一类特有的社会化现象,它无法摆脱既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以及所处的历史条件而单独存在。
普及色的诞生最初由上层社会和权威人士所共同倡导,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心理暗示和精神引领的作用,人类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以及从众情绪,形成了普及色流行的强大精神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
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
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
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
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
”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
“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
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
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
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
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
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
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
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
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
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
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
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
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
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
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
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
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2 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
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
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
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
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
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
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
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
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
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
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
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3结语
虽然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经历了从开端、发展到鼎盛,既而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艰辛历程,但是纵观中国古建筑色彩和彩画艺术的发展里程,仍然可见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
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三是对比寓于和谐。
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曾给人们展示了难以磨灭的视觉空间,面对当前中国建筑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外来建筑文化的洗礼,面对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日渐飘摇,系统地重拾中国建筑室内传统装饰元素,让日渐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彩装重现,重新赋予人类的情感,让建筑和空间与人交流对话是没一个建筑装饰设计者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