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二、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
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与谐,纯朴淡雅。
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与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红墙黄瓦 (或其她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与彩画就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与彩画就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就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就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
但就是由于琉璃毕竟就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用,其时仍然就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
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
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就是全部用琉璃砖瓦包砌的。
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增长,皇家建筑与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
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就就是在皇宫中,也不就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与绿色“剪边”(镶边)。
在王府与寺观,一般就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
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就是筒瓦、板瓦,就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第二类就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与等级而决定。
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就是十一个,最少的就是三个,它们的排列就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
第三类就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与其她部位的。
第四类就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与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明清时期伟大建筑之——紫禁城紫禁城色彩的特色: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 作者:
————————————————————————————————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就尤为典型。
中国古建筑色彩之紫禁城
摘要:中国古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人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建筑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关键字:中国古建筑色彩紫禁城
浅谈建筑的色彩艺术
浅谈建筑的色彩艺术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建筑色彩设计在建筑造型设计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色彩设计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视觉效果反而更觉赏心悦目。
关键词:建筑;色彩艺术;中国建筑;色彩对比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
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
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
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
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
”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
“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
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
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
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
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建造的精美的艺术品,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造型独特,源于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最显著的是其独特的造型,建筑大多严谨细腻、精致典雅,多以建筑的曲线为主要构成,极具表现力和古典气息,它们的装饰也十分丰富,从建筑的外立面到室内细节,几乎每一处都能看到如海洋、云彩、鱼类及花卉等传统形象的装饰作品。
二、精致而细腻
中国古代建筑表面往往采用精美细腻的瓦片覆盖,瓦片以其精致华丽的外表,及能够抵御风雨、防止水渗漏的功效,壮观绝伦的把握了整个建筑形象风貌,其能否准确隆重,决定着建筑在形体和风格上的成败。
三、对称结构精谨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精致的对称结构,从立面到细部,建筑师都能根据自身的要求,把每个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都与整体的主题性协调,使建筑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形成一种统一的建筑风格,以此体现建筑主人的艺术审美观念。
四、彩绘有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中不乏各种彩绘之美,从粗到细都有可见,且多以古典的花鸟、人物、神兽、山水等传统主题作为绘画内容,并采用精
美的色彩进行装饰,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非凡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享受。
五、融合了自然与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自然与艺术,囊括了中国建筑的精髓,无论是外立面、室内细节,还是其中所结合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从中看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它们把自然美景与艺术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每一处古建筑充满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是非常独特的,它们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髓,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摘要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建筑是艺术与理性的组合,不仅仅是形体空间的塑造,更是一个包含了色彩、形体等元素的巨型雕塑。
所以色彩在一所建筑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在古代的建筑创造中就非常重视色彩这一元素在建筑中的重要影响。
尤其是宫殿建筑中的色彩,表达和传递了一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皇家与庶民的不同在宫殿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南北建筑也是有差别的我认为分两方面。
一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南方四季几乎是常绿的,不需要复杂的装饰和绚丽的色彩,他们更需要的清幽的环境,利用周围的景色衬托出独特的建筑色彩。
二是因为人文环境的不同,北方人豪爽相对南方人来说,南方人比较清高、典雅。
这两个原因就形成了南北方建筑的不同。
关键词色彩表现等级制度象征差异中图分类号: TU115建筑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是形、光、色。
这三者按一定规则可综合构成千变万化的建筑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运用不同的空间形式和色彩创造出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并且使建筑环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环境的审美功能。
然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形体、给人视觉感染力的。
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封建的等级制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衬托皇家贵族的极高统治力,不容许皇家贵族一下的平民百姓使用一类的色彩,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论在建筑的形体中还是色彩中都有严格的把守。
一、建筑中的色彩表现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要看得见世界必须有光,有了光,人们不但看到了物质世界的形,还能看到它们的色彩。
色彩是又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我们也是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描述和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
色彩具有表情并能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说明了色彩可以表达意义并对人产生影响,这就是色彩的表现性。
例如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火、鲜血、太阳,因此人们见到红色,会感到有暖意;绿色使人想到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与草原,会使人感到春到人间,大地充满生机。
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巧妙地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
中国古典建筑的彩绘
浅论中国古典建筑彩画摘要:本文从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由来,色彩运用的演变,基本绘画设计语言以及彩画内容的象征意义,来揭示中国古典建筑彩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关键字:彩画由来,传统色彩观的演变,色彩的运用,基本设计语言,古建筑彩画象征意义。
一简介中国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雄伟壮丽的建筑物上施以鲜艳的色彩,取得豪华富丽的装饰效果,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使用和装饰相结合的卓越成就。
中国建筑彩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雕塑不同的表现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丰富了我国的绘画遗产,它受多方面艺术影响,是独立的、风格奇异的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二彩画的由来:中国古建筑中的大部分装饰都是由构造的必然性演变或转化而来,建筑彩画也不例外。
建筑色彩与彩画起源于材料防护和建筑审美的双重因素。
起初,为了保木材表面免受燥湿、冷热、风雨和阳光中紫外线的侵蚀,也为了掩盖木材表面的节疤、斑痕以及纹理、色泽的不均等自然缺陷,人们开始在木材表面涂以厚重的红色或黑色油漆,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
后来。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彩绘也由最初的简单朴实日趋复杂华丽,其审美意义更加突出。
及至后世,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雕梁画栋”蔚然成风,彩画艺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1}三传统建筑彩画色彩的演变中国传统色彩观,最重要的是五色系统,即青、赤、黄、白、黑,唐以前中国彩画以暖调子为主,多用红、朱、赤、黄色,宋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冷调子为主,例如碾玉装彩画,是以青绿为主,而青绿叠晕棱间装彩画也是全素绿图案。
为什么早期彩画是暖调子?因为当时在极其落后的生产工艺下,获取石青、石绿、金箔这几种主要材料还是相当困难的,而极易获得土红色、土黄色、白色、黑色,于是装饰彩画所用颜色总体色调自然是暖调子的。
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宋代以后可用于建筑彩画的石青色、石绿色、白色,特别是装饰性较强的金箔工艺不断丰富,使彩画可用的颜料选择性多了,在当时,人们审美的喜好认为冷调子的彩画效果要比暖调子好,于是冷调子变成宋以后彩画的基本色调。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之美:中国古代建筑讲究整体布局,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庭院设计,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使得整体效果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2. 造型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台榭、楼阁、宫殿、园林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都强调飞檐翘角的曲线美和稳重大气的整体美。
3. 雕刻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技艺精湛,形式多样。
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都注重细节处理,刻画生动逼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草鱼虫等自然元素,又有人物故事等文化元素,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4. 色彩之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色彩搭配,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使得建筑外观显得五彩斑斓,极具艺术美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考虑到审美效果,还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5. 装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多样,采用壁画、彩绘、挂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装饰。
装饰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象征,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之美表现在布局、造型、雕刻、色彩和装饰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也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通过精妙的绘画和构图技巧,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传递了深远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建筑本身,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识与追求。
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并且有着独特的意义。
古代中国人认为,色彩与五行相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寓意。
例如,红色代表火,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繁荣;黄色代表土地,寓意着丰收和富饶;蓝色代表水,象征着清新和浩渺等。
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颜色,中国古建筑融合了对自然和生命力的理解,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古建筑的色彩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延伸和表现。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重视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古建筑的色彩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艺术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将绘画和建筑完美结合起来。
古建筑常常以壁画和彩绘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画作既可以表现自然景物,也可以表达人物故事,甚至可以展现抽象的艺术形式。
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绘画技法,古建筑色彩艺术为观者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中国人还注重通过色彩来表达建筑的功能和宗教信仰。
比如,在寺庙建筑中,黄色常常被用作主色调,寓意着神圣和庄严;在官方建筑中,红色通常被用作主色调,寓意着权力和祝福。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色彩,古建筑成功地传递了建筑的目的和宗教信仰,使得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意义和价值。
除了色彩的运用,古建筑的色彩艺术还体现在建筑元素的整体协调上。
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元素的统一和谐,追求整体的美感。
在色彩艺术方面,古建筑通常采用对比鲜明的主次色彩,以突出建筑的重要部分,并通过细腻的绘画技法进行补充和修饰。
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更是为了增强建筑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以及突出建筑的结构和比例。
总体来说,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资料]古建彩画的结构及特点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一、彩画布局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
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
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
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固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粕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彩画特征作用:油漆彩画涂在木料上本来为的是避风日雨雪的侵蚀。
随着历代帝王腐朽,颜色工料随着讲究,为中国古建筑上一种重要装饰。
分类:殿式和苏式。
殿式: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莲、西蕃草、夔花等。
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上。
苏式:以写实的笔法和画题为主,自然现象如山水、花卉、葡萄、莲花、牡丹、桃子、佛手等;器皿如鼎、砚、书、画等;动物如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殿式的分类: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和玺的分类: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金琢墨和玺、楞草和玺、连草和玺等。
它以图案来分类。
旋子的分类: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等,它以色彩来分类。
2、彩画分配枋心:将梁枋大略分为等分的三段,中段称枋心。
枋心合梁枋彩画的中心,但只占全长三分之一。
箍头:箍头是梁枋左右两段的外极端,“箍”在枋的两“头”称箍头。
藻头:箍头与枋心之间为藻头。
箍头与藻头一边的总和占全长三分之一。
藻头虽在两头,但两头共和的总面积比枋心要大,所以藻头的图案与色彩不可轻蔑。
盒子:如梁枋太长,可在箍头与藻头之间做盒子,图案内容以龙、凤、吉祥草为主。
包袱:在苏式彩画里有时檩子、垫板、檐枋三部的枋心联成一个大的半圆形,里面的彩画也成为一个整个的布局,称包袱又称搭袱子。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色彩作为建筑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生活、宇宙、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信念。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入手,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颜色主要以黄、红、绿、蓝、白、黑等基本颜色为主,这些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黄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颜色,代表着皇族的尊贵和崇高,因此在古代建筑中常常用黄色作为主色调。
红色象征着热情、祥和和幸福,常常被用于饰物和宫殿的装饰之中。
绿色则代表着生机、和谐和清新,常常被用于园林和寺庙的建筑中。
蓝色代表着清洁、深邃和宁静,常常被用于水体和佛塔的装饰中。
白色代表着纯洁、高贵和庄重,常常被用于宫殿和墓园的装饰中。
黑色则象征着神秘、权威和稳重,常常被用于城墙和城门的涂装中。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还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建筑的色彩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品味和偏好,黄色常被皇宫和帝王陵墓所采用,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寺庙常采用青、黄、红等颜色,以表现出佛教的神圣和敬畏。
而在民间建筑中,则更注重色彩的亲和和舒适,多采用明快而温暖的红色和绿色,以增加生活的色彩和乐趣。
再次,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在唐宋时期,建筑的色彩更趋向于灰、黑、白等中性色调,以表现出唐宋文化的庄严和内敛。
而明清时期,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红、黄、绿等明快的颜色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寺庙和园林的建筑之中,以彰显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富丽。
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建筑的色彩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色彩的运用,而是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创新。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表现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
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就尤为典型。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
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和红色的屋身。
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
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
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
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
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
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
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
在紫禁城建筑上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
在蓝天下用一色的黄琉璃瓦顶,用青绿色的彩画和大红的宫墙、柱子与门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蓝与黄、绿与红、白与灰黑之间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宫殿建筑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彩画艺术【1】摘要:建筑是园林中不可缺少元素之一,建筑的装饰手法多样,其中彩画的装饰最富有特点,通过彩画的纹样、色彩的装饰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特点及装饰在园林建筑中的功能作用,也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园林;彩画;装饰园林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的成果,它融汇了建筑美、自然之美和工艺之美,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以朦胧、含蓄之美,与山、石、泉、潭等相互存在,构成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意境。
建筑的表现手法除了千姿百态的造型、独具匠心的环境设计之外,精美的彩画装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彩画的色彩古典建筑上的装饰方法多样,主要有雕刻、油饰、彩画等,色彩装饰除了屋顶、墙面之外其他结构的表面装饰主要是油饰与彩画。
油饰与彩画分别是指建筑上的油漆刷饰与彩色图案的描绘。
最初在木构件表面涂刷油饰色彩以利防腐并装饰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做法。
早期建筑上的色彩油饰,是没有明显区分的,它们都有保护木构件及色彩装饰作用。
随着人类建筑活动的发展,油漆和彩画出现了明确分工,至明清时期,官式做法已有“油作”与“画作”之分,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色彩被统称为“彩画”。
彩画成了古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法,主要运用在建筑的内檐、外檐、柱子、天花等处,呈现“屋不呈材,墙不露形”的装饰特点,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统治者从维护其政权的需要出发,把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手段,从而使颜色政治伦理化,具有了尊卑高下的文化特性。
在《春秋谷梁传》中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汉书王莽传》中也说到“开门延士,下及白屋”,说明了色彩的等级严明,不得乱用。
明清之后彩画的形制基本确定,成为官式建筑的装饰手法,普通老百姓的建筑更是不能随便用“彩画”,只可以“油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鲜明与寓意深远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色彩美学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色彩不仅使建筑本身显得华丽、庄重,而且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象征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选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颜色,常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
黄色则是大地和太阳的象征,具有尊严和崇高的内涵,因此在皇家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青绿色则寓意着长久和平,以及草木的旺盛,常用于园林民居等建筑。
这些颜色的选择不仅使建筑外观更加鲜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运用受到严格的封建礼制和儒家思想的约束。
自唐代起,黄色成为皇室的专用颜色,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其他阶级和等级的建筑在色彩使用上则有着产格的限制,如《明史舆服志》中对于官员房屋色彩的详细规定。
这种色彩使用的规定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还常常与建筑的功能和位置相呼应。
例如,言殿群外的围墙-般采用红色,象征着中央政权。
而言殿的屋项则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也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象征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装饰还常常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这些建筑不仅在色彩选择上独具匠心,而且在色彩装饰上也极富创意和美感。
无论是绘画图案的装饰还是雕刻艺术的点缀,都使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和庄重,也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象征意义。
同时,这些色彩还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这些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和色彩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是表达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
在古代建筑中,色彩被分为五种,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和土。
例如,黄色代表金,与土地相关,常见于皇宫,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庄重;绿色代表木,寓意生命和生长,常用于园林中,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这种以五行为基础的色彩运用,使得中国古建筑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讲究色彩的统一和谐。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注重整体效果和和谐统一的。
建筑的屋顶、门窗、斗栱等部分都会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色彩,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统一而和谐。
此外,中国古建筑追求的是“重阳轻阴”的原则,即建筑的顶部颜色较浅,而底部颜色较深。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阴阳平衡的追求,还能给人以稳重庄重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色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与四时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等场所;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是皇家建筑常用的颜色;黑色则代表神秘和威严,常见于寺庙和古塔。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构成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体现在色彩的五行学说、统一和谐的搭配以及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运用上。
彩绘古建筑,呈现对称美秩序美教案
的作品。
彩绘古建筑,是一种以色彩和图案装饰古建筑的手法,既能保护古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又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彩绘古建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古建筑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它在既呈现对称美、秩序美的同时也教育了世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一、古建筑中的对称美和秩序美古建筑是以木材、石材、砖瓦等作为材料,以印章式的建筑形式为主要特征的建筑。
古建筑中的对称美和秩序美是我们最易发现的一个特点。
其实,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骨架”(也就是结构构架)集体遵循着一种自然界的美学规律,这种规律是某种力量的平衡和对称所导致的美感。
在古建筑的设计和彩绘过程中,对称美和秩序美始终是一种最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
对称美就是一种建筑形式的整齐美和平衡美。
例如建筑物的正面和后面的建筑体、左侧和右侧的建筑体,都是通过相同的方式对称地设计的。
在彩绘古建筑中,这种对称美则是通过将色彩和图案在古建筑的正面、后面、左右两侧等对称部位进行对称布置,从而达到美的效果。
秩序美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美感,即既不卑不亢、既不浮夸而又不过分细微,这种美感在古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彩绘过程中更加凸现。
打造秩序美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简单高雅的花卉图案、传统的英文刻划以及各种精致的几何图形等等。
这些元素在古建筑彩绘中的秩序性散发出一种永恒的美。
二、教育作用古建筑彩绘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印记,不仅呈现了对称美和秩序美的一种艺术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古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彩绘古建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通常会通盘考虑到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图案和颜色的精湛运用,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营养和价值。
古建筑彩绘的教育作用有以下几点:1.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建筑造型、结构技术、彩绘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色彩以大地色系为主,主要以黄、灰、赤、白等简朴的色彩为主。
这些颜色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使用,既是因为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也是因为古代人们赋予了这些颜色一定的象征意义。
黄色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色彩,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帝王权威和荣耀。
灰色则代表着平凡和朴实,是古代建筑中多用的颜色之一、赤色代表着祥瑞和喜庆,常用于门楼等建筑的柱子、门框等部分。
白色则代表纯洁和高雅,常用于别墅或宫殿等庄重的建筑中。
2.唐代建筑:唐代建筑的色彩风格相对明亮和华丽,以浓艳的红、绿、黄和黑色等为主。
红色被认为是唐代建筑的主色彩,代表繁荣和热情。
绿色则是指代生机和自然,常用于建筑的装饰部分,如窗棂、栏杆等。
黄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颜色之一,在唐代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而黑色则被用于唐代建筑的细部装饰,如屋脊、门楼等。
唐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同时也注重了颜色的对比和搭配,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
3.宋代建筑:宋代建筑色彩以素雅和清淡为主。
宋代建筑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追求色彩的统一和协调。
以白色、青色、黛色和金黄色为主,给人一种简洁、明净和清爽的感觉。
白色代表纯洁和高雅,是宋代建筑中常用的颜色之一、黛色则代表着含蓄和神秘,常用于宋代建筑物的屋脊、门楼等细部装饰。
青色则是表示深邃和稳重的颜色,常用于凉亭、卷棚等建筑的屋顶。
金黄色被认为是一种吉祥和富贵的颜色,因此也被广泛用于宫殿和寺庙等重要建筑中。
4.明清时期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色彩相对较为丰富和繁杂。
在明代,建筑的色彩以宫廷建筑为主,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
黄色代表君主的权威和尊贵,而红色则是代表喜庆和繁荣。
在清代,由于外来的满族文化的影响,建筑色彩逐渐出现了改变。
黄色逐渐被红色所代替,红色成为清代建筑的标志色彩。
此外,清代建筑中还出现了紫色的运用,紫色代表着尊贵和富贵。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丰富多样。
中国古建筑色彩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陈七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42603017摘要: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人们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建筑的色彩却研究得比较少。
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固然重要,但树赖皮,人赖衣,建筑也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
本文从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典型建筑颜色特色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色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发展历程紫禁城建筑色彩成因一、中国古建筑特色发展历程。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
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
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
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
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
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意义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意义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一。
它的建筑色彩不仅美丽绚丽,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故宫建筑的整体色彩构成和每个部分的意义来探讨其建筑色彩与意义。
一、整体色彩构成故宫建筑的整体色彩构成主要以黄、红、蓝为主,充满了宫廷的庄严、华丽和尊贵。
黄色是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代表着皇位的尊严和权力。
而红色一方面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王权的权威和荣耀。
蓝色则被用作故宫建筑屋顶的颜色,它代表着天空和天神。
综合起来,这三种颜色构成了故宫建筑鲜明的色彩特点,使整体建筑更加庄重而华美。
二、建筑色彩的意义1.黄色:黄色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颜色,黄色的屋顶是为皇家所独享的特权。
黄色还意味着富有和华丽,体现了当时封建贵族对自身高贵地位的强烈表达,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统治。
同时,黄色还象征着土地的丰收和稳定,寓意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2.红色: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故宫中的红色搭配金黄色的屋顶,使建筑显得威严而瑰丽。
红色还代表祝福和喜庆,因此,故宫建筑使用红色,旨在给人一种庄重而喜庆、充满祝福的感觉。
红色还有一种“避邪”的意义,保护皇宫及其居民免受邪气侵扰。
3.蓝色:蓝色是故宫建筑屋顶的主要颜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意向。
蓝色代表了宫廷的高贵和尊贵,也象征着天空和天神。
此外,蓝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平静、安宁之意,为故宫带来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总之,故宫建筑丰富多彩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皇权的权威和荣耀,并体现了人们对皇帝尊严的崇拜和景观的追求。
同时,色彩也带有祝福和保护的意义,增添了故宫建筑的神秘与庄重。
这些建筑色彩与意义的综合,使得故宫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总结: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构成主要包括黄色、红色和蓝色,展示了皇权的尊贵、权威和荣耀。
黄色象征着富有和华丽,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蓝色体现了与天空融为一体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自己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在外观上对色彩的运用,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其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工匠对色彩艺术独特的审美眼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施色技术一、中国古建筑在色彩选取上,将差异的取色融入等级的悬殊中将色彩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是由中国古建筑多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最初的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到后来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在增加美观的同时,达到与实用、坚固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人们对建筑色彩的广泛运用,色彩的选取也被赋予了多种内涵,渐次成为了等级制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一)宫廷建筑色彩浓烈中国建筑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当时的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仅在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把颜色涂在建筑上,但后来,统治者把依附于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
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
所以,宫殿与官署建筑多采用黄、红色调。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墙为白色,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二)王府官衙建筑色彩艳丽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王府官衙的地位次之,王府官衙的建筑,是仅次于皇宫的建筑群组,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多为较艳丽的红、青、蓝三色。
在等级森严的时代,王府官衙必须严格按照府制的规定建造,不得逾制。
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王府官衙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
即使号称建筑可与故宫媲美的恭王府在和坤时期,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如今游客看到的恭王府,在殿顶铺设绿色琉璃瓦,飞檐之下彩绘金龙气派非凡。
但据专家介绍,这种绿色琉璃瓦的尊贵程度仅次于故宫所用的金色琉璃瓦,当时的和珅还不敢大胆地用在外面,直到咸丰初年,恭亲王奕䜣成为王府的主人,王府始称恭王府,奕䜣在此居住时期才使用这种绿色琉璃瓦。
(三)普通居民建筑色彩单一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
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
如浙江永嘉楠溪江自然风景区一带的民舍,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穿斗式的构架,露出杉木木料本色,柱间都是白灰墙,顶上盖着黑瓦,有的柱下还有砖石的墙座,在黑、白、灰中加上赭石色的木柱,配上起翘的屋顶,弯弯的曲线,虽颜色单一,但也朴素秀丽,别有韵味。
二、中国古建筑在色彩选取上,将统一的色调融入多样的着色中“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
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
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
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
……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
”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
(一)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色彩格调富丽堂皇、美仑美焕,白色台基,红墙黄瓦,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加之蓝天绿树交相辉映,显得五光十色、色彩缤纷,但多样的着色融入统一的色调。
如紫禁城的色彩运用效果尤为鲜明和强烈。
紫禁城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屋顶下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白色的石料台基,台基下深灰色的铺砖地面,形成蓝天与黄瓦,青绿彩画和红柱红门窗,白台基和深地面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染。
但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在宫殿建筑上仍把黄色与红色作为主要色彩。
(二)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园林建筑景观的色彩艺术着重体现的是自然、宁静的视觉美。
从尺度较大的厅堂、楼阁到较小的亭台、门廊都是白色的墙,灰色的瓦,赭石色的门窗和立柱,没有大红大绿,没有彩画。
但中国园林建筑景观也和宫殿建筑一样,在色彩艺术的运用上也是既有整体的设计又有局部的处理。
白墙、黑柱、灰地面,一色深褐色的家具,连墙上的字画、案上的画屏、磁瓶都是素冷色的。
但在几案之上却摆着色彩各异的盆花,在冷色调的梁枋下挂着红木宫灯,灯下垂着穗带,红色的穗带上还带有小小的金箍。
这些盆花、宫灯、穗带形体虽小,但丰富多彩的颜色在素色环境中却显得鲜明突出,使个整个园林顿时鲜活生动起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民居建筑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中国古代乡土民居建筑景观简单朴素为主,色彩艺术的运用相对较少,以黑、白、灰为主色调。
民居建筑景观本身的色彩处理主要依靠材料本身的不同色彩。
如安徽徽派建筑祠堂、民舍景观都是白粉墙,黑色的瓦和灰色的砖、石墙脚,黑、白、灰组成了这个地区民居建筑的主色调。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景观本身虽色彩朴实,但它们白墙、灰瓦、绿色和栗色的梁架往往与自然环境中的山川、植物的色彩相互辉映,在周围青山绿树和翠竹的衬托下,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了丰富的色彩环境。
中国古代民居自然环境这种对比中更显出中民居的自然、质朴、秀丽、雅淡的格调。
二、中国古建筑在色彩选取上,将强烈的对比融入整体的和谐中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由于与周围环境、气候、整体基调和谐,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讲求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运用上也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建筑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喜欢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
这样,强调了建筑色彩与阳光的温暖、阴影的阴凉的和谐,形成悦目的对比。
同样古代中国也强调建筑的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
如地处浙江天台县城以北七里的天台山麓的国清寺,主体建筑为黄墙灰瓦,暗红门窗,寺后有五峰环峙,建筑群卧于峰底,寺前有双涧环绕流过,寺内外满植苍松与巨樟,入山门有竹林夹道,整个环境色彩浓绿,清幽而秀丽。
(二)与气候条件的和谐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与当地气候条件和谐一致的地域色彩风格。
如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气候条件下,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如安徽徽派建筑及浙江永嘉楠溪江自然风景区一带的民舍多是如此。
(三)与整体基调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
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但中国古建筑的用色更讲究在多彩的基础上整体基调的和谐。
如紫禁城宁寿宫的皇极殿它的檐下各钻斗栱之间的栱垫板是红色的,两条额枋之间的垫板也是红色的,在下面内外红色柱子上又挂着四条蓝色的楹联,在蓝绿色调的檐下彩画中间有红色的色带和色块,在红色的柱子门窗部分也有蓝色的色条,两种对比的主要颜色都向对方渗透,起到了中和、平衡的作用。
这种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的方法,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不显得突兀,反而整体得到中和与平衡,与周围的色调和谐一致。
参考文献[1]黄艺农. 中国古建筑审美特征[n].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05.[2]贾佳,秦潇璇. 浅析中国传统礼仪在古建筑中的体现[n].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6.[3]庄雪芳,刘虹.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初探[j]. 大众科技,2005.07.[4]王丽君,宋魁彦. 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色彩的演变[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06.[5]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刘宇(1990-),男,辽宁昌图人,就读于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