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尊王攘夷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落,失去了控制诸侯的力量,各诸侯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兼并,形成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其中,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齐国是最早称霸的国家。
齐国是姜尚(即姜太公)的封国,是西周设置在东方的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从姜尚下传到第十四个君主齐襄公当政时,荒淫无道,政治腐败,并且由于他赏罚不明,诛杀不当,臣民人人自危,甚至连他的亲兄弟也害怕被害,公子纠由管仲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
公元前688年,齐国发生政变,齐襄公在政变中被杀死。
齐襄公死后,齐国一时没有了国君。
各派大臣都开始了策划拥立君主的活动。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子夺得齐国国君的位置。
这时,齐国的大贵族国氏和高氏偷偷派人到莒国去,召公子小白回国;而此时鲁国也正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另派管仲率军去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边守侯,阻拦公子小白回国。
管仲赶到莒国边境时,正好遇见鲍叔牙和公子小白匆匆往齐国赶去。
管仲见此,忙拿出弓箭,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但箭只射到铜制衣带钩,没在有伤着身子。
小白为了迷惑对方,假装中箭,大叫一声,倒在车上。
鲁国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的军队听到小白已死的消息,觉得已经再没有人和公子纠争位了,便放缓了行军速度。
而公子小白和鲍叔牙一行却加快速度,日夜兼程地赶到齐国的首都临淄,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随即发兵在乾时大败鲁军,并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囚送管仲回齐国。
齐桓公为什么不杀管仲呢?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对他非常敬重和爱惜,便向齐桓公举荐。
齐桓公虚心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果然拜管仲为相国。
管仲当了齐国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外扩张,还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所谓“尊王”就是尊重周王室,承认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攘夷”则是联合中原各个诸侯中的力量,共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进攻和阻遏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
尊王攘夷和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和春秋五霸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
谁战胜就召开盟会,强迫诸侯国认他为霸主。
前720年,齐国齐僖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为诸侯间互相结盟的开始。
前717年,齐僖公又与鲁隐公结盟于艾。
其后十数年间齐僖公先后主持多国会盟,平定诸国,成就僖公小霸。
然而东周诸侯互相攻打,外又有楚国、狄戎等四方夷狄入侵华夏。
诸侯需要团结一致,才不会被各个击破[228]。
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外平夷狄,内制诸侯,让诸侯尊王。
联合九国诸侯抵御楚成王北伐,至此东周粗安。
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与楚庄王先后崛起,《史记》称春秋五霸。
周王室方面,周庄王时发生周公黑肩之乱。
周公黑肩打算杀周庄王,改立庄王弟王子克。
周公黑肩最后被周庄王与辛伯所杀,王子克奔南燕(河南延津)。
周惠王时,发生五大夫作乱(共有蒍国、边伯、石速、詹父与子禽祝跪等人),五大夫立王子颓为周天子,周惠王奔温(今河南温县南)。
最后仰赖郑厉公与虢公丑协助平乱,郑国获得虎牢(今河南荥阳)以东的土地。
周惠王对齐桓公十分忌讳,不愿赐与霸主称号,反而命楚成王得以征讨南方不服之国(成为霸主)。
晚年宠爱幼子王子带,欲立为嗣,约郑国联楚国、晋国以成此事,但此时齐桓公称霸天下,与诸侯会盟力挺太子。
周惠王驾崩后,太子即位为周襄王,并封齐桓公为霸主。
周襄王欲伐郑国,听从王子带建议,娶狄人女隗氏为隗后,取得狄兵伐郑。
事成后因王子带与隗后私通而黜后。
意图篡位的王子带就于前636年引伊雒之戎等等狄人击败周襄王,占领成周。
晋文公为了成就霸业,在前635年出兵灭王子带,迎接周襄王返回成周复位。
前632年,晋文公居然召周襄王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会盟,周室权威尽失。
周襄王为了连秦制晋,以秦穆公称霸西戎为由,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成为霸主),最后使晋秦相争。
周襄王去世时,王畿已缩小,周室无钱安葬襄王。
而诸侯国以晋国为首,联合秦国、齐国对抗楚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华夏大地上的历史风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积淀深厚,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更是孕育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英雄时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这五位诸侯国君主。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崛起,争强好胜,争霸中原。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九年后回国登基,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继齐之后称霸;秦穆公重视人才,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称霸西戎;宋襄公虽仁义之师却未能成功称霸;楚庄王则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南方霸主。
战国七雄则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激烈,各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纷纷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使得各国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战国七雄鼎立的局面。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们代表着当时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活跃程度。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旧制度被打破,新制度正在形成,各国君主纷纷招贤纳士,广开言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和哲学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铁器的使用,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总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
春秋五霸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介绍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他们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面貌。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国家的实力。
他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借此机会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的强大实力和智慧策略,使他成为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之一。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他以仁义之师的名义攻打郑国,与楚国争霸。
虽然一度被楚国拘禁,但他不屈不挠,回国后继续与楚国对抗。
宋襄公的坚韧不拔和仁义之心,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晋文公是晋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在骊姬之乱时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的赏赐。
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秦穆公是秦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任用百里傒等人为相,实行改革,国力逐渐强大。
他曾与晋文公长期争霸,但最终失败。
然而,秦穆公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楚庄王是楚国的一位有为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国力大增。
他曾亲征陆浑之戎,北渡黄河,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问鼎中原,展示了他的强大实力。
楚庄王的胆略和智谋使他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霸主之一。
春秋五霸的历史典故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面貌。
这些霸主们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展开激烈的争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示了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些历史事件对于后人在领导力、战略规划和外交政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春秋五霸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力的重要性。
这些霸主们在各自的国内通过强大的领导力和有效的政策实施掌控全局。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春秋五霸记忆口诀一》春秋五霸要记清,一霸齐桓真威风。
尊王攘夷成大业,葵丘会盟立威名。
二霸宋襄讲仁义,泓水之战留其名。
虽然失败心也善,霸主之位也有他。
三霸晋文多磨难,流亡多年志更坚。
城濮一战成霸主,威震诸侯谁敢拦。
四霸秦穆很贤明,广纳贤才图霸业。
西霸戎狄展雄威,秦国从此渐强大。
五霸楚庄有大志,一鸣惊人显非凡。
邲之战中获胜利,春秋霸主他也算。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二》小朋友们听我说,春秋五霸记心窝。
一是桓公小白哥,首霸诸侯故事多。
二有宋襄心仁德,打仗还把仁义说。
三为晋文公重耳,历经艰辛终成果。
四是秦穆公不错,秦国发展他功多。
最后楚庄要记着,霸气十足真挺火。
五个霸主各有样,历史长河留光芒。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三》快来快来瞧一瞧,春秋五霸要知道。
一霸齐桓公当先,九合诸侯领风骚。
二霸宋襄公随后,仁义大旗高高飘。
三晋文公历艰险,终成霸业地位高。
四秦穆公展谋略,开疆拓土本领超。
五霸楚庄王厉害,雄踞南方气势豪。
记住五霸并不难,常常念起就记全。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四》春秋五霸有五个,听我一一来细说。
第一霸主齐桓公,管仲辅佐变强大。
第二宋襄讲仁义,虽然失败也有名。
第三重耳晋文公,流亡之后霸业成。
第四秦穆手段高,秦国从此展雄韬。
第五楚庄挺厉害,威风凛凛霸起来。
大家快来记一记,历史知识真有趣。
《春秋五霸记忆口诀五》小朋友们快快来,春秋五霸记心怀。
一霸就像大老鹰,齐桓公呀最威风。
二霸好像大笨熊,宋襄公呀仁义浓。
三霸如同千里马,晋文公呀走天下。
四霸好似大老虎,秦穆公呀猛如虎。
五霸宛如大狮子,楚庄王呀真霸气。
记住五霸很简单,快乐学习笑开颜。
春秋五霸的典故讲了什么
春秋五霸的典故讲了什么古时候“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五霸的典故讲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春秋五霸的典故讲了什么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荡漾,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仅据鲁史《春秋》纪录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路过连年吞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区别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全国”,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革新,使齐国强盛起来。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华夏第-个霸主。
晋文公(姬重耳)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带领楚、郑、陈等园部队围攻宋国京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用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气力。
尔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震怒,出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下令队伍向退却却九十里。
古代部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
晋军“退避三舌”,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给很利便,又便于汇合齐、秦、宋等友邦部队,集中军力。
春秋霸主齐桓公: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春秋霸主齐桓公: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地位虽然一落千丈,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形象仍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不可能骤然消失。
尽管影响力式微,但周天子在政治上仍有极大的号召力。
在鲁桓公五年的“繻葛之战”中,郑将祝聃的一支箭射在周桓王的肩上,王师大败。
尽管郑庄公在“繻葛之战”击溃周桓王的联军,让他非常难堪,但周天子在人们心中仍旧是至高无上、不容动摇的,而且周天子的神圣性不可随意侵犯的情况,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齐桓公也深知这个道理,在他称霸的过程中,更不能抛弃周天子这面神圣的“旗帜”。
因此,齐桓公一方面发展自己的实力,以便在列强争霸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他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来证明自己的血统和行动之纯正。
尊王——以身作则,尊重周室王室东迁后,王畿范围大不如前,王室的影响力也江河日下,“繻葛之战”是周天子唯一一次御驾亲征,不料竟铩羽而归,而在这个“礼乐”逐渐崩坏的时代,齐桓公还能遵守礼制,尊崇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确实出人意料。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他仅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参与其中,毫无僭越,并以诸侯之长号召其他诸侯共尊王室。
有关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标志——“葵丘之盟”,《史记》与《左传》的记载略有不同,《史记》强调齐桓公下拜出于管仲之谋,这或许是为了彰显管仲之贤,但从史料中可以看出,齐桓公的确是下拜了,毕竟如果对天王失礼、示人以傲,政治上的损失将无法挽回。
对齐桓公而言,这是为臣应有的礼节,丝毫不减桓公身为霸主的地位;对诸侯而言,身为霸主的桓公对于周天子都如此尊重,那身为诸侯的众人,对周天子的态度也应如此。
齐桓公和管仲对周天子不逾越礼节,在大庭广众严守君臣分际,并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周天子的尊重,成为天下诸侯的表率。
与“繻葛之战”让周桓王中箭的郑庄公,以及举行“践土之盟”的晋文公相比,齐桓公对于周天子的尊崇确实远远超过另外两位霸主。
春秋五霸周朝的英勇统治者
春秋五霸周朝的英勇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变革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有五位统治者被尊称为“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这些英勇的统治者不仅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将国家治理的重心从封建制度转向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推行了“权臣政治”,给予重臣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此外,他还提倡儒家思想,在国内推崇礼仪、道德和文化教育,使得齐国文化繁荣。
二、宋襄公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统治者,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
他曾和晋国进行多次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还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了宋国的地位。
此外,宋襄公还注重对内治国,他大力发展农业、加强法制建设,使得宋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晋文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统治者,他是一位极富政治智慧的君主。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封建制度,限制贵族权力,推行官职制度等。
他还注重发展文化教育,提倡礼仪,使得晋国的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此外,晋文公还注重外交,积极寻求各国的联合,保障了晋国的国家安全。
四、秦穆公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统治者,他打破了周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秦穆公以军事才能著称,他通过一系列战争,迅速扩张了秦国的领土,对内加强了国家治理,对外维护了国家安全。
此外,秦穆公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为未来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楚庄王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统治者,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
楚庄王打破了封建制度,实行了官员考试制度,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官员,使得楚国的政治机制更加完善。
他重视开发农业,推行均田制,使得楚国的经济繁荣。
此外,楚庄王还在文化方面有所建树,他推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推动了楚国文化的发展。
五霸七雄文化常识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落,诸侯相互争夺霸权。
历史上把前置称霸的五个诸侯称为“五霸”。
五霸一般是指齐晋桓公、宋襄公、文公、秦穆公、楚庄也有的说五霸应该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hé lǘ)及越王勾践。
齐桓公在有名的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走向富强。
随后周王已经衰弱到不能维持其天下了。
共主”威权的程度,齐桓公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争做霸主,就拿“尊王稳夷”作号召,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谓“尊王”,意思是尊敬周朝王室,承认周朝王室。
天子的共同领袖地位;号称“恐慌”,意思是联合各诸侯共同抵御戎、蛮等部族对中原的威胁。
齐国是第一个建立霸业的国家,它曾经援助燕国对抗退山戎的侵略齐桓公屡次大会诸侯,与各国结成同盟,相互约定:如某国遭遇外患,各国共同出兵援救;在盟各地,互不侵犯,约定,由盟主公断。
齐桓公称霸,制止了戎狄的侵略扰乱,保卫了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在历史上掀起的积极作用。
齐桓公死后,齐国的霸业衰落。
宋国(在今河南省东部)的襄公想趁机争做宋霸主。
紧接着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附国,襄公就领军讨伐郑国。
楚国出兵救郑,攻打宋国。
宋军被打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重伤,第二年即病伤而死。
实际上宋国称霸成功没有。
真正的继齐桓公称霸是晋文公。
晋国在山西省,和周是同姓国家。
估计632年,晋文今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大败楚军于城濮(今河南)战后,晋国把在战场上俘虏的楚国战车和步卒,献给周天子。
周天子获得晋文公一百赤色弓箭、一千黑色弓箭,另外还有香酒周天子赏赐弓矢,是表示允许其能够自由征伐的意思。
从此以后,晋国便成为了各诸侯的霸主。
在晋国称霸时,西邻的秦国也开始强大起来。
,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地,遭受晋军袭击,被打得大败。
秦无力向东发展,只好转而向西,攻灭十几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
楚在春秋时,陆续吞并了长江、汉水流域的许多小国,势力逐渐延伸到淮水流域一带。
历史上春秋五霸分别是谁
历史上春秋五霸分别是谁春秋时期诗歌动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衍生出了春秋五霸。
那么历史上春秋五霸分别是谁?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历史上春秋五霸分别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上春秋五霸分别是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种说法比较勉强,是以会盟成为盟主而定的五霸,但宋襄公其实没能会成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没几天就被抢走了。
秦穆公霸的是西戎,中原没他什么事儿,所以也不能算是霸主。
这种说法是后来儒家的说法,因为吴越两国基本上算是夷狄,不是正统,被儒家看不起,而且是靠暴力夺得盟主,与儒家仁义的思想不合,所以被抹杀了。
但真正的五霸应是第二种,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谁先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
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简介晋文公,的祖先是周朝的诸侯,所以姓氏和周朝同为姬姓,名为重耳,父亲是晋献公,母亲是狐姬,晋文公年轻时就谦虚好学,善于交际,并因此而结交了很多有才人士,其中就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后来在这几个人的帮助下,晋文公得以成就霸业。
晋文公虽然贤明,而且身边有人才相助,但是他早期的经历并不如意,当年骊姬之乱迫使晋文公出国逃难,这一逃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逃亡生涯里晋文公一直流亡在各国之间。
春秋五霸生平及历史典故
春秋五霸生平及历史典故一、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齐桓公,名小白,是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他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宋、郑、卫、许、曹等诸侯国,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二、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文公称霸晋文公,名重耳,是晋国第二十二位君主。
他早年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历经磨难。
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晋夺位,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最著名的典故是“退避三舍”。
晋文公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对他以礼相待。
晋文公对楚成王许诺,若他日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报当日之恩。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果然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三、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是楚国第二十六任国君。
他即位之初,三年不鸣,通过暗中观察,了解国情。
后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使楚国势力日强。
他在位期间,先后灭庸、伐宋、攻陆浑之戎、围郑、败晋。
公元前597年,于邲之战大败晋军,迫使郑国归附,使楚国声威大震,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最著名的典故是“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并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进谏,庄王左拥右抱,坐享歌舞,根本不理睬伍举。
伍举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朝堂上,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仍毫无作为。
苏从又进谏。
庄王说:“你知道我禁止进谏,为什么又来冒犯我呢?”苏从回答道:“我来送死,哪敢冒犯君王?”庄王说:“有什么话就说吧,我决不会杀你。
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诸侯
春秋期间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使国家的一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初成为霸主。
齐桓公是公元前 685 年即位的。
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即在尊敬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余诸侯,抗击威迫中原的周边少量民族,还出兵阻拦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建立了威望。
此后,齐桓公招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认可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
领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
公元前 633 年,楚成王带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用了手下的正确建议。
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尔后,又改良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震怒,出兵攻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和报恩在晋国内争流亡在外时楚王的殷勤招待,(在流亡时,晋文公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开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队伍向后撤离九十里。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
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给很方便,又便于会集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 632 年 4 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斗。
晋军诱敌深入,楚军堕入重围,所有被歼。
城濮之战创建了在军事上先让步一步,后发制人的有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恩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同意他有权自由讨伐。
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盛起来。
秦穆公妄图向东争霸中原,但因为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兼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
【春秋战国】齐桓公:春秋五霸之春秋首霸
【春秋战国】齐桓公:春秋五霸之春秋首霸齐桓公(公元1528年——1587年)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姜姓,名小白。
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
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尚。
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劳,被封于齐。
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哥哥。
襄公当政(公元前697年-686年)时,荒淫无道,政治腐败。
他因与其妹私通而杀了鲁桓公;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兴修宫殿,供其享受;整天狩猎游玩,不理国政3下级官吏和广大士兵都不免冻饿,人民的生活则更加困苦。
他又赏罚不明,随意诛杀臣下,搞得人人自危。
连他的亲兄弟也因害怕被杀,而逃往国外。
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逃到鲁国;小白这时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到了莒(今山东莒县)。
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秋,襄公令大夫连称和管至父率兵戍守葵丘(今山东淄博西)。
临行前约好,今年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替回。
可是一年过去了,齐襄公却不发兵替换。
连称、管至父几次请求代换,都遭拒绝。
于是连,管二人便利用戍卒的不满情绪,联合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打回临淄,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立为齐君。
次年,公孙无知又在雍林被人杀死。
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
齐国正卿高俣‘x’西,自幼与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召小白回国即位。
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
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
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
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
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
尊王攘夷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谁
尊王攘夷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谁
齐桓公
因九合诸侯“尊王攘夷”,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齐桓公。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
齐国任用管仲改革,积极缓解内战、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国富强兵,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这个政策实施下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燕这样的国家。
用尊王攘夷的方法诸侯实现对中原的征服,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
如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
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
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
黄泉见母
❖ 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 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过了一段时间, 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 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 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 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 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 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颖考叔说: “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 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 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 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 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的 “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一鸣惊人
❖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没有 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右司马伍举来到 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 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 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 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 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 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 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 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 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 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 有好的名声;没有事先显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 “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 量。
管鲍之交
❖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他们两 人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 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 是贪财,只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 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 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 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 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 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 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 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 死,
春秋五霸顺序
春秋五霸顺序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春秋五霸顺序分别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3、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
史称:“践土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
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5、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到底有几霸
春秋到底有几霸?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指孔子根据鲁史修编的《春秋经》里所记录的历史年代。
一般认为是前772年到前481年,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
也有说是前770年到前476年,周平王元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止。
一般都认为春秋有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这五位确实做过春秋霸主,齐桓公当仁不让,宋襄公也短暂做过霸主,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也分别称霸一时。
春秋时期地图(来自网络)春秋战国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
相传西周时中原大地有1800国,到春秋开始时仅剩下148个。
在整个春秋期间,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有秦、晋、齐、楚、宋、郑、曹、鲁、卫、燕、陈、蔡及后来的“三晋”——韩、赵、魏和东南崛起的吴、越等国。
到春秋末年只剩下秦、楚、燕、赵、齐、魏、韩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
春秋期间争霸频繁,历史上春秋霸主到底有哪些呢?1、齐桓公齐国到桓公年代任用管仲为相,对内富国强兵,对外打着“尊周”旗号,团结各诸侯对抗戎狄和“蛮夷”楚国,成为春秋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
前679年,齐桓公平定了宋内乱后大会诸侯,树立了霸权。
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陈、卫等诸侯伐楚,进兵召陵迫使楚向周纳贡。
齐桓公曾9次大会诸侯,前651年葵丘之会把霸业推向高潮。
前643年,齐桓公死,齐霸权逐渐交给晋。
齐桓公(来自网络)2、晋文公晋封侯较早。
昔晋文侯曾与郑武公一起辅助周平王东迁,对周有功,一直是春秋大国,但“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到晋文公执政才成就霸业。
晋文公即晋公子重耳,早年坎坷,在外漂泊19年。
先后在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避难,最后在秦穆公帮助下杀怀公而复国,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
晋文公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积极落实“尊王攘夷”政策。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大败周军。
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
春秋时代五霸是谁?.doc
春秋时代五霸是谁?历来认为春秋时代的诸侯混战过程中,出现过五位霸主。
他们都一度左右局势,控制各国,召集盟会,尊王攘夷,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
孟子就曾说。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商鞅也强调:“五霸,不同法而霸”。
《汉书·诸侯王表序》更明确指出;周王室衰,“五霸扶其弱”,足见春秋时代有“五霸”之说,由来已久。
可是这“五霸”具体指哪五个人物呢,各家的意见又十分歧异。
综观历史记载,春秋时代曾一度控制局势,作过霸主的人物计有十位。
兹按时间顺序,分别略述于下。
一、齐桓公。
他多次主持诸侯的盟会,营救被戎狄侵害的刑、卫、燕等国,并对楚国兴师问罪。
史称他“一战帅服三十一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无疑他是春秋时代的首霸。
二、宋襄公。
据《春秋·僖公十八年》记,宋襄公曾与曹伯、卫人、邾人伐齐,把齐军打得大败,从僖公十九年到二十二年的多次会盟、征伐,《春秋》均列宋襄公为首。
可知他在齐桓公死后,做过短时期的霸主。
三、晋文公。
他曾率军平定王室的骚乱,在城濮大败南方的强敌楚国,主持过多次诸侯的盟会,并有效地抵御北狄的侵扰,周襄王还亲自策命其为“侯伯”。
他当过霸主是众所共认的。
四、秦穆公。
他曾“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又“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韩非子·难二》说:“蹇叔处秦而秦霸”;《新序·杂事三》谓:“秦用由余而霸中国”。
可见秦穆公曾称霸一时。
五、晋襄公。
他在殽等地,几次大败秦军,又征卫、讨鲁,主持会盟;并代楚以救江,抑制楚国的兼并活动。
《左传·昭公三年》云。
“昔文、襄之霸也。
”杜预注“晋文公、襄公。
”可知晋襄公之霸,史有明文。
事实昭然。
六、楚庄王。
他侵伐、宋等国,又进攻陆浑之戎,至周郊向王室问鼎之大小轻重,并在哪大败晋军。
《韩非子·喻老》记他“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楚庄王武力强盛,曾称霸中原是没有问题的。
七、晋悼公。
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诸侯的合称
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诸侯的合称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从此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中,晋国在卿大夫韩氏、赵氏、魏氏战胜智氏后,被三家瓜分;齐国被田氏代齐,吴国、越国被楚国兼并,最终韩国、赵国、魏国、田氏齐国、楚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齐国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
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
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楚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
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
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
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
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晋国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
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泉见母
❖ 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 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过了一段时间, 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 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 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 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 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 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颖考叔说: “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 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 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京襄 城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 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的 “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
❖ 郑庄公的主要成就在于保家卫国,无意争霸。 虽然郑庄公实际上取得了当时的霸主地位, 但当时还并没有霸主这一称呼。霸主这一称 呼是在齐桓公九合诸侯,威震天下后,才使 得各有实力的诸侯国艳羡,进而纷纷争位。 这方面身为小国之主的宋襄公践行的最为积 极,在当时也和之前的郑庄公一般取得了霸 主的地位。
❖ 其实拘泥于所谓“五霸”的说法,本身就很 不切实际,可以说,四方是维的郑庄公、尊 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 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 原的楚庄王、复霸中原的晋悼公、纵横江淮 的吴王阖闾、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这九个 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共同见证了 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 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 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 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霸,政之名,即伯, 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 天子,实为迫协诸侯、把持其政),史称:春秋五霸
❖ 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 首屈一指。他让后世对此争议极大。
❖ 郑国、宋国、秦国、吴国、越国构建的区域霸权,是非标准 的霸权;这类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国(齐 桓公)、晋国(晋文公、晋悼公)、楚国(楚庄王)相提并 论,是否也能称得上是霸主。
❖ 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姜小白)、 晋文公(姬重耳)、晋襄公(姬欢)、楚庄王(芈旅)、晋 悼公(姬周)、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诸侯。可是其中晋襄 公只不过是吃先人的老本(即:垂拱而治),功绩、才能远 不如秦穆公;而吴王夫差也是在吴王阖闾打下的基础上才有 所成就,甚至最终还被勾践灭国,这种亡国之君是否也能称 得上霸主。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 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秦穆公、宋襄公——南怀瑾 《论语别裁》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 会盟诸侯这种古代的政治仪式已然不能简单的作 为今天客观评判一个诸侯作为霸主的标志。
❖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 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 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 家敬重,被视为蛮夷,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 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 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 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庄王也得到了广泛认 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 题是,“五霸”的提法,早在这二人出现之前就 已经有了。
❖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 指五位霸主;或者根本无法完美凑齐“春秋时期的五位霸 主”。原因如下:
❖ 仅晋国一国前后就称霸数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 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这段时间晋国基 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 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
❖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 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 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 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 是《史记》或《荀子》的版本: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 “共叔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 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 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 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 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听了,却道:“多行 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 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 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 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 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 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成语 “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便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