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潮汕茶道的审美意识
![中国潮汕茶道的审美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88a4986bec0975f465e2d2.png)
中国潮汕茶道的审美意识11汉1 林晓琴110101121摘要: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可以使我们达到修身养性,美心修德的效果。
通过赏茶,泡茶,饮茶,增进友谊。
在中国节奏越来越紧张的现代生活中,茶道仍能带给大家摈弃世俗,清心淡雅的感受。
因此,探索中国潮汕的茶道的形成,发展,考究其所蕴含的内在的深层的审美意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文化精神结构,有着显然的历史必要性。
关键词:茶道审美好客天人合一细腻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悠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茶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其中潮汕茶文化在全国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是茶文化的高峰。
一说到潮汕茶道,人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潮汕的工夫茶,因为其做法非常讲究,慢工出细活,要喝上一杯甘甜清醇的茶,要经过复杂的泡茶程序,所以被叫做工夫茶而闻名世界。
宋代,上层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斗茶”的风气,不管你的茶好不好,都喜欢带给亲朋好友相互媲美一翻。
当时茶商们因为日日品大量的茶,所以后来就由大杯改成“小杯茶”,而潮汕地区是一个鱼米之乡,人们更喜欢浓茶,所以“小杯茶”就流入了潮汕地区,沿用至今。
日久天长,潮汕人们在选茶和泡茶技巧上越来越讲究,于是就慢慢发展成今天的潮汕茶道文化。
在潮汕地区,只要一有客人上门拜访,作为一名地道的潮汕人就会拿出家中的好茶叶,热情的款待客人。
潮汕人爱喝工夫茶这其中便蕴含着潮汕人热情好客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蔓延,从城市到农村,从富裕家庭到普通家庭,都具有这种浓厚的好客之情。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摆设有一套茶具,无论是居家自饮,抑或是亲朋敬礼,还是拜神祭祖,茶都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存在着,茶的踪迹处处可循。
这种以茶待客的方式,不仅仅是潮汕人特有的风俗,更是民族的珍贵的传统文化,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这体现了人与人交往中的美好的情谊,是人美。
试想想,在清心孤寂的午后,约上三三两两的知己好友到自己家中,一同细细的品味茶,共诉相聚的喜悦,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工夫茶——细品舌尖上的茶道
![潮汕工夫茶——细品舌尖上的茶道](https://img.taocdn.com/s3/m/6452b8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8.png)
潮汕工夫茶——细品舌尖上的茶道岭南地处亚热带,日照长、气温高、流汗多,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大量的水分。
饮茶同喝水一样,是人类的生存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里面都有神马“工夫”咧?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茶具传统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一冲罐,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瓯(ōu),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无论喝茶的人数是多少都是三个杯;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冲茶工夫茶一般是主客四人但也可多人,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清洗茶具要等水开了用开水冲洗一下再将茶叶放入冲罐中,茶叶不能太多,七分左右为宜,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
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
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第一冲是不能让人喝的,要用它来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叫洗茶。
洗过茶后,再冲第二冲,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洒茶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低”是“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表示对客人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茶的热度。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a2bdc57804d2b160b4ec009.png)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容摘要:中国人品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解渴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象一种情趣,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了。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人生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潮汕人,茶叶在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潮汕有着许多品种的茶叶,例如乌龙茶,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
在我印象中,从我会记事开始便有了工夫茶,茶叶陪着我成长。
上了小学,大量的作业,总是要到很晚才做得完,那时候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单枞。
也因为如此,到现在就算晚上喝再多的茶,我也能睡得着,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规律,反而,每天吃完饭后,没喝上一杯就会混身不舒服,睡觉前不喝上一口,睡得也不自然。
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我现在在广州,我也会从家里带些茶叶上来,每天做作业,看片子的时候,手里端一杯热茶,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情,一种从小就有的,也许就是对茶的情有独钟。
说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会这样觉得,茶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不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色,它也不象啤酒一样苦涩而强烈。
它更不象米酒一样的热辣而呛喉。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带给人都是一种宁静,安逸,清新的感觉。
潮汕茶文化还包含茶的冲泡之法与茶的品饮之法。
茶的冲泡之法甚多,有“高山流水”、“出水芙蓉”、“关公巡城”、“凤三点头”、“韩信点兵”等,看冲茶大师泡茶,似乎有袅袅轻烟慢慢升起,顿觉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
冲罢茶,端茶细细品之,发出“滋滋”之声(名曰滋滋有味),顿觉舌底生津,喉底留香,两肋生风,清爽之感觉莫可名状,只觉沁人心脾亦不过如此。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茶文化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
![茶文化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https://img.taocdn.com/s3/m/14266cf1c1c708a1284a4463.png)
茶文化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
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
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
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
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
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
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
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
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
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
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
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4443581a37f111f0855b0c.png)
潮汕茶文化1潮汕茶文化沿海一带人们历来喜欢饮茶,潮汕地区更是把饮茶发展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功夫茶,形成鲜明的地方茶文化。
在潮汕当地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
饮茶不仅可以解渴,更是一种艺术。
很多潮汕人,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
潮汕地区的饮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时期已有文人和官宦喜茶、论茶。
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
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
”子野,即潮州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
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
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
明代后期,潮汕饮茶渐次成风,逐渐遍及社会各阶层,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有文字记载。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的《荔镜记》中有许多情节,写到当时潮汕民间的茶事。
《荔镜记》第22出《梳妆意懒》,益春有一段潮腔唱词: 十八年前在深房,盆水茶汤是你捧。
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至迟到明代中期以后,茶在潮汕民间生活中,已经成为日常家居必备的饮品。
以茶待客的习俗也已经形成,有《苏六娘》中《六娘出嫁》一节,苏妈叮嘱女儿的唱词为证: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
(槟榔是待客的礼果,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说:“粤人最重槟榔,以为礼果,款客必先擎进。
”唱词中槟榔与茶相提并论,可见茶也用于敬客。
)潮谚云:“过门是客。
”对方不论是什么身份,只要进了家门,都会有茶招待。
清代中期以后,潮汕饮茶进入盛期,工夫茶流行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的意思。
关于潮汕功夫茶的感悟和收获
![关于潮汕功夫茶的感悟和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c79a2fa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6.png)
关于潮汕功夫茶的感悟和收获
潮汕功夫茶,是一种以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它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潮汕地区,功夫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人们常常在家庭、朋友、商务等场合中品茶聊天,以此增进感情,交流思想。
我第一次接触潮汕功夫茶,是在一次茶艺表演中。
当时,茶艺师手持茶具,熟练地泡制出一杯香气扑鼻、色泽清澈的功夫茶,让我大开眼界。
从此,我开始对潮汕功夫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潮汕功夫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潮汕功夫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它融合了茶道、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茶的香气和味道,更能够领略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学习潮汕功夫茶还让我受益匪浅。
在泡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掌握水温、时间、茶叶的比例等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可以用于泡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学习潮汕功夫茶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品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潮汕功夫茶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潮汕文化的独特
魅力,还让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潮汕功夫茶,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文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一起品味潮汕功夫茶的魅力。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75eefde581b6bd97e19ea8e.png)
九、砂铫
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 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 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 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 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 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十、羽扇与钢筷
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
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 茶壶盖,将滚汤环壶日,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 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 同样忌直冲壶心)。
提铫宜高,讲究“高冲低洒”。高冲使开水有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五、茶垫
用来置冲罐,有各种式样,讲究“夏浅冬 深”。冬深是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
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 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不用布 毡,是为了不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 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 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 原因是茶里的单宁酸溶解了。
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 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 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 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第五、刮沫 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
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 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潮汕工夫茶——精致的生活艺术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 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 浅则水不留底; 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 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 小杯,都很受欢迎。
幽幽茶香,浓浓潮情——浅说潮汕工夫茶文化共33页
![幽幽茶香,浓浓潮情——浅说潮汕工夫茶文化共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54af52d6eff9aef8951e066d.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
![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9359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0.png)
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潮汕茶文化调查报告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
在这个地区,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媒介。
为了深入了解潮汕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一、历史渊源潮汕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潮汕地区的茶树种植始于唐代,当时茶叶主要用于药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饮品,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潮汕的茶文化在宋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时尚。
二、茶具与礼仪潮汕茶文化注重茶具和茶艺的讲究。
在潮汕地区,茶具的种类繁多,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壶是最重要的茶具之一,潮汕人喜欢使用紫砂壶,认为它能够提升茶的口感和香气。
在潮汕茶文化中,泡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艺术,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仪式。
例如,倒茶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速度,以确保茶汤的香气和口感最佳。
三、茶叶的品种与制作在潮汕地区,最常见的茶叶品种是乌龙茶和白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白茶则是一种未经发酵的茶叶,色泽呈淡黄色,口感清淡。
潮汕人喜欢将茶叶晾晒后保存,以保持其原始的香气和口感。
四、茶馆与社交潮汕茶馆是潮汕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不仅是人们品茶的场所,更是社交的场所。
在茶馆里,人们可以和朋友聚会、商谈事务,甚至进行文化交流。
茶馆里常常会有一些茶艺表演,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观赏。
茶馆还是一个传承潮汕茶文化的地方,年轻一代通过在茶馆学习茶艺,了解潮汕茶文化的精髓。
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潮汕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茶文化在潮汕地区的地位逐渐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潮汕茶文化,许多机构和个人开始投入力量,开展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同时,一些创新的茶文化形式也在潮汕地区兴起,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吸引着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六、结语潮汕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着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潮汕工夫茶“四宝”,它是传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
![潮汕工夫茶“四宝”,它是传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https://img.taocdn.com/s3/m/39360c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b.png)
潮汕工夫茶“四宝”,它是传承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潮汕工夫茶完整继承了中国古代茶事美学理念与冲泡方法,是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所以,想要完整的学习中国茶文化,就一定要学习潮汕茶文化——这一瑰宝。
潮汕工夫茶,特点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以茶寄情。
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
”潮汕冲泡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不一定非要上等茶,对茶具的讲究远远超过茶叶。
潮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千年的变化、传承,而这千年潮汕茶文化的魂就在——潮汕工夫茶“四宝”。
那么,究竟是哪“四宝”呢?他们是:玉书煨、潮汕烘炉、孟臣冲罐、若琛瓯。
一、玉书煨玉书煨即烧开水的壶,款式有侧把,也有提梁。
一般用砂泥制成,叫“砂铫,音(diao四声)”,以潮安枫溪出产最为著名,俗称“茶锅”。
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用金属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砂铫煮水更加甘甜柔软,更适宜泡茶。
潮汕工夫茶讲究,热冲热饮,并且水要用优质的水。
活水还需活火烹,水的火候要掌握到位,不能过嫩,也不能过老,蟹眼之水刚刚好。
蟹眼的形态是小而细,突而圆,比起鱼目的大而粗,扁而平,它才是水熟而滚的初始情状,是真正的水熟而未老的嫩汤。
二、潮汕烘炉唐代白居易说写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古人用红泥小火炉温酒,当然,那是在北方。
潮汕的烘炉一种红泥小火炉,传统是烧炭的,现代为了方便用,也有做酒精炉。
潮汕的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
特点是高约六、七寸,炉心深而小,这样烧炭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炉火灭。
小炉门边有时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增添了许多茶趣。
传统小火炉会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上小下大,上面一格放小火炉。
中间一格,放扇子、钢筷等物。
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用来引火之物。
论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特色
![论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1dfac42be1e650e52ea99e5.png)
的境界而提出的至静法门。潮州工夫茶就是这样, 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潮
州 工 夫 茶 提 供 了 入 静 的 法 门 , 提 倡 人 与 自 然 的 相 互 沟 通 , 融 化 物 我 之 间 的 界 限 , 以 “涤 除 玄
鉴”“澄心味象”作 为 审 美 观
茶来助长功行内力; 贪图功利
用了, 再冲喝下去就要喝到无益的部分了。千万不要可惜。据说以前有因为喝工夫茶喝得倾
家荡产的, 有趣的故事不定期真不少。但确实, 一两好茶如果最低是十元, 一天喝它三次, 最
少也要喝掉十元、八元, 更何况成百上千元一斤的高等级茶叶了。这也是樵夫之所以不干的
原因。
四 、潮 州 工 夫 茶 的 文 化 内 涵
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
夫茶特别注重 “茶 之 功 ”, 即
烦恼, 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
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
事。
以 及 怡 情 养 性 的 功 能 。潮 州
五 、结 束 语
工夫茶品茶时有很多的规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
矩: 从养生的目的出发, 以
的 存 在 形 态 。潮 州 工 夫 茶 是 一
种文化, 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着。文化功能理论认为存在就是道理, 潮州工夫茶之所以能存
清代俞蛟《潮 嘉 风 月 记.工 夫 茶 》, 对 这 一 文 化 现 象 作 了 详 地
细 的 描 述 : “工 夫 茶 , 烹 治 之 法 , 本 诸 陆 羽 《茶 经 》, 而 器 具 更 为 方
精致。炉形如截筒, 高约一尺二、三寸, 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
文 化
兴窑者最佳, 圆体扁腹, 努咀曲柄, 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 研
安矣。如此三者, 皆非小人之利, 敢辞。”
潮州茶文化
![潮州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cd23212a2161479171128e9.png)
潮州茶文化——和、爱、精、洁、思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有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著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是乔居外地或移居海外的潮汕人,他们把茶叶称为“茶米”,足见其对茶的重视程度。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彻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有人把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内涵,概括为“和、爱、精、洁、思”五个字。
沏泡工夫茶有很多讲究,连取茶杯也不例外。
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杯茶,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
喝了一杯之后,一般要等在座的人每人都喝过一杯,才喝第二轮。
潮汕人认为喝茶,就要善于品出茶的精神,要懂得饮茶的宽容之道。
举着滚烫的茶杯,天南地北,想说就说,愿讲就讲。
高谈阔论与充耳不闻并存,抱壶狂饮与慢斟细品同在,这是何等惬意?因而潮人善于沟通,不矫揉做作。
潮汕凤凰山产的茶叶,属半发醇的青茶,也用于沏泡工夫茶。
凤凰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冲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世。
潮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从品茶文化的核心去剖析潮人,你会发现潮人那种“以和为贵”的价值观无处不在。
尊老爱幼,注重家庭传统观念,潮人在一壶茶的冲泡之间,慢慢地浮现出他们的品格。
潮汕茶文化调研报告文章
![潮汕茶文化调研报告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0c8b3f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4.png)
潮汕茶文化调研报告文章潮汕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调研报告文章,一起来看看。
潮汕茶文化调研报告文章1潮汕工夫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就肯定说:”中国讲求烹茶,以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客居潮州时,曾这样动感情地描述过潮汕工夫茶: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沦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
唐朝僧人皎然亦有诗云:一次荡昏昧,情思夷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浥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这几首诗,道出了潮汕工夫茶的功效与魅力。
工夫茶是潮汕地区民间饮食文化的精华,怀着对潮汕茶艺的向往,笔者于2006年11月30日对潮汕茶乡之一的普宁市进行了社会调查。
为此,笔者走访了普宁市茶艺爱好者伍良平老先生。
伍良平老伯的家是两层的小洋楼,楼下有会客厅,厅里面设有一张很大的红木茶几,茶几上陈设有茶炉和茶具。
进门坐定,伍良平老伯就泡上了拿手的功夫茶,随着炉火的燃起,茶具的就列,坐须臾,茶香缕缕便在房中四处弥漫,伴随着茶香缕缕,伍良平先生娓娓道来……伍良平先生介绍道,潮人喝茶而冠以“工夫”二字,可见喝茶艺术的精细。
冲茶的茶壶一般用的是朱砂茶壶,茶杯则是三至四个口径不逾寸的小瓷杯。
茶杯的摆设亦有诸多讲究。
传统的泡茶,无论饮者多寡,都必是三杯,正所谓”茶三酒四”。
每杯里的茶只能是八成满,因为”酒满敬客、茶满欺客” 。
而茶的冲泡过程亦颇多讲究。
首先是茶炉和茶水等的选择。
茶炉的最佳选择是用用小红泥炉,好的茶炉设计很合科学,它有个炉盖。
饮完茶只把盖子一盖,火就熄了。
炉门有半个门闩可以控制火力的大小,既高效又节能。
而煮茶的炭则一般用晒干的黑橄榄核为佳。
好茶当然还得要有好水。
陆羽《茶经》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普宁亦不乏好的泉水,如梅塘镇的白水岩泉水等素来都为为品茶专家所称道。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be472080eb6294dc886c9a.png)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作者:陈秀霞许文娜杨少芝指导老师:卢妙清所属领域:哲学社会科学类摘要:潮汕工夫茶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茶道形式,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潮汕工夫茶冲泡过程、茶具选择、冲泡方法中,还体现在其蕴含着的茶道精神和反映潮汕人普遍的心理特征。
我们通过对潮汕工夫茶的渊源、冲泡过程、茶具选择、冲泡方法等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欣赏历年与潮汕工夫茶有关的诗词,以此来弘扬潮汕工夫茶的文化,让潮汕工夫茶得到更好地发展!关键词:工夫茶潮汕文化传承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是潮汕民风民俗极为显著的特征。
潮汕工夫茶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茶道形式,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工夫茶不仅体现潮汕文化特色,而且是中国茶道的传承者。
一、潮汕工夫茶概况(一)潮汕工夫茶的渊源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在清代,工夫茶兴起于武夷山。
乾嘉年间工夫茶在潮地渐而流行,但工夫茶茶叶、茶具都很讲究,在当时属于奢靡的消费,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望项。
民国时期,潮州工夫茶在潮汕地区饮用范围扩大。
【1】民国时期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描述:“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铫擎杯提壶,长短酌,以度此快活人生。
”品工夫茶,欣赏音乐,怡情悦性,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领略生活的美。
自此,潮汕工夫茶的俗饮进入活跃状态,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生活艺术。
如今,潮汕工夫茶更是融进了潮汕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令人喜爱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汕工夫茶的影子。
所谓“茶铺多过米铺”,对潮汕地区的人们来说一日不可无茶,茶叶是平常百姓家不可或缺之物。
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汕工夫茶不仅成为潮汕人的一种礼仪,一种接待宾客的形式,而且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蕴含着中国的茶道精神的文化!(二)潮汕工夫茶对茶具、用茶、用水和冲泡方式的讲究工夫茶之所以称为工夫茶,是因为有许多讲究:茶具、用茶、用水、冲泡方式等等。
幽幽茶香,浓浓潮情——浅说潮汕工夫茶文化精编版课件
![幽幽茶香,浓浓潮情——浅说潮汕工夫茶文化精编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29906bf7ec4afe05a1df10.png)
2孟臣淋霖
4 悬壶高冲 6熏洗仙颜 8玉液回壶 10关公巡城 12敬奉香茗 14高冲低筛 16重酌妙香 18三斟流霞
潮汕工夫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 重要内容。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 还有:
联络感情 互通信息 闲聊消遣 洽谈贸易
潮汕工夫茶典故
寒夜客来茶当酒 假(勤)力洗茶渣
孟臣工夫茶冲罐
潮汕工夫茶蕴含的文化
好客 儒雅 尊重 礼让 追求 细腻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 所以潮人平时待客, 第一件事便是泡茶。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 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 心理。
潮汕工夫茶蕴含的文化
好客 儒雅 尊重 礼让 追求 细腻
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 为惟一目的,它繁琐 的技艺、程序包涵了 自然生活的情趣,是 一种艺术化的品饮
幽幽茶香,浓浓潮情
—浅说潮汕工夫茶文化
By:杨琪泽 林杰鸿 张少聪 林豪佳
目录
为“工夫茶”正名
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起源
中国工夫茶发展历史
潮汕工夫 茶(清中 期以后)
江、浙工 夫茶 河、洛 工夫茶 长安工 (宋) 夫茶 (唐)
粤、闽工 夫茶(明 末清初)
潮汕工夫茶的发展
宋代饮茶的风气很盛,建茶崛起, 又有许多闽人到潮汕地区当官,饮 茶的风气自然容易濡染到潮汕。
潮汕工夫茶蕴含的文化
好客 儒雅 尊重 礼让 追求 细腻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 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 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 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 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 茶叶重新冲茶
潮汕工夫茶蕴含的文化
好客 儒雅 尊重 礼让 追求 细腻
潮汕工夫茶一般主客 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 潮汕人有“茶三酒四” 之说,之所以四个人 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 现潮汕人礼让精神
我与茶文化——潮汕功夫茶
![我与茶文化——潮汕功夫茶](https://img.taocdn.com/s3/m/fb53b284680203d8ce2f24c4.png)
我与茶文化——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汕功夫茶也称为“工夫茶”,两者含义虽然有点不一样,但意思是可以互通的。
“工夫”一词在潮语中有本领、本事、时间的含义,更有精致、讲究、用心、周到之寓意。
工夫茶从茶具、冲泡到品饮都十分讲究“工夫”,也因“工夫”而赋予了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功夫茶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
潮汕功夫茶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
和既指茶事活动追求和谐的核心思想,也指平和自在的心态。
敬既指待客尊敬之态度,也指对茶及大自然之敬畏。
精既指精致之器具,也指精湛之冲泡技艺。
洁既指茶事之整洁,亦喻法茶性之高洁。
思既指茶可涤神益思之功效,更喻人生真谛之参悟。
北方人的喝茶方式总是让我很纳闷,往一大杯水里扔进一些茶叶,泡一泡,就可以喝了虽然这种喝茶方法效率比较高,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吧茶当作解渴的饮料喝,而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地品茶或者叫品茗也好。
而外国人喝茶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往一杯泡的发黑的红茶里加入牛奶就喝了起拉茶味全无,茶的精粹消失殆尽。
而真正地喝茶,应该是气定神闲,悠然自我地喝茶。
潮汕功夫茶之功夫正式这种境界地升华。
一个人坐在茶桌前,不是危襟正坐,而是随意而坐,气定神闲,不管泰山崩于前,还是黄河之水泛于前;一套潮汕功夫茶茶具,一般情况下有四个小杯,一个特殊茶壶,最好茶壶是由紫沙呢制作的;一壶煮沸的水而且还要不断加热;冲茶的方法也是很由讲究的,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管用什么方法,冲茶还是要不紧不慢的,讲究心手协调,内外一致。
喝茶不是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品味,任茶香直扑鼻孔,慢慢沁入心肺,与内心的平静容为一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朱颜会消失,白发不会放过我们的。
且让我们一起饮茶吧!让我们的心象茶叶初生尚未舒卷那样,那时我们既不为成功、失败挂怀,也不为男女之情忧心,更不为人生的长路而心情惆怅。
那时,我们只是笑,并在笑中看见光。
”潮汕功夫茶,作为饮中精品,在喜欢茶的茶人眼里,堪称上乘之佳饮,而它,在我的眼里,茶好似养育了自己的母亲,虽历经无数个春秋寒暑,我感恩茶如同深深感念着母亲一样。
潮州工夫茶艺:潮人独特的民俗文化
![潮州工夫茶艺:潮人独特的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74012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5.png)
潮人独特的民俗文化皇年号款:乾隆年制、嘉庆年制;仿款:萼圃、秋圃花押、松柏青云、乾隆·逸公、逸公、惠孟臣、孟臣制、思亭、陆思亭(手刻)、君德仿古、荆溪留珮;名记款:兴记等。
民国时期,朱泥壶造型也较清代丰富,既有传统工夫茶小壶的水平壶、梨形壶、文旦壶、思亭壶、美人肩壶等,也有借鉴镇窑瓷器及西洋茶壶造型,如贡局款的软提梁壶,直腹(俗称洋桶)软提梁壶,也有茶壶中配以装茶叶的多孔茶胆。
款识有帝皇年号款:道光年制;仿款:孟臣制、逸公·诗句、陆思亭(手刻)、君德仿古、萼圃督制、萼圃督造、捷普玉兰、龙纹、饶壶;名记仿款:英兴·诗句孟臣、源兴·惠孟臣、英兴·诗句逸公、乾隆年制·德记、乾隆年制·惠孟臣·德记、乾隆花押·德记;枫溪作坊号款:源兴、源兴炳记、安顺得记、老安顺、元兴、元兴利记、锦兴顺记、清利怀德、怀德兴记、而是用特别小的杯,只盛一口茶的容量才行,而且茶杯的杯口太大也不好。
夏天用的杯口又向外,冬天用的杯口又向内。
在质的一方面来说,茶杯得用康熙、乾隆年间古窑瓷杯,据说是新出窑的要烫手,茶杯里头热而外面冷的,才是上品。
单从一个茶杯就如此讲究,可见整套工夫茶器的配制就更加精致了。
至于沏茶的水,那也有很大的讲究,差不多都是以新汲的泉水为最好,然后挑了水来之后,只可用一壶,其余的水因为时间一久就陈了,立刻泼去不用,假使要喝第二壶,那还得派人去挑第二担水。
出生于清朝末期的潮州人翁辉东撰写的《潮州茶经》(1957年出版)中记载:“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烹泡工夫茶精到之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茶艺美妙的香和韵。
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58f5d2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8.png)
潮汕茶文化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潮汕人对茶的热爱和品味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独特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汕茶文化成为了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茶文化框架,成为了当地地方性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唐时期,那时的茶叶供应主要依赖船只从福建省的山区运来。
当时,茶叶的制作和消费都比较素朴,人们以自然的方法来制作茶叶,很少添加其他调味料。
与现代茶文化不同,当时茶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渴,而非品味。
随着时间推移,潮汕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潮汕茶也开始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潮汕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独特的方法,例如采用丘陵地形,种植只有开花的茶树。
由于气候湿润,潮汕茶特别适合在凉爽的天气中品饮。
同时还有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盖碗喝茶,这种方式使茶叶更加浓郁。
潮汕茶文化还与文化艺术紧密相连。
潮汕茶艺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和精神spirit ,并与潮汕地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相融合。
例如,潮汕人会用复杂的传统器皿——如紫檀花鸟茶盘、紫砂茶壶等等——借助艺术语言来表现传统文化。
在艺术表现方面,潮汕茶艺可以说是配备齐全,比如紫檀茶盘上不仅绘有鸟花纹等图案,还带有雕刻和镶嵌工艺。
在潮汕茶艺中,还有一种与品茶技艺紧密相连的传统,就是"点茶"。
"点茶"指的是在品茶仪式开始时,仪式主持人对仪式用具进行布置和打理,从而营造出一种尊贵宽容的氛围。
这种仪式感被认为是文人的文化底蕴和品味的体现,同时也是潮汕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茶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传承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又在保护和弘扬本地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潮汕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多元性,是中国文化瑰宝的缩影。
广东潮汕的功夫茶文化
![广东潮汕的功夫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2dc1cb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7.png)
广东潮汕的功夫茶文化广东潮汕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以功夫茶文化闻名。
功夫茶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广东潮汕,人们对功夫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这种茶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起源和发展广东潮汕的功夫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这片土地上,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人们对茶叶的烹饪和品饮经验丰富。
由于地处南方气候湿热,因此茶叶的生长环境丰富多样,从而使得功夫茶的口感和香气独具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茶文化在潮汕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传统制茶技艺潮汕功夫茶注重工艺和技艺,制茶过程繁琐细致。
首先要选用上等的茶叶,如铁观音、白兰、凤凰单枞等当地著名名茶。
然后,需进行深焙、反复揉捻、复杂的发酵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色泽乌润,香气扑鼻的茶叶。
工艺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是功夫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三、茶具和茶艺表演在潮汕地区,人们对茶具和茶艺表演也十分重视。
茶具的选用要符合功夫茶的特点,清水、茶壶、茶杯等每一个细节都是讲究。
此外,茶艺表演也是潮汕功夫茶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如倒茶、倒水、续泡等技艺,展示了茶人们对功夫茶的热爱和追求。
四、茶道精神潮汕的功夫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中的修养和追求。
功夫茶讲究“闻香、品味、寻觅、领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深处的追求。
茶人们通过品茶,感悟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心灵和审美修养,体味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五、当代传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潮汕功夫茶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功夫茶文化的传承面临困难;另一方面,一些茶企和文化机构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功夫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当代,潮汕功夫茶文化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也引领着未来的发展。
总结广东潮汕的功夫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粹之一,它融合了传统工艺、茶具、茶道和当代生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人品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解渴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象一种情趣,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了。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人生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潮汕人,茶叶在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潮汕有着许多品种的茶叶,例如乌龙茶,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
在我印象中,从我会记事开始便有了工夫茶,茶叶陪着我成长。
上了小学,大量的作业,总是要到很晚才做得完,那时候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单枞。
也因为如此,到现在就算晚上喝再多的茶,我也能睡得着,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规律,反而,每天吃完饭后,没喝上一杯就会混身不舒服,睡觉前不喝上一口,睡得也不自然。
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我现在在广州,我也会从家里带些茶叶上来,每天做作业,看片子的时候,手里端一杯热茶,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情,一种从小就有的,也许就是对茶的情有独钟。
说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会这样觉得,茶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不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色,它也不象啤酒一样苦涩而强烈。
它更不象米酒一样的热辣而呛喉。
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带给人都是一种宁静,安逸,清新的感觉。
潮汕茶文化还包含茶的冲泡之法与茶的品饮之法。
茶的冲泡之法甚多,有“高山流水”、“出水芙蓉”、“关公巡城”、“凤三点头”、“韩信点兵”等,看冲茶大师泡茶,似乎有袅袅轻烟慢慢升起,顿觉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
冲罢茶,端茶细细品之,发出“滋滋”之声(名曰滋滋有味),顿觉舌底生津,喉底留香,两肋生风,清爽之感觉莫可名状,只觉沁人心脾亦不过如此。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
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但我觉得日本的茶道过于注重表面,反而摈弃了对茶本身精神的追求,那么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有是什么呢?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在我看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首先带给人一种平静,象心情烦躁时,一杯清茶总可以带给人一种舒适,使烦躁的心情随着品茶慢慢消失。
其次,单每逢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冲起工夫茶,一杯一杯的品尝,更有一番滋味,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再者,对茶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对于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见解。
茶文化的延伸是浓郁的乡情,离家乡越远,情越浓。
异乡为客,几个同乡围在茶旁,共饮家乡工夫茶,确也卸去不少思乡的愁绪。
世人皆知潮汕人之团结,但未知其故,想来此为其因之一罢。
茶文化对人生修养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总有着许许多多的曲折起伏,人生的道路也有着曲折和打击,那么在茶文化中,就应该对于这些曲折有所感悟。
要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磨练自己的心志。
来面对人生。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以冷静的心,面对一切事物,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在茶道中以静为本。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潮汕多风骨清奇、性情淡泊之人,这与潮汕茶文化无不有关系。
在我看来,潮汕茶文化之内涵较之日本茶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冲茶之准备工夫即可见一斑。
冲茶须择茶叶、洗茶具,备好水,三者缺一不可。
冲工夫茶以乌龙茶为上,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水以泉水、瀑水为上。
冲茶工夫也考验一个人的耐性,要有静的心才能冲出有水平的茶,才能达到真正品茶的乐趣。
最后,对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生修养我的见解如上,人本来就像一道茶,一切淡然,一切随缘.我有机会上这一门选修课,也是出于我从小对茶的喜好。
我想我在我有生之年,是离不开茶了。
同时,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茶,喜欢茶这种文化。
人生像一道茶,第一冲,平淡清新,象儿时一样什么都不懂。
冲多两次,味道全出来了,象年轻的时候风华正茂。
冲到最后又慢慢的平淡。
也正如到了老年,平静的享受人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