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反思
《项脊轩志》反思《《项脊轩志》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项脊轩志》选自高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描述生活琐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借以怀念亡亲的散文。
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文章读来质朴感人,通俗易懂。
在教授这一课中,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鉴赏流程如下:孟子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通过《项脊轩志》的讲授,我更加意识到先知人,后论世的重要性。
阅读文本不仅要发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走进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与作者亲密接触,才能更好理解作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尽深意。
一、对文意的理解。
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主要集中在第一课时完成,首先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来自读自释,并划下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并通过查看注释、工具书等方式来解决,之后有疑难的问题我集中用了一些时间来释疑。
最后我用随堂检测了了几个句子。
归有光散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
从课堂检测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课后练习。
在疏通了文意之后,我设计了一些课后练习题,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就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发现缺漏并及时的补充上,以练代讲。
借以巩固基础知识。
之后我便利用语文早读时间处理了一下同学们在练习中仍存在的问题,看同学门的掌握情况。
但是在第二课时开讲前我已幻灯片提问的形式来提问时,学生的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可见,一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够扎实,需继续花时间巩固记忆。
三、诵读感悟。
本课的设计是从感情线索入手,向前后延展。
这条感情线亦是本篇散文的文眼,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以此为线索,我整堂课围绕“找悲与喜”“读悲与喜”“品悲与喜”两种感情”几个大的问题展开,让学生体悟其中作者的感情。
首先是找“悲与喜”,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分析除了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其中的轩中读书之乐并没有很好地体会出来。
高中语文公开课《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公开课《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在进行高中语文公开课教学《项脊轩志》时,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首先,我意识到我在课前准备上的不足。
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对该篇文章进行充分的研读和分析,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对文章中一些重要细节的解释不够准确。
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和体味文学之美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我在课堂组织和引导上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和理解文章,而是过度强调了解析和分析。
这导致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只限于对一些表面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文章的文字、情节、形象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另外,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不够恰当。
我过于注重了解析和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辨和创造。
我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去理解和感受文章。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项脊轩志》这个篇章中,我应该设立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通过对高中语文公开课《项脊轩志》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想《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常规教学屮,我们喜欢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欣赏与借鉴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
但当今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网络世界的冲击,他们感知身边的人事的热情与敏感已逐渐消减与弱化。
只有唤起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愫,他们才会将深情的目光投注到寻常而乂多彩的生活中去。
因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H常小事欣赏与体会作者溢于言外的悲欢之情的基础上,走进作者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领悟心灵与精神的力量对经典作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平淡中流淌的感人真情。
2. 感悟内心情感外化的根源,触摸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刚刚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作家曹文轩老师,曾经就有些文人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作的尴尬状况说过,他特别希望我们的文人能够像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有自己的书房,室内图书满架,室外花木扶疏。
其实现如今我们许多同学都拥有这样的书房,但是否有古代知识分子那样的情趣和心志呢?今天借号称“明代第一美文”的《项脊轩志》,看看古代文人的情趣追求与精神世界吧。
(二)预习检测1・解题:通过预习,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项脊轩”是作者书斋的名字,作者为何给书斋起这个名字呢?有念祖思远之意,还有书斋狭小之意,小,当然还有其他深意,我们待会在学习中会一一发现。
“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文体。
2.内容概述:这篇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明确:小轩美景一一诸父分家一一妪叙母事一一大母过余一一妻死室坏一一琵琶如盖等。
(三)初读检测请齐声诵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这么多琐事,但为何不感到朵乱无序呢,找一找,是否有一条线索,将琐碎之事串了起来?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贯穿了全文内容,且这句之前多为“欢愉”内容,这句之后多为“惨恻” 内容。
(四)品读探究1 •项脊轩本是一间狭小、破旧、昏暗的房间,作者怎么会有“多可喜” 之感呢,而口还要大书特书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归有光?齐读体会明确:作者的“喜”不仅在于狭小、破旧、阴暗的轩变得明亮、幽雅、安静了,还在于在这个轩中,他的读书生活过得富有情趣,怡然自乐,从中一个富有情趣、热爱生活,积极改变现状的勤奋士子的想象跃然纸上,所以他给室起名“项脊轩”,明明是小室,“轩”,反映了他远大的志向。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项脊轩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这一个单元重在赏析所选散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色。
《项脊轩志》作为归有光的名作,向来享有“明文第一”的盛誉,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寄托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读赏结合,感受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的特点。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2.学习抓住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进行写作【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结合优化设计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预习案【教学流程】一、导入在情感充沛的文学世界里,亲情,是永恒的话题。
一首孟郊的《游子吟》唱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李密的《陈情表》写尽了祖孙情深。
而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文章历来因其风格朴实、感人至深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
二、字词检查1、解释词语(1)室仅方丈(2)雨泽下注(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4)又北向(5)使不上漏(6)垣墙周庭(7)室始洞然(8)冥然兀坐2、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字词句基础内容三、初读,感知内容1、请全班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中心句)2、请思考:作者叙写的“可喜”的、“可悲”的内容分别在第几段呢?可悲的——第1段可喜的——第2到5段3、清朝的梅曾亮曾概括本文“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第一段文章围绕“一阁”写了哪些可喜变化呢?修葺前:写小写旧写暗修葺后:写明写雅写静写趣4、文章围绕“三世”又回忆了哪些可悲的人事呢?忆母亲——嘘寒问暖表关爱忆祖母——速送象笏表期望忆亡妻——相伴读书表深情【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情感变化四、再读,品味语言归有光特别擅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琐细细,家常之语,也就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景物、事件,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文《项脊轩志》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语文《项脊轩志》进行教学反思,分别是知识点的理解,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拓展。
一、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项脊轩志》文本中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如该篇文章的句式、修辞、引用、结构等,都是我们要教授的内容。
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依据语感来理解句子,而无法理解句式的特点及其构造,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限制学生的语文突破。
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从最基础的句式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启发其它高级语言结构。
学生还需要掌握文本中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典故。
例如,《项脊轩志》中出现的“东坡扇”、“红楼梦”等,这些典故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项脊轩志》的教学应该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启发式问题,指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出有针对性的注释和解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有认知层面的培养,更有行为学习的实践锻炼。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阅读,如通过分组朗读、朗诵背诵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三、思维能力的拓展《项脊轩志》的教学也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拓展。
文章中的诸多细节和隐含意义,普通的阅读理解达到的层次往往很难透彻,而是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目,通过小组合作,寻找更多的文本内外联系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思考中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总体而言,《项脊轩志》是一篇值得深入阅读、教学的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3课《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课例及反思【教学设计缘起】一,首先我结合工作室的“零距离”语文教学理念,它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趣味、情味、和韵味。
课堂要以语言为载体落实听说读写,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学生和课本的零距离,学生和学生的零距离,教师于课本和学生的零距离,达到走出生活,走进课本,再融入生活的效果,还原本色语文,真语文,生命语文的本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字的魅力。
二、其次是针对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亲情视为理所应当,熟视无睹,不以为意,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珍视亲情,关爱亲人。
【教学设计分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
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在教学设计中:一、紧扣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叙写亲人琐事、抒发内心悲情而又艺术价值极高的浓情散文,我是如此设计导语的:引用白居易的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饱含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然后用史铁生的母亲,朱自清的父亲,李密祖孙二人的感人亲情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下文的情感体验做铺垫。
在导语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情境。
结束语应该要有总结整节课教学目标和升华主旨的功能,我是如此设计结束语的:可见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一颗体验爱的心,希望同学们珍视亲情,关爱亲人,不要让爱都成往事再去追忆。
让学生体验教材,回归生活。
二、落实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认为,没有课前预习,根本无从谈课堂效率,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上该课之前,我布置了如下预习提纲:查找归有光的生平及贡献并写成读书笔记;分别用轻快的、急速的、悲缓的三种语调朗读课文三遍,看哪种语调吻合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读出感情来;凭借课文注释与古汉语词典疏通全文,把不懂的划出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全文的重点句是哪些?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并进行圈点批注,做好初步欣赏,上课前组长检查,科代表监督,我有目的地抽查,督导落实,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见证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学我们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对教学中使用《项脊轩志》这篇古文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项脊轩志》这篇古文之前,我应该对学生进行文本背景的介绍,使他们对这一篇文章的产生背景和作者的作品风格有所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在介绍背景时,我可以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和作者生平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项脊轩志》以虚构的脱字和错别字描绘了文人自嘲的生活状态,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句解析,分析上下文语境,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而理解文章的真实含义。
同时,我可以利用一些互动教学的手段,例如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作者通过自嘲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你认为文章中的脱字和错字有何深意?”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另外,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的活动,例如写作或者绘画。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脊轩志》中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写一篇类似《项脊轩志》的日记或者绘制一幅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漫画,以展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创造力。
最后,在教学结束后,我会进行反思和评估。
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这次教学的反馈和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我也会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项脊轩志》教学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培养阅读能力、进行互动讨论和创作活动,最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唐朝的韩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写了对于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
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诵读、会读)。
在教师领读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记一记】: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并找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展示与分享【讲一讲】: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梳理文本脉络,熟悉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情节分析本文记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品味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
【读一读】:多种形式品读文章写三个亲人的段落,探讨读法【辩一辩】:组内形成辩论,探讨生活琐事与感情融合的写作方法。
辩论、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写一写】:写作练习【链接材料】:关于通过细节反应真实情感的文章。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情分析《项脊轩志》选自语文课本必修五第二专题如泣如诉板块,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讲读课此篇文言文语言较为浅易,授课时无须全文翻译,可针对一些关键字词加以强调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的积累,也学过不少通过对山川、江河等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人生感悟的篇章,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而《项脊轩志》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古代散文,它以“志”的文体写成,以叙述为主,兼写景、议论,通过对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的叙述,抒发其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这篇文章的选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散文的题材,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技能效果分析本课能结合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学科特点,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充分发动学生,将学生自主解决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而“讲一讲”“辩一辩”等活动形式则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悟、讨论、交流、辩论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项脊轩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1《项脊轩志》是一篇至情至深的古代散文,这节课中,我树立语文是生活的对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整合文言知识,调动学生由文本感知生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琐事的感受力。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点名诵读、分组诵读、师生合作诵读等朗读形式体会文本情感。
在美读指导环节,学生们的文本感受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也更加亲近文本。
小组讨论时,学生在文本中能带上自己的理解积极的发表所思所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再次朗读,用语言生动的表达观点,并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知文本,这也体现了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们的感受力在层层提升,并将这种感受和生活相结合!小组合作环节的自由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的环节应在今后的课堂中提升!《项脊轩志》教学反思2《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言文。
怎么上,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按照传统的串讲法,这篇课文倒是可以波澜不惊的完成教与学,但失之于单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之前曾去恩施市一中观摩过课堂教学,深刻的领悟到因为学习小组的存在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魅力。
于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展示学生的学与思,成为了本次课堂的最终选择。
因为这种尝试不多,所以,一堂课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结合评课老师的意见,兹总结于下:一、小组建设有待加强。
虽有小组之名,但小组之实还不够充分。
不是每一个组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且,最后发言的,几乎都是平常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
相当数量的学生其实并未动脑动手。
而我乐于见到的是,那些平常学习不怎么积极的,也能够站起来甚至是争先恐后的大胆的发表他们的见解。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讲述了项脊轩主人项脊轩家的生活和遭遇,以及他与家庭成员、亲友之间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感受人生、思考人性。
以下是我对教学《项脊轩志》的反思:
1. 让学生阅读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理解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性。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引用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者古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 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的布局和谋篇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艺术。
4.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作者及其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5.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分块阅读,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并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等。
6.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历史地位和影
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我相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并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历史、感受人生、思考人性。
《项脊轩志》的同课异构反思教案反思
《项脊轩志》的同课异构反思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项脊轩志》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感受归有光的语言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结构。
2.教学难点:归有光的语言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提问:“同课异构”是什么意思?2.同课异构教学(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传统教学,一组代表同课异构教学。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对《项脊轩志》的理解,设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课堂展示两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
(3)评价与反思学生对两组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对两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3.文本解读(1)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2)分析重点词句挑选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讨论文章主旨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文章。
(2)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更加深入,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激发,课堂参与度较高。
2.教学方法同课异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仍需加强,以避免学生偏离主题。
3.教学评价学生对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总体评价较高,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项脊轩志》教学反思(精选10篇)《项脊轩志》教学反思篇1《项脊轩志》一文是归有光的代表作。
其文风是“唐宋派”的代表之作。
把其选在“此情可待成追忆”之“如泣如诉”这个板块的目的是能够感受人类真挚而复杂的情感。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多围绕着“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依据来展开教学活动。
但是作者叙述了“喜之事”和“悲之事”的目的何在,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唐宋派”的文风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并不是很明确。
再次阅读文本,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两点。
一是作者在描写项脊轩时独特的意境。
项脊轩虽然小而简陋但是作者在其中却有自得其乐,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满足感。
二是在出现了两次哭泣,三次变故。
因此,在解决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我拟定设置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两次哭的解读理解作者所悲之事并能通过对比两次哭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所在。
2.学生能够通过对文中两次变故的梳理感受物是人非。
3.学生通过1.2目标的解决能够初步感受唐宋派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两哭文中两次哭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一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这两处对比可以发现哭的程度不同。
如果说第一次哭是感慨回忆母亲,母亲已经不在。
那第二次哭泣更多的'是感慨辜负了祖母的、家族的期望。
此处介绍作者的身世:连年考试却屡考不中,家族不振却无力承担。
这处介绍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其痛苦不止的原因。
二、三次变故这三次变故分别是项脊轩的重修、分家、妻子去世后项脊轩被废弃。
这三处变故的描写,我认为以第一次最有意境。
项脊轩虽然简陋,狭小,但是作者在其中可以或读、或歌,或冥。
那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珊珊可爱。
”是多么富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意境啊。
我们可以设想,在简陋而狭小的书屋中,归有光能够感受到若影若现,摇曳多姿,既值得人怜惜又让人喜爱的一幅画面。
项脊轩对于归有光来说不正是一方释放自己的“荷塘”吗?屋虽漏但精神却是富足的。
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1(1636字)“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却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也能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实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归有光母亲死于多子。
她嫁到归家,年方十六。
之后七年中,生下三男三女,又死一人,流产一人。
因此,深叹“吾为多子苦”。
后为节育,饮二螺,“喑不能言”,卒。
一个勤劳、节俭,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女子,无灾,无病,却死于节育不当。
归有光母亲不仅勤俭持家,而且对下人很好,那时归家家道中衰,南京母家却十分富有,她常常拿来许多东西分给下人。
老妪,即归母婢女,归母“抚之甚厚”,归母死后,老妪待归家子女自然如同己出。
她常常忆起她的主人,因此,常常对归有光说起母亲,她甚至清楚地记得主人常站的地方,指着这块地方说:这就是你母亲常站的地方。
归氏母亲站在那里是听到长女(吾姊)“呱呱而泣”,于是用手敲打着门板,问:女儿她冷了吗?还是饿了?虽是老妪转述之语,母亲声音宛然,音容宛在。
老妪说完,老婢女,小主人不免相对而泣。
老婢女转述的是有关母亲生平极为平凡,极为普通的家常事,家常语,却极其感人。
人类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最细小最平常的语言、行为。
《红楼梦》中贾元春被至高无上的皇帝选为皇妃,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但他独独享受不到人间最平常最普通也是最真诚的天伦之乐。
因而,她省亲时拉着祖母的手流下了辛酸的眼泪,这是真切感人的眼泪,也是人类最普通最真挚的骨肉至爱亲情的自然流露。
细节虽细,但它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厚爱,婢女对主人的深切怀念,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蕴于其中。
细节二:祖母望孙成龙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家祖上也曾是官宦之家。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然、迨、归宁、凭几、上漏、手植等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2、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展示:佳句共赏生命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归有光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一生,而归有光所做的,也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归有光,走进他的俗常人生,去感受他记住的那些歌哭欢笑与美丽过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是归有光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
设计意图:从归有光的生平经历导入,引起学生对归有光的兴趣,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过程展示:学习目标:1、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出示PPT2、归有光的散文号称“明文第一”,《项脊轩志》更是他散文中的翘楚,这么好的文章,当然要好好品味。
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速读要求。
展示:速读要求: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通过一间项脊轩回忆了母亲、祖母、妻子的往事。
祖母是一代人,母亲是第二代,妻子是第三代人,所以,作者是借项脊轩记述了三代人的故事。
清代梅曾亮曾经评价说:“借一阁以记三世遗迹”。
(板书)师:那么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是哪句呢?(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板书)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这篇文章:本文记述了一间陋室——项脊轩(生齐答),三个女人——祖母、母亲和妻子(生齐答),两种情感——喜与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通过速读,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
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_2
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2023年《项脊轩志》教学反思1《项脊轩志》是古代经典散文,多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此次又选入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那么怎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编者在前言中指出:它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诗文,编者把本书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项脊轩志》编排在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我认为文无定格是说散文形式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贵在鲜活,是说内容上贴近生活,深入到个人情感世界。
《项脊轩志》历来为人推崇的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黄宗羲曾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可见前人对其细节描写和感情真挚的特点也颇为赞赏。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__特色,我选择了细节描写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在细节品味中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深情,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其鉴赏能力,话题就确定为“于细微处见真淳”。
《项脊轩志》全文弥漫着浓浓的悲情,对美好读书时光的追忆。
以及对家庭衰败的哀痛,对已逝母亲祖母和情深意笃的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隐藏这些表象背后的大悲——对自身坎坷命运,特别是仕途不顺,理想难就的悲。
这从对项脊轩的描写即可看出端倪:百年老屋,虽加修葺毕竟是狭窄简陋的,作者却把它写得“姗姗可爱”。
读书生活难道不是艰苦的,孤寂的,作者笔下却是那样的怡然自乐,都因为归有光胸中有通过科举光耀门楣的人生理想,因而身居陋室而能甘之如饴。
而且,作者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肯定有寄托人生理想,希望成为家族的脊梁的寓意。
另外,归有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科举不利的伤痛密切相关,不独祖母认为归有光将重振家声,给家庭带来希望,母亲和妻子都对归有光在科举上寄予厚望,《先妣事略》一文中有母亲中夜督促归有光暗诵《孝经》的记载,妻子魏氏也曾鼓励他:“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如今,斯人已逝,自己仍然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艰难跋涉,于是感觉愧对家人的殷殷期望,怎能不悲从中来!更明确的证据是,《项脊轩志》选入课本后被删去的一段中,作者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高中语文公开课《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公开课《项脊轩志》教学反思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蕴含深情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
所以上课时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本文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第二个问题是,围绕“悲”“喜”二字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通过这些叙写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这是对文章的具体感知,需要对文章作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叙述中所隐藏的深情。
随之而来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悲和喜的?这是从理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
我用两幅对联概括:“事细而情深,文短而意长”,“景不必奇谲瑰丽唯幽静能怡性,事无须惊心动魄是真情才动人”。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理解“悲”、“喜”两种情感在文章中的统一?这是对文章主题和内在结构的把握,也是对作者深层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因为教两个班级,又是面对全市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
开课了。
开始的时候很顺利,一切按我原来的估计进行。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较快的解决,很快的找到关键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写作《项脊轩志》的原因。
对第二问题,我预先的概括是:怡然读书之乐,家道中落之伤,慈母早逝之哀,辜负祖母之悲,怀念亡妻之痛。
我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然后让学生回答。
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做好对学生点拨的准备。
因为在另一班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总不能中的,特别是对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
所以我在上公开课时心理上也对学生作了定位,并设计了很多的小问题准备用来引导。
如“喜”部分:为什么修葺项脊轩?为什么不另起书房?你觉得那些地方能够表达作者的喜悦?“悲”部分:母亲是怎样的人?回忆祖母侧重写了什么?回忆母亲用“泣”,回忆祖母用“长号”,而对妻子却没有直接的词语表现感情,这是为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引导阅读课文,推敲字词,品味语言,然后概括情感,把握方法。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
2.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感受至爱亲情的美好,长怀感恩之心。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二、一读,整体感知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个体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断句”2、师生共同订正纠错,齐读巩固。
三、二读,感受理解——“喜”的缘由过渡语:从题目来看,志是古代记事抒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即通过记叙在项脊轩的物、事、人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篇散文。
1、提问:文章哪一句明确表达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感受?学生回答,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翻译:然而我居住在项脊轩中,有许多可喜的事情,也有许多可悲的事情。
(板书:喜悲)这一段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承接上文的喜,引起下文的悲。
2、提问:第一段作者为何而喜?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明确: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生活悠然自得,朗诵诗书,放声歌唱,静静地独自坐着,听一切自然界的声音。
想唱就唱,想躺就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小鸟叽叽喳喳,不时地飞到院子里吃食,人来了也不离去。
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照着半截的墙壁,月光照耀下,桂树的影子斑驳,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十分美好,可爱极了。
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小结:项脊轩不仅是独属于作者的生活空间,更是其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四、三读,品味鉴赏——“悲”的意蕴、过渡语: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一间小屋,“躲进小轩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
可惜的是,这份喜悦还没有在归有光的人生枝头上尽情绽放,悲情就接踵而来。
1、文章追忆哪些悲伤之事?2、文中记叙的悲伤之事,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请划出相关句子,并用笔批注上几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我个人而言,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对文言文教学尝试新教法,并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历来,文言文教学总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而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尽量去摆脱这种不好的氛围,积极去创设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听读、散读、朗读、品读等方法去畅谈个人观点,从而获得其个性化体验。
我利用一个课时与学生共同解决该文言文篇目中的字词运用难点,然后将对文本情感把握这一课时放到了这节参赛课上。
课堂教学上,我坚守“一间小屋、二种感情、三位亲人”这条主线,创设“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句子”及“最为打动你的是哪一个片段”这两个开放性话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个人情思,在与文本作者的笔墨的撞击中,既能收获到文学写作技巧,又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情感的意蕴,进而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然而,把控一堂开放性教学课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教学尝试,更让我体会到了处理好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次成功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都不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就要求我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前准备,并预测课堂可能发生的变化,思考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同时,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有出许多个性化观点,这就要求我对课文可能产生的个性解读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比如,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虽然设置了开放性的话题,但是在我心里,仍然是希望学生都能按着我内心的思路走,按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前进。
然而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的所有情况。
学生的回答中也有让我觉得很失望的地方,他没有答到点子上,或者说他的回答偏离了我心中既定的方向。
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我一昧地体现课堂开放,就会离题,失控。
所以,我应该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的课堂选择,另一方面还要依照课堂生成予以引导点拨,防止对学生评议之处无法驾驭。
因此,我感觉到今天这节课,在文言文教学上的新尝试,也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标。
同时,我应该更进一步的预设学生情况和个人解读,预设好文本的感情点。
当新的教学资源在课堂生成时,我还要有个平和的心态,积极的营造生成空间,及时、适度的调整预设,完成自然的课堂生成。
这样,我的教学才会更加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也会更加轻松有效。